东莱先生吕祖谦简介 吕祖谦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莱先生吕祖谦简介 吕祖谦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莱先生吕祖谦简介 吕祖谦是怎么死的?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字伯恭,世人称其为“东莱先生”,为了和他伯祖区别开来,又有“小东莱先生”的称号。
吕祖谦博学多识,创立“婺学”,开浙东学派之先生,成为当时理学发展的一个著名学派。而吕祖谦也因为本人在理学方面影响,而被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人物档案
姓名:吕祖谦
别名:吕伯恭、东莱先生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大宋
籍贯:寿州
出生地:婺州
出生时间:1137年
去世时间:1181年
职业:官员、学者
封爵:东莱郡侯
主要成就:发展理学
代表作品:《十七史详节》、《东莱博议》
宋高宗绍兴七年,吕祖谦出生于婺州的一个官宦世家。吕家这个官宦世家,含金量是十分重的,从其九世祖开始,一直到他这一代都在朝为官。像这种一代一代,中间未曾有中断的在朝为官的家庭,不管是在宋朝以前,还是宋朝之后的历代朝中都不多见。
九世祖吕梦奇为后唐户部侍郎,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于寿州。七世祖吕蒙亨,官至大理寺卿,六世祖吕夷简、五世祖吕公著都曾经坐到宰相的高位。高祖吕希哲,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吕弸中、父吕大器等都是朝廷命官。
不仅仅是在官场,就是在学业方面也是有名的书香世家,
所加按语说:谢山《札记》:“吕正献公家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而这还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后世大部分人都认为谢山的计算并不准确,吕家七世,远不止十七人而已。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学深厚的官宦家庭,吕祖谦自幼接受的教育可想而知。《宋史》都认为:“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吕祖谦年幼之时,随父亲一同来到福建任职,在这里拜师林之奇学习读书。后来他的父亲调任临安,吕祖谦又拜师于汪应辰和胡宪。而他同时又算的上是他伯祖吕本中的再传弟子,学业上受其伯祖影响最深。
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士,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质都是一等一的,他们的个人修养对吕祖谦影响很大。吕祖谦自己概括自己的时候,曾说:“自其少时既夺移于科试,及乎壮齿,又堙废于隐忧,竟失全功,徒怜初志”
绍兴十八年,在祖父吕弸中致仕后,吕祖谦得恩补为将仕郎。二十七年改迪功郎,三十一年为右迪功郎,授严州桐庐县尉,主管学事。不过吕竹青并没有前往就任,二十专心科举一路。
孝宗隆兴元年,吕祖谦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终于实现了自己,不经恩荫入仕,而是堂堂正正科举取士的愿望。进士及第后,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
仕途的得意与生活的失意形成强烈反差,他先后失去了自己的至亲之人。绍兴三十二年,妻子韩氏去世,所生男亦夭折。乾道二年,母亲去世,为母守丧。服丧期满,继娶妻妹。
乾道六年,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第二年,娶的第二任妻子韩氏也去世,所生女也夭折。八年父亲因病告归,不久也去世。在这一段时间里,亲近之人都先后离开人世。等到吕祖谦丧期满后复职之时,已经疾病缠身。
淳熙四年,娶芮氏为妻,两年后芮氏去世。又两年,吕祖谦本人也在病痛折磨中去世,谥号“忠亮”。
相关参考
吕祖谦吕祖谦历任直秘阁、主管明道宫等职,他创立“婺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让“婺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他本人在理学发展史上也有这重要地位。吕祖谦作品>吕祖谦著有《东莱集》(《东莱吕太史文集》)四
吕祖谦吕祖谦历任直秘阁、主管明道宫等职,他创立“婺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让“婺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他本人在理学发展史上也有这重要地位。吕祖谦作品>吕祖谦著有《东莱集》(《东莱吕太史文集》)四
历史人物 南宋理学家、直秘阁吕祖谦简介,有大事记、东莱博议等作
人物生平家世显赫吕祖谦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1137年4月9日)。他出身官宦世家。九世祖吕梦奇,唐末五代时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乃吕蒙正、吕蒙亨之祖父;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
吕祖俭个人资料 吕祖俭(?—1200),字子约,金华人。从兄吕祖谦学,并协助讲学丽泽书堂。南宋淳熙八年(1181),奉派监明州仓,适遇祖谦卒,服兄丧一年而不赴任。后历任衢州法曹、籍田令、司农簿、
张栻张栻,世称南轩先生、张宣公,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又和李宽、韩愈、周敦颐等人并称石鼓七贤。张栻简介>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
詹仪之(?—1189),字体仁,宋遂安郭村(今属淳安)人。詹氏有双桂书堂(后改名瀛山书院),课宗戚子弟,仪之有志于学,绍兴二十一年(1151)举进士。乾道五年(1169),张栻知严州,吕祖谦分教。仪之
浙东学派浙东学派,本起于南宋,是程朱理学的反对派,包括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他们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理学家空谈性命,更强调事功之学的重
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俩与朱熹会于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
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南宋朱熹与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所进行的一次哲学辩论会。淳熙二年(1175)四月间,吕祖谦约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在信州鹅湖寺会面,讨论治学方法,意图调和朱熹、陆九渊两个学派之思想争
▍南宋《司马伋告身》与《吕祖谦告身》,是大陆首次公开发布的宋代告身。宋代的告身,也叫告命、诰命、官告等,是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官员委任状,宋代存世的实物文书量少,至于告身原件更是寥若晨星。此次公开发布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