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Posted 北洋

篇首语:这个世界看你笑话的人永远比在乎你的人要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2、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  战前冲突>>  根据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第一个侵略的对象就是中国。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日本天皇下诏,单方声称琉球为日本藩属。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牡丹社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竟称琉球是日本属邦,并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当时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但是日本侵略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1879年日本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随后,日本又按照其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公然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充分暴露了日本并吞朝鲜的野心。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但日本还是如愿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军权。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这次政变。但日本人还是利用了清廷的昏庸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这就为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两国军备>>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人山县有朋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故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清政府结合自己一直以来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断定,西方人并不是想占有我们的土地,而只是想在贸易上多占点便宜、谋些钱财,有了这种心思,根本就没有意识应该在军事上多防备虎视眈眈的敌人。>>  这种轻敌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立之后,就再也没有扩充实力,没有添加任何船舰。而军舰都有一定的服役年限,没有新的军舰加入,老的军舰慢慢老化,战斗力自然不如日本新制造的军舰。因此,相对于日军船舰,清政府的战舰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年人,火力弱、射速慢、航行速度慢。北洋海军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家基地加起来才只有舰艇25艘,官兵4000多人。而且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就连北洋水师用来购买枪炮弹药的军费都被太后用来修建颐和园,这与明治天皇大幅扩大军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爆发>>  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朝出兵朝鲜。>>  清朝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  日本得知清廷出兵朝鲜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  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4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另一方面,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东学军领袖鉴于继续对抗会引起外国武装干涉,便于6月11日,和朝鲜政府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政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但清朝要求日本军队先撤兵。大鸟圭介也向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口头表示撤兵。然而日本援军反而不断增多,直至10000多人,果然,大鸟圭介开始不断挑衅,一会儿否认朝鲜是清朝藩属国,一会儿又提出中日两国一道“协助”朝鲜“改革”内政。>>  当然,清朝和朝鲜都严正驳斥和拒绝了日本的这些无理要求。但日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它一面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为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也终于找到借口,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期间,日本发动战争的企图已经愈发明显,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帝载、户部尚书翁同(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帝党),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后党)。>>  李鸿章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却并未认真备战,而是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但由于各方的利益牵扯,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调停均告失败。>>  日本唆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在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谁

  [释义]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语出]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风声鹤唳的故事

  风声鹤唳的主人公是苻坚。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相关参考

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_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  民族危机与东学道>>  日本的躁动跟国际形势也是有关的,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打败并强迫开放国门的亚洲封建国家,而重点目标就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大清帝国)、朝鲜等地。

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三、新竹争夺战

>  台北失陷后,唐景崧、林朝栋、杨汝翼、丘逢甲等相继内渡逃跑,激起了广大爱国军民的愤慨。>>  这时,台北陷落,台中空虚,台南势孤,台南地方绅士决议推举刘永福为“民主国总统”以坚持局面。刘永福坚辞不

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明朝与清朝两场中日之战的过程比较

>  战斗过程和结果比较>>  比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和清朝甲午中日战争两次战争的过程,可以发现如下的共同点。>>  倭寇都是不宣而战,并且在战役的前期彻底掌握了主动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时,日本水师第一

第一百一章 周瑜孔明对诗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以下便是其中的情景:>>  当时鲁肃请了诸葛亮赴宴,周瑜藉故与他对诗,协定了谁输便要杀对方的头!>>  周瑜高兴的先说:>>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谁来做大哥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对谁为兄谁为弟有过一番争执。>>  开始,以年龄大小来排,三人都想称兄而不愿做弟,你报那年那日,我也如此报。结果三人报了同年同月同日生。刘备建议“按时辰早迟来排兄弟”。张飞想抢

大逆不道

1652年,是清军入关后的第9个年头,东南沿海一带仍然战云密布。郑成功率部在这里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当年初,在郑成功大军的逼迫之下,清朝海澄守将赫文兴投降,使得郑成功声势越来越高涨。郑成功一鼓作气,前往

上贡野草一车讲和

导读:公元前656年夏天,中原大地战云密布。齐桓公一声令下,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开始南征军事大行动。各路大军从不同方位开拔,首先汇合于蔡国。八国联军主力,按照事先的计划,联手攻击蔡

法国人太可恨

公元1540年的秋天,欧洲大陆上战云密布,哈布斯堡家族再次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爆发了争端,两个国家的军队在匈牙利境内集结,一场大战已经无法避免。在这场大战爆发之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曾在维也纳被

第一章 宫廷社会

  对宫廷物质文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有关统治者自我形象和治权政治的内容。清代宫廷社会是数种文化传统的折中融合体,并非出于偶然。大清帝国是以多民族联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统治者试图通过用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

历史参照系第一章

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