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Posted 大臣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2、第四节 手工发达,文化繁荣

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清朝向这三个国家用兵,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故一起叙述。清朝同他们的战争,背景不同,起因各异,性质亦有区别。> >   这些战争都发生在高宗晚年,盛世已达顶峰,虽隐然已呈回落之势,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强国的威风。> >    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这要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庆祝七十寿辰谈起。是年,高宗和他的臣僚云集避暑山庄,隆重举行庆典。西藏六世班禅欣然前来 祝寿,不意于祝寿后即九月病逝于北京。他来时,高宗、满汉大臣及蒙古王公赏赐、馈赠给他大量金银财宝,据载,所得数十万金,更有宝冠、璎珞、念珠、晶玉之 钵、镂金袈裟、珍宝,“不可胜计”。班禅死后,高宗命将这些遗产全部送回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储存。岂料都被其兄仲巴夺占,其弟沙玛尔巴一无所得,一怒之下, 逃到廓尔喀,煽动他们前去抢夺那些财富。沙玛尔巴的挑唆,直接刺激了廓尔喀人抢掠的欲望,从而埋下了战争的种子。廓尔喀与西藏邻接,其来贸易的商人受到西 藏当地重税盘剥。廓尔喀即以此为口实,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武装入侵后藏,大肆抢掠。当高宗派遣援军抵藏时,入侵者已退兵。> >   清驻藏大 臣巴忠负责办理此次事件,但他办理不善,私自与廓尔喀议和,以其退回所占聂拉木、济咙、宗喀三处为条件,每年由西藏付给300个元宝,作为地租之费。议和 之事,未得到达赖喇嘛的批准,故每年付300个元宝无从兑现。廓尔喀人以违约索债为名,遂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七月,再次入侵后藏地区。驻藏大臣及 藏兵未作抵抗,便惊惶撤退,致使入侵者窜人扎什伦布寺,将六世班禅所遗宝物掳掠一空,继而到处烧杀劫掠。巴忠自知责任重大,自杀以偿。西藏又陷入灾难之 中。> >   同年十月,高宗委派两广总督福康安为大将军、二等超勇公海兰察、成都将军奎林为参赞大臣,率1.4万余军队前往西藏反击入侵者。 另征调各地军需,务保战争胜利。至乾隆五十七年五月,福康安等马到成功,迅速将廓尔喀人逐出西藏。但高宗的战略目标是“直前进剿,扫穴擒渠”,彻底击溃其 国,将其国王擒获。正像他喜得西藏收复捷报后所作的一首诗中说:“复番境已压寇境,阳布摧枯望不赊。”目标直取其都城阳布。> >   福康安等 率军5000进入廓尔喀境内。这里,到处是山岭纵横,险滩急流,人烟罕至,道路不通。清军所遇艰险非人所能想像,福康安以下所有将士“皆露宿崖下,实甚劳 苦”。廓尔喀顽强抵抗,更增加了进军的难度。清军将士硬是不惧艰难,实行强攻,连连获胜。于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深入700余里,歼敌4000余人。但在离 都城阳布仅数十里的集木集遭遇敌人殊死阻击,清军死伤甚惨,护军统领台斐英阿等一批将领阵亡。尽管如此,廓尔喀已无力再战,乘机请降。从高宗到福康安都虑 及八月后此地即将大雪封山,如相持下去,后果十分危险,不容置疑,即允其投降。其国王为表示诚意,将所掠扎什伦布寺之财宝如数归还,交出同西藏私立的协 约;还将逃来的已故沙玛尔巴的尸骨及眷属交还,并派使臣至北京纳表进贡。高宗敕封其国王拉特纳巴都尔为廓尔喀国王。战争以清军胜利告终。此战为正义的反击 战,扬国威于遐方,保卫了边疆的安宁,是值得称颂的。> >   在解决了廓尔喀人人侵的问题时,高宗随即对西藏政体进行改革。雍正初年,创设驻 藏大臣,是对西藏政体的首次改革。清廷的本意,欲以驻藏大臣总揽全藏,监督和贯彻朝廷政令。但事与愿违,西藏实权却被噶布伦操纵,一切大事都由噶布伦与达 赖喇嘛商同决定,驻藏大臣形同虚设。噶布伦专权,滋生事端,以致屡次引发西藏动乱。廓尔喀人进犯西藏,就是噶布伦妄签和约、于商贸处理不当,酿成了大乱。 高宗吸取历史教训,于乾隆五十六年底至次年四月,连续发布改革西藏政体的政令。归纳起来,主要有:明确驻藏大臣的政治地位和权力,规定与达赖平列,凡事均 会同办理,最后批准权出自皇帝。实际上,西藏军政大权已转移到驻藏大臣掌握。关于噶布伦,降为驻藏大臣的属员,自此失去一切特权;这一职务的人选和任命, 亦交给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共同选择,报请北京审批;过去,驻藏大臣素不过问西藏租赋财政。此后,当地财政的人选,由驻藏大臣决定,一切收支,亦由驻藏大 臣全面综核。总之,“一切事权俱归驻藏大臣管理”。> >   达赖与班禅的继承权,长期操纵在西藏宗教上层集团,所谓转世灵童皆出自达赖与班禅 的亲族姻娅,形成了一家的世袭,垄断了西藏的一切。高宗决意改革,于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创设了金奔巴瓶抽签选灵童之法:将符合转世要求的“呼毕勒罕”若干 人,把他们的生年月日各写在一签上,置于瓶内,届时由达赖等会同驻藏大臣当众抽签决定。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 >   在高宗的授意下,驻藏的大将军福康安等连续制定了管理西藏的“善后章程”等各项文件,后汇编为一册,取名为《钦定西藏善后章程》。文件对西藏的管辖权及各个方面的行政、人事管理、疆界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自此,西藏真正成了中国的组成部分,西南与西北均获安宁。> >   缅甸是我国近邻,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与之接壤。明初,缅甸已归属中国,至清入主中原,于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率军入缅,逼其交出逃亡的永历帝,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缅不朝不贡,持续了近百年。当乾隆初,双方正欲建立隶属关系时,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    战争的原因,颇为复杂,总由一些边事酿成军事冲突。乾隆十八年(1753),缅甸发生内乱,各土司互相攻杀,长达十余年。一些土司、溃兵及百姓纷纷进入 我云南境内避难。云贵总督吴达善乘机勒索宝物,引起骚乱,云南土司与缅人冲杀起来,形势进一步恶化。缅甸内乱后,被木梳头目瓮藉牙父子所统一,以各种借 口,进入我边境骚扰,如与缅邻界的耿马、孟定、孟连等土司,屡受侵犯,甚至已深入到距普洱不远的地区。时任云贵总督的刘澡以谎报军情,隐瞒失地而被降职, 后畏罪自杀。高宗再派陕甘总督杨应琚前往云南,主持大计。据杨调查,边事起衅,纯属缅甸入侵抢劫,夺占中国土地。由此造成中缅开战,责任完全在缅甸。杨应 琚按高宗指令,重新组织清军反击,很快收复了失地,将缅军逐出中国。> >   中缅争端本来只发生在局部,双方原无大动干戈之意。但杨应琚听信 缅境木邦土司提出内附中国的请求,又受到请将征缅的蛊惑,便上疏高宗,建议乘时攻取缅甸。高宗以杨“久任封疆,夙称历练,筹办一切事宜,必不至于轻率喜 事,其言自属可信。”竟批准了他的建议。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大规模战争终于爆发了。

第四节 手工发达,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因长期战乱,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大约经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到康熙中期以后,手工业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整体而言,清代丝织业已 落后于明代丝织业在清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虽然清朝统治者在江宁、苏、杭设有织造衙门,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江南丝织业的正常发展,但清代民间丝织业还是发展很快。如江宁的织机在乾、嘉时达到三万余张,而且比过去有许多改进,“织缎之机,名目百 余”,所产丝织品畅销全国。即使在偏远的贵州,丝织业也得到很大发展。道光时,贵州遵义绸“竟与吴绫、蜀锦争价于中州”,招致了秦、晋、闽、粤各省客商竞 来购买贩运。> >   清代的棉织业在江南一些地区也日益发达。棉纺织工具有显著改进。如上海的纺纱脚车,可“一手三纱,以足运轮(名脚车), 人劳而工敏”。织布机也有一些改进和革新。当时的棉布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上海的“梭布,衣被天下,良贾多以此起家”。苏州的“益美 字号”,因大家誉其“布美,用者竞市”,“一年消布,约以百万匹”,结果“十年富甲诸商,而布更遍行天下”,“二百年间,滇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 也”。苏布“名称四方”,可见信誉之广。无锡也盛产棉布,乾隆时,“坐贾收之,捆载而贸于淮、扬、高、宝等处,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有“布码头” 之称。> >   清代,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的最大中心。到乾、嘉时,不说官窑,单“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 万”。除景德镇外其他各地的制瓷业也都发展起来。据统计,乾隆时全国著名陶瓷品产地共有四十余处,遍布各地。如直隶武清、山东临清、江苏宜兴、福建德化、 广东潮州等地的窑场,都有很大的规模,所产瓷器色彩鲜艳,精美异常。> >   制糖业在台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都很发达。康熙至乾、嘉之 际,台湾的种蔗制糖极盛,每岁产蔗糖“六十余万篓”,“篓一百七八十斤”,内销京津及江浙各省,外运南及吕宋,东至日本等国。广东的蔗糖也贩运四方。此 外,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甘蔗种植和制糖行业,也日益发展起来。> >   矿冶业在清代也有进一步发展。云南的铜矿,贵州的铅矿,广东、山 西、河南、山东的铁矿,开采的规模都比较大。如云南的铜矿,至乾、嘉极盛时,全省开办的铜厂有三百多处。其中有官督商办的大厂,也有私营的小厂。“从前大 厂(砂丁)率七八万人,小厂亦万余人,合计通省厂丁,无虑数百十万,皆各省穷民来厂谋食”。1740年(乾隆五年)至1811年(嘉庆十六年)间,云南铜 矿的最高年产量达到1467万余斤。乾隆时,贵州铅矿年产黑铅也达到1400多万斤。广东的铁冶规模也很大。广东佛山镇的铁器制造业也很发达。那里有铸锅 业、炒铁业、制铁线业、制钉业和制针业等行业,而尤以铸锅业最为有名。所铸铁锅不仅行销国内各地,而且也大量输出国外。> >   清代前期,商 业贸易十分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更加密切。如河南、东北的棉花供销各地,而棉花却又仰给于外省。广东佛山镇的各种铁器,行销全国,当时 有“佛山之冶遍天下”的说法,其他如苏州的丝、棉织品,南京的绸缎,景德镇的瓷器,广东、台湾的蔗糖,安徽、福建、湖南的茶,也都行销各地。特别是江南丝 织品,清代比明代有更广大的国内外市场。例如南京所产的绸缎,几乎行销遍全国。当时中国的手工业产值占全世界工业、手工业产值的30%。> >   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况工商。清朝皇帝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多次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 >    清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有些人还有进步的民主思想。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即以抱有这种思想的 明遗民为主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以深厚的功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不同程度的民主思想,超越晚 明散文的成就,显示了崭新的面貌;他们诗歌的风骨亦高。重要的遗民诗人,还有归庄、杜浚、吴嘉纪、阎尔梅、钱澄之、屈大均、陈恭尹等。遗民诗的重要主题, 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 >   康熙后期,统治 巩固,文士又多是在清朝成长的,其身世与明遗民不同。这时期的诗歌,就不再以表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为主,而是致力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内容以抒情吊古和模 写山水为主。著名诗人有施闰章、宋琬、王士、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等。王士为神韵派领袖。查慎行诗刻画精工,成就较大。赵执信则比较注重反映现实。> >    长篇小说在本时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出现。《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试制度的摧 残人才,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虽采用夸张的手法,却体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性。它的具有幽默感而又朴素的语言艺术,也能做到 “戚而能谐,惋而多讽”,富有含蓄性。它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官 僚地主生活的腐朽,表现了具有叛逆性格青年的民主思想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冲突,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和人物内 心世界的提炼描写,塑造了一大群具有深刻典型意义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气氛浓郁,语言优美多姿。它以思想和艺术的伟大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 说的高峰。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聊斋志异》。> >   康乾时期清朝统治者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编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清统治者毁书亦多,则是一大罪过。

相关参考

第四节 手工发达,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因长期战乱,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大约经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到康熙中期以后,手工业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整体而言,清代丝织业已落后于明代丝织业在清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江宁、苏

第四节 反间君臣――李牧冤死秦军破赵

  和积弱积贫,剜肉补疮,一战即溃的韩国相比,有着百战之国称号的赵国,是秦国在统一战争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拦路虎。如果从秦大将王翦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前228)起,到公元前222年赵国彻底灭亡计算,赵国

第四节 迁都设县――六项改革移风易俗

  公元前352年,商鞅因为变法有功,被秦孝公提拔担任了秦国最高的官职——大良造。成功在前,大权在握,这时的商鞅志得意满,放开手脚进行第二次变法。这第二次变法,改革力度更大,把秦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 指鹿为马――居心叵测赵高祸秦

  李斯死了!赵高继任丞相之位。>  然而,虽然大权独揽,但赵高的日子却更加难过了。因为这时的秦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秦二世派往山东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军被打得大败,各路义军斩将夺城,正

草原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才能够征战四方

其实蒙古骑兵之所以强大,有蒙古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历史给蒙古帝国本身创造的机遇。要知道这个民族在成吉思汗以前一直在蒙古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直到成吉思汗问世,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才建

草原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才能够征战四方

其实蒙古骑兵之所以强大,有蒙古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历史给蒙古帝国本身创造的机遇。要知道这个民族在成吉思汗以前一直在蒙古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直到成吉思汗问世,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才建

一生征战未尝一败,你最佩服谁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名将辈出,,叱咤沙场大杀四方的大有人在,所以谁是战神争议很大。不像韩国,只有一个李舜臣拿得出手。要说“战神”,何谓战神?第一要能战,小言之,勇冠三军,身先士卒;大言之,攻

历史上的女真英雄完颜宗弼妻子身份之谜

...出和晃斡出。他是女真族出身,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朝著名的将领,为金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完颜宗弼从小便有过人的胆略和见识,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一开始他跟随着自己的二哥完颜宗望四处征战...

历史上的女真英雄完颜宗弼妻子身份之谜

...出和晃斡出。他是女真族出身,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朝著名的将领,为金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完颜宗弼从小便有过人的胆略和见识,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一开始他跟随着自己的二哥完颜宗望四处征战...

后周政权横扫四方,赵匡胤陈桥驿兵变,登上帝位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后汉枢密使郭威发动政变,建立了后周政权。郭威登上帝位仅仅三年,就因病去世。郭威养子柴荣承袭帝位,改年号为显德,开始了四处戡平战乱的征战之路。显德元年,刚刚登上帝位的柴荣野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