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2、后勤官员成收复失地最多将领,功劳比左宗棠还大却惨遭世人遗忘

第二节 平定叛乱,收复失地

  康熙认定,平叛战争中的最主要敌人是吴三桂,湖南是主要战场。他曾说其他战场报捷“朕不为喜……吴三桂乃贼渠,惟破岳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自战争爆发以来,康熙帝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湖南战场。> >    康熙始终在思考如何夺回湖南这一问题。为此他确定了一项新的作战方案,以迂回包围的策略代替在湖南战场发动正面进攻的方法。康熙认为,吴三桂长期占据 岳、澧等地,主要军粮来自于长沙、衡州,只有攻下长沙,断绝吴三桂叛军的粮道,才能最终打败吴三桂。他在给岳乐的谕旨中指出了攻取长沙的重要意义:“一以 断贼饷道;一以分贼兵势;-以扼广西咽喉;一以固江西门户。”而且,由于陕西发生叛乱,“川贼必通杨来嘉、洪福二贼,窥我郧襄,扰我南邓,侵我荆州后路, 揆其大势,进兵湖南,断不容缓”。因此,康熙于十四年(1675年)正月二十九日命岳乐“将江西要地速行整理,稍有就绪进兵湖南”。同年九月,湖广总督蔡 毓荣也提出与此相同的一套作战方案,他上疏说:若楚省大兵由荆、岳各路前进,而江西我军亦由袁州诸路会期进攻,使贼三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则我兵之势合 而贼兵之势分,一举而战功立奏也。而这时康熙帝的作战谕旨早已发下,且详细得多。> >   正如康熙所料,吴三桂企图利用王辅臣在陕西的动作, 举兵进攻荆州、襄阳等地。他在长沙、醴陵、萍乡等地驻守七万大军,以挡岳乐江西之师;又分兵七万守岳、澧诸水口,扼荆、岳大兵咽喉,以抗拒江北之师;又暗 地里派出兵马占据彝陵(湖北宜昌)东北之镇荆山,纠王会、杨来嘉、洪福等袭击谷城、郧城、均州、南漳,以逼襄阳,并企图与西北的叛军相会。而他亲赴荆州上 游之松滋,居中调度。康熙四处调兵,坚守荆襄,并命简亲王喇布带兵进驻江西,急命岳乐从江西进兵湖南。岳乐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攻占袁州后,又 收复萍乡县,开始向湖南发起进攻。至此,康熙已将六名大将军中的三名投入湖南战场。吴三桂明白此情,急忙调集18名将军、10余万兵力,死守长沙。康熙料 到吴三桂将亲援长沙,而这样就会减少他在岳、澧等地的力量,所以曾命荆、岳大将军王、贝勒等“饬勒兵马,时加侦探,乘机进剿”。然而,尚善与勒尔锦分别于 三月初九和三月十八日渡江之后,进展非常缓慢。勒尔锦于三月二十九日再次进攻太平街又告失败,便“退兵荆州”。因而使康熙皇帝失去一次收复失地的大好时 机,迂回包围计划一时未能实现。康熙事后惋惜地说:“若大兵数路并进,吴逆断无如许伪将贼兵随处备设壕桩,以与大兵相抗,其灭亡可翘足而待矣。”> >    诸王贝勒踟蹰不前,丧失了稍纵即逝的战机,严重影响了对湖南的收复。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康熙在平定王辅臣之后,破例任命署前锋统领穆占为实授都统, 佩征南将军印,出征湖南。穆占,满洲正黄旗人,姓纳喇氏,是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后代,初任侍卫兼佐领,后以功升授满洲副都统、署前锋统领。自进入陕西与叛军 作战以来,每与敌战,他都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康熙帝因而对他委以重任,并从陕西、河南、荆州等地调来精兵供他驱使,其所统之兵与安亲王岳乐的大军在数 量上不相上下。这是一支机动部队,无防守之责,专门担负进攻任务,“其应设镇守官兵调遣机宜,与各将军、总督、提督等议行”。康熙对穆占寄予最大希望,出 征前,特召来京,面授机宜。> >   穆占并没有让康熙帝失望,他排除各种干扰,统率大军奋勇杀敌。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初三,穆占率 兵进抵长沙外围地区,作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工作。三月初一,穆占率所部向长沙发起猛攻。前锋部队经浴血奋战,已攻到长沙城下,后续部队也进抵长沙城下,收 复长沙已指日可待。恰在这时,安亲王的军队,不成队形,以武力干扰穆占军后路,不仅使穆占无法攻城,而且造成重大伤亡。吴三桂为摆脱在湖南三面被围的困 境,于四月率众往衡州,派遣三万大军至湖南南部的宜章,企图向广东东昌发动攻击,并分兵侵犯江西南安州(大余),窥视两粤。康熙一面命令将军莽依图、觉罗 舒恕分别守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南安,协助湖南战场;另一方面令穆占会合简亲王喇布举兵攻打衡州、永兴,“遏贼后路,如此则可减缓粤东的压力,而粤西欲 降者亦可乘间来归”。穆占领命,在击败郭应辅等、收复茶陵州及攸县之后,乘胜南取郴州、桂阳,召降桂东、兴宁、宜章、临武、兰山、嘉禾、永兴等城,吴三桂 进攻广东的阴谋被打破。随着平叛战争不断地取得胜利,新收复之地增多,但简亲王一再讨价还价,只防守江西咽喉的茶陵、攸县、安仁等地,不愿分派部队驻守他 处。穆占不得不把自己的兵力分散于新收复之地,自己在郴州设营,以都统宜里布驻永兴。四月,敌人进攻永兴,他遣护军统领哈克三、前锋统领硕岱赴援。六月, 吴三桂集中马宝、王绪、胡国柱等优势兵力强攻永兴,战斗惨烈异常。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山等战死,前锋统领硕岱率兵入城死守,浴血奋战,情况十分危 急。康熙帝为此忧虑不安,“现于词色”。直到敌人得知吴三桂的死讯而撤去,战局才转危为安。> >   简亲王和穆占均不敢丢下驻地驰援永兴,事 后双方相互指责。康熙则居中调解,劝他们“彼此和衷”,并对永兴失利一事进行了总结,指出:敌人大举进攻永兴,“有必死之形”,清军“兵势太分,以致失 利”。他进一步概括说:“凡摧寇破城,必审量己力,可击则击之,如贼众我寡,即宜调集诸路合为一军,壮其声势,以图攻剿。倘株守新复城池,以已经驻镇,惮 于旋师,迟留疑畏,于大事殊无所济。”七月初二,康熙再次重申了集中兵力作战的重要性,说:“满兵之势贵聚,聚则处处攻战始克不利”“满兵关系重大,利战 则战,利守则守,宜合全力以破贼众。若将所复贼弃之空城固执分守,似乎不可”。对于穆占的内疚心情,康熙帝极为了解,并鼓励他:不要因为永兴失利“冒昧妄 动”,要“鼓舞人心,振扬军威,以图克济”。如果破贼成功,“前罪自当涣释”。> >   康熙重视广西的郁林、湖南的郴州、永兴等地,他说“今 赖皇天之眷佑,祖宗之威福,群臣尽力,将士用命,前后恢复闽海、两粤,以至湖南岳阳诸处,擒斩巨魁殆尽,望风归正不可胜数,剩余之敌势如破竹,解吾民之倒 悬,行有日矣”。于是,他令各路大将军、王、贝勒等:“剿抚兼施,贼有悔过投诚者,免罪叙述录用,将此恩意,概行晓谕。”正、二月间,湖南战场上出现了节 节胜利的大好形势。吴三桂在长沙的部队偷偷地逃掉了,岳乐立即率部入城,并乘胜南下,恢复湘潭。察尼指挥大军进攻湘阴,湖广提督桑峨、固山贝子彰泰攻占华 容、石首二县。勒尔锦派兵渡江,收复宜都、澧州、常德府等地。简亲王喇布派前锋统领希佛乘夜袭取了衡州,随后又攻占了耒阳。吴三桂的手下纷纷率众投降。

后勤官员成收复失地最多将领,功劳比左宗棠还大却惨遭世人遗忘

自唐朝「 ”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苦等上千年仍无法收复西域。直到乾隆年间,清军趁准噶尔蒙古内讧之机,一举收复天山南北。此后西域虽叛乱不断,但始终没有脱离清王朝的统治。 这一切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是帮助乾隆收复新疆的兆惠;第二个是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之乱的杨遇春;第三个是清末抗击阿古柏入侵的左宗棠。 ​相比于左宗棠的流芳千古,前两位却被世人所遗忘,尤其是兆惠,他不仅是清朝紫光阁位列第二的名将,更是中国历史上收复疆土最多的将领。然而由于民族、宗教等各种原因,兆惠的功绩只能沉睡在史料中。 兆惠,满洲正黄旗人。沾了雍正生母族孙的光,乾隆九年以「 ”笔帖式”的身份在军机处谋了份差事。大概因为文职工作并不适合兆惠,他在兵部、刑部、内阁、刑部等各个岗位都干不了多长时间。 在平定大小金川时,兆惠正好在户部,幸运地派到前线负责粮草供应。相比于衙门里枯燥的文字工作,兆惠更适合前线紧张的环境,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任务,还查出了多起贪污的大案。清军凯旋之时,兆惠因而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关注。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蒙古与清朝已经对抗了三代人。清朝在军事上虽占有绝对优势,但苦于西北地域广阔,很难围歼准噶尔主力,粮草后勤供应又特别困难,国家已经被拖得精疲力尽。 当准噶尔发生内讧,阿睦尔撒纳投降清军时,乾隆敏锐地察觉到彻底解决「 ”清准战争”的时机到来了。清军主力进军准噶尔老巢伊犁时,兆惠再次担负起督办粮草的任务。 按理说,作为后勤官员,兆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主将的,但他的命运却因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迎来了大转折。乾隆认为阿睦尔撒纳是投降,阿睦尔撒纳则认为自己不过是向清朝借兵,两人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 ​随后准噶尔再次爆发叛乱,仅一年的时间清军主将战死的战死,免职的免职。负责后勤的兆惠突然成了伊犁的最高官员,被迫带领2000清军守城。考虑到伊犁已是孤城一座,兆惠来不及向朝廷请示擅自决定向最近的巴里坤撤退。 虽然都是在新疆,伊犁和巴里坤之间却有上千公里的路程,第一次指挥作战的兆惠不仅奇迹般地将清军带回,沿途还多次打退了准噶尔数万大军的进攻。准噶尔的再次叛乱已让朝廷焦头烂额,兆惠突如其来的胜利又让乾隆看到了希望。 兆惠给了清军极大的鼓舞,但仍不足以让其成为主将。准噶尔叛乱后,大小和卓也趁机脱离清军的控制,在南疆割据自立。由于已无大将可用,只能派文臣出身的兵部侍郎雅尔哈善主持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郎雅尔哈善刚愎自用,不仅放走了匪首小和卓,还搞得清军内部矛盾重重,乾隆盛怒之下将其斩首。这时在准噶尔平乱的兆惠再次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被任命为清军主将,负责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兆惠在南疆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多地。因朝廷无力承担巨大的军费消耗,兆惠被迫在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率领两千多人深入南疆腹地。清军在叶尔羌城外的黑水河被小和卓数万大军围困,兆惠临危不惧,率领全体将士苦战数月大败小和卓叛军,成功与援军会师。 得到补充后,兆惠又乘胜追击,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迫使当地头人将大小和卓二人及其家眷全部献出。兆惠平定了北疆准噶尔之乱,又荡平了南疆的大小和卓之乱,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收复疆土最多的将领。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千里追敌收复河东失地 唐太宗李世民第二次出征

平定薛举后,李唐的第二个对手是刘武周。与薛举相比,刘武周的实力还算弱的,刘背后的主子――突厥人,却是李唐的心腹大患。619年,李渊再次让李世民率关中主力征伐刘武周。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东渡,驻军柏壁。绛

后勤官员成收复失地最多将领,功劳比左宗棠还大却惨遭世人遗忘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苦等上千年仍无法收复西域。直到乾隆年间,清军趁准噶尔蒙古内讧之机,一举收复天山南北。此后西域虽叛乱不断,但始终没有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一切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是帮助乾隆

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组成

中国大革命史第二章大革命的兴起第二节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组成一、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1.广东革命军的第一次东征1924年秋冬,商团叛乱虽已被扑灭,广东局势仍然极不稳定,拥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军阀盘

岳飞如果不死南宋会收复失地吗?

岳飞即使不死,想收复失地也是不可能的。完颜兀术虽然被南宋军队大败,但是金国毕竟还手握有钦宗这张王牌,如果金国以钦宗为人质,岳飞绝不可能对先帝刀兵相向,更有甚者,如果金国立钦宗为伪皇帝,在中原地区开辟伪

中国将在2050年收复台湾蒙古藏南远东所有失地?

“到2050年,中国将收复台湾,占领南海的多个争议岛屿,吞并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从日本手中夺回钓鱼岛,并收复在俄罗斯丧失的领土以及蒙古国,”这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臆测竟然出自印度空军司令

西班牙抵御外敌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在正式统一之前,一直被外来民族侵入和占领。西班牙最初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之初,西班牙又被阿拉伯人占领。为抵抗外敌入侵,西班牙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历史军事 东晋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

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历史对东晋北伐评价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

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历史对东晋北伐评价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

拜占庭帝国对意大利的末代收复失地战争

对任何有志于恢复大一统拜占庭的皇帝而言,征服意大利和收复罗马城都是致力追求的目标。科穆宁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曼努埃尔一世也不例外。1155年,曼努埃尔为消灭宿敌诺曼人,对西西里的诺曼王国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