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薄命做君王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可怜薄命做君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可怜薄命做君王

2、李煜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他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可怜薄命做君王

四岁的载湉本来是醇亲王的儿子,因为同治帝没有子嗣,意外地继承了帝位。命运的这个转机将他抛入了悲剧的无底洞,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非但没有作为,还受尽磨难,不得善终。

悲剧的命运分岔口

同治十三年(1874)农历十二月初五,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因患天花不治身亡,结婚刚刚一年的他没有留下一息子嗣。于是,谁来继承这个王位呢?自然是由当时真正的掌权人太后来挑选了。慈禧太后环视四周,发现一个最佳人选,便是自己的亲妹妹所生,醇亲王奕的儿子载湉。当时的载湉只有四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正好便于慈禧太后控制。于是,这个本来与皇位无缘的小孩就突然被命运带进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旋涡中,注定了一生的悲剧。

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四岁的载湉在熟睡中被悄悄地抱进了皇宫。在路上,他可能还在做着甜美的梦,醒来后却发现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等到他再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时,那个一直抱他在膝头的慈父突然跪在他的面前称臣,而那个喂他吃饭,哄他睡觉的母亲也消失不见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被抛掷在这么一个空旷冷漠的宫室中,每天看着一群陌生人对自己顶礼膜拜,只是隐隐地感受到一股不可违抗的宿命之力,将自己一步步拖向未知的危险。

光绪元年(1875)正月二十,载湉正式在太和殿即位,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傀儡生涯。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没有朋友,没有爱,只有学不完的繁文缛节,还有慈禧太后严厉的训斥。小小的载湉每天都活得很辛苦,担惊受怕,抑郁孤独,因此他从小便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也许在生病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一点点自由和放松。

因为营养不良和疏于照顾,载湉的身体发育迟缓,体质羸弱,十岁的时候看上去还和五六岁的幼童一样。按照清朝皇室的规定,皇子六岁要开始上学。光绪二年(1876),载湉也开始在毓庆宫读书。当时慈禧太后给光绪选派了几个老师,内阁学士翁同主要负责教他识字和读四书,侍郎夏同善则教他书法,还有一个御前大臣教他蒙古文、满文和骑射。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小小的载湉经常会感到厌烦,便开始哭闹。没办法,慈禧太后只有将他的父亲醇亲王召入宫中来伴读。见到自己的父亲,载湉心中稍有些安慰,便肯安心学习了,写作诗文都有了很大长进。他从小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在十五岁的时候便写下了一首叫做《围炉》的诗,“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唯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渐渐地,光绪帝一天天长大了,已经十七岁了,慈禧太后霸占了大权十几年,也应该还政了。但是对权力的野心让她对还政一事一拖再拖,直到不能再拖的时候,她便又想出一计,将自己的内侄女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嫁给了光绪帝做皇后,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这是光绪帝人生第二个大悲剧,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个叶赫那拉氏,据史书记载,此女相貌丑陋,含胸驼背,而且说白了就是慈禧太后安插在光绪帝身边的密探。光绪帝一生在事业上无法施展手脚,家庭亲情从四岁就被剥夺了,现在连婚姻都变成了一场政治阴谋,实在是可怜至极。

百日维新

大婚之后,光绪帝名义上接管了国家大权,但实际上,遇到真正的大事情,还是得向慈禧太后请示,并没有多少决定权。不过这些都无法抑制少年皇帝参政的热情。他求知若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光绪十六年(1890),驻美公使张荫桓回国了,光绪帝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国外的情况。后来,他又通过阅读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了解了东洋的情况。日本的明治维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萌发了变法强国的志向。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之后,光绪帝毅然站在了主战派一边,他迫切地希望建功立业,希望看到国家在自己的手中变得强大。但是,当时的军费都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颐和园了,而且军中主帅李鸿章也对光绪帝的旨意漫不经心。最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光绪帝不得已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批准条约时,他用朱笔写下了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可见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重,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些有志之士挺身而出,力图挽狂澜于既倒,重整天朝雄威。他们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二十二日联合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公车上书一举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他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准备启用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效仿日本的维新变法,富国强兵。但是,他也明白慈禧太后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控制,但他决定将一切置之度外,拼死一搏,挽救民族危亡,也向世人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四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二十三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帝颁布了一百多条新政上谕。

但最终这些法令在执行的时候受到了重重阻碍,尤其是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抵抗,很难落实下去。慈禧太后并没有将光绪帝的变法放在眼里,在她看来,这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一旦光绪帝的旨令真正威胁到她的利益时,她立刻露出本性,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的中坚人物翁同革职查办了。

但光绪帝也不甘示弱,将守旧的怀塔布、许应揆等六名礼部堂官革职了,重新换上了七名新堂官,其中有四名都是维新派人士。这一来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她偷偷叫来荣禄,准备血腥镇压维新变法,并企图借天津阅兵之际,胁迫光绪帝退位。

听到了密报之后,光绪帝在七月三十日密诏杨锐,告诉他当前的危险,让他和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速议对策。谭嗣同本来寄希望于天津训练新军的,企图通过他除掉荣禄,营救光绪帝。没想到,袁世凯口头上答应,暗地里却密报了荣禄。八月六日,震惊中外的戊戌政变发生,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有为之弟)被处斩,世称“戊戌六君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就这样惨淡地落下了帷幕,那些颁布的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因条件不成熟而失败,却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

凄凉的晚景,死亡的迷局

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光绪帝也看清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不堪一击。他彻底丧失了参政的热情,开始了无望的囚徒生活。在光绪皇帝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中,他经受了身体到精神的巨大痛苦,饱受病痛的折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慈禧太后不顾实力悬殊,感情用事,草率决定对列强宣战,结果惨败,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后,光绪帝对政治越来越漠视,对人生也丧失了热情,便每日郁郁寡欢,终于在三十八岁时郁郁而终了。

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的专业技术手段已经确证:光绪帝突然暴病而亡是因为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而砒霜是从何而来呢?

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为了独霸权力所为,也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太后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太后死后将诛杀袁世凯和自己。到底下毒之人是谁,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公案。但不管凶手是谁,对于受害者光绪帝来说,他的悲剧人生就这样草草收场了,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个苍凉的背影而已。

李煜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他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后人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这一句可谓精辟,深刻表现了李煜作为一位词人的伟大,和作为一位君主的可悲。

  作为一位词人,李煜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等佳句。

  但是作为一位皇帝,李煜在前半段人生中享受了奢侈的皇宫生活,但是在人生的后半段却面临国破家亡的悲惨事实。作为一位君主,他亲眼见证了自己国家的破灭,就连他自己也被敌国俘虏,此后过上了囚禁的生活。在被俘虏的期间中,李煜尝遍人间辛酸,受尽屈辱。如果《熙陵幸小周后图》是真实的,那么作为一位男人,他还遭受了妻子被敌人欺辱的事实。

  许多人将南唐灭亡的原因,归结在李煜的身上,认为他是一位只知道享受,不勤于政事的帝王。所以他日后的结局,在大家眼中也就没有那么凄惨了。但是他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实际上并不见得。

  李煜继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向宋朝称臣,成为一个附属国。这个格局的转变,就已经意味着南唐迟早会被宋朝吞噬。所以李煜在继位之后,也只能勉力维持,而难以彻底扭转整个政治格局。

  可以说前代南唐主给李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很难拾掇好的烂摊子。李煜并不是无所作为,可惜凭他一己之力难以挽回。

  在经济上他减免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息,以恢复国力。基于当时的通货膨胀,他又实行铁钱,以铁代铜,稳定通货。在军事上,因为宋朝的强大,他积极选取大将,采取军事防御的措施,以期拖垮长线作战的宋军,保护国家的稳定。

  不过可惜的是,李煜南唐最终还是 被宋朝灭亡,李煜到底还是做了一位亡国的君主。对于南唐的亡国,李煜的确存在一部分的原因,但绝不是主要也不是全部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宋朝的强大已经注定了南唐的灭亡,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走的就是北宋统一中国的路子。

  从政治上来说,早在李煜继位以前,其父荔景就已经为了避宋朝的锋芒,对宋称臣,减制纳贡,以保全字。所以等到李煜上位之后,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能使南唐多存在一天是

  一天。

  后世人说李煜不适合当皇帝,而适合当一个纯粹的文人,也有人说李煜自己也不喜欢当皇帝。李煜真不想当皇帝吗?那倒不见得。

  因为出生在富贵皇家,受到皇室亲眷的宠爱,李煜自幼过的就是娇奢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习惯,等到他继承皇位之后也一直维持着。因为这样,后世人对李煜有许多的非议,认为他是一个庸碌无为,只知道声色犬马的皇帝。自幼享受惯了皇家的奢侈,他真不想当皇帝,他能忍受得了清贫的生活吗?

  李煜应当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不想当一个亡国的皇帝。在被宋朝俘虏,并押往宋朝国都汴京囚禁的时候,他写了许多怀念故土,心系故国的词句。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位阶下囚,一个亡国之君,对曾经的怀念和哀愁。

 

相关参考

袁绍为了做皇帝费尽心思无奈众将反对,拍马屁的做了可怜替死鬼

人人都知道,曹操的势力是凭借“挟皇帝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成长起来的,其实,作为曹操首要敌手之一的袁绍接触这个理念的时间更旱,然则,他没有把握住上天赐赉的贵重机会。曹操身边有五大谋士,离别是荀、郭嘉、贾

大宋才女苏小小

[短篇故事网导读]: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个可怜的女子,一生都在痴守自己的爱情,可是却没有等到负心情郎的只字片语。小小曾经写下了有首《减字木兰》表达自己对阮郁的思念以及相思无望的失落:别离情绪,万里关山如

与孔子齐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游春秋诸国,三让天下引发血案

君王之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即使是在当代社会,依然会有很多人像做皇帝,实在是因为君王那种君临天下,说一不二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说到底是是权力的作祟。但在政权诞生最初的年代,很多人还是有情怀的,比如上古

唐德宗想做圣明君王,为什么天下反而混乱,他做得很糟糕吗?

唐德宗想做圣明君王,为什么天下反而混乱,他做得很糟糕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可能知道唐德宗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因为他任用宦官、埋下祸根,整个朝廷被小人把持。即便后来的皇帝再怎么努

为什么说宋英宗赵曙是北宋最可怜的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英宗赵曙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话说这位皇帝就是宋英宗赵曙!之前曾介绍过宋英宗,他一直不愿意继承皇位,得听说自己要做皇帝时,他居然撒腿就跑,最后被宰相们捉住后,才成为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刘荣真的是畏罪自杀吗? 刘彻登基之谜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

同治皇后红颜薄命

  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后共有九位(宣统帝未计),在坤宁宫大婚的有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绪帝三位。可以说,清朝所有第一任皇后,没有一位是好命的。我只选同治皇后一位,来看看她的悲剧故事。  同治帝6岁(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