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伦美奂的清宫后妃首饰鉴赏
Posted 后妃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伦美奂的清宫后妃首饰鉴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美伦美奂的清宫后妃首饰鉴赏
1.翡翠手串由十八颗翠珠,两颗碧玺珠穿成,与碧玺佛头相连,下穿钻石,红宝石,珍珠、结牌等装饰物。手串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挂在衣襟的纽扣上。 2.东珠耳环耳环为黄金托,每只嵌有三颗东珠。清代后妃戴耳环有等级,穿朝服皇后要戴镶有三颗东珠的,妃嫔戴一对珍珠,平时随意。 3.银镀金嵌珠簪子 4.头花 5.头花 6.头花 7.翡翠手镯 8.头花 9.头花 10.头簪的原意是连缀,因戴冠于发要用工具,以后就把这种工具称为簪了。簪后来又变为妇女头上的装饰品。贵族妇女“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喜以满头珠翠为荣耀。 11.头簪 12.头簪 13.清代宫廷发簪,最精美的有翠嵌珠宝头簪、银嵌翠蝴、蝶簪、银镀金嵌珠宝点翠花簪、铜镀金点翠珠宝簪等。发簪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体的簪架,簪架周围高出一圈,中间凹陷的部分粘贴羽毛,它是用翠乌蓝,紫色羽毛绒古称“点翠”,再配上一圈“金边”,嵌翡翠、珍珠、碧玺、珊瑚、宝石等珍贵材料,再饰以美满的吉祥图案。 14.晚清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是慈禧的独创发明。 15.发簪 16.发簪 17.清代满族妇女的扁方与汉代长簪有类似作用,且尺寸相同。只是使用对象不同罢了。由此可推断,扁方可能由长簪演变而来的。但是扁方也有尺寸小的,如遇到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头上插一个3寸左右的骨小扁方。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插一白银或白铜小扁方,以示区别。 18.清代后妃戴的扁方质地有金、银、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宝石等。其制做精细为天下罕见。如金缧丝加点翠、银镶嵌宝石、金錾花、玉雕刻多种多样。在扁方仅一寸宽的狭面上,能制做出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瓜果文字等维妙维肖的精美图案。 19.发簪 20.头花是清宫后妃的主要首饰,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后妃喜戴头花,因花朵大、覆盖面大,戴在“两把头”正中,显得富丽堂皇。头花有美饰发髻的用意,亦有显示身份、地位的意思。在慈禧的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发髻高耸,头戴大朵头花的形象。慈禧不但喜欢珠宝头花,还喜戴大朵绒花。这是因为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戴绒花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清宫后妃一年四季都戴绒头花,以求吉祥。 21.头花 22.头花 23.清宫头花,将宝石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钻上孔,穿细铜丝,绕成弹性很大的弹簧,轻轻一动,擅摆不停。使飞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杈形象逼真,维妙维肖。戴在女性头上无疑增加了几分娇态美姿。 24.头花 25.头花 26.头花清朝规定后妃25岁后不能侍寝?因为年纪太大了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我们都知道,清朝时,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选秀,可是天子要这么多的妃子干嘛呢?那么多的女人,天子一个人也是忙不过来呀,他必定没有办法对每个妃子负责,那为何还要耽误这么多的女子?其实这背后有着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她们侍寝是有年龄上的限制的。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比较勤政,到了晚上他们早就没有太大的精力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一天的妃子的作用基本上也就是为他繁衍子嗣了。既然妃子都是这个作用,那就必须限制年龄,可不能让皇帝白忙活一场。
对于清朝妃子来说,也是这样,她们孕育孩子最合适的年龄也就在这个阶段。因此,对于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她们没有能力生孩子了,当然也就失去了侍寝的资格。那么这个年龄界限是多少岁呢?根据史料的记载,清妃子的侍寝年龄只能限制在25岁以下,因为这个年龄是孩子多生段。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要是大于25了,一来她们的受孕能力下降,经常让百忙之中的天子白忙活一场,还浪费了许多龙种。二来,即使她们运气好,怀上了孩子,这也不一定可以安全地生下来。若不是我们现代有剖腹产,估计那些30岁以上的产妇也是很危险的,因此,在古代25岁这个年龄生孩子,真的很无法保证母子的安全。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
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清朝有一个妃子,在五十岁的时候还在侍寝,她就是德妃,也就是雍正的母亲。其中原因不是因为她的技术好,也不是因为她比其他女子老得慢,仅仅是因为她的德行十分出众,深受康熙的喜欢。因此,康熙才为她破例了。
而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包衣(奴隶)之后,却能得到康熙如此宠爱,为康熙皇帝生育三子三女,定有其过人之处。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仅供内廷使令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封的四位妃子,她们的儿子都成为后来争储事件的中坚力量。可是这四个人中,德妃的身份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后,内务府选秀入宫为官女子。可是也唯有德妃是单独册嫔,且升迁速度最快,册嫔两年后便封妃。
德妃的女儿是唯一一个下嫁满人的公主,两个儿子又都是争储风暴的中心。康熙十七年乌雅氏还是一般的宫人,她既不能养育自己的亲生儿子,更没有资格抚育其他的皇子。而恰巧在胤禛出生的那一年,康熙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昭皇后钮祜禄氏刚刚去世不久,后宫之中以贵妃佟佳氏最尊。德妃的儿子得以被贵妃抚养,对胤禛而言,亦可说是一种幸运。
相关参考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后宫中的嫔妃们,她们不用操心生计,过着生活安逸,衣食无忧的生活,不用像常人一样为了生计精打细算,有的人甚至因为“工资”低,而经常捉襟见肘,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封建社会中森严的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
中文名:张奂 别名:张然明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 出生地: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东) 职业:将领、学者 代表作:《扶蕖赋》《尚书记难》 主要成就:平屠各、乌桓之乱多次击破东羌
...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我们都知...
220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位,正式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265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元帝曹奂的皇位,建立了西晋政权,存在了45年的魏国宣告灭亡。作为魏国的最后一位
历史人物 魏国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的生平简介 曹奂的结局好不好
220年,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位,正式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265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元帝曹奂的皇位,建立了西晋政权,存在了45年的魏国宣告灭亡。作为魏国的最后一位
骆美奂别号仲英,浙江省义乌人。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土地处处长,1939年8月免。1939年6月至1942年1月任宁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42年6月至1944年9月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蒙藏教育司
曹魏皇帝曹奂简介:曹魏皇帝曹奂(246——302),本名璜,字景明,曹操之孙,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他从260年继位到265年禅位于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
在很多清宫戏里,满族的嫔妃非常不待见汉族的嫔妃,就连等级上也有明显的差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康熙年后,清宫后妃制度大体定型,其中设八个等级并有一定限额,即: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曾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确实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不休,皇帝轮换不止,三国时,曹操控制了汉献帝从而大权在握,到后来曹魏的权力又落到了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