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2、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汉语不合格的大臣惨了

  上朝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很模糊的,是电视剧里面构思出来的。像电视上那样的大型朝会,那叫做御前会议,一般只有核心官员参加,在早期基本上全是满语,后来随着清朝皇帝汉语越说越好,也说汉语,但规定以满语为准。

  平常之时,最常见的是皇帝御门听政,也就是在乾清门那儿听政。一般也就是走个形式而已。记着这样一个原则,在专制社会,一切都是黑箱操作,一般大臣根本不知道朝廷决策是怎么回事儿,普通老百姓更是看得云里雾里。如我们所熟知的,清朝决策是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一个人在哪儿说就行了。通常来说,皇帝发布决策的时候都是说满语的,尤其是在早期。

  清朝使用满语除了保持民族传统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保密。因此,清朝早期机密文件全是满语记载。

  并且,清朝早期混的好的汉大臣全都苦学过满语,有些甚至还学过蒙语和藏语。例如张英张廷玉父子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精通满语,其中张英在汉人满语考试中第一名。在康熙朝开博学鸿儒科,招录了一帮大儒,一开始对他们是委以重任,让他们拟写文稿。可不就发现,这些人因为不懂满语,写的文辞极难翻译,也就将他们统统打发了。

  同样的,满族大臣也比要求学习汉语,还定期考核。

  此外,还涉及到一些召见。一般来说,这个就因人而异了。例如康熙在接见西藏班禅的时候就秀过一口藏语,班禅惊讶的不行。此外在接见一些蒙古王公的时候,皇帝一般说蒙语。我比较好奇的是,皇帝接见朝鲜使臣的时候说的是什么语言?反正肯定不是韩语。

  清朝皇帝一般来说,都要精通汉藏蒙三种语言,要求做到会说会写。清朝早期几个皇帝汉语水平其实都很一般,写的奏折里面错别字大大的多。因此,满文是主流。但从逆天的乾隆开始,清朝皇帝转身一变个个成了文学家艺术家,写的一手好打油诗,皇家诗集出了一本又一本,于是汉语占据主流。但是满文仍然是官方正统问题。

  最后说一个有意思的,爱新觉罗家族曾经出过一个语言学天才,据传他一人至少精通数十种语言,他就是……

  我来公布答案了,之前忘记了。

  他就是我们荧屏常客九阿哥胤禟。

  胤禟有着极高的语言学天赋。他学习汉文的速度比一般皇子快很多,阅读速度也很快。当他的哥哥五阿哥还只在学满文的时候,胤禟就已经精通满汉蒙三种文字。之后因为要和俄国人打交道,胤禟又学的一手俄文。在后宫皇室之中,胤禟是唯一会俄文的。康熙当年想学俄文,但最后还是中途放弃了,斯拉夫语言特有的大舌头音让康熙不胜其烦。根据一些传教士的说法,胤禟甚至还初通拉丁文、法文、意大利语。

  更有创意的是,在夺位失败被雍正囚禁之后,他竟然试图利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满文,传递密码信息给自己的儿子。

 

  胤禟首创的这种由拉丁文转写满文的方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通用方式。

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

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清人入关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所以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汉族大臣对着满文学习时的表情,估计和我们今天对着英语单词时的表情相差无几。可是,既然是两族融合的过程,那单方面的学习必定是不够的,所以,清朝皇族也在逐渐学习汉族文化。

想象一下,两族人顶着大辫子造型,摇头晃脑地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偶尔见面还能用双语交流的情景,是不是有点让人忍俊不禁呢。而对于小皇帝,“双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清朝皇帝从小就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父,又有汉族师父,满族师父主要教武功骑射,汉族师父教文化课,语言也是既要学满语又要学汉语,所以,皇帝是满汉双语都会说的。顺治皇帝就是出了名的热爱汉族文化,对汉族的诗词歌赋很有研究,当初他上学的时候,就在学满语还是学汉语的问题上,跟他的叔父多尔衮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多尔衮坚决不让顺治学习汉语,对他的汉族教育粗暴干涉,因为他一向反对满人汉化,因此顺治很生气地说:“我要是不学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就算我听懂了我也不会说,无法与他们交流,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的加深,皇帝在上朝面对不同民族的大臣时,会说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皇帝是看人说话的,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说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但是,在清朝中后期,汉语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满族人要想长期统治汉族人,从皇帝到普通民众,普及汉语、学习汉族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而自清朝入关后,经过两三代皇帝的努力,满族人已经都会说汉语了。据说到了雍正时期,皇帝只有骂人时才用满语,这就好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或许是一怒之下,或许是想让别人听不懂,就用方言来骂人了。

总而言之,尽管满语满文在日常生活中适用的范围不断缩小,但在正式的场合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无用。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于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有一句俗语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不妨改编一下,清朝皇帝是“见满人说满话,见汉人说汉话”。

相关参考

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 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

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

清朝皇帝上朝说什么话,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应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说满语为主,中期开始朝堂上满汉双语并存,晚期以汉语为主。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因此这个阶段清朝皇帝应以说满语为主

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说汉语还是满语

慈禧是满族镶蓝旗人,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作为满人,满语才是她的母语,但是由于清朝的特殊性,统治阶层即使不是汉人,汉语也无处不在。那么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和皇室亲属、内务府人员或者朝廷官员是用汉语还是满语

乾隆皇帝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

爱新觉罗在满语里什么意思

  爱新觉罗是什么意思啊?  爱新觉罗(Aisin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到底是胡适说的还是拿破仑说的

那句话是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

清朝人写历史用汉语吗

1.清朝皇帝早朝大臣们是用汉文还是满文逐渐使用汉语言顺治入关以后,满清皇族接受汉族文化,逐渐汉化,语言也应该随之改变尤其是皇帝,清朝皇帝从小变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有既有满族师傅又有汉族师傅,满族师傅

古代皇帝上朝有哪些规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朝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群臣,群臣弓着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我们说的上朝,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

清朝十二帝之努尔哈赤人物简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