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府的权力之争

Posted 湘军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府的权力之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府的权力之争

2、历史人物 曾国藩跟胡林翼是什么关系?没有此人鼎力相助就没有湘军集团

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府的权力之争

揭秘: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府的权力之争

  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统治者既要依靠湘军镇压农民起义,又恐其尾大不掉,不情愿将权力拱手相让,由此展开了清廷与以湘军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晚清湖南地方军队被称为湘军。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统治者既要依靠湘军镇压农民起义,又恐其尾大不掉,不情愿将权力拱手相让,由此展开了清廷与以湘军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湘军的创制

  湘军创始于太平天国起义时的地方团练。清中期以后,清朝的八旗、绿营等正规军风气散漫、严重腐化,战斗力低下,遇到战乱等重大危机,朝廷即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保护地方,所需费用均由民间自筹。可以说,团练创始之初,不过是防卫地方的民间武装而已。太平天国起义后,咸丰帝命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其本意与其他各省办理团练并无区别。但曾国藩却将团练一词一分为二,声言自己不办保甲而专办练勇,并以团练为基础,集合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营、水师,形成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的地方军事势力。

  随后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国家经制之兵屡遭败绩,湘军却不断取胜。但是,湘军将领并没有受到重用。咸丰四年(1854年),湘军攻占湖北省城武昌,咸丰帝闻报大喜,当即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不过很快又收回成命。除非万不得已,咸丰帝是绝不肯让湘军将领兼掌军政大权的。

  湘军集团对权力的争夺

  太平天国起义迅猛发展,湘军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湘军集团逐渐取得地方军政大权。咸丰五年(1855年),清廷任命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编者注)署理湖北巡抚,与他同在武昌主政的是湖广总督官文。清代官制中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政,军权应归于官文。可官文贪鄙庸劣,见识浅薄,只因是满洲正白旗贵族而为咸丰帝所重用,所部军队战斗力极差。胡林翼抚鄂之初,官文每多掣肘,胡虽申奏,但咸丰帝仍下严旨要其会同官文办理湖北军政。不得已之下,胡林翼改变策略,转而与官文结交,在公文中每列官文为首功,每月拨盐厘3000两相赠,还让自己的母亲认官文宠妾为义女,进而与官文兄弟相称。不过,胡林翼并非与官文同流合污,而是试图加以利用。官文也深知在此战争环境,多少督抚因为不善带兵,或死于战事或被罢职免官,于是也乐于依靠这个对自己恭敬备至的胡林翼。在官文看来,既然胡林翼满足了自己对声色货利的喜好,自己赞同他的军政主张,也算是礼尚往来。于是,胡林翼大刀阔斧厉行改革,稳定湖北局势,从而在同太平天国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处于有利地位。

  但事实上,清廷并没有放弃对地方权力的严格控制和打压。所以,如果不是胡林翼巧妙运用权术,让清廷认为改革措施多为官文主张,湘军集团是难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粮的主要供应渠道。于是,山穷水尽的朝廷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拘泥于不轻易授予汉人实权的旧制而坐以待毙,要么听任湘军壮大势力,但可以利用他们来度过亡国危机。在太平天国大军的逼迫下,舍湘军而无其他劲旅可以依靠,清廷只能容忍湘军将领执掌地方军政大权,于是,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可以说,湘军集团能够取得多大的权力,与太平天国给清廷带来的危机程度,以及清廷解决危机时对湘军的依靠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湘军集团权力的顶峰

  日益激烈的太平天国战事和辛酉政变的发生,将湘军集团的权力推向顶峰。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去世,遗诏以年方六岁的载淳继位,同时任命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形成了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奕共治天下的局面。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湘军集团的作用,清廷由被迫放权转向主动授予他们更大的权力。这年十月,命曾国藩督办江、皖、赣、浙四省军务。十二月,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李续宜为湖北巡抚,彭玉麟为兵部侍郎。次年正月,命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刘长佑补授两广总督。十二月,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二年(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唐训方补授安徽巡抚,郭嵩焘补授广东巡抚,刘蓉补授陕西巡抚。次年,杨载福补授陕甘总督。短短几年间,湘军集团势力急剧膨胀,南至两广,北到直隶,东到两江,西至陕甘,诸多地方由湘人出任督抚。而他们手中所握有的权力,远远超过此前的清代督抚。

  依照清代旧制,总督主军政,但是除了自己的督标营之外,并不能越过提督直接干预营务;巡抚主民政,除了自己的抚标营外,也不能干预营务;布政使掌财政,直属户部;按察使掌司法、监察,直属刑部。可见,军政大权都集于中央,地方大员各负其责,互不统属,谁都不能自行其事,只能听命于中央。而咸同年间,特别是同治初年,大批湘军将领位任督抚,他们既主军又主政,兵、政合一之势已成,再加上兵饷自筹,厘金完全由督抚支配,原本应该上交户部的地丁、漕折、关税、盐课等项银两也被督抚截留,大半充作军饷。这样,一省三宪——即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鼎足而三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督抚专权的局面势将形成,湘军集团的权力在此情形下也达到了顶峰。

  清廷对湘军集团的打压及其结果

  湘军权力的取得,代表着地方势力的崛起,但满汉有别的观念、三藩之乱的教训,时时萦绕在清朝统治者的心头。于是,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清廷立即着手裁撤湘军,收回湘军集团手中的权力。据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攻破后,曾国藩得到的爵赏已被打了折扣,清廷还迫不及待地利用天京窖藏金银与幼天王下落问题继续打压曾国藩。

  针对这种情况,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将领为消除朝廷疑忌,保全身家性命,拒绝了幕僚拥兵自立的建议,迅速裁军。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曾国藩麾下的五万余湘军大部分被裁撤,左宗棠麾下的四万湘军则因征讨太平天国余部得以留存。大批湘军被裁之后,清廷又试图收回这些湘军将领手中的地方军政实权。同治五年(1866年),陕西巡抚刘蓉、广东巡抚郭嵩焘、陕甘总督杨岳斌相继被迫去职。次年,湖北巡抚曾国荃、直隶总督刘长佑被免职。

  然而,此时国家战乱频仍,清廷仍需依靠军队的力量,既然八旗、绿营不堪任用,只得继续依靠湘军以及后起的淮军。清廷一方面持续打压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功成名就、声望卓著的曾国藩等人,怕他们“功高震主”,将地方权力从一些亲曾国藩的湘系人物中收了回来;另一方面,却仍然不得不将权力授予左宗棠一派的湘系人物以及后起的李鸿章等淮系人物。比如,广东巡抚一职就授予了左宗棠的亲信将领蒋益澧,陕甘总督则由左宗棠继任。此时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业已形成,终清一代,中央与地方、满人与汉人同治天下的局面已经难以改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晨怡

历史人物 曾国藩跟胡林翼是什么关系?没有此人鼎力相助就没有湘军集团

曾国藩的最佳搭档是谁,没有此人鼎力相助就没有湘军集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全榜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湘军之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就了一大批人才。这一大批人才,不但为维护国家之主权出谋划策,更为民族之复兴呕心沥血。而这一大批人才之中,能够达到大佬级人物拢共有四位,即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前三位为湖南籍),其顺序亦是笔者心中之排名。其中能够称之为最佳拍档的绝对是曾国藩和胡林翼了,可以说要不是二人的紧密合作,湘军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之成就。>但是这两位好拍档,最初并非一路之人,要不是事后之发展,很难相信这两个人能共同成为湘军之中流砥柱。>>胡林翼是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而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按理说,胡、曾二人同在京城为官,且都来自湖南,两人应该有些许交情才对。然而,事实是两人入仕之初几乎没什么来往,这又是为何?原因就是两人巨大的出身之差别。胡林翼之出身,用现在之标准定义,那就是典型的官二代。胡林翼之父乃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及第,一甲探花出身,所以胡林翼从小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接受的教育也是先进而系统,接触的人与事,也是花花世界,林林总总。而且,胡林翼在中进士之前,就被两江总督陶澍相中,成为陶家乘龙快婿,出身背景可谓优越。>反观曾国藩之出身,与胡林翼相比,那就是天壤之别,老曾家祖祖辈辈以务农为主,虽经世代积累,到了曾国藩祖父一辈总算是有所积蓄,家里置些良田,但也充其量就是个中等地主。所以,曾国藩在入京城为官之前,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家乡农村。农村长大的孩子之见识自然很有局限,而所接受之教育也相对单一、落后。所以,在胡、曾二人入仕之初,同时在京为官这段时间,曾国藩在胡林翼眼中就是个“土豹子”,可以说根本不屑于曾国藩来往。>然而,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未必是一件好事,年轻的胡林翼身上的纨绔之性,就是这官家子弟优越性的副作用。年轻的时候,胡林翼经常寻花问柳,出入娱乐场所,甚至结婚成家之后也未收敛,有一次他的岳母贺夫人都投诉到岳父陶澍那去了,但陶公慧眼识人,料定他这个女婿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并未对胡林翼的胡作非为强加干涉。不得不佩服,陶公羽量过人,更有识人器伟之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浪子回头更必如此。道光二十一年,胡林翼父亲病逝,胡林翼开缺回乡为父丁忧。丁忧后,胡林翼为京官候补,其实就是赋闲。这京官走马上任跟走马灯似的,什么时候能轮到胡林翼?于是,愤懑不已并励志要有所作为的胡林翼,在好友及学生劝谏和资助之下,无奈选择花钱捐官,到地方去一展宏图。原本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越,更有油水之地为官的胡林翼,偏偏选择了贵州这个偏远之地,这又是何苦?胡林翼翰林出身,花钱买官已然令胡林翼羞愧难当,而偏要选择贵州这个别人不愿去之处,就是为了证明为官一任,定要凭自己之能力造福一方。同时,贵州乃贫瘠之地,相对来说贪赃枉法之诱惑相对少了很多,临走马上任前,胡林翼祭奠祖茔,立誓洁身自好,绝不非分贪取半分民脂民膏。>能力超群,为官清廉且夙夜匪懈,地方吏治岂有不蒸蒸日上之理?胡林翼就在贵州安顺府完成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理想。他与民同耕,身先士卒打击犯罪,赢得了当地百姓之爱戴,这成为今后胡林翼之成功打下良好基础。>道光末年,洪秀全等人发起太平天国农民组织。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就成席卷之势,一时间,清廷政府政权动荡,年轻的咸丰皇帝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在国家正规军毫无作为的无奈前提之下,咸丰皇帝同意各地组织团练来,由赋闲在家之官员带领,以当地之民,保卫家乡。此时,正值为母丁忧在家的曾国藩,成为皇帝钦点的团练组织人之一。皇帝的松口,给了很多欲有所作为之人一个难得之契机,显然,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湖北失手,湖南岌岌可危之时,胡林翼奉命募兵北上“剿匪”。当时,胡林翼也仅募得一千多贵州兵勇便匆匆北上。原本仅依靠这一千多黔军,不可能有多大作为,但是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成功吸引了曾国藩的目光,因此在湖北武汉即将再次陷落危难之际,同样在江西身处自杀未遂之窘境的曾国藩,毅然将自己最得力之干将罗泽南部调配给胡林翼,帮助胡剿灭湖北之太平军。正是有了这支儒将神军,胡林翼才真正得以施展拳脚,在湖北战场一战成名。咸丰四年,胡林翼倍受咸丰皇帝之青睐,擢升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次年实授,胡林翼成为了湘军集团,第一位功成名就之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胡林翼深知自己今日之成就,离不开曾国藩之鼎力相助。他更清楚,咸丰皇帝这一安排,有意在用胡林翼“压制”曾国藩。对于官场混迹的聪明人曾、胡二人当然心知肚明而心照不宣。所以,二人并没有因此而心存芥蒂,反而愈加团结,互帮互助,成为湘军创业之初之佳话。>对于迟迟得不到正式编制的曾国藩,胡林翼是极尽所能地给予帮助。在搞定了湖广总督官文,独揽湖北军政大权之后,胡林翼就在经济上全力支持湘军,解决了湘军创建之处无粮无饷之巨大难题。不但如此,只要一有机会,胡林翼就会联合官文共同保举曾国藩,以争取让曾国藩早日有自己的根据地,四川总督这样的高位,胡林翼都曾举荐之,只可惜咸丰皇帝一直心存芥蒂,并不采纳胡林翼和官文之举荐,此实非胡林翼能力所能及之。>所以从上述事例我们可以了解,胡林翼照比此时的曾国藩更懂得晚清官场的脉路,更懂得如何在损失一定圣贤标准之前提下,完成更大和重要之目标。这绝对是胡林翼人生哲学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能够以后起之秀,而成就能超越前人之根本。曾国藩后来成就能够如此之高,正是学了好友胡林翼处世之精髓,所以胡林翼成功之道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曾国藩以为父丁忧而“意气用事”,结果被卸任赋闲在家。胡林翼就一直关注朝廷动向,想方设法为曾国藩争取到重新出山之机会。终于在咸丰八年,围困南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全军覆没,以及江西失手之大不利情况下,在胡林翼等人的运作下,成功为曾国藩挣得了重新出山之机会。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刻反省,曾国藩此次出山犹如脱胎换骨一般,一改之前之意气。他不在特立独行,愤世嫉俗。更有了胡林翼等好友相助,又能够茅塞顿开融入官场,使得曾国藩此次出山仕途顺利许多。终于在咸丰十年,在两江总督何桂清擅离职守,败逃上海之情形下,得以署理两江总督,本年即被实授,并以钦差大臣之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正式成为地方大员的曾国藩,对其事业之发展,乃是至关重要之环节,从此曾国藩成为了大清王朝中流砥柱之中兴之臣。>>就在曾、胡二人要联手大有作为之时,咸丰十一年,在咸丰皇帝驾崩一月之余,胡林翼因操劳过度,呕血病逝。这一年胡林翼,虚岁刚满半百。朝廷为表彰胡林翼一生之功绩,特追赠胡林翼总督衔,赐谥号“文忠”!好搭档曾国藩听闻胡林翼病逝噩耗,不由悲从中来,老泪纵横,曾国藩评价胡林翼:以湖北贫瘠之地,养六万之兵,润芝(胡林翼号)之才实胜我十倍,这一评价绝非是惋惜好友的过高赞誉。>诚然,湘军首创于曾国藩,而成就之绝非曾一人之功。不夸张地说,倘若没有胡林翼之出现,湘军之命运还真很难说。所以说,曾、胡二人真正是湘军发展史上最好之搭档,这也是后世将二人并称之要因。

相关参考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权力之争 重修圆明园丑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座花园的修与否,最终却引发了晚清政坛的一场轩然大波。1861年秋,咸丰皇帝

晚清重臣的文斗与武斗

导读: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从洋务运动之后整个中国后来90年的引领者,这两人属于不同阵营,却出自同一集团,都出于曾国藩的湘军大帐之下,不过当李鸿章还只是一介文书的时候,左宗棠就已经是杨秀清的

比曾国藩、左宗棠还厉害的湘军牛人是谁

在湘军集团中,胡林翼绝对是个无可替代的人物。他既是湘军大佬,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大清中兴三名臣。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

曝光曾国藩与咸丰帝的权力之争经过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

晚清最重要的一次军事胜利,准备交待后事的咸丰,又不想死了

作者:精读君在前面,我们讲到,曾国藩为做好万全准备,打响湘军出师的第一仗,不管是皇帝的旨令还是恩师的求助,都拒绝出兵救援。权力投入到造船、练兵、筹饷中。历尽艰辛,湘军水陆两师的筹建终于初具规模。咸丰四

百年前教科书编纂始末:国定制与审定制之争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社会以“三百千”或“四书”等典籍作为开蒙读物,我国小学使用“教科书”,最早始于晚清。当时,随着中国各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的次第兴办,社会上涌动着一股编纂教科书的热潮。晚清关心教

晚清著名武装湘军简介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後,清朝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主要活动: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

背后竟有如此秘密 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之争

...一个很重大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它的背后关系到两大利益集团之争时。关陇集团作为影响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几百年

背后竟有如此秘密 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之争

...一个很重大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它的背后关系到两大利益集团之争时。关陇集团作为影响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几百年

进入晚清权力中心的洋人 与曾国藩李鸿章地位相

核心提示:赫德是北爱尔兰人,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被清廷视为客卿。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