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将阎应元简介 阎应元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抗清名将阎应元简介 阎应元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末抗清名将阎应元简介 阎应元是怎么死的?
阎应元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名将,在明朝官职只为典史,虽然官位微小,但是却在当时打下了以十万普通居民,对清军精兵二十四万,死守孤城八十一天,斩清军三王十八讲,杀敌七万五千余人的壮举。
阎应元留下的死守江阴,宁死不降的壮举,至今仍为时人津津乐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凛凛气节。
人物档案
姓名:阎应元
别名:丽亨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北直通州?
逝世日期:公元1645年
职业:江阴典史
全国公祭:江阴祭祀抗清三公
赞誉:抗清三公
重要事件:江阴八十一日
阎应元在崇祯年间,受任为江阴典史。刚到任,就遇见海寇顾三麻子率百艘战船进犯。阎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三箭毫无虚发,威慑海寇,于是再不敢进犯。
阎应元在任期间,平定海寇,安定百姓,镇压民乱,政绩突出,获得江阴百姓爱戴。当时朝廷原本想要将他调到广东韶州英德县担任主簿的,但是因为母亲病重,道路受阻,才没有前往。此后在江阴城外落脚,也未曾出任官职。
顺治二年,面对清军的强势,江阴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江阴投降清朝,由清朝派知县方亨继任。方亨到任就颁布剃发令,命全县人剃发。
自古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是违背儒家教育,是不孝之举。于是当时诸生上表,请求留发。然而清廷给的答案是,剃发留头,留发不留头。众人再次反对,方亨干脆禀报知府,请求多杀些不听从命令之人,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这封信后来被江阴县人得知,众人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于是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消息传到之后,清廷派大将镇压,江阴人民死守不出。陈明遇在一开始就想到颇有军事才能的阎应元,想请阎应元出山率领义民抗清。却遭到守备顾元泌的反对,而顾元泌后来被查出乃清军内应。将守备顾元泌斩杀之后,阎应元才被请出山来。
阎应元出山之后,率领义军坚决抗清,虽然被清军围困,斩断生路,却仍然坚持了八十一天。期间以十万普通居民,对抗清军二十四万精兵,反斩杀七万五千余人,杀地方三王十八将,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十分突出的案列。在对抗之时,各种兵事奇计层出不穷,让清军眼花缭乱。
当然以少对多,结局显见。这期间清军不止一次两次向他招降,都遭到阎应元的严词拒绝。但凡有投降的普通百姓,也被大家所唾弃,就算是亲人也仇恨如敌。就这样坚持了八十一天,给予清军沉重打击后,江阴城破。
城破之日,阎应元坚决不向清廷贝勒投降,最后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殉节就义。而城中普通百姓也无一人投降,仍然坚持反抗,最终清军下令屠城,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相关参考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
人物生平初露锋芒崇祯辛巳年(1641年),阎应元,华夏杰出先烈。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
本名:阎应元字号:字丽亨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州)出生时间:?去世时间:1645年主要成就:领导江阴抗清运动,城破坚贞不屈官职:江阴典史阎应元——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在明朝灭亡时期,有很多爱国人士都进行了反清复明的活动,其中有一位名叫阎应元的明朝英雄,值得喜欢研究明朝历史的朋友了解一下。阎应元是明朝人士,在江阴结束当官后,他选择定居在江阴附近,明朝在即将被灭国的时
引子:> 清军入关后,迅速南下,一举攻陷南京,活捉南明弘光帝。之后,清廷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兵威,纳土投降。清廷以为大局已定,遂颁布剃发令,不料导致江南各地绅民群情激奋,
历史人物 被遗忘的英雄,杀满清三王十八将,130年后获乾隆赐谥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这首明末民族英雄阎应元在必死之际写下的绝命诗,至今读起来仍让我深受震撼。三百年前江阴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
·应元岳应元岳,内科专家和热带病学家。首先在中国大陆发现肺吸虫病。在霍乱、疟疾、血吸虫病的诊治方面亦有研究。主编中国第一本内科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热带病学。应元岳,字玄鹤,189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宁
...导致了扬州老百姓白白被屠戮而不是像江阴老百姓那样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抵抗而死,死得其所也有价值。消息传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
...导致了扬州老百姓白白被屠戮而不是像江阴老百姓那样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抵抗而死,死得其所也有价值。消息传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