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

Posted 百姓

篇首语: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抗清名将阎应元

  阎应元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虽然官卑微微,但是却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率领江阴义民与清军抵抗八十一天,死守孤城。城破之日,也凌然不跪,绝不向外族投降。江阴的八十一日,是中国战争史光辉的一笔,虽然悲壮却荣耀,虽然惨烈却骄傲,后世绝不能忘。

  《江阴城守后纪》:“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每次巡城,身边有一人执大刀跟随左右,颇有云长再生之感。清兵望见,以为天神。”

  阎应元是一位军事能力显著,射箭功夫了得的武将。他官至江阴典史,相当于今日的科级公安局局长,相比于大将元帅,地位实在低微。但是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却十分出众,后世人有赞:“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

  阎应元在崇祯年间受命为典史,任职初期就遇到大海盗带领两百战船来犯。面对心狠手辣,在海上驰骋的冷血海盗,阎应元凌然不惧,率兵抵抗。在第一个照面,连发三箭,箭箭皆有人应声倒下。

  如此出众的箭艺,一下子就威震了对江阴虎视眈眈的海盗。强大的气场,使得海盗最终选择了退去,此后未曾再来犯。

  阎应元是一个铁血真男儿,号令严肃。在面对苟且偷安,不受法纪之人,必然严惩,警醒众人。他不畏权贵,不管是百姓还是乡绅豪强,但有所犯,都受到他严厉处置。在面对强大而数量众多的清兵之时,也未曾畏惧,从容指挥迎战。

  后人做了一个对比,当时前来围攻江阴的清军为精兵二十四万。江阴城中,不说士兵,就说老幼百姓加起来都才十万人。数量差距明显,实力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尽管百姓誓死守城,但是结局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阎应元看的通透,不可能不知道未来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是在面对清朝多次招降之时,他都坚持心中正义,未曾有过一丝动摇。

  这样一个铁血气节的男人,却也有着柔情的一面。在战士困苦的时候,他亲自熬药斟酒,温言慰劳。有人遇难,他必购置灌木,哭奠而殓葬。正是他以身作则,诚恳对人,才让江阴人民与他一道,心甘情愿的渡过了那最艰难的八十一天。

  江阴城破,阎应元英勇就义。清军下令屠城,全城除老幼五十三口,全部都被清军斩杀。虽然结局惨烈,但是阎应元交出的答卷却是悲壮而值得人钦佩的。十万普通居民,对二十四万精兵,杀敌七万五千余人,斩杀清军三王十八将。这场孤城死守的战争,就算是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案例。那么阎应元又是凭借什么,最终打出了这样的战斗的呢?

  首先当然是阎应元出色的军事能力,在坚守江阴之时,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再来就是江阴人民的反清决心,他们是拿自己的生命与清军抗争,却未曾有一丝退缩。好比在战争中,阎应元多次用死士与清军死拼。最壮烈的,还是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假装出城投降,实际上则是将火药藏在放银子的木桶底层,等清军升帐纳降时,火发炮裂,当场炸死清军3000余人。而清军一方响起爆炸声响之时,江阴城头也响起了悲壮的炮声,那是对这些慷慨赴死的老人们的道别和致哀。

  而在城破之日,也无一人投降,最终被清军屠城。而就算到了后来,江阴人民也坚决抵制清王朝,凡江阴人民无一人入仕。这样的仇隙,一直等到乾隆帝亲自为阎应元修建祠堂,才得以化解。

  正是英勇的将军与英勇的人民,才造就了江阴八十一日的战绩。

  《阎应元绝命诗》

  腐胬白骨满疆场, 八十日带发效忠,

  万死孤城未肯降。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寄语路人休掩鼻, 十万人同心死义,

  活人不及死人香。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阎应元抗清_阎应元守江阴_江阴阎应元_阎应元评价

本名:阎应元字号:字丽亨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州)出生时间:?去世时间:1645年主要成就:领导江阴抗清运动,城破坚贞不屈官职:江阴典史阎应元——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明末抗清名将阎应元简介 阎应元是怎么死的?

  阎应元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名将,在明朝官职只为典史,虽然官位微小,但是却在当时打下了以十万普通居民,对清军精兵二十四万,死守孤城八十一天,斩清军三王十八讲,杀敌七万五千余人的壮举。  阎应元留下的

历史人物 明末抗清名将阎应元简介 阎应元是怎么死的

  阎应元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名将,在明朝官职只为典史,虽然官位微小,但是却在当时打下了以十万普通居民,对清军精兵二十四万,死守孤城八十一天,斩清军三王十八讲,杀敌七万五千余人的壮举。  阎应元留下的

历史人物 明末抗清将领阎应元简介,阎应元真的那么厉害吗

人物生平初露锋芒崇祯辛巳年(1641年),阎应元,华夏杰出先烈。赴任江阴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

历史人物 明末最强的抗清英雄————江阴典史闫应元

  引子:>  清军入关后,迅速南下,一举攻陷南京,活捉南明弘光帝。之后,清廷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兵威,纳土投降。清廷以为大局已定,遂颁布剃发令,不料导致江南各地绅民群情激奋,

明朝最强悍衙役,困守孤城,却拼杀了清军三个王爷,十八个将军

在明朝灭亡时期,有很多爱国人士都进行了反清复明的活动,其中有一位名叫阎应元的明朝英雄,值得喜欢研究明朝历史的朋友了解一下。阎应元是明朝人士,在江阴结束当官后,他选择定居在江阴附近,明朝在即将被灭国的时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抗清的故事

  史可法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我们来了解史可法其人生平。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换百姓和平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换百姓和平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换百姓和平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