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向陈廷敬借钱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向陈廷敬借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向陈廷敬借钱

2、历史人物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康熙向陈廷敬借钱

康熙向陈廷敬借钱?陈廷敬是个怎样的人?

  康熙是清朝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甚至有人赞誉他为千古一帝。看他一生的功绩,年幼登基,少时亲政,铲除权臣鳌拜,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保卫雅克萨等等。

  康熙的功绩无法忽视,但并不意味着这位帝王不会犯错。事实上晚年的康熙,心渐渐变得柔软,对国家掌控力不够,于是有了九龙夺嫡。

  同时他对老臣子的过分纵容,使得贪污腐败之事,渐渐成风。虽然说是康乾盛世,但实际上在康熙晚年,国库却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充实。

  乾隆登基之后,能过的那么舒心,还亏得他爸爸雍正帝劳心劳力,铁面无情,充盈了国库。否则康乾盛世根本不可能,所以才说雍正是康乾盛世重要的过渡时期。

  年老时犯错常见,年少时轻狂也常见。后世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年幼的康熙与清朝名称陈廷敬的故事。

  陈廷敬是康熙时期名称,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他原本叫陈敬,因为当时考试的时候有一位同名之人,所以御赐“廷”,改名陈廷敬。

  陈廷敬一生最大的功绩,应当是在反腐方面。他曾说:“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他自己也坚守底线,从未贪污过一分一钱。而康熙和陈廷敬的故事,也与清廉有关。

  康熙八岁的时候,当时陈廷敬正好在户部担任户部尚书,通俗点来说就是管钱的。

  有一天康熙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留陈廷敬说话。他对陈廷敬说:“爱卿,能否借一点儿钱给我?”

  陈廷敬听了非常诧异,皇帝虽然年幼但到底是皇帝,所以陈廷敬也不敢敷衍,于是就问:“陛下您借钱是要干什么呢?”

  康熙说:“没什么,就想借些钱玩玩。”

  陈廷敬于是说:“陛下臣这几天囊中羞涩,能否等臣领了俸禄,再把钱借给您?”

  康熙听了说:“你那俸禄才几个钱,我才不稀罕呢。我要借的自然是国库里的,你借我个三万五万的,让我开开心心玩一回。”

  陈廷敬听了后当即摇头:“陛下,国库里的钱是国家的,臣不能街给您。”

  康熙说:“你不是管钱的吗?既然你管钱,怎么就不能借给我了。”

  陈廷敬再次拒绝,康熙生气了,气愤说:“你给我走!”

  陈廷敬退下之前,恍惚听见康熙说:“什么不敢借给我,还不是看我小看不起我,等我亲政了,定要砍下他的脑袋。”

  陈廷敬听了,走的更快了。

  后来康熙亲政了,早就忘记年幼时的戏言,但陈廷敬却还记着,所以多次请辞。等到康熙知道缘由后,特地对陈廷敬说:“那时候是我年幼不懂事,爱卿做的对。”如此陈廷敬才安心待在朝堂,为康熙效力。

  这虽然是个故事,但也可以看出陈廷敬清廉公正之名,是广为人知的。

历史人物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大清相国陈廷敬,是清初著名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不倒翁。他为驰骋官场五十四年,累计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堪称为官之典范。

  虽然陈廷敬的官路十分顺遂,步步高升,但是在黑暗的官场中却并不是一团污泥。他能够纵横官场,始终不倒,并不是因为他心机深沉,谋略出众,而是全靠他始终严纪律人,坚持原则。

  陈廷敬是有名的清官,他抨击官场贪污行贿之风前,首先做到的就是严格约束自己,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要求别人。

  “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想必这句话大家都听过。这是对古代贪官的讽刺,当官就等于赚钱。许多官员在任职之前,可能坐牛车上任。但是等到他调任、卸任之时,需要带走的钱财细软,却需要十驾马车来拖。当官,基本可以说是一场高投资。

  陈廷敬与这些人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断绝了堕落之源。担任吏部尚书之时,他明确对家人说:“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而担任礼部尚书,上任的第一天就对部下说:“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不仅如此,陈廷敬怼天怼地,连皇帝都敢怼。据说康熙帝年少之时,曾经伸手向陈廷敬要过钱,但是陈廷敬却毫不迟疑,直接拒绝了康熙帝的请求,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了。

  康熙帝八岁的时候,正好是陈廷敬主管钱物。有一天,康熙帝找到陈廷敬,对陈廷敬说:“陈大人,你借些钱给我吧!”

  陈廷敬轻声问:“万岁爷,您要钱干什么呢?”

  康熙帝歪着头想了下,说:“不干什么,就玩儿呗!”

  陈廷敬于是说:“万岁爷您要借钱的话,等过几天我领了俸禄再给您吧!”

  康熙帝不满道:“就你那俸禄能有几个钱,你从国库里取个三万五万的给我,这样我才能痛快的玩几天!”

  陈廷敬说:“国库里的钱是国家的,存取都有规定,谁都不能私自挪用!臣实在不敢将国库里的钱给您,请万岁爷恕罪。”

  康熙生气道:“哼!你给我走!”

  陈廷敬于是行礼告退,刚走没几步,就听见后方传来康熙帝不满的声音。

  “什么不能挪用,不就是见我还小,没有亲政,故意欺负我吗!给我等着,等我亲政之后,一定要了你的脑袋!”

  陈廷敬不敢多说,加快了离开的脚步。等到后来康熙帝亲政的时候,他自己都把这事儿给忘了。倒是陈廷敬记得很清楚,因此多次上书请辞。康熙帝想起这事儿之后,对陈廷敬大加赞扬,说他做的对。

  这种廉洁奉公,律己律人的原则,才是陈廷敬傲视官场的倚仗。康熙帝对他评价之高,称其:“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相关参考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大清相国陈廷敬,是清初著名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不倒翁。他为驰骋官场五十四年,累计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堪称为官之典范。  虽然陈廷敬的官路十分顺遂,步步高升,但是

历史人物 官场不倒翁陈廷敬,拒绝借钱给康熙,康熙还赞他“几近完人”

  大清相国陈廷敬,是清初著名官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不倒翁。他为驰骋官场五十四年,累计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堪称为官之典范。  虽然陈廷敬的官路十分顺遂,步步高升,但是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陈廷敬的故居 康熙王朝陈廷敬及其后人的简介

陈廷敬为清代名士,因考取进士入宫为官,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尚书,与儿子一起编修《康熙字典》,为人正直忠义,所具文学底蕴深厚,著有《午亭文编》等广为流传,在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1639

陈廷敬的故居 康熙王朝陈廷敬及其后人的简介

陈廷敬为清代名士,因考取进士入宫为官,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吏部、刑部、户部尚书,与儿子一起编修《康熙字典》,为人正直忠义,所具文学底蕴深厚,著有《午亭文编》等广为流传,在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1639

清朝康熙帝的导师陈廷敬后人有谁

陈廷敬后人陈廷敬为清朝名士,曾为康熙皇帝器重,在官位数十载,严守克己,尽心尽力,深受好评。陈廷敬十分有才华,还对能人十分重视,常举荐有识之士。康熙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逝世时

如何评价《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陈廷敬的为政举措!

  陈廷敬是清朝官员,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康熙帝的老师。他生于公元1639年,去世于公元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原名陈敬,因为进士及第时,榜上有两个“陈敬”,所以顺治帝为他

清朝 陈廷敬生平简介?陈廷敬历史评价?

陈廷敬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在他病重期间,康熙曾派太医前去诊视。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康熙表示“深为轸侧”,肯定他“恪慎清勤”、“学问淹通”、“文采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