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久攻江南大营不克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久攻江南大营不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太平天国久攻江南大营不克
十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乘机自湖北大举东犯,连陷太湖、潜山之后,以太平军所必救的安庆为主要目标,命道员曾国荃率陆师万人会同提督杨载福水师4000人围城,并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马步2万打援。
安庆自咸丰三年为太平军占领后,一直是拱卫天京(今南京)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湘军进围安庆,直接威胁着天京的安全。十年秋,天京当局从江、浙战场调集大军,迫使湘军西撤未遂。十一年春,天京当局从大江南北调集大军,直接进攻围困安庆之敌,但连遭挫败。天京当局决定再从皖南调辅王杨辅清部增援。六月下旬,杨辅清部会合陈玉成部连日轮番攻扑湘军外壕,未破。
程学启献北门穴地攻城之计,并亲率部卒由炮眼杀入,攻陷北门外护城三垒,断绝了守城之军的陆路粮道。八月初一,湘军用地雷轰坍安庆北城,水陆各军乘机突入城内,万余饥疲守军宁死不屈,或战殁,或投江,壮烈殉难。安庆陷落,天京西线屏障遂失,全局震动。从此,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
中国古代战争 “围魏救赵”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围魏救赵”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咸丰七年(1857年)底,清廷乘太平天国内讧,派钦差大臣和春率兵在天京城东、南重建江南大营。十年初,攻占北下关、九?洲,缩小对天京的包围圈。在此危急关头,主持天京朝政的洪仁轩与李秀成共商解救办法,决定采取“围魏救赵”战法,攻其必救的杭州,迫使江南大营分兵,尔后集中兵力摧毁江南大营,以解天京之围。
李秀成当即在芜湖召集各路将领部署任务。正月十九日,李秀成率军从芜湖出发,经南陵,绕过宁国府(今宣州),二月初三克广德,留兵驻守,自率主力入浙,连克长兴县泗安镇、虹星桥,在安吉与李世贤会师,令其攻湖州,率制清军,自率六七千人,一部伪装清军,经武康,十九日直抵杭州。杭州是浙江省府所在地,也是江南大营粮饷地,时兵勇不足 3000,太平军突至,守军粹不及防,经数日激战,于二十七日破城。和春在咸丰帝严旨催促下,先后派 1. 3万人赴援,先头部队于三月初二抵达杭州城外。
李秀成见敌中计,遂在城上遍插旗帜以作疑兵,第二天即悄然撤出杭州,抄近路火速北返,十八日在安徽建平(今郎溪)会齐各路将领,部署回救天京任务,兵分两路攻取江南大营:一路由杨辅清率领,攻取高淳、东坝、漂水,闰三月初三进至天京城南秣陵关。一路由李秀成、李世贤率领,攻占溧阳后一分为二:李世贤率军佯攻常州,再绕至燕子矶;李秀成率主力经句容,于初八攻占天京城东南淳化镇。同时,陈玉成亦奉调由安徽进至天京城西南的江宁镇。至此,形成对清军的反包围。时太平军号称 10万,江南大营不足4万人,分守各处,难以机动。十二日,各路太平军冒雨发动总攻。十五日,陈五成从上新河、毛公渡等处架设浮桥,攻破大营外墙,城内太平军纷纷出击,破大营西部50余座营垒。大营帮办军务张国梁援救不及,遂毁上方桥,企图保住营东北部。十六日晨,各路太平军进攻小水关大营,歼清官兵数千人。清军已无心再战,纷纷溃逃。大营处处皆火,和春与张国梁率残军逃往镇江。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南大营再次被毁。
相关参考
解困天京太平军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夏,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不久,清军即在天京东郊建起江南大营,在扬
“围魏救赵”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清咸丰七年(1857年)底,清廷乘太平天国内讧,派钦差大臣和春率兵在天京城东、南重建江南大营。十年
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领袖经常被提及的有两个: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和他們相比,在很多史书上李世贤更像是一个跑龙套的。要么略过不提,要么一笔带过。实际上,无论是朝中地位还是手里掌控的地盘和军队,他都是太
顶尖级团队,必是精诚团结的团队。团队的命运和前途全靠领导层把握。当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辉煌胜利,在天京周围又相继摧毁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的围困,军事形势空前有利之时,太平天国领导
杨韦事变与天京陷落太平军北伐和西征之后,又在天京外围发动了猛烈进攻,铲平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到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了军事上的鼎盛时期。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在统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晚期的将领,是太平天国重要的军事家和统帅,曾经创下过连连贡献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辉煌战绩。时人对陈玉成的评价很高,就连对手中的将领都赞叹陈玉成的个人能力。 陈玉成是个天才似的
清朝中后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久攻不克太平天国首府,曾国荃用起了之前拿下吉安、安庆两城的办法,从天京南门外开挖地道,至十一月始成。没想到,这次守城的太平军早有觉察,从城内对挖,即将穿透。曾国荃只得装药轰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晚期的将领,是太平天国重要的军事家和统帅,曾经创下过连连贡献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辉煌战绩。时人对陈玉成的评价很高,就连对手中的将领都赞叹陈玉成的个人能力。 陈玉成是个天才似的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