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

2、历史人物 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一名将

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及应拟‘监候处决’人犯错拟‘立决’者,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个月。罚俸开始施行时,主旨只是针对一些较小的过错,在尚不足以撤职、降职的前提下使用一下,让官员感到有点儿心疼,以便从此更加严谨为官。但到后来,事情悄悄发生了变化。

来看当时被罚款的封疆大吏李质颍给乾隆皇帝的一篇奏疏:奴才李质颍谨奏,为仰恳圣恩,俯准宽限事……奴才于浙江巡抚任内未行奏参王燧,情愿罚银十万两,粤海关监督任内奏事错误,情愿交银二万两。四十六、七两年关税盈余短少,部议赔银三万六千余两。广东盐案不实,情愿罚银十万两。奴才自四十六年起至本年,交过造办处广储司共银十四万两,其余十一万六千余两,理宜竭力凑缴,按限完纳,庶于寸衷稍安。但现在变产凑交,一时售卖不及,又恐有误限期。

奴才昼夜惶悚,无计可施,唯有叩恳圣主恩施格外,准于明年起每年作为二季,交银一万五千两,奴才得以设法竭力,及时估变交纳。在这封奏疏中,李质颍承认先后几次工作中出现失误,情愿上缴罚银,但一时难以凑齐,请求宽限。虽然此疏有哭穷的表演成分,但动辄数十万两银子,对谁都不是个小数,已完全超出受罚者应得的薪俸和养廉银的总和。这么多钱,已不仅仅是对官员的惩罚,而是刻意搜刮了。由惩治手段转换为敛财目的,称得上是遗患无穷。

首先,这些议罪银没有明确的数额,伸缩性极大。全靠当事人根据所谓的实际情况把握,是多是少只凭一张嘴,谁的嘴大谁说了算。皇帝不说罚多少,受罚者自己报数就只能往高里说,万一报少了,皇帝不满意,给顶回去,那就算白报了,丧失了缴钱免罪的机会。这种潜规则自然成了破坏制度的重要一环。其次,交了钱就可以免罪。受罚者食髓知味,会丧失对渎职违章的警惕。反正花钱就能摆平,那就犯了受罚,罚了再犯,千锤百炼。花钱免罪无疑是对罪恶的包庇与纵容,从而引发社会对善恶判断的失序。

第三,受罚者白花花的银子拿出去了,他还得拼命把这些钱挣回来。即使不为盈余,他也得把这个窟窿堵上,想方设法抠钱。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心思理政,哪里还会想着为民服务?他得先为钱服务。最重要的是,他通过什么方式搜刮钱财?当然是违法手段,按部就班,一分一分地挣辛苦钱,猴年马月也挣不够这笔巨款。于是,一层层盘剥下去,最后都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

那么,被罚的钱哪里去了呢?如果进入国库,用于发展民生,花到老百姓身上,倒也罢了。而事实上这些钱最后都进了内务府,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账户。据说,广储司银库所收罚款,每月都要将数目开单呈报给乾隆皇帝的大管家和|,开报时要逐项列报罚款人之姓名,缴款数目,以及已缴未缴情况,再由和|转奏皇帝。皇帝精着呢,谁少给了都得收拾他——官员犯错,皇帝得钱,岂不快哉。到最后,那些高级官员成了皇帝的白手套,专替最高决策者搜刮,最高决策者成了罪恶之源。

说起来,议罪银也不是谁都能缴的,这还有个资格的问题,最起码得跟皇帝有着很深的渊源或者交情。皇帝恩典你,才给你这样的机会。实在不行,也可以走上层路线,通过皇帝的大管家和|来完成。和|一辈子没做过地方官,没有在基层刮地皮的经历,却坐拥海量财富,是何原因?据靠谱的专家分析,这些财富大部分来自于议罪银的回扣或者是通过给皇帝和官员拉皮条得来。来看看和|与其助手福长安给皇帝的一封奏疏:查奇丰额于五德在织造任内纵容伊子,不行参奏一案,前奉谕旨,将奇丰额革职来京,交军机大臣究讯。兹奇丰额已于本日来到热河,臣等遵旨讯问。

奇丰额伏地碰头跪称,我系内务府世仆,由刑部司员蒙恩补放道员,后擢藩臬两司,用至江苏巡抚,理宜倍加感激,于地方一切认真查办,乃五德在江苏织造任内纵容伊子永泰任意苛刻,以致胥役人员心怀抱怨,商贾观望不前,税银短绌,我于彼时不能即行参奏,仅令五德速遣伊子回京,直待降旨询问,始行奏出,实属糊涂荒谬,辜负委任。复蒙格外天恩,不即从重治罪,仅予革职,愧惧惭悚,无地自容。今情愿罚缴银四万两,并求转奏赏给苦差,以期稍赎前。奇丰额包庇下属被追查,缴了四万两白银,希望免罪之外,还希望再给个官当,即所谓赏给苦差,并通过和|给皇帝上奏。和|在这中间能白替他传话吗?少给了都不行啊。而英明的乾隆皇帝只批示了三个字:知道了,其实就是认可了。

当时有个叫尹壮图的官员,对议罪银意见很大,上疏请求永停此例。乾隆虽然生气,但也不敢否认此事,便跟他讲道理:第一,奏请永停罚银之例,想法不错,这个值得肯定。第二,各省督抚难免偶有过误,且又非贪污受贿之罪(议罪罚银本来就会带动贪污,乾隆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若因此革职查办一时找不到替代者。从爱惜人才的角度考量,可以用罚款的方式进行薄惩。第三,罚缴的议罪银都留为地方工程之公用,以利一方百姓。第四,凡是贪纵营私的督抚均绳之以法了,从来没有以罚银幸免的人(全是睁眼说瞎话)。

尹壮图自然不服,继续上疏跟乾隆斗嘴。乾隆可不惯着他,不久就把他革职了。直到嘉庆皇帝主政,才恢复其职务,但议罪银造成的危害却再也抹不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一名将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在选派主将时,皇帝通常指派宗室王公,或者满族重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担心汉族将领领兵会叛乱,所以在武将的选择上非常慎重。但是清朝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位汉人大将军,他虽然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皇帝口中的“第一名将”!>此人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岳钟琪出身将门,他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父亲岳升龙也是一代名将,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官拜四川提督。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岳钟琪自幼就对兵法非常感兴趣。康熙五十年,岳钟琪通过捐纳的方式,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职。> >不久后,岳钟琪“从军,请改武职”,被封为松潘镇中军游击,之后又升任四川永宁协副将。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犯西藏,康熙帝派皇十四子出征,这场战争给了岳钟琪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前锋,岳钟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准噶尔军队败走,收复西藏地区。>康熙六十年,清军班师回朝,岳钟琪“授左都督,擢四川提督,赐孔雀翎”,之后一直坐镇西北地区。但安定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雍正元年,青海又发生了和硕特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帝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军进行平叛。作为前锋,岳钟琪一路拼杀,“出师十五日,斩八万余级”。> >青海之战结束后,雍正帝封岳钟琪为三等公,“赐黄带”。雍正三年,年羹尧获罪而死,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手握川陕甘三省的兵权。此后不久,发生了震惊天下的“曾静案”,岳钟琪借此案向皇帝表明忠心。没过多久,战争又起,雍正帝下诏,“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阿尔泰山,出北路;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巴里坤,出西路”,征讨准噶尔部。>至此岳钟琪达到了人生巅峰,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大将军的汉族大臣!但是这一仗,让岳钟琪从人生巅峰一下坠入谷底,北路军在和通泊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岳钟琪率领的西路军也打得十分艰难。最后雍正帝下诏,“尽夺锺琪官爵,交兵部拘禁”。雍正十二年,朝臣主张将岳钟琪斩首,雍正帝“法外施恩”,“上改监候”。> >所谓“斩监候”,和现在死缓有相似之处,因此岳钟琪一直被关在大牢里,一直到乾隆二年,他才被释放。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在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时遇到了麻烦,他想起了威震天下的岳钟琪,“高宗命起锺琪,予总兵衔,至军即授四川提督,赐孔雀翎”。岳钟琪出谋划策,“大金川之役,傅恒倚以成功”。>乾隆帝非常高兴,恢复了岳钟琪的一切官职、爵位,还称赞他是“当世第一名将”、“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死。后世评价道“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

相关参考

清朝皇帝想节约都做不到?只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咱们从咸丰亲政的时候说起,他想和他父亲道光一样躬身节省。咸丰有一身新的杭纱套裤,因为不小心烧了一个蚕豆大的小窟窿,身边的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道: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补补吧。后来咸丰皇帝才知

竟可10女配一夫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万人,这就意味着打光棍的人很多呀~而我们在愁娶不到媳妇时,另一个国家却在愁嫁不出去!这个国家就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这是一个散发着浪漫气息的美丽国家,是公认的

真的能免罪? 揭历史上的丹书铁券

在很多古代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丹书铁券这种神奇的东西,那么丹书铁券是什么?它真的能让臣子犯罪不杀?这里边到底隐藏着什么?本期小编将深扒其中的秘密。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

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

主力军舰都是特价品或缩水货,清朝仍嫌花钱多

定远舰模型关于甲午战争的中日海军,有很多的话题值得讨论。对于北洋水师为何战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两个因素。但是,从北洋水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例,我们却能发现某些特殊现象,对战败结局确实存在

大郎们,起来喝药了——欧洲历史上竟有那么多毒杀亲夫的例子

公元1116年2月6日(而非网传的1187年2月14日),潘金莲温柔地扶起了卧病在床的武大郎,娇滴滴地轻唤了声:「”大郎,该吃药了。”满脸病容的武大郎惆怅而又惊恐地望着妻子,正欲推辞,却被潘金莲扯住,

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千年血泪

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他策马自印度大陆...

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千年血泪

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他策马自印度大陆...

古代一“富二代”,花钱买官终成封疆大吏,皇帝宠信百姓爱戴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为了做官,通过各种关系花钱买官。在做官之后,就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榨百姓,搞得是天怒人怨,甚至是遗臭万年。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因政绩较为突出,最

兰台说史•精神病人杀人是否免罪 国人吵了几千年

简单口角引发斩首血案2月18日下午4时11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安分局通过官方微博“平安武昌”发布一条消息:2月18日中午12时25分,武汉市武昌火车站附近,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胡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