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Posted 巡抚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2、军机大臣李侍尧简介 为何说和珅受宠是因为他?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达皇帝那里,办事果断的乾隆皇帝不仅不再果断,而且相当犹豫。

为什么犹豫?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这块金字招牌,同时又需要装出倾听众议的姿态,没完没了召开商讨会议便是持有权力者爱用的一招。没完没了的讨论,会使人精神懈怠、崩溃,最后顺从权力的意志,使权力者满意。

不满意的乾隆,又命令各省督抚议,而督抚依然是咸请如大学士九卿议,主张从重处理,判斩立决。就在乾隆有点伤脑筋的时候,江苏巡抚闵鄂元(当时他还在安徽巡抚任上)主张给李侍尧一条活路。据《清史稿》云,闵鄂元是窥得了皇上的真实意图--宽侍尧,所以,他才别出手眼,与众不同地认为:侍尧历任封疆,勤干有为,中外推服。请用议勤、议能例,稍宽一线。闵鄂元做这样的表态,并不是毫无所据的乱说,而是有《大清律例》的八议做理论依据。

所谓八议,包括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等内容。《大清律例》的八议对象,实际说来都是统治集团的亲贤勋旧,他们即使犯了法,执行过程中的程序也与芸芸众生不同,法理上获得特殊待遇。

八议的好处究竟有哪些,害处又如何理解,为什么自从它在三国曹魏时期入律以来,直到清朝都成为历代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只简单否定或苍白肯定,未免显得稚嫩和空洞。但就李侍尧一事来讲,八议使铁案迅速软化,最后乾隆皇帝下诏:罪疑惟轻,朕不为已甚。改斩监候。也就是说,李侍尧判了个死缓。至于那个闵鄂元,因为此事做得合于圣意,而被调任到富庶的江苏做巡抚。

大约半年之后,乾隆寻了一个机会,李侍尧便走出监狱。乾隆皇帝授予他三品顶戴,命他赴甘肃总办军务,接着又任陕甘总督。自此李侍尧不仅获得了生命,仕途也相当坦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侍尧又转任闽浙总督一职。《清史稿》称李侍尧虽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又曰:侍尧眷遇尤厚,屡坐赃败,屡屈法贷之。盖特怜其才,非以其工进献也。李侍尧病逝后,乾隆帝赐银祭葬,并赐谥号恭毅。李侍尧生前的所为所行,与死后备极哀荣的现实,如巨石投进湖里,荡起的涟漪由近及远,深刻影响着人心。

乾隆对李侍尧的所作所为,粗看和他的治国理念有矛盾之处,因为这位皇帝一直认为: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实际上,他对官员贪腐是有所区分的,并不认为李侍尧这类能臣之贪之腐和蠹国害虫有关联。乾隆时代,重能轻贤的倾向明显。乾隆中后期,士大夫的道德操守日益懈怠,官员不以清廉品节相尚,出于能员的贪官倒不乏其人。帝王的这种理念直接源于专制的皇权思想。

军机大臣李侍尧简介 为何说和珅受宠是因为他?


  和珅是乾隆朝宠臣,后世电视剧中对此多有体现,典型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乾隆帝宠爱和珅,不仅对他多有倚重,还亲自给他儿子丰绅殷德取名,意为“福禄兴旺”。丰绅殷德长大之后,乾隆帝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嫁到了和珅家。

  和珅受乾隆帝宠爱无度,仗着圣宠贪污受贿,成当时世界首富,后来被嘉庆帝吃掉,充盈了嘉庆帝国库是大家的固有认知。那么大家是否想过,和珅一个落魄的八旗子弟,如何一眼获乾隆帝宠爱的呢?

  和珅的受宠,与乾隆帝时期的另一位重臣脱不开关系,他就是李侍尧,第一位投降后金的大明边将李永芳四世孙。

  李侍尧蒙祖荫入仕,刚进入官场就受到乾隆帝重用。一路到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军机大臣的位置。晚年之时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李侍尧还奉命前往征讨,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

  李侍尧最后因病去世,善终结局。但是在他仕途中也曾差点身首分离,一命呜呼,而这还得力于和珅。

  乾隆四十五年,云南按察使上奏揭发当时为云贵总督的李侍尧贪污。乾隆帝随后命和珅同刑部侍郎喀宁阿等人前往云南调查。

  李侍尧在云南经营多年,名声在外,所以和珅刚到那儿的时候,案件毫无进展。最后还是和珅抓住李侍尧漏洞,将他管家赵一恒抓来严刑逼供,才打开缺口。

  赵一恒受不住惨烈的刑罚,最终松口将自己所知道的李侍尧贪污之事全都说了出来,这些事情都被和珅命人记下来。

  拿到赵一恒口供的和珅马不停蹄的又将矛头对准了李侍尧的下属,最开始大家都闭口不言。直到和珅当着他们的面将赵一恒的口供一一说出,才让他们慌了神。

  李侍尧手下的大官员,为了自己活命,为了能比其他人说的多一点好求宽恕,所以调头指控李侍尧。甚至里面有一些为了升官发财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倒打一耙反说是李侍尧逼迫他们行贿。

  有了这些官员的口供,李侍尧贪污一事罪证确凿,已无可争辩。李侍尧被迫认罪,随后和珅奏请乾隆帝将李侍尧斩立决。

  乾隆帝因为留着李侍尧还有用,所以没有判李侍尧斩立决,而是斩监候。因为这个案件,乾隆帝认为和珅是一个可用之人,认定他是清廉公正,所以对其重用。

  和珅升户部尚书,不久之后又为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此后一飞冲天,成为乾隆帝跟前第一人。

  李侍尧的倒台是和珅上位契机,这时候的和珅还是位好官,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权利的增加,和珅最终没有忍受住诱惑,还成为乾隆贪官第一。
 

相关参考

清朝大贪官李侍尧为何能够死里逃生

有史家举要清朝三大贪官要案,一是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折监冒赈案,二是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案,三是嘉庆帝立诛和珅案。这三个大贪案均发生在乾隆朝,王亶望后来被乾隆下令杀头,和珅被新皇上嘉庆所杀,而李侍尧案发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乾隆为何不杀巨贪和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目之多堪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 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

乾隆有何爱好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帝传旨两广总督李侍尧和粤海关监督李永标,说: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后似此样好看者多觅几件,再有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进贡几件来!皇帝如此直接地向

乾隆有何爱好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帝传旨两广总督李侍尧和粤海关监督李永标,说: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后似此样好看者多觅几件,再有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进贡几件来!皇帝如此直接地向

乾隆不杀巨贪和 这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和和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

一代明君乾隆皇帝为什么不杀清朝巨大贪官和

和|和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案》及晚清薛福成的

一代明君乾隆皇帝为什么不杀清朝巨大贪官和

和和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

急求历史上经典的有关贪心的例子要真实人物要有名

和珅。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连英特使马戛尔尼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

同为乾隆的宠臣为何积怨 揭纪晓岚与和珅结怨之谜

纪晓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他以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机敏的言谈传世,而和珅也凭借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著称,两人同为乾隆的宠臣,然而却积怨至深,何故?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