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推荐人才时当面欺君

Posted 光绪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经在推荐人才时当面欺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经在推荐人才时当面欺君

2、魏征向李世民强力推荐两位人才,后来两人都反了,魏征坟头遭了殃

曾经在推荐人才时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也。潘祖荫又说:吾与彼同时贵公子,总角之交,对我犹用巧妙,他可知矣。这是说翁行事权H,做事无准绳,即使在朋友之间,也不肯坦诚相见也。那么他对于皇帝、他的学生又是如何行事的呢?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回护文廷式试卷之误。

据当年任阳湖知县的李超琼日记载:

常熟翁大司农同,今时所谓贤者也,然顷间闻赵伯含述其二事,殊为可诧:庚寅殿试榜眼文廷式策中闾阍两字,于闾字之下误书而字,遂改作面字进呈。后皇上疑之,问有无出处,同明知其因误,为瞒之举。乃以似有所出对,且曰:此曾有与檐牙二字作偶者。

又本年大考,翰詹王懿荣《华林马射》诗中以射侯对华林,虚实弗谐,平仄尤误。同事者疵之,同欲援懿荣,袒之甚力,持至上前请示,并曰:射侯有作仄读者。询所出,尤不认咎,则曰:似曾见过,一时不能记忆也。

这是李超琼在光绪二十年八月初九的日记,他是听同僚好友赵伯含说的,并郑重地记录下来。这里不知是整理者的错误还是李超琼日记误书,文廷式卷中策论的闾阍当作闾阎,而文廷式误写成而字,翁同知道其误,改而为面。这是作假。而到皇帝质疑时,翁同又急中生智,想出檐牙来对,表示闾面的说法是存在的。闾阎者,百姓也,《史记·列传第十一》:甘茂起下蔡闾阎,显名诸侯,重强齐楚。而闾面则无此用法,此为不典。而生造典故,则视其严重与否,科举排名要下落不少,不但不可能榜眼及第,很可能进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也困难的。而王懿荣一事,病在对偶平仄不谐,也为科举时代大病,而翁同仗着帝师,编着故事糊弄皇帝,以遂其援引王懿荣,并让其知恩报德的目的。

解读这两个故事,会有两歧发生。一者,翁同爱才心切;二者,翁同欺君罔上。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爱才不假,欺君有据。问题是,他的所谓爱才,乃是爱的门下士,有汲引私人的嫌疑,朋党因此而成,同时也阻塞了别人上进的路途,所以,他的所谓爱才,其实即是为了徇私揽权而已。

光绪在这方面并不惑于翁同的巧言,据记载文廷式在召对时,光绪又问起这个事情,天颜咫尺,他不好瞎编,承认是自己写错了字,失误了。可惜错误既已发生,再也很难改正了,皇帝也只能马马虎虎,承认既成事实。

1894年翰詹朝考,光绪皇帝还曾向文廷式,自己妃子的老师卖好:汝卷乃朕所特取,汝知之否?这样一来,也彻底为文廷式洗白了身份。

李超琼对翁同所为甚表不满,他在日记中发表评论说:

噫!身为师傅,事为荐进人才而敢为是面欺也。其视当今,不直如婴孩哉。使遇康熙、雍正之时,其能保首领乎?

翁同后来被慈禧斥逐,主要还是与汲引康梁有关,虽然他在自己的日记中不肯承认,但也不能否认他的立身行事,给别人留下了很多把柄,待一并发作,翁师傅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以待罪之身回虞山看看夕阳了。

魏征向李世民强力推荐两位人才,后来两人都反了,魏征坟头遭了殃

魏征是唐太宗年间的著名谏臣,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太子党和秦王党摩擦激烈之时,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李世民杀掉,可是李建成优柔寡断,不愿背上杀弟的罪名,结果被李世民得手,发动玄武门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被一网打尽,李建成死后,魏征被抓,李世民质问他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二人,魏征没有唯唯诺诺,反而理直气壮的说:太子如果当年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祸端了,李世民见魏征颇有骨气且忠心侍主,于是便赦免了魏征。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便多次召见魏征请魏征提出建议,魏征也是个直性子,对李世民的过失毫不掩饰,有些建议甚至言辞比较激烈,但是没想到李世民一一采纳,这让魏征感动不已,魏征的归顺安抚了太子党的人心,很多跟随太子的旧党因此臣服于李世民,因此太子李建成被杀之后,几乎没有造成大型的兵变,公元629年,魏征被选为秘书监,开始参与朝政,从此魏征便在直言进谏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多次犯言直谏,甚至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李世民有时也颇为烦恼,甚至有点怕见魏征。

贞观十六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品行不端使得李世民对太子有点反感,而对魏王李泰的宠爱则一天天增加,于是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有些疑惑和议论,一时之间一些流言蜚语传向宫外,李世民听到后怕惹出事端,于是便派魏征辅佐太子,杜绝天下谣言,魏征知道太子之位不会太长久,于是便称卧病在床,无法担此重任,可是李世民心意已决,对魏征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魏征生前一直在向李世民推荐侯君集和杜正伦,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可以提拔任用,可让魏征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两个人竟然拥立太子,企图谋反,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死,侯君集、杜正伦谋反后,对魏征也十分不信任了,怀疑魏征也是太子一党,李世民越想越气,于是便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以示惩戒,晚年的李世民因为亲信大将造反,身边又缺乏魏征这种直言进谏的人才,走向了下坡路,而魏征幸亏死的早,否则因为侯君集、杜正伦一案也必然遭受牵连,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躲过一劫。

相关参考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

魏征向李世民强力推荐两位人才,后来两人都反了,魏征坟头遭了殃

魏征是唐太宗年间的著名谏臣,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太子党和秦王党摩擦激烈之时,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李世民杀掉,可是李建成优柔寡断,不愿背上杀弟的罪名,结果被李世民得手,发动玄武门事变,李

历史人物 杨行密装瞎三年,妻子当面出轨,后来结局怎么样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行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夺得皇位不易,守住皇位则更难。曾经有一位皇帝,他当上一国之君后,为了活命不得不装瞎3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

季布胆大直谏当面指责吕后 演义趣闻

有个成语叫做“量力而行”,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很远大,那就要注意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确保一击中的。在汉朝初期时,也有这样一个人物,不

季布胆大直谏当面指责吕后 演义趣闻

有个成语叫做“量力而行”,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很远大,那就要注意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确保一击中的。在汉朝初期时,也有这样一个人物,不

他被诸葛亮视为蜀国的未来、自己的接班人剿匪时却战死

蜀汉自从夷陵之战后,人才日渐凋零,五虎将也相继死去,对此诸葛亮也意识到该培养一些人才,于是像刘禅推荐1名武将,并将其培养成接班人,避免自己死后,无人可以辅佐皇帝。诸葛亮没想到,这名武将竟然在剿灭土匪的

人才、将才、帅才

核心提示:列车经过徐州时,毛泽东凝望窗外这个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再次深有感触地说,粟裕立了第一功。到粟裕曾经“中秋夺城”的济南后,毛泽东又说他是“人才、将才、帅才”。毛泽东资料图本文摘自:中新网,作

权臣竟殴打皇帝不想却被厨奴刺死 欺君至极

在中国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执掌天下,统御万民。正因为如此,无数人觊觎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从而引发种种变革,导致皇权旁落。中国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受制于太后、外戚、宦官,还有权臣。傀儡

历史人物 当面讽刺慈禧打扮妖冶

  荣寿固伦和什么关系?固伦荣寿,恭亲王奕䜣之女。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懿贵妃(太后)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当独揽政权时,为表达谢意,封奕䜣为议政王和军机大臣等职位,也将他的七岁的女儿接进宫中扶

狄仁杰为何给武则天推荐一位70岁老头

说起武则天,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代传奇人物,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她上位后十分注重人才,而她的身边也从不缺乏有名的大臣,比如狄仁杰,他是武则天的唯一心腹,帮助武则天出谋划策治理江山,可因为注重人才的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