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离开南京时仅13岁 曾回乡寻觅“秦淮旧梦”

Posted 曹雪芹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雪芹离开南京时仅13岁 曾回乡寻觅“秦淮旧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雪芹离开南京时仅13岁 曾回乡寻觅“秦淮旧梦”

2、历史人物 陈可珠:领导队伍多次打击敌人,不幸被捕,牺牲时仅24岁

曹雪芹离开南京时仅13岁 曾回乡寻觅“秦淮旧梦”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南京人要写好南京,得首先离开南京。就像曹雪芹,他确是在离开了南京之后,用手中的笔为南京文人挣足了面子。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虽说他后来离开了南京去了北京,但是他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康熙6次南巡,有5次都以曹府为行宫。为此,南京留下了一个“大行宫”的地名沿用至今。所以说南京是曹雪芹的故乡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今天的大行宫,位于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街口东一里许,所指很大一片区域。今天的一般人可能已经很难想象,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等真的就在这么一片繁华区域上吗?如果曹雪芹不从这里离去,他还能写出举世无双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吗……

曹雪芹离开故乡时年仅13岁,离开的原因是他的父亲获罪落职,举家被遣“北返”。当曹家一家大小排着长长的队伍从仪凤门逶迤而出时,南京市民怀着复杂的心态纷纷沿街观望,不过观望的人们不会过多注意队伍中这位表情抑郁的少年。

如果说曹雪芹当年离开故乡时没引起人们注意,其原因是他实在是太小了,那么他于乾隆二十四年重返故乡,于次年永别故乡,来去还是同样都没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于南京人来说多少就有点儿不是了。因为此时的曹雪芹,虽然人过中年,穷困潦倒,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公子哥儿了,但他以南京为背景创作的那部《石头记》(《红楼梦》)已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基本写成了。

曹雪芹此番来南京是来做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宾的。这两江总督府正位于当年曹家所在地,而这尹继善又正是当年曹家的旧交。仅凭这两点,我们不难想象,生性敏感的曹雪芹重返南京的这一年里,心灵深处一直在受着怎样的煎熬。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来南京这块伤心之地自取其辱呢?

有人说,曹雪芹此次回乡是寻觅“秦淮旧梦”,以便为《红楼梦》进一步补充些材料作最后的润色;还有人说,他此次回乡是为《红楼梦》的出版寻找经济上的赞助。

而依我看,二者或许都是曹雪芹此次来宁的目的:《红楼梦》写的是南京的故事,要对它修改润色,不上南京寻找材料上哪儿找?至于要拉赞助,还有哪儿比南京更为合适呢?

然而,故乡南京最终让曹雪芹失望了。他在南京没有拉到一分钱的赞助便离开了,并就此成为永诀。

好在他此行总算寻得了一位“旧人”――当年曹府一个名叫芳卿的丫头。是她陪伴着曹雪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这便也算是故乡对这位文学巨匠最后的慰藉吧!

曹雪芹去了,《红楼梦》留下了,但留下的只是一个80回的残本。为此我们或许会想,如果曹雪芹那一次来南京拉到了赞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至少不会是个残本吧!然而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既是南京的骄傲,也是南京的遗憾。

历史人物 陈可珠:领导队伍多次打击敌人,不幸被捕,牺牲时仅24岁

民国时期,不少有志青年纷纷投身于党组织,一心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斗,而在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女中英豪,陈可珠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于福州,祖父陈继上是前清的秀才,本来父亲和大伯合伙经营酒库和京果的生意,本来家庭条件也算是不错,因此陈可珠6岁的时候能够进私塾读书,但是不幸的是等到她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和大伯相继去世,家中的生意无人操持,因此渐渐家道中落,所以陈可珠勉强念完了小学之后,就不得不辍学在家,跟着母亲血纺纱织布。>>陈可珠从小性格要强,因此即便纺纱也是一把好手,而且辍学后一直坚持学习,练习书法,从小受苦的经历更是让她对旧社会越来越不满。而等到1943年,在长辈的主持下,她嫁给了同村从小就体弱多病的大学生刘某,刘某的父亲是江苏省的邮政局局长,家里藏着很多书。这对于求书如饥似渴的陈可珠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机会。陈可珠从小就求知欲强烈,因此把丈夫家里的藏书看的翻来覆去,看了个遍。>等到1947年初,陈可珠所在的中选纺织厂倒闭了,没有了束缚的陈可珠决心冲破旧社会的束缚,从这之后她先后到梅亭和马尾君竹小学担任教师。而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夏天,在姐姐陈秀英的介绍下,她加入了党组织,并且以教师的身份作为掩护,担任开辟新区的工作。这一年的暑假,她和母亲来到安定村,她走家串户的找那些贫苦的农民和渔民贪心,一边和他们干活,一边宣传,后来她又来到晓澳,并且在这两个地方先后发展了不少一心倾向于革命的农民,渔民和工人,建立了联络点。>>等到1948年的10月份,中共五县中心县委对沿海地区做出了调整,建立了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而且把原武工队改编为沿海游击队,陈可珠同时担任工委委员和游击队政委。在陈可珠的领导下,安定等等贫困乡村纷纷成立了贫农团,而且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征兵和征粮征税。而陈可珠则是致力于开辟水陆交通线,同时加紧收购枪支弹药,与进步人士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资金与情报。等到第二年的2月,当地已经成为十分稳固的游击队根据地。>等到七月份,游击队以六百多位党员为核心,组成了千余人的武装,其中接近四分之一都是陈可珠亲自参与组建,等到11月份,沿海地区恭维要培训党员,陈可珠担任书记,并且亲自拟定训练大纲,总共先后煮吃了十一期培训班,共计有四百多名党员得到了培训,为游击队提供了大批骨干。陈可珠来到晓澳,动员当地的工人们建立水产公会,陈可珠聚集了两百多工人,与厂主谈判,并且果断罢工,场主不得不将工资从每天七两糙米提升为一斤五两。>>陈可珠因势利导,将工人们组建为游击队,等到6月,陈可珠带队反击国民党对游击区的六路围剿。游击队在陈可珠领导下取得了反围剿的多次胜利也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但是在遵循县委指示撤退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整整一个团的伏击,陈可珠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下依旧是宁死不屈。因为解放军逐渐逼近,敌人只好仓皇将她处死,牺牲时年仅24岁。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死时仅24岁

导语:在唐太宗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别人世,追随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岁。千古奇缘:为皇帝殉情的大唐嫔妃大唐王朝的后宫,从太宗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了。后宫的嫔妃们,或为争宠,或为争情,或为

历史人物 陈可珠:领导队伍多次打击敌人,不幸被捕,牺牲时仅24岁

民国时期,不少有志青年纷纷投身于党组织,一心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斗,而在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女中英豪,陈可珠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于福州,祖父陈继上是前清的秀才,本来父亲和大伯合伙经营酒库和京果的生意,本来

原创 他是唐朝历史上最顽劣的皇帝,即位时仅16岁,史书评价昏童失德

李湛16岁当了皇帝。如许的年数,也能够大有作为了。可是,他注定不是一个有洪志向的青年。他留给汗青的印象,能够归纳为两个字:"顽皮"。提起唐朝的皇帝,人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啦、李治等一

哪位开国少将曾离开军队平调当院长 88年晋升上将

核心提示:向守志,四川省宜汉县人。1917年生,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军长、院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向守志):国家要成立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被抄家

  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然而13岁那年,曹家被抄家,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曹雪芹本人也贫困至死。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被抄家?  刘心武先生说“1728

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为何曾被国人遗忘了35年?

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目前中国人提起日本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最为典型而被人们熟知。但是部分民众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往往还表现在肤浅化、表面化、情绪化。而学术界的了解,也有待于深入

史湘云为何离开了贾府

我相信,曹雪芹如果把关于《红楼梦》的一切事情都写出来的话,它的篇幅是不会亚于日本的长篇名著《源氏物语》的。而也正因为小说省略了很多东西,也才一直吸引着红迷朋友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的。大家知道,小说中的史湘

历史人物 胡安国曾被多次授官 为什么他还要辞官回乡呢

胡安国,字康侯,北宋教育家,宋建宁(今福建建瓯)崇安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死于朱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活了六十四岁。宋哲宗绍圣四年中进士,被授予太学博士,后又提举湖南学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简介 拓跋宏的改革

  拓跋宏  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仅4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生平事迹  魏北孝文帝拓拔宏于公元467年10月13日

历史人物 13岁选秀入宫,熬了27年才成乾隆宠妃

在历史长河中,乾隆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这位女子就是乾隆时期的诚嫔,她的家世原本十分尊贵,祖上曾出现过多位辅佐皇帝的权臣,还备受历代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她还和“甄嬛”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