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什么要纳隆裕太后为妾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世凯为什么要纳隆裕太后为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袁世凯为什么要纳隆裕太后为妾

2、隆裕太后,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什么关系

袁世凯为什么要纳隆裕太后为妾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二十天后,袁世凯出任清朝政府内阁总理大臣。第二年的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共和。在取得南方革命政府许诺他就任大总统的保证之后,袁世凯便开始逼迫清帝退位。然而,隆裕太后虽然是个没有权术的人,但在那“进亦忧退亦忧”的窘境之下,还是有着处变不惊的气度的。当袁世凯带着一副沉重的面容、痛心疾首的样子来到紫禁城养心殿后,便跪在隆裕太后的脚下,满脸是泪,煞是伤心。

当时,隆裕太后说道:“我也是赞成共和的。但若说到要我们清室退位,目前阻力还很大,袁总理,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至善之策么?……”关于隆裕召见袁世凯这一幕,据长大后的宣统皇帝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着这样的回忆和描述:“在最后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这个“粗胖的老头子”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急于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经南北议和,双方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把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没有选择,她依然只能“全权授予”袁世凯。她所能做的就是在注定的命运之下为清室争取一个较为优待的条件。在南北双方拉锯的谈判过程中,清室的退位条件的每一次更改,都“入奏”隆裕皇太后过目,“太后逐字讨论,见解明快”。主要负责起草优待条件的,正是早年被载沣豁免、后来成为日本走狗的汉奸汪精卫。

公元1912年2月12日,即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率宣统皇帝溥仪在养心殿正式发布清室退位诏书,这也是清王朝颁发的最后一道清室退位诏书。这道诏书一经公布,京师沸腾,街巷楼阁遍悬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人们真的相信,大清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终于宣告结束,一个全新的共和的时代已经到来。全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到处是表达喜庆和欢悦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其实,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时,隆裕太后很不情愿将大清的万里江山拱手让与他人。袁世凯便发动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轮流去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吓得只好哀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啊!”袁世凯郑重其事地说:“放心吧,放心吧!”隆裕太后颁发清室退位诏书后,袁世凯公开对自己的心腹说:“隆裕太后若是年轻,我还可以考虑纳之为妾呢。”那么,袁世凯为何钟情于这位大清王朝并不受宠的末代太后,甚至厚颜无耻地要纳她为妾呢?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曾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据说,早年的袁世凯,在对待女色的问题上还是比较讲究一些操守的。妻子于氏长相端庄,知书达理,为人谨慎,与袁世凯相处倒也和谐美满。然而,随着官位的不断升迁,尤其是成为地位尊崇、权势显赫的大清朝廷高层命官之后,自命风流的袁世凯对于女色的贪婪也就越来越异常强烈了。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人老珠黄,早已无性福和谐而言了,而袁世凯本人随着权位的高升则越老越轻狂,对于女色的需求则越发变得难以满足了。这大概就是因为“权力是最有效的春药”的缘故吧!于是,袁世凯甩开膀子在女色问题上越发肆行无忌了。据说,他把一个又一个他看上眼的漂亮女人都弄到了自己的床上,并挑出一些好的直接纳为妾,把不准备留下的花些钱财彻底打发掉。

经过一番吐旧纳新的折腾,袁世凯在逼迫隆裕太后之时就已经妻妾成群了。据说,在他的众多妻妾中,除了正妻于氏为人谨慎、贤慧明理之外,其他的姬妾虽然个个貌美如花,但是,她们的身世和素质则普遍较低。譬如,二姨太黄氏,是豆腐坊的黄家女儿;四姨太柳三儿与五姨太红红,都是出身于花街柳巷的风尘女子;七姨太范氏,是袁世凯奶妈的女儿;八姨太叶氏,原是地主家的丫环;九姨太贵儿,也是别人家的婢女;十二姨太汪氏,是一个船夫的女儿;十三姨太周氏,杭州西湖上的一位名妓;十五姨太翠媛,竟是他的六姨太洪氏的亲侄女。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在纳妾的问题上,大有一些“饥不择食”的意味。因此,要纳一位清室后宫寡居多年太后也正是他风流成性的生动写照。

隆裕太后,名叫叶赫那拉氏・清芬,都统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的侄女。公元1889年,即光绪十五年,慈禧强行立其为光绪帝皇后。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驾崩。醇亲王载沣年仅3岁的幼儿溥仪被立为皇帝后,改元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隆裕进宫时年仅20岁;二十年后,光绪皇帝驾崩,她成为了清室后宫的寡妇;袁世凯要纳她为妾的时候,隆裕太后时年已经45岁了。第二年,隆裕太后由于忧郁寡欢,以致积郁成疾,在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病逝。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将她与光绪帝合葬于崇陵。

说起来,隆裕太后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年轻时身为皇后既不得宠,也得不到慈禧太后这位姑姑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但是,由于她做过皇后,也做过太后,并年仅3岁宣统帝抚养成人,也和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载沣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由此可见,她也绝非无能之辈。

据有关史料报道,隆裕太后“待人接物很是老练”,“显示过处理事务方面的大才干”。她博览群书,曾经“读过不同国家的历史”,在当时相对落后的社会,对于一个生长于封闭的满清高等贵族家庭、受传统伦理道德熏陶后直接进入保守的满清权力中心的传统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陪伴在慈禧身边的妃嫔女官大多非常封闭,她们不了解时事,也不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状况。而作为后宫之长的隆裕皇后,却做到了“开眼看世界”,在清宫著名女官德龄郡主的书中对当时还是皇后的隆裕有这样一段记载:

庆亲王的四女儿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问我:“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皇后说:“你们怎么那样无知,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美国对我们很友好。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到美国去的都是些平民,没准人家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都是这样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她告诉我,她正在读一些不同国家的历史,当然是已经翻译成中文的。隆裕皇后不仅博览群书,对西方历史与政治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她不会盲目反对维新变法的实行。虽然她的政治天赋比不上慈禧太后,但是在“开眼看世界”这一方面,隆裕皇后在当时的紫禁城中是非常进步的。隆裕太后博览群书,“开眼看世界”,正是当时思想较为开放的袁世凯对她倾慕的重要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隆裕太后作为清王朝后宫的掌管者,遵从了中国传统对妇女的要求,具有忠恕忍让的品德,“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这些都是袁世凯家中所有妻妾所不具备的传统品德。其实,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纳一个清室后宫寡居的太后为妾,以便为他以后实现皇帝美梦铺路。两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竟然改元洪宪,同时将总统府改称为新华宫,自称“洪宪皇帝”。但是,不久,袁世凯就因病不治而亡,时年57岁。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黄粱美梦就此烟消云散。

隆裕太后,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什么关系

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什么关系

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上下级关系。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秘书的许宝蘅(héng),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1个小时的对谈。

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kuāng)、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事。

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扩展资料:

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隆裕的轶事典故:

裕皇后不仅博览群书,对西方历史与政治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她不会盲目反对维新变法的实行。虽然她的政治天赋比不上慈禧太后,但是在“开眼看世界”这一方面,隆裕皇后在当时的紫禁城中是非常进步的。

曾和四格格、德龄一起探讨各国,她说:“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美国对我们很友好。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到美国去的都是些平民,没准人家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都是这样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然后她告诉德龄,自己正在读一些不同国家的历史,当然是已经翻译成中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裕皇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世凯

隆裕太后是怎么死的

  隆裕太后长期忧郁,以致积郁成疾。虽然慨然下诏逊位,但实际上仍是“让国仍存亡国恨”,以为愧对创业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郁郁不乐。尝谓“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等语。年来,积成肝郁,尝患呕逆。延至民国2年(1913年)正月,胸腹更隆然高起,日渐肿胀,经御医佟质夫、张午樵二人诊治,稍微渐轻。正月初十日,适逢她的“万寿节”(生日),循例于御殿受贺,见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专使梁士诒,用着外国使臣觐见的礼节祝贺,不免悲从中来,且宗室王公大臣多半回避,不肯入贺,殿上不过寥寥数人,昔年权柄在握时的盛景全非。因此,愁病交加。再加上“万寿节”内,天气晴暖,殿中所用素炉热气过高,感受炭气,致使病情加剧。从此,卧床不起.

  史书记载 “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后已是弥留,到了夜间,回光返照,开眼瞧见宣统帝在侧,不觉呜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国已亡了,母又将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说至此,喉间又哽咽起来,好一歇复发最后的凄声道:“我与汝要永诀了。沟渎道涂,听你自为,我不能再顾你了。”言讫,已不能言。世续入省数次,但见隆裕后双目直视,口中很想说话,偏被痰塞住喉中,只用手指着宣统帝,眼眶间尚含泪莹莹,霎时间阴风惨栗,烛焰昏沉,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后,竟两眼一翻,撒手归天去了”。1913年2月22日晨2时,终日忧愁、积郁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仅享年46岁。

参考资料: 百度

隆裕太后怎么怀上溥仪的

隆裕太后不是溥仪的亲生母亲,不会怀上溥仪。

溥仪是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在1906年出生于北京的醇亲王府。

1908年光绪皇帝病重的时候慈禧就下令把溥仪接到宫里居住,1908年11月4日,光绪皇帝驾崩以后因为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慈禧就下令把溥仪过继给光绪皇帝继承皇位。

扩展资料: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只有3岁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依照慈禧太后遗命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双重身份,被立为宣统皇帝。

兼祧母后的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醇亲王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事最终签订退位诏书。

1909年9月11日,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孙中山的一再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的旨意,在金鱼胡同的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黄兴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三个月就实现共和。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病逝,享年46岁,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

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副总统黎元洪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倡议下,民国政府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

殿堂内摆满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已经逊位的宣统皇帝,也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尸体随后与光绪帝合葬于河北易县的崇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临死前和溥仪说什么

隆裕太后临死前和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意思是说:我们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眼看这皇宫里一片荒凉,我的魂魄却不知道要回归哪里……你出生在帝王之家,一事未懂,而国已亡,而且母亲也即将死去。我跟你告别的时刻也就到了,以后万事你只能靠自己了!

隆裕死亡当天,掌礼司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隆裕遗体移送到皇极殿。申初二刻,在溥仪所遣总管谦和及瑜皇贵妃、珣皇贵妃、瑨贵妃、瑾贵妃的敬视下,隆裕皇后的遗体殓入了棺内。

扩展资料:

隆裕太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因为她的退位诏书,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的清王朝宣告结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画出了举足轻重的一笔。她是光绪的皇后,但与光绪却未生有一儿一女,溥仪是她的唯一养子。

宣统帝监国摄政王载沣即位后,孝定成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故称隆裕皇太后,简称隆裕。

隆裕长期忧闷,积郁成疾,于1913年2月22日凌晨撒手人寰,病逝于长春宫,终年46岁。据载,隆裕死时,身边只有宣统帝溥仪、总管内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二三个宫女。对世续、溥仪交代遗言后,撒手人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宣布清帝退位,忧居故宫内廷

慈禧和隆欲太后是什么关系

慈禧太后是隆欲太后的姑姑。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

扩展资料

1、慈禧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2、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与光绪帝成婚,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

正当后宫上下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这是一个雪花纷飞数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

在婚期过后,隆裕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但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挑选她为光绪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亲侄女来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因此光绪帝对她多有所防备。

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裕太后

历史怎样评价隆裕皇后?

光绪的皇后隆裕也是个悲剧角色。史书上说她长得不好看,生得瘦弱,还驼背。光绪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他大三岁的表姐,不肯跟她同房,所以她也生不出个一男半女的。这种事情,就是太后老佛爷也勉强不来。

长期以来人们对隆裕皇后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因为是慈禧的内侄女,隆裕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慈禧安插在光绪身边的耳目。人们还乐意把她和珍妃对比起来。既然珍妃是聪明漂亮、是代表先进思想的好人,隆裕就成了愚蠢丑陋、落后守旧的坏分子。既然珍妃受了慈禧的虐待,那一定是隆裕挑唆的。珍妃挨打那件事情,肯定少不了隆裕在背后捣鬼。还有种传说,说隆裕特别笨,很多皇后分内的礼仪和职责她都做不好,而天资聪颖的珍妃却什么都是一学就会。隆裕这就更嫉妒珍妃了。 其实珍妃是被过分地美化了,而隆裕可能替慈禧背了黑锅,给过分地丑化了。她的后人根正对这点非常气愤,抱怨人们是什么屎盆子都往隆裕身上扣,很多说法其实不过想当然而已。根正的回忆录里说,隆裕和光绪这对表姐弟从小就认识,隆裕经常进宫去看这个小皇帝,少年时两人的关系相当融洽。但是没想到慈禧会让他们成婚,而光绪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表姐会成为他的皇后。据说当晚在洞房里,光绪对隆裕放声大哭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 慈禧既然心意已决,两个年青人都不敢违抗。而隆裕是个传统的妇女,逆来顺受,既然安排她和光绪成亲,她就一门心思地把皇帝当成自己的丈夫。而光绪因为这个婚姻的安排,对慈禧非常不满意。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成为影响光绪与慈禧的母子关系的第一件大事。 尽管是这样地不得宠,但隆裕的命里还有大使命等待着她,那就是清帝的和平逊位。 慈禧死后,大清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武昌起义成功后,虚弱的清廷已经不是革命党的对手了。那时候清廷掌握的军队中,能打仗的只有袁世凯的北洋军。但袁世凯已经不肯替朝廷效力了,反而偷偷摸摸地和孙文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袁世凯说服清帝主动退位,国家废除帝制,按孙中山的设想建立共和国,而袁大帅本人则夺到了大总统的位置。 当时朝廷的当权人物里,总理大臣奕劻已经年老,况且他本来就是个大贪官,根本没有治国的能力。摄政王载沣是小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能力平庸。再有一个人就是已经晋升为太后的隆裕。他们都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廷决定和平逊位。具体的退位条款就是由隆裕和袁世凯商量出来的。最后达成了退位条件:成立民国,但皇帝还保留宣统的年号。民国政府善待皇室,每年供奉他们四百万两白银。退位后的小皇帝以及太后、太妃、太太妃们,仍然住在紫禁城里。要不是以后张勋闹复辟,他们还会在紫禁城里多待几年。 退位诏书上署的名是宣统皇帝溥仪,但在上面签字的是隆裕。起草退位诏书的是清末的状元公张謇。他在诏书中以隆裕太后的名义写道:“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后人对这句话赞赏不已,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完结了,而这句号竟能画得如此优雅,真是大手笔。 根正的回忆录说,隆裕后来因为这份优雅的退位诏书经常自责,总觉得大清朝是毁在自己手里的,所以每说到这件事情就流泪,还常有自杀的企图。就算没自杀成,也是终日郁郁寡欢,在签订退位诏书的第二年就病逝了,享年四十七岁。 不管隆裕本人怎么想的,清帝能够和平逊位,中国的封建时代终于能够正式终结,隆裕的功劳的不容抹杀的。根据1913年的《盛京时报》报道,隆裕太后的去世成为举国瞩目的大事。她的葬礼由民国政府出资,大总统袁世凯还亲自前往皇宫吊唁,并亲切看望了小皇帝溥仪。袁大总统对隆裕太后赞成共和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

岁月嬗变,时光荏苒,皇后在太后和皇帝的身影之下,自然未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足迹。很长时间她随侍太后,有意避着皇帝,此时光绪和慈禧的母子关系表面上维持得还好,所以皇后未遇到大的风波。1908年初冬,光绪帝病危,在择定嗣君时,皇后的心又悬了起来。清朝皇帝是父死子继,只是光绪开了兄终弟及的先例,这一变更祖宗家法的行为曾引起朝野大哗,所以当初慈禧允诺将来光绪的儿子继承穆宗(同治帝),兼祧光绪。无奈光绪无子,只好从近支亲贵中选择。新君继承穆宗是肯定的,但能否兼祧光绪则没有把握,因为慈禧对光绪并无好感,如不兼祧,皇后就无法升为太后,地位将不伦不类。此时太后也已病重,她召集亲贵重臣,决定以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继承穆宗为帝,果然未提兼祧之事,经张之洞恳请,又考虑到侄女将来的地位,才勉强答应溥仪继承穆宗、兼祧光绪。同时慈禧考虑到侄女能力有限,不可仿效自己垂帘听政,所以封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规定嗣后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隆裕太后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极,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她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此时载沣监国,隆裕虽无政权,但论地位则是万人之上,自可养尊处优。但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载沣又推行“亲贵典兵”,搞出个皇族内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义,载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起用袁世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上台后又组织中外势力向载沣施加压力,迫使他辞职。至此,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了   袁世凯急于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经南北议和,双方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把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面对作出拚命架势的满蒙王公,面对张牙舞爪的袁世凯的鹰犬,隆裕束手无策,军、政、财权她都没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断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凯要是在场,也一定陪着哭,还是一副忠臣的模样,但背后却加紧逼宫。段祺瑞的通电、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触目惊心。1912年2月12日,她终于签发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退位诏书写得虽然冠冕堂皇,而隆裕又哪里是心甘情愿地“退处宽闲,优游岁 月”呢?诏书读至一半,隆裕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万剑穿心,王公大臣亦呜咽不已。   清王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清帝退位虽为形势所迫,但无论如何,对此都应予以肯定。因为一则如果清室拒不退位,战争将延长,会给列强干涉以口实,再则,隆裕如果听信个别王公的劝说,退归满洲,对国家后果将更严重。当时清廷还掌握一支袁世凯无力控制的由满族士兵组成的禁卫军,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仍忠于清室,在东北有势力范围的俄、日两国都是君主国,都仇视革命并乐于中国分裂。日本军阀甚至准备在清室北逃的途中“劫夺宣统皇帝,以他为中心搞满蒙独立”,正是由于《退位诏书》及时发表,才使这一阴谋破产。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却没给紫禁城内带来多大的变化。据《优待条件》规定:溥仪仍保有皇帝尊号,暂居宫中,每年由中华民国供给岁费400万两。但隆裕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她为节省经费,裁撤了一些宫中执役入员,颇遗怨谤,心情更坏。溥仪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我给太后请安时,常看见她在擦眼汨。”

北宋隆裕太后是怎么死的?

元佑七年(1092),哲宗17岁时选年方16岁的孟婵为皇后。但因她长相平平,而不受哲宗喜爱。不久,孟婵生下福庆公主,这时的哲宗因另宠爱一个姓刘的美女,并封她为婕妤。刘婕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

绍圣三年(1096)九月,福庆公主病重,多方医治不见好转,其孟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用道家符水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因为她知道宫中禁令,是不允许的,并主动告知哲宗,哲宗也不介意。但刘婕妤却借此诬告孟皇后搞符咒厌魅,后又巧立名目诬陷皇后搬神弄鬼。哲宗大怒,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逮捕宦官、宫女30余人,严刑拷打,伪造供词。最后哲宗便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刘婕妤得以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皇子,立为皇后。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 元符三年(1100)五月,徽宗即位后,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 崇宁元年(1102)十月,向太后死后,刘氏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于是,孟皇后又重回瑶华宫。 靖康元年(1126),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靖福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同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孟氏被尊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 建炎三年(1129)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敷为帝,孟太后垂帘听政。 绍兴元年(1131)春,孟太后患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59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后又归葬于宋六陵。 关系(103)皇太后(10)

相关参考

隆裕太后,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什么关系

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什么关系袁世凯与隆裕皇太后是上下级关系。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

袁世凯竟要娶清朝太后

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时,隆裕太后很不情愿将大清的万里江山拱手让与他人。袁世凯便发动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轮流去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吓得只好哀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袁世凯因何秘密觐见隆裕太后

清国总理大臣袁世凯今晨秘密进宫觐见隆裕太后,对她要求恢复武装行动的意见表示支持。他希望满清皇族彼此消除异见,为武装行动筹集经费①。同时,他建议先按兵不动,静观革命局势进展。袁世凯关于等待叛军进攻的意见

袁世凯逼迫皇帝退位,隆裕太后果断同意,唯独这件事宁死不答应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的职位,隆裕太后独掌国政。虽然她有慈禧的野心,也学慈禧垂帘听政,但是隆裕皇后却没有慈禧太后的才能,只能任由袁世凯的摆布。枭雄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并以金钱

所谓“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

  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她是末代皇帝溥仪名义上的母亲。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  祭奠当天,袁世凯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

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隆裕皇后很快同意,但有一事却死活不答应

隆裕太后是清朝末年最苦命的女人,相比于被慈禧害死的珍妃来说,隆裕太后似乎还要不幸,因为她一生都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爱,隆裕太后的命运由不得她自己做主。当年她被慈禧太后选进宫中,被册立为皇后,对一个女人来

袁世凯为让清朝下台对隆裕太后究竟说了些什么

世上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政客的立场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几轮谈判之后,达成了南北统一,袁世凯出任总统的共识之后,如何让满清王朝体面地逊位,就成为袁世凯必须要

袁世凯为何要超规格厚葬

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皇太后驾崩。按照清官旧例,凡是宫中有丧事,在京的大小官员与朝廷命妇都必须进内举哀,而隆裕死的时候,气氛非常冷清,“行礼不满二十员,较之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此年慈禧

清朝灭亡后,后宫里四大太妃和隆裕太后如何度过的,太后过得最惨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清朝的灭亡。不过,清朝灭亡后待遇还是比较好,毕竟和袁世凯签订了优待条款。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好奇,清朝灭亡了,之前皇帝的后宫妃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呢?当然,这些妃子肯

揭秘历史上隆裕太后为什么要答应清帝退位?

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