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Posted 水师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功过是非争议300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2、大明王朝16位君王自我介绍,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导读:施琅—一位三百多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再次引起社会舆论关注。有人认为,施琅成功荡除台湾割据政权,将其纳入中华行政版图,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英雄;也有人认为,施琅两次投降清政权,甘愿为外族统治者卖命,是民族败类。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拂去历史的尘埃,一起走入施琅的坎坷人生……

两度降清,与郑氏家族始恩终仇

施琅1621年出生在福建晋江衙口一个较为殷实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力气惊人、见识出众,家人对他寄予厚望,本想让他谋取功名,光宗耀祖。无奈他好武不好文,对仕途兴趣不大。后来随着家道日渐败落,施琅弃文从武,拜师苦练武艺,精习兵法。当时,正逢明末清初,遍地狼烟。施琅有个叔叔叫施福,是明朝总兵郑芝龙的亲信。施琅在17岁那年,离开家乡投奔叔叔加入郑芝龙的队伍。因战功突出,施琅很快就晋升为游击将军。1646年11月,时任南明太师平国公的郑芝龙眼见大势已去,于是秘密派人联络降清。清平南大将军博洛许诺郑芝龙投降后让他任闽粤总督。郑芝龙不顾儿子郑成功的苦劝和阻拦,率领包括琅在内的部众赶赴福州降清。然而,投降后的郑芝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非但没有当上闽粤总督,反而被博洛挟持进京软禁起来。随郑芝龙来降的官兵被强行分配到清军军营,施琅也被编入攻打南明政权的清军中。1648年,施琅获悉郑成功起兵抗清,于是率领弟弟施显和一些部将投奔到郑成功麾下。

比施琅小三岁的郑成功当时起兵不久,力量弱小,因此非常器重施琅的军事才华,任命他为左先锋,视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遇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为郑成功效劳,还率军队攻下漳浦、揭阳等地,提高了郑成功的威望和势力。然而,时间一长,有些恃才傲物的施琅与年轻气盛的郑成功之间不断发生摩擦,二人的关系渐渐恶化。

1652年4月,曾德事件终于导致施琅和郑成功二人分道扬镳。曾德是施琅手下一名标兵,一次违背军法犯了死罪,因害怕受到施琅惩处,便投奔郑成功寻求庇护,郑成功把他提拔为自己的亲随。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亲施大宣和弟弟施显。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盛怒之下处死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施琅遂对郑成功恨入骨髓,决心投靠清朝,誓报郑成功杀父诛弟之仇。听说施琅主动来降,清军闽浙总督李率泰喜出望外,立即报奏朝廷,清廷很快批复,任命施琅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把他提升为同安总兵。施琅的旧部得知他降清后,不少也追随而来。就这样,施琅由郑成功的亲密战友变成强大的敌手。

三次攻台失利,内大臣郁闷13年

1662年,郑成功利用浓雾作掩护,率兵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侵占的台湾。在台岛,郑成功奉明朝为正统,梦想有朝一日实现反清复明大业。可惜的是,这位民族英雄不久英年早逝,郑氏集团发生分裂,为争车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王位而大动干戈。在台湾的郑军将领拥护郑成功的弟弟郑袭继位,在厦门的将领推举郑成功的长子郑经继位,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郑经平息矛盾,掌握大权。但他公然背叛其父,竟然宣称台湾远在海外,不属中国的版图,意图割据一方,与清廷隔海对峙。郑经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世人的极大愤慨。当时已经升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建议乘机攻取金门和厦门。清廷采纳了施琅的建议,让他同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合谋剿贼。一战下来,清军成功收复了金门和厦门,郑经逃往东山岛。1664年3月,施琅又率军攻占东山岛,使郑军在福建沿海经营达20 多年的据点全部丧失。紧接着,施琅又提出进军台湾的主张,建议乘郑经军心不稳,发兵进攻澎湖,然后直捣台湾,谋求实现四海归一。踌躇满志的少年康熙欣然接受了施琅的建议,并任命他为靖海将军,负责统领水师,寻机对台用兵。

1664年11月,施琅选择冬天偏北风的季节,率领清军水师首次出征台湾。不料进军途中,在台湾海峡的清水洋突然遭遇台风,风云翻滚,恶浪滔天。任凭施琅航海经验丰富,依当时的船舶制造水平,根本无法抵御那样的狂风巨浪,只好下令返航。从1665年3月到次年4月,施琅又发动了两次攻台行动,但都因遭遇台风而搁浅。接连三次出兵都无功而返,引起了朝中许多满族官员对施琅的非议,有人甚至怀疑他对台用兵不是真心。之后几年间,清廷内部反对武力征台的呼声占了上风。年幼的康熙虽非常支持施琅的主张,但无奈自己尚未掌权,只好听从鳌拜等主抚派的意见。1668年,康熙下令撤销福建水师,焚毁了全部战船,朝廷不再商议武力征台之事,还把施琅调进京城改任内大臣。内大臣只是一个闲职,一心武力平定台湾的施琅因而感到十分苦闷。不过,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关注福建沿海动向,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慢慢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谁知道,这一等就是整整13年。

东山再起,恩威并施收复台湾

1681年,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氏子孙为了争夺王位,再次发生严重内讧。而此时清廷已经平息了三藩叛乱,康熙皇帝也稳固了自己的宝座,于是下定决心以武力统一台湾。这时已年届花甲的施琅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福建总督姚启圣和施琅的同乡、大学士李光地的极力举荐下,康熙力排众议,重新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并加太子少保衔,让他立刻返回福建,准备出兵。临行前,康熙专门赐宴施琅。席间他语重心长地说:在用武力平定台湾问题上,只有朕赞同你的方案,希望你能尽心而为,不要辜负了朕的希望!感激不尽的施琅豪情万丈地表示:老臣今年虽然已经六十有二,但血气尚未衰竭,还可以报效皇帝和朝廷。如果我此行再次失利,我甘愿领罪。施琅一到厦门,便夜以继日地进行出征前的准备,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一面操练水师、制造军械、选配将领,一面搜集郑军情报、策反郑军将领、制定攻台方案。经过半年努力,终于万事俱备,只等出兵。

大明王朝16位君王自我介绍,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汗青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竖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是中华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黄金时期。 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太祖朱元璋

做为明朝第一劳模,哥只想说一句话:没有当过乞丐的僧人不是好皇帝。

(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68年竖立明朝,建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汉族,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列入红巾军抵制元朝虐政,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竖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代,强力反腐,杀人无数,为竖立百年迈店做出了极大进献,被称为“洪武之治”,崩后葬于明孝陵。

2、惠帝朱允

小样,想找我,哥玩捉迷藏从来没输过。

(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4年。建文帝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稍谖皇贝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一干文人,对其时的政治实行改造,实行惠民政策,正视农桑,增加文官在国政中的感化,宽刑省狱,严惩太监,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 建文新政”。 后朱允梢蛳鞣策略欠妥,导致叔父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丢失了皇位,此后下落不明,留下了千古之谜。有人说落发当了僧人。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 惠宗,后世称为 明惠帝。

3、成祖朱棣

皇位正本就是传给我的,真的,我是名正言顺的,我只是拿回属于本身的器材罢了。谁不信?行,那我送你们就去问仙帝。

(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四子。被封为燕王,后就藩北京。建文帝起头削藩后,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动员靖难之役。造反成功后,在南京即位当了皇帝,年号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在位时代,他打败了瓦剌戎行,派郑和下西洋,编订永乐大典,建筑北国都,重建长城,缔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4、仁宗朱高炽

固然哥一度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过,但哥逆袭成功了。

(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0个月。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对照明朗,接纳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办法。明仁宗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脾气儒雅,有仁爱之心,但身体肥胖,动作未便,总要两个内侍扶持才能动作,估量血压甚高。当了22年的太子。中央有几回差点因文武双全但搞阴谋很蹩脚的二弟朱高煦的阴谋被废。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他只干了不到十个月就作古了。他和儿子朱瞻基统治时期被誉为仁宣之治。

5、宣宗朱瞻基

混混有文化,只有寺人压得下。上寺人!

(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0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般,对照能倾听臣下的定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成长。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父亲暴病作古前,在南京就藩的朱瞻基提前赶到了北京,躲过了二叔汉王朱高煦的截杀,自在即位,起头了他的帝王生涯。他半途换了一个皇后,但并没有对前皇后进行恶意的中伤,这实在很可贵。继任皇后是邹平县孙氏。这小我治国,不唱高调,不折腾,几乎没有任何瑕玷。他和他父亲开创了一个盛世,称作仁宣之治。

6、英宗朱祁镇

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兄弟去北方狩猎回来了。

(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太皇太后张氏薨后归太后孙氏。小皇帝贪玩,在寺人王振怂恿下亲征瓦剌,在土木堡兵败被俘。

J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英宗历经灾祸,不平不挠,于1451年,被释回京,但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八年后复位,改元天顺,死于1464年,时年38岁。有两件大事与他有关。其一,取销了残酷的殉葬轨制。其二,践踏了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

7、景帝朱祁钰

我哥怎么还不死?我哥怎么还不死?我哥怎么还不死?主要的问题问三遍!人人好,我是史上第一恨哥不死狂魔。

(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8年。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二皇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在于谦等人拥护下,经孙皇后核准,登上大位。任用于谦等人挽狂澜于既倒,组织北国都守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

因自私导致看待哥哥英宗政策失策,遭遇英宗复辟,病中被废黜而死。被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明朝诸藩王的坟场,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他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独一没有葬于明皇陵的帝王。他统治时期的陶瓷是有名的景泰蓝。

8、宪宗朱见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姑姑,等等我,深儿很快就去见你了。

(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3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太监“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9、孝宗朱佑樘

我要做一个令麻麻骄傲的好皇帝,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不死不休。耶!

(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势,得以变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10、武宗朱厚照

人人好,山上的同伙你们好。哥是来人世打酱油的,顺便看看什么好玩的,哎!你们有什么介绍没?

(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6年。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诞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11、世宗朱厚璁

哥的聪明和境界你们这些伧夫俗人怎么或者匹敌,知道什么是道吗?敷陈你,道可道非常道!不说了,新一炉的灵药出来了,趁热哥先去吃了。

(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太监,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耻,政治靡烂,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12、穆宗朱载

乃们知道“精尽人亡”这个词语的准确注释吗?哥亲自示范给你们看,够意思吧?

(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13、神宗朱翊钧

30年来梦一场,哥已经悟了,人生最主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金钱和美色了!还有就是耳根子悄然了比什么都主要!

(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靡烂,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竖立后金,窥视华夏。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14、光宗朱常洛

啥也不说了,天妒英菜呀!

(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因为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15、熹宗朱由校

其实我只是一不小心投错了胎,本艺术家对做皇帝并没多大的乐趣,我只想做个康乐的木匠跟我的他在一路就够了。

(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7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太监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16、思宗朱由检

我认可我命欠好,接到了最后一棒,我只能说我已经全力了,感谢列位,对大明王朝的支撑,我们就此谢幕了。

(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戮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络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络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 ”任贼盘据朕尸,毋伤公民一人”。

你认为大明王朝历代君主算不算得上是及格君王呢?迎接评说!

相关参考

大明王朝16位君王自我介绍,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汗青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竖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代是中华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

大明王朝16位君王自我介绍,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汗青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竖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代是中华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

明景帝的是非功过

  明景帝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是在瓦刺入侵,其兄英宗蒙尘塞外,大明王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被太后、于谦扶上皇帝宝座的。因此,他的即位有其特殊性。  年轻的景帝不同于英宗。即位后一改过去胆小怕事的性格,

武则天出家的真实原因 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为什么选择出家?女皇武则天出家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历史上武则天的功过是非该如何评说?下面为你解答。  武则天出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皇帝都因为各种原因出过家,比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三大功绩两大错误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

百年之后,再议黎元洪的是非功过

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和评论是一件冒险的事,我们极易囿于时代的偏见或误判,或谬托知己。比起孙中山、黄兴等开国之父,黎元洪被矮化、丑化了。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考察他的一生,其实可以看到:他虽缺少崇高和壮美的风采

李鸿章历史功过是中国近代史争议最大人物

李鸿章在世人的心里的形象的爱国臣子,但也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而李鸿章的师傅曾国藩是这样评论李鸿章的:拼命做官。其实李鸿章之所以会被时人和后世都骂作“卖国贼”,主要与他“主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赵高“指鹿为马”岂止辨忠奸

  赵高其人虽为一介宦官,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物,一是身世,二是生年,三是功过是非。此人精通律法,虽是宦官,却深得秦始皇的喜爱,可以说秦王朝的建立他也算有两分功德。然而他又是一个可以将善恶、

有三大功劳两大错误

 再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三大功劳两大错误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