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

Posted 绿营

篇首语:任何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他自己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

2、毛泽东蒋介石都佩服的人,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

普通人与大人物的差距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在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上。曾国藩早年曾遇到一次士兵哗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不过曾国藩对事情的处理,却非常出人意料。

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开始在湖南长沙组建湘军。团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民兵的意思,“团练大臣”的职责,就是招些人,简单训练下,充当民兵,协助官军作战,管管地方治安。

因此身为“团练大臣”的曾国藩,是无权过问湖南地方政务、军务的,可曾国藩却不这么想。

曾国藩在长沙组建湘军之初,自我感觉本事大的很,脾气也相当大,行事我行我素,谁也不放在眼里,湖南的大小事务都想插手管上一管。一来二去,曾国藩把湖南的大小官员得罪了遍,大家都很讨厌他。

曾国藩在训练湘军的同时,命令绿营兵,每月逢3和8的日子,必须和湘军一起进行训练。这一举动差点让曾国藩丢了性命。

绿营兵多年来早就懒散惯了,根本受不了严格训练的苦。再者绿营兵认为,你曾国藩只不过是个“团练大臣”,我们这些朝廷正规军凭啥听你的,闹得最凶的是长沙副将清德。

清德在太平军攻打长沙时,跑的比兔子还快,面对曾国藩,却勇敢的很,带头坚决不去训练,这下可把曾国藩惹毛了。

曾国藩向皇帝上奏折参劾清德,说他不守军纪,作风懒散,平时懒于训练,战时畏敌逃跑,请求皇上严惩清德。

咸丰皇帝当即下旨将清德革职查办。清德丢了乌纱帽,去找湖南提督鲍起豹告状。

鲍起豹也觉得曾国藩一个团练大臣,却管起绿营兵的事,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暗地支持绿营兵与曾国藩对着干。

有了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的支持,绿营兵的腰杆硬了起来。经常没事找事,把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士兵一顿猛揍,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葆也在大街上被绿营兵揍了一顿。双方的矛盾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终有一天气球会被吹爆。

很快这一天就到来了。几个绿营兵在外面喝醉了酒,因赌博起了争执,打起架来。湘军士兵更好路过看到,就训斥了几句。

绿营兵一看是湘军,立刻收起拳头,一致对外,趁着酒劲联合起来,又开始猛揍湘军。双方叮叮咣咣,给大伙免费表演了一次实战自由搏比赛。

结果平时懒于训练,又喝醉了酒的绿营兵以大比分惨败,被揍了个鼻青脸肿。绿营兵回去后,纠集了一大帮人,气势汹汹的找到湘军门上,要与湘军继续比赛。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曾国藩,实在是忍无可忍,向湖南提督鲍起豹提出,要求严惩寻衅滋事的绿营士兵。

鲍起豹也早就对曾国藩不满,趁此机会,把几个绿营兵五花大绑,送到曾国藩公馆。然后在绿营兵散步 “团练大臣”曾国藩,要严惩绿营兵的消息,暗自鼓动绿营兵闹事。

大批绿营兵开始上街游行,要求曾国藩立即释放被关押的绿营兵。湖南的大小官员,早就想看曾国藩的笑话,这时候,一个个装聋作哑,都不出面。

一时间,长沙城内大乱。绿营兵看闹事没人管,胆子越来越大,在晚上冲进曾国藩的公馆,找曾国藩算账。

曾国藩的公馆就设在巡抚衙门的练兵场里,与巡抚骆秉章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绿营兵在公馆外叫嚣闹事时,曾国藩以为,自己是朝廷任命的“团练大臣”,二品大员,况且又住在巡抚的隔壁,绿营兵不敢把他怎么样。

因而曾国藩还很有大将风度,坐在公馆里不紧不慢的处理公文。

没想到,不一会,绿营兵就冲了进来,开枪一阵乱射,曾国藩的贴身侍卫被打伤,曾国藩本人也险些被击中。这下曾国藩再也坐不住了,大将风度也顾不上了,赶快夺门而逃,跑到隔壁湖南巡抚骆秉章那里求救。

毛泽东蒋介石都佩服的人,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最佩服曾国藩,他曾这样评价:「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意思是说我看近代的人物,唯独佩服曾国藩,看他消灭太平天国的战役,真的是完美无缺。 蒋介石也说过平生只服曾文正公。据说他的案头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为的取悦他那信奉基督教的太太,另外一本就是《曾文正公全集》。 为何他们都如此敬佩曾国藩呢?曾国藩,一个出生湖南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通过勤奋努力,进入翰林院,十年间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升至二品大员吏部侍郎。年近不惑之年,弃文从武,创建湘军,征战戎马,平定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 ”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从一个农家子弟到「 ”中兴第一名臣”,定然有过人的智慧、行军打仗的独特方法、识别人才的本领等等。今天这本书讲到了曾国藩独特的用人之道和为官之道。他在家守制的一年中,一直在反思和读书。再次出山后的他改变了行为方式,学会了以柔克刚,他所处的境况也大大好转,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 本书的作者唐浩明,湖南衡阳人,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20世纪80年代,他任《曾国藩全集》、《彭玉麟全集》的责任编辑。编审、分析了曾国藩留下的1500万字的文稿,阅读了有关曾国藩大量正史野史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曾国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有了创作的欲望,想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位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曾文正。 历时11年,在编纂、校正、出版《曾国藩全集》的同时,唐浩明创作了历史小说《曾国藩》。这本书已经重印了23次,销售额达百万册,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 一、曾国藩再次出山后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很快席卷了半个中国。咸丰帝急调八旗军和绿营军前往镇压。无奈满清已经入关200年,曾经骁勇善战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已危及到清政府的统治。咸丰帝眼看八旗军、绿营军靠不住,只得下诏地方豪强及官吏自主训练团勇参与镇压太平军。 在这样的背景下,1853年因母丧回乡守制的曾国藩,在家乡湖南一带,组建了一支军队,称为湘勇。因为是新组建的军队,它摒弃了满清军队的恶习旧俗,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创立湘勇后,曾国藩一直在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努力。他虽是一介书生,但一直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条,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1857年,湘勇在江西陷入困局,而曾国藩也因性格刚强,与腐败的地方官员屡次发生冲突,又恰逢父亲去世,他便萌生退意,撒手军务,回家奔丧。 本书内容就是从曾国藩因父丧回乡守制这一年开始。曾国藩在家守制期间,湘勇水陆两支人马在湖北巡抚胡林翼、安徽巡抚彭玉麟、湘勇将领李续宾等人的指挥下,反而打得更好,捷报不断传来。曾国藩心中痛苦不堪,照这样下去,湘勇很快就能打下江宁,也就是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的首都,现在是江苏省南京市。 自己辛苦组建的军队,在别人的指挥下,将要摘下江宁这颗硕果。想到这些曾国藩就又增添了一份痛苦。他日夜煎熬,时常生病,四处求医问药,打听偏方。 一位丑道士告诉曾国藩,他得是怔忡之症,是心中长期郁结所致。这个病症状表现为心胸躁动,属于心悸一类。 丑道士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只需熟读老子的《道德经》便可治愈他的病。曾国藩回到老家荷叶塘后,关起门来,一遍又一遍,反复读着《道德经》。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发现这部出世的书,谈的全是入世的道理。 曾国藩的前半生一心一意信仰孔孟学说,他持身谨严、刚强不屈,关心国事、留意民情,赢得了君王和同僚的信任,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然而这种行事方式在江西却不奏效。当时湘勇陷入了困局,地方官员不支持不配合,他筹不到银两,得不到支援,处处碰壁。 结合过往的经历,曾国藩发现了《道德经》的奥妙:老子主张的是以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 ”柔胜刚,弱胜强”、「 ”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换种柔和的方式,就能既不得罪人,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胡林翼任职湖北巡抚时,湖广总督杨霈被撤职,朝廷提拔官文为新的湖广总督。这里说下,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要比巡抚高一个级别。 官文名为总督,实际上是朝廷派到湖广监督汉人的耳目。胡林翼不能得罪他,也不能告他的状,最好的办法是取得官文的支持,督抚同心,共成大业。 于是,胡林翼有意讨好官文。一日,官文的六姨太过生日,日上三竿时,没有一个人前来祝贺。将近正午时,官文心里着急,只能拉下脸面,派人四处去请官员。正在这时,一顶绿呢大轿抬来,来人正是巡抚胡林翼。他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老母亲和正妻,以太太之礼,给六姨太送了一份厚礼。 听说巡抚前去给官文的六姨太庆贺生日,不到一个时辰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前来贺礼。官文和六姨太赢得了脸面,对胡林翼的态度也有所改观。后来胡林翼的母亲还认官文的六姨太为义女,六姨太常在枕边对官文说胡家母子千好万好。从此以后,官文再也不为难胡林翼了,军事民事,全都交付给他办理,胡林翼也表面上恭敬顺从官文。 曾国藩曾笑话胡林翼太软弱,如今看来,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柔弱胜刚强,原来胡林翼早已洞悉《道德经》的奥妙了。 痛定思痛后,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守制一年后,经胡林翼的举荐,皇上同意曾国藩再度出山,统帅湘军援助浙江。 出山后的曾国藩,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心以后明用儒学之法,杂用黄老柔弱之术。他第一道考验就是是否去拜访左宗棠。左宗棠这个人有雄才大略,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但就是心直口快。一年前左宗棠曾骂过曾国藩,最难听的是骂曾国藩「 ”虚伪”。曾国藩最恨别人虚伪,没想到左宗棠用这个字眼骂他。 但曾国藩转念一想,左宗棠曾救过他的命,况且左宗棠提出用兵之道贵在审势,而自己正欠缺这一点。思前想后,曾国藩决定主动去拜访左宗棠。拜访之后,二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随后曾国藩坐着绿呢大轿,拜访了长沙各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善化两知县,他也亲自去拜访。手握重兵的湘勇统帅,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的行为,赢得了长沙官场的认可,纷纷表示愿意支援子弟兵在外打仗、立军功。 二、曾国藩求贤若渴,重用人才 曾国藩一介书生,并无带兵的经验,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但他最终成为了驾驭千军万马的统帅,打出了「 ”无湘不成军”的传奇,成为了清代「 ”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 曾国藩是如何成为传奇的呢?最重要的一点不外乎他求贤若渴,重用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其中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例如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等人,无不受曾国藩保举。他们受了曾国藩的赏识、重用、培养和推荐,自然也对曾国藩感激涕零,为他出谋划策,尽忠卖命。俗话说,得人才者得天下。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拥有了人才,何愁攻不下城? 曾国藩是如何发现人才并培养人才的呢?下面我就以李鸿章为例加以说明。 道光二十五年,李鸿章尊父亲之命,拜曾国藩为师,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中了进士。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也参军打仗,不过打得胜仗少,败仗多。于是李鸿章想在老师曾国藩手下谋个差事,他知道老师爱惜人才,经老师保举的人才不少,同时跟着老师也能学到不少本领。 李鸿章见到曾国藩,曾国藩问他,是想自己带兵,还是做参谋?李鸿章直接回答,这几年也经历过几十次战斗,懂一点打仗的道理,因此想自己带兵。曾国藩边说边思考,不过,我这正缺一个办文书的,你先委屈几天帮帮忙。曾国藩还是认为他先在自己身边学习一段时间为好。毕竟,李鸿章在安徽办团练都是失败的经验,不适合湘军。 李鸿章少年高第,头脑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曾国藩很看重李鸿章,但对他仍然是一边考察,一边栽培。 几天下来,李鸿章学东西很快,在军营办事很顺利。唯有一件事,李鸿章难以适应。湘勇的规矩,天未明就得吃早饭,不允许睡懒觉,幕府和军营一样。李鸿章平时有睡懒觉的习惯,总是借故不起。 一日,李鸿章仍在睡懒觉,被叫了两三次仍不起床,对前来敲门的幕僚说:「 ”告诉你们我病了,为什么总三番两次来喊?” 幕僚说:「 ”曾大人说,有病也得起来,大家等你去后再用餐。” 李鸿章赶紧披衣,踉踉跄跄奔向餐厅。曾国藩对他说:「 ”既然来到我这,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我这所崇尚的,就是一个诚字而已。” 此后,李鸿章就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日日早起,虚心学习一切。他发现老师带的湘勇,军纪严明,个个精神抖擞,与自己以前带的团练有许多不同之处。 不久,李鸿章为一个打了败仗的将领说情,与曾国藩发生了小冲突,曾国藩很是恼怒,李鸿章一气之下离开了曾国藩。 离开曾氏幕府后,李鸿章一直在江西赋闲。为何他不投奔别人门下继续为官呢?原因在于李鸿章太了解自己的恩师曾国藩了。曾国藩是以理学名臣誉满朝廷,但他绝不是一个迂腐的理学先生,他深谙历代权臣的用人之术,有自己一套识别、考察、培育、驾驭、笼络人才的办法。曾国藩对被自己训斥继而改换门庭的幕僚极其憎恨,而对疏远却对自己忠心的人,则会加倍重用。果不其然,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让他前来安庆。 曾国藩暗中考察李鸿章,认为李鸿章精明、才大心细、忠心耿耿。经过权衡后,他决定让李鸿章组建一支淮军,然后去保卫上海,防止上海落入太平军之手。曾国藩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理由:一是曾家门第太盛,军权太大,为了防止遭人诽谤,要预留后路。李鸿章组建淮军,表面上是两家,实际上是一家。万一湘勇有不测,还有淮军能保住大局。二是平定太平天国后,还要对付河南、皖北的捻军。仗打打得久,湘军难免滋生军营恶习,而且湘军又不服北方的水土,今后平定捻军,还得依靠淮军。由此看出,曾国藩做事深谋远虑,令人叹服。 组建军队前,李鸿章向恩师请教相人识人的方法。曾国藩亲自传授,说相人识人,有很多奥妙,也很复杂,关键是要看人的阅历。 曾国藩编了几句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李鸿章说,这口诀倒是简明扼要,但还是很空泛,恩师再给我讲细点。 曾国藩说,识人还得靠经验,不过识别兵勇,是相人术中最简单的,主要靠这三条。第一看五官,双眼要有神,鼻梁挺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好,说明他不怕吃苦能干活。第三看说话,不要油嘴滑舌的,以木讷寡言为好。 李鸿章记下了这三条相勇的标准,没几天,就精选了五千人,组成十个营。曾国藩查看了这五千兵勇绝大部分粗壮结实,他颇为满意。 军队组建了,李鸿章要带着军队前去上海。临去上海前,曾国藩为李鸿章送行。曾国藩嘱咐李鸿章,到上海后,要和洋人处理好关系。洋人本性贪得无厌,索求无度,因此用洋人有个原则,可以用他们守住上海,却不能用他们收复城池。二是上海三面临水,易攻难守,军事上不如镇江重要,镇江距离江宁近,对攻打江宁有关键作用,因此在上海站稳后,要设法移驻到镇江。 李鸿章一一记下,跟着老师又学到了不少本领。接着,曾国藩询问李鸿章江苏巡抚的人选?李鸿章说左宗棠合适,曾国藩说左宗棠将要任职浙江巡抚。李鸿章暗想,左任浙抚,定是老师推荐的。李鸿章又说沈葆桢合适,曾国藩也否定。最后,曾国藩说,我保举的你为苏巡。李鸿章之前根本没想过自己,这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曾国藩看中李鸿章是个人才,之后悉心教导,识人之术、用兵之法、做官之道全部倾心教授,并且保举李鸿章做了江苏巡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李鸿章不仅佩服老师的才学,更是敬仰他的胸襟和气度。 曾国藩一介书生,能够成为清代「 ”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能够重用人才,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曾国藩保举推荐过很多人,也培养出很多将才,成为了国之栋梁,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位。曾国藩教授李鸿章识人之术、用兵之法、做官之道,李鸿章也不负所望,成为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 ”中兴四大名臣”。 三、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战略和战术 曾国藩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他能够平定太平天国,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曾国藩改变了战略:把从东面进攻江宁改为从西面进攻的策略。总结前几年的作战经验,曾国藩认识到,朝廷从浙江入手,通过江苏、常州围困江宁的东面进攻决策,被证实是错误的,必须改为由西面进攻的策略,也就是从安徽入手,从长江上游包围江宁。安徽境内有两座重要的城镇,一个是安庆,一个是池州,只要占领它们,就能打开攻破江宁的门户。= 其次,曾国藩运用了策反的战术,内外夹攻,成功占领了安庆和池州。曾国藩先是攻下了池州。他得知太平军池州守城主将名叫韦俊。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而韦昌辉人称北王,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之一,死在太平天国的内讧中。由于这场内讧,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不再相信外姓人,因此也不太信任韦俊。韦俊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他立下军功希望得到奖赏,洪秀全偏偏不给他封王,君臣心里都有芥蒂。曾国藩利用这一点,使得韦俊投降了湘军。 韦俊投降后,告诉曾国藩,太平天国的军队精锐人员不聚在城内,而是在城外的要塞守御。比如安庆的精锐部队,就聚集在集贤关。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守在安庆城外,已有七八个月了。在得知破解安庆的关卡在集贤关,曾国荃打过几次,但石垒坚固,再加上守将凶猛,实在是不好攻下。 一位名叫赵烈文的曾氏幕僚建议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收买集贤关守城中的一名副手将,然后里应外合,就能攻下。找到了副手将的弱点,加以利用,副手将果真投降,这样集贤关就被攻下了。不久,安庆也被攻下了。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打仗时坚守的六字原则,意思是说军营要扎的非常硬,打仗时要摆出一副坚若磐石的姿态。 曾国藩和太平军对抗时,每到一个城池安营扎寨后,湘军就开始挖战壕、建立防御工事,断绝敌人的物资供应。湘军挖战壕还有标准,大概两米深,比一个人还要高。动不动就几十里的战壕,而且一道还不够,通常是六道。想象一下这工作量,难怪人们说曾国藩的部队更像是一支工兵部队。这样就导致他的行军速度特别慢,往往攻下一个城池需要一到两年。这种打法就显得特别笨,因此叫「 ”结硬寨、打呆仗”。 在攻下安徽境内的两座重要城池后,曾国荃一路过关斩将,攻下了芜湖、太平府、方山,来到江宁城的南门外的雨花台,将老营驻扎在此地。他还是采用的还是老办法,稳扎稳打、长围久困。 曾国荃在雨花台一带深挖战壕,建造高墙,建筑了坚固的工事,做好了长期围下去的准备。在围攻江宁两年后,江宁城内缺粮少菜,凡是能吃的都吃了,连原先猖獗令人生厌的老鼠都被吃光了。饥饿严重威胁着江宁城。洪秀全也饱受饥饿之苦,没有粮食吃了,他带头吃野草合成的团子,没想到吃了几天就病倒了,不久就驾崩了。江宁城内的军民数量锐减,合起来还不到四万。由此可见,「 ”结硬寨,打呆仗”虽然很笨,但却能断绝敌人的物资,涣散敌人的军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1864年7月,湘军攻破了太平天国的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湘军对平民展开了屠杀和抢掠,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曾国荃带兵有个规矩,攻下城池后,士兵可以快活三天,奸抢掳掠,杀人越货,一概不管。 曾国藩看不惯吉字营士兵如此目无法纪,曾国荃解释说,大部分士兵是农民,他们不像读书人,为忠君保朝廷。他们当兵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没有这点利益,谁会为你卖命。因此,南京城里的金银财宝都被士兵抢光了,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女人也被奸淫了,南京城血流成河,火光冲天,已不复繁华景象。 城池被攻下后,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已病死,忠王李秀成带着幼天王逃离天京。逃亡过程中,李秀成与幼天王分开。李秀成被一猎户出卖而被抓,幼天王逃亡数日后也被抓。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失败了,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 结束语: 《曾国藩:野焚》主要是讲曾国藩回乡守制一年再次出山后,思维方式发生极大转变,采用黄老的柔弱之术,官场上人人都帮助他,打仗也就顺利了,并且改变了作战策略,坚持「 ”结硬寨、打呆仗”的作战方式,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曾国藩还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了国之栋梁。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曾国藩也不例外,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转变做事思维。他拙诚、坚忍、宽容大度,重用人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相关参考

毛泽东蒋介石都佩服的人,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最佩服曾国藩,他曾这样评价:「”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意思是说我看近代的人物,唯独佩服曾国藩,看他消灭太平天国的战役,真的是完美无缺。蒋介石也说过平生只服

毛泽东蒋介石都佩服的人,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最佩服曾国藩,他曾这样评价:「”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意思是说我看近代的人物,唯独佩服曾国藩,看他消灭太平天国的战役,真的是完美无缺。蒋介石也说过平生只服

刘备与曹操同属三国枭雄,他们儿子的能力有何差距

曹操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光大了老子的事业,武能治国,文能传世,刘备的儿子在爹哋死后,特别是在大管家诸葛亮死后,力不能支,被人吞并,束手就擒。同样的“官二代”,差别怎么那么大呢?首先恐怕还是基因的关系。后

一代贤臣曾国藩,咸丰为何不肯重用他

作者:谭伯牛在中国近代史中,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人物。誉之者说他是理学大师、大儒、圣贤、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一代名臣;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毁之者说他是卖国贼、大刽子手、杀人魔鬼。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

为何会娶丑女为妻?其中有何隐情 一代军师诸葛亮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会想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独创木牛流马……千百年来,他被人们当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下,一个神秘莫测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现在大家眼中。鲁迅先生曾...

曾国藩身为一代名臣,为何在京城做官时,却要借50两银子才能过年

说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人们自然会想到两个人,李鸿章和曾国藩,此二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末权臣,手握重权。不过,人们一般只会看到一个人辉煌的时刻,却忽略他们过得凄惨的时光,比如曾国藩,此人便曾经经历过穷困潦

两人有何差距 张无忌是明教教主却是朱元璋称帝

如果说要把张无忌和朱元璋联系到一起,那么大家一定会想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张无忌跟朱元璋之间的二三事。张无忌听到朱元璋和常遇春议论,说和赵敏走得太近,怕张无忌出卖明教...

曾国荃是不是名将,看他在江西如何痛殴石达开就知道了

说起曾国荃的战绩,最著名的莫过于攻克安庆与天京。安庆,是太平天国实力最强的军事重镇;天京,则是太平天国的首都。两次战役中,曾国荃都是负责围城的统帅。按说,打下了这两座重量级城市,曾国荃应该盖章鉴定为名

中兴一名臣,为何葬在无名山上

图、去曾国藩墓必经的走廊,石围栏上有「”墓庐参观”四字。曾国藩墓,位于长沙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寺后伏龙山上。公元1873年,曾国藩归葬于此。1872年二月初四,是日午后,他与长子曾纪泽散步于署西花圃,突

为何能成理事国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战被定义为人类至今发生过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更是伤亡和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场战争。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整个二战过程中,一共有超过六十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