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末载泽率五大臣出洋团 展现怎样中国形象

Posted 义和团

篇首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清末载泽率五大臣出洋团 展现怎样中国形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清末载泽率五大臣出洋团 展现怎样中国形象

2、历史人物 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载泽简介

揭秘清末载泽率五大臣出洋团 展现怎样中国形象

西方人给中国人一直是红地毯待遇。载泽回国后的一番话道出真谛:造成如此状况,一在国势太弱,二在政体特殊。西方人作为强者,在弱者、尤其是“半开化”的国家面前,更容易宽宏慷慨。载泽感受到的仍是一种“轻侮”。

1905年12月19日,上海吴淞口,清朝钦差大臣戴鸿慈和端方率领的政府出洋考察团,乘坐清军的小火轮,直抵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前。代表团的随员们已经在恭候了。他们登上了“西伯利亚”号,下午2时,邮轮拉响汽笛,缓缓启航,驶向日本。

自从西历12月7日在北京正阳门火车站上火车,到天津后换汽车到秦皇岛,再换乘当时中国最好的军舰“海圻”号到上海,一路上都被袁世凯等官员精心安排严密保护。

约一个月后,1906年1月14日,中国政府出洋考察团的另一路由载泽、尚其亨、李盛铎率领,登上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后,也驶往了日本。

史无前例的出洋团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政府出访团。在此前,清廷不是没派出过官方考察团。第一次,如果可以算官派的话,很不伦不类。那是1866年,时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要回国,清政府派了前山西襄陵县知县斌椿率其儿子和三个同文馆学生一块跟着去,算是开开眼界。

第二次,在1868年,应是朝廷正式派的代表团,但是团长却是美国人,名蒲安臣,是刚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当时中国与列强们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要修约了,朝廷一是怕列强们“索要多端”,二是担心中外礼仪不知怎么摆平,灵机一动,竟然想到了派外国人去。这个使团访问了11个国家,历时2年8个月,走到俄国时,连团长都病故了,这样使团中的中国人志刚才接任过来。再往后,1896年,有李鸿章访欧美,事由是为贺俄国沙皇的加冕典礼,实际是想搞“联俄拒日”,访问完俄国,就顺便欧洲美国游历一番;1901年7月,因德驻华公使被杀一事,清廷特派醇亲王载沣去德国道歉。

然而,以专程前往西方的政府代表团级别之高、目的之明确,这次的五大臣出访团都是史无前例的。

五大臣中的头一名,是载泽。载泽的身份是皇室宗亲,康熙的第六代重孙,出生第二年就被封为镇国公。他也是五大臣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出洋时尚未满30岁。其余四人,都在四五十岁,最大的戴鸿慈,已经52岁。

五大臣中的端方,是个参与过戊戌变法又在地方上厉行新政的大员,时任湖南巡抚。另两位,李盛铎时任驻比利时大使,尚其亨是山东布政使。

出动这样一个空前高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要去干什么?1905年7月16日光绪发的谕旨说得很明确:“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光绪说: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为什么变法总是没什么实效?恐怕是承办人员“未能洞悉原委”。所以要派人分赴东西洋各国,“悉心体察”。

1905年时的中国,义和团的庚子之乱刚刚过去数年。而在中国土地上刚刚结束的,是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立宪的日本胜出,专制的俄国落败,这给当时中国朝野上下带来的,又是一种立宪改革的刺激。社会上的报章杂志吵得热火朝天,连袁世凯、张之洞等国内重臣也加入进来,联名电奏要求立宪。

这就是清廷最终下决心派要员“考求一切政治”的背景。这份光绪的谕旨,已将身段放得相当低,昔日天朝帝国睥睨番夷诸国的威仪已经被列强打得一败涂地,这时候,清廷的想法是:只要是富强之法,管它合不合祖宗先例,都先去看,拿来再说。

正在改变的声望

1900年10月,美国传教士、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回到美国。当时,八国联军刚进驻北京不久。丁韪良在纽约港上岸的时候,还挎着一杆长枪。替他搬行李的男孩问他,是不是刚打猎回来,丁回答说,是的,从亚洲,大海的那一边回来。“打的什么猎物?”男孩问。“老虎,哦,应该是鬣狗。”

在英语中,鬣狗代表着凶残、阴险、贪婪。这里下意识流露出的,是西方人因义和团运动对中国人的恶劣印象,他们留辫子、打阳伞、动作呆板、抽鸦片、撒谎偷窃。

1901年,在伦敦街头就出现过关于义和团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的木偶活报剧,而西方记者对义和团的报道和一批当时在北京外交官的“日记”出版,更让西方民众对中国人的野蛮愚昧印象深刻。

然而,清朝将派大员出洋考察政治这件事,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又有了正面看法。英国《新达泰晤士报》、《摩宁普司报》、《纽加司络报》等纷纷发表文章评述,德国的著名汉学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写道:“他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方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去。”

而《泰晤士报》上的文章更加热情:“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

原本五大臣是定在1905年9月24日从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出发的,当时的五大臣中,还有新任军机大臣徐世昌和商部左丞绍英。不料革命党人吴樾的一颗人肉炸弹,不但致吴本人当场身亡,当时的五大臣中也有三个被炸伤。爆炸之后,端方很着急,生怕朝廷就此改了主意。

实际上,朝廷已经不可能改主意。而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一直在催促朝廷加快立宪的步伐。10月,俄国沙皇颁布《十月宣言》,着手政治改革,召开国家杜马(议会),也就是说,西方列强中最后一个专制政权也宣告结束了。光绪和慈禧得知这消息,立刻召见载泽,催促他们要抓紧――慈禧们也生怕在此关键时刻落得最后孤家寡人的地步。

因为徐世昌已被任命为巡警部尚书,绍英伤重,朝廷换上了李盛铎和尚其亨,12月7日,五大臣出洋考察团二次从正阳门登上火车出发。

历史人物 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载泽简介

清朝人物

本名:爱新觉罗·载泽

别称:载蕉

字号:字荫坪

所处时代:清末民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时间:1868年3月17日

去世时间:1929年6月

主要作品:《考察政治日记》

主要成就:外出考察外国宪政

封爵:辅国公→镇国公→贝子

地位:改革派和立宪的重要人物

官职:度支部大臣、盐政大臣

旗籍:满洲正黄旗

(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

载泽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同治七年(1868年),载泽出生于北京,载泽是晚清主要的宗室大臣之一,他的身份追溯到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十五子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载泽为胤禑的五世孙。其父为辅国公奕枨,奕枨因清仁宗嘉庆帝的第五子惠亲王绵愉的第四子奕询无子,所以他奉旨过继为嗣。光绪三年(1877年),载泽袭封为辅国公。

光绪二十年(1894年),载泽成婚,婚后晋封为镇国公;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担任职务,任满洲正蓝旗副督统。

然而载泽的重要政治生涯,还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开始认识到宪政改革的重要性,任命他外出考察开始的。

出洋风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清廷发布上谕,特派载泽和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为出国考察政治,是为“五大臣出洋”。

九月二日,五大臣准备从北京正阳门车站启行,各界人士前往送行,此时却发生了谋杀爆炸事件,载泽轻伤。爆炸事件发生之后,国内的有识之士都很着急,生怕朝廷就此改了主意。实际上,朝廷已经不可能改主意,因为这也是当时的国际形势所迫。这年十月,俄国沙皇颁布《十月宣言》,着手政治改革,召开国家杜马(议会),也就是说,西方列强中最后一个专制政权也宣告结束了。光绪帝和慈禧得知这消息,立刻召见载泽,催促他们要抓紧出洋考察。

“五大臣出洋”因吴樾炸弹谋杀案而推迟了两个月,清廷原定出国的兵部侍郎徐世昌因任任巡警部尚书,商部右丞绍英在谋杀案中受伤较重,均不能成行,清廷另任命尚其亨、李盛铎代替。五大臣出国的路线由德国驻华公使代拟和安排。

在外考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所谓宪政筹备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出洋五大臣最终被确定为载泽、尚其亨、李盛铎、戴鸿慈、端方,共分两路,其中前三人为一路,后两人为一路。

载泽、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于同年十二月十一日离京赴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月十四日离沪抵日,后途径美国到达英国,再赴法国、比利时,李盛铎留任驻比利时国大使,其他两人于七月十二日返抵上海,其正式考察的国家是日、英、法、比四国。

这次载泽和其他四位大臣出洋考察历时半年余,其中重点考察了美、德、俄、日、英、法,这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其中尤其是以采取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日本、英国、德国为重中之重。考察的结果实际上是为选择君主立宪制模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政策依据:美国与法国是民主共和政体,清政府绝得不能效法;英国是虚君,亦不能效法。所以日本无疑就成为中国的清政府效法之首选。

归国重用

载泽出洋考察结束回国后,力主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载泽还著有颇具史料价值的《考察政治日记》。在日本考察时,载振感触很深。除了天皇接见,日本的前首相、明治维新的元老伊藤博文还前来拜会了中国的考察团,他们之前有过一场长谈。载泽一行回国后上《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将日本的宪政摆在列国之首,奏请仿日、德例,改行君主立宪政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载泽任度支部尚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载泽加贝子头衔。

宣统元年(1909年),载泽任筹办海军事务大臣。宣统二年(1910年)任纂拟宪法大臣。

宣统三年(1911年),载泽任清政府新成立的“皇族内阁”(庆亲王内阁)的度支部大臣兼盐政大臣,但是载泽与庆亲王奕劻的召回袁世凯的意见不和,力持杀袁世凯。

清亡之后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在奕劻等人的保举下复出后,载泽被迫去职,暗地积极参与宗社党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的活动。民国六年(1917年),载泽曾拥护张勋复辟。

相关参考

女人也出轨!揭秘中国史上五大出轨风流皇后

女人是需要滋润的,包括爱和性。女人因爱而性,没有爱,对性的渴望也随之萎缩了。长期对婚姻的不满足,会使女人处于爱和性的双重饥渴状态。这时候,如果有另一个男人来主动关心她、欣赏她,女人会毫不犹豫地用他来填...

揭秘三国最黑暗的五大奇葩事件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

揭秘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无疾而终的四段恋情

海明威是一名作家,他为读者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海明威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海明威的女性观是怎么样的呢?海明威图片海明威的作品塑造了许多男性形象,因而他被人们称为“文坛硬...

揭秘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无疾而终的四段恋情

海明威是一名作家,他为读者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海明威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海明威的女性观是怎么样的呢?海明威图片海明威的作品塑造了许多男性形象,因而他被人们称为“文坛硬...

激情的岁月角色形象解读 展现科研人员生活上的真实一面

《激情的岁月》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在建国初期,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们,他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除了紧张的工作,还有很多生活上的琐事要处理,以剧中男主王怀民为例,就很好的描写出了他生

清末老照片,图三 ”妾不如妻”的真实写照,图五大内侍卫扛枪站岗

清末老照片,庚子事变后,揭竿而起的义和团成为替罪羊,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被抓捕的义和团战士也就等不到秋后问斩了。在洋人的监督下,到处都是斩杀义和团的场景。图中就是一名「”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战士被砍头,

清末老照片,图三 ”妾不如妻”的真实写照,图五大内侍卫扛枪站岗

清末老照片,庚子事变后,揭竿而起的义和团成为替罪羊,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被抓捕的义和团战士也就等不到秋后问斩了。在洋人的监督下,到处都是斩杀义和团的场景。图中就是一名「”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战士被砍头,

爱新觉罗载泽的轶事 对载泽的评价如何

载泽的轶事载泽,全名爱新觉罗・载泽,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派出考察的五名大臣中的一位。他是康熙帝第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的后代。在他考察期间他重点在日本学习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而载泽的轶事也就发生在日本

揭秘清朝鲜为人知五大谜案 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有其是在大清王朝,这个经过辉煌与腐败的朝廷有着许多令人不解的谜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文中图片均为影视剧截图)1、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

清末首富的巨贪庆亲王奕劻为何高调展示贪腐形象

清末首富的巨贪庆亲王奕劻为何高调展示贪腐形象?作为四朝元老及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权臣,奕劻在“国务活动者”之外,还以贪腐闻名全球。著名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曾提到他家就是中国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