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清朝那些吃货:大学士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Posted 饮食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盘点清朝那些吃货:大学士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盘点清朝那些吃货:大学士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2、廉颇曾“一饭肉十斤”纪晓岚从不吃米 古代吃货

盘点清朝那些吃货:大学士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我们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

先从纪晓岚的吃说起。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通过近年影视剧的戏说和各种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今天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有清一代,象他这样,历事三朝,盛名一时的文人,并不多见。一般介绍纪晓岚的文章,都要提到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如他主持修纂了中国文化史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影响深远,及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博大精深等等。当然,对于纪氏,现在流行的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风趣幽默。我们这里要说的倒不是纪晓岚一生的为官与治学,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说纪晓岚的吃。

一般印象中,以为纪晓岚既是一位著名文人,当然是一付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在饮食方面,他也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清人昭在《啸亭杂录》卷十中这样记载纪晓岚: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所著《四库全书总目》,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词澹而雅,人争服之。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年纪到了八十岁,仍能近女色,每天食肉达数十斤之多,而且常年不吃一粒谷子,难怪要说他真是一位奇人了。与他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办大学士英和曾看到他吃饭的情形:到了吃饭时间,仆人捧上来烤肉一大钵,约有三斤左右,纪晓岚一面与人说话一面大块吃肉,不一会的时间,肉已吃完而吃饭的事也就结束了。(事见《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五,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第109-110页)平时的饮食中,纪晓岚基本不吃米饭,面食或偶尔一吃,主要食物就是肉类。请客时,纪氏肴馔亦精洁,但作为主人的纪晓岚只不过举举筷子请大家吃,而他自己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六,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5页)。纪氏饮食的另一特点就是平居之时,零食从不离口。他只要在家,案台上必定陈放各种干鲜果品和榛子、栗子之类,时不住口。由于人们对纪晓岚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无法解释,就传出了纪是火精托生,也有人因他常年吃榛、栗之类,认为他是猴精转世。

其实,北人食肉,南人食鱼,无足为奇。纪晓岚生性好动,又多从事编书、写书的脑力劳动,能吃肉亦属正常。但一顿能吃数斤,一天能吃十数斤乃至数十斤,就令人称奇了。不过,在肉类中,这个纪晓岚也有不吃的东西,就是一生不愿吃鸭,他自己说鸭子这东西,就是再好的厨子来做,也难免有腥秽之气,难以下咽。鸭子虽然不吃,却写了一首诗来说明: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树。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意思是说,芳草虽然很滋润,但还是不及梅树,海棠有倾国的姿色,杜甫却从未为它写过一首诗,暗喻鸭子虽然不错,但我就是不喜欢吃。后人评价说,纪氏虽然不吃鸭子,但以梅花一类美好的事物来与鸭子作比,而鸭之幸固已多矣,也算是饮食史上的一件趣事吧。

纪氏算是能吃的了,但清代如此食量的名人却也并不少见。这里就来说说吃多与吃少、吃荤与吃素的故事。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卷1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旧时,官员们上朝,要早早地起床赶往宫中,那么吃饭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两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吃法:大学士徐乾学是个有名的能吃的家伙,每日早朝,他要先吃上实心馒头五十个、黄雀五十只、鸡蛋五十个、酒十壶,这样下来,就能保证一整天不饿了。细想想,不说那个馒头有多大,只说五十个鸡蛋加上黄雀和酒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了的。可偏偏有人与他截然不同,与他同朝为官的大学士张玉书每天也一样上朝,此人生得古貌清J,瘦骨嶙峋,每天上朝前只吃土豆两片,喝清水一杯,也可以保证一天不饿。查有关历史传记,张玉书卒年为七十岁,在当时也可算长寿。而徐乾学活到六十四岁,在当时也属正常。大约此等饮食多少、荤素,与个人需求量有关,并不过分影响健康。

纪晓岚一生食肉,活到了八十二岁,同样在乾隆时为官的大学士陈士倌,一生茹素,每日只吃一小碗饭或吃几颗莲子,也活了八十一岁。陈世倌就是清史上著名的海宁陈家出来做官的。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把他家与乾隆帝的身世联系,不过是小说家的附会之说。此人一生为官,堪与纪氏相提并论。陈世倌康熙四十二年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后官至大学士,历事康、雍、乾三朝,为官近六十年。与纪晓岚相类似的是,他也是多次主持科举考试,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不同的是,他生平崇节俭,讲理学。在乾隆时期,他任大学士达十七年。他有一个特点,每次在皇上面前说到民间疾苦,必反覆具陈,或继以泣,反复唠叨,甚至哭泣。每次看到他这个样子,乾隆帝往往笑着说,你又来为百姓哭泣啦。这位常常为百姓请命的大宰相,每天吃些什么呢?历史记载说:每日不过饭一瓯,或啜莲实少许,即可度一日(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1,中华书局,1989年4月版,第5页)。到乾隆二十二年他致仕退休时,已经八十岁了。所以后人写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信寿算不在饮食之多寡也。活得年龄大小,与饮食多寡关系不大。

清代读书人中能吃者甚多,也有许多关于这类事的自我辩白:人若一日不食二三升米饭,四五斤肥肉,如何可以读得书?壮哉斯言!精神可想见矣。(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2,中华书局,1957年7月版,第68页)这话当然是豪言壮语,但也有因为多吃而得病者,我们再来看两个好吃佬:

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五,记载了这样两个能吃之士,一个是乾隆间当过礼部尚书的曹秀先,死于乾隆四十九年,终年七十七岁,称为当朝第一善啖者,就是第一能吃的人。据说曹秀先肚子很大,肚皮上有不少折皱,他平日把这些折皱叠起来,用一根带子束住,到吃饱时,再依次把这些折子放开来。那时,逢年过节时,宫中往往赐以肉食,有些人知道老曹爱吃肉,就把得到的肉类转赠给他,曹也不客气,都放在自己的轿子中,把整个轿仓都装满了。回家的路上,曹把羊腿等取来放在扶手上,用刀一片片地割而食之。一路走下去,到回家时,轿仓中的肉也吃得差不多了。曹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曾有微臣善于吃肉之语,说的也是一句大实话。

另一个能吃的人叫达椿,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后期任礼部尚书,死于嘉庆七年。从乾隆二十五年起为官,在官场上活动了四十多年,由于不依附当时权臣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起屡仆。此人家里很穷,家里买不起好吃的,实在馋了就买四五斤牛肉来,略为煮一煮,大嚼一顿。大概当了高官以后还是没能去掉老习惯,仍然好吃肉,此人平时为人极儒雅,到见了有肉吃时,就象猫见了老鼠时一样,喉中呼呼作响,弄得同席者都不敢下筷子。当时京中风俗,过生日时亲戚们往往以烧鸭、烧肉相送,达椿当上高官后,人们在他过生日时送来的肉不少,这一天,他只取烧鸭,切成方块,放在簸箕中,拿手抓了来吃,为之一快。晚年时,有一次得了伤寒刚刚好,皇上问他还能不能吃肉,他自然是回答能吃的,于是皇上赐以肉食,不想竟因此大病而死。

廉颇曾“一饭肉十斤”纪晓岚从不吃米 古代吃货

吃货们总是快乐的,他们用味蕾感知世界,有着独特的追求和向往,无心算及其余,生活却比别人多了一扇精彩的窗。常说娱乐乐翻天,“说戏谈史”栏目其实也欢乐,瞧!下面的这些古代吃货,你看了大概也会忍俊不禁。

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横刀赴沙场

过去粮食不够吃,人们见面总打招呼,吃了吗?对于这种招呼,你可不能太实诚,客气客气即可。传统曲目《将相和》里的廉颇老将军,就是一位实诚的吃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多半见面也客套了一番“您吃了吗”,廉颇知道使者来意,于是非常实诚了一回,“一饭斗米,肉十斤”,吃完后披甲上马横刀驰骋。

他这一打让一位叫郭开的同僚喝醋了,私下里贿赂使者,教他回去怎么打小报告。果然,这使者回去报告赵王:“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能吃,就难免要上厕所。可赵王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将领是用来上阵杀敌的,老上厕所耽误事,遂不用。廉大将军,奈何奈何!

宋宰相赵普入边陲买正宗山羊

如今的吃货压力大是尽人皆知的,倒不是银子不够使,而是图个味道正宗不容易。宋朝的吃货们也是有压力的,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

大吃货之一的宰相赵普,偏爱吃春夏之交的山羊腿肉,每餐必食数只羊腿“方解颐矣”。可是哪来这么多适时的山羊腿呢?但宰相总有办法,他派人深入边陲与契丹贸易山羊,动辄数万钱购买山羊养在家中,以备食用。《宋史》载:有年冬天大雪,太祖至赵普家,“普惶惧迎拜。太祖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这里所烤的大概就是山羊肉吧。

宋代许多士大夫都是有名的吃货,比如蔡京爱吃鹌鹑,“每一食羹即杀数百只”。

纪晓岚馋烤鸭,买到泥做假鸭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不光叫纪大烟袋,还该叫纪大吃货,他别的不爱吃,偏爱吃杜小月做的菜,颇有儒家祖师爷的风采。

野史里的纪晓岚更奇怪,《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饭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卷二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一辈子不吃大米,偶尔吃一些面点,其余只吃肉喝茶,纪大吃货嗜好不一般!

传说有一次纪晓岚与朋友去小酒馆喝酒,点了许多菜品,老纪没一味中意,朋友即兴赋诗打趣:“司徒府上宴,把酒祝奉先。不说杀董卓,即云醉貂蝉。”“即云醉貂蝉”,即纪昀嘴刁馋,谐音听来如同白话,食客闻之无不哈哈大笑,老纪亦乐,满座欢然。

传说野史轶闻等等有时候不可靠,但纪晓岚自己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该不会假吧,他自称自己曾遭遇假货,想吃烤鸭却买来了假鸭子,都是嘴馋招的。有一天晚上馋虫子闹得慌,赶紧去集市买了一只,回来一看,竟然是泥做的。鸭子没肉,骨架倒是完整,在骨架上搪上泥,外面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

相关参考

一日吃肉数十斤 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

古代吃货大盘点,乾隆竟然只能排第四

吃货物种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吃货,但要论吃货的境界,古人可谓是更胜一筹。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那些出了名的吃货。一,吃货第四名——乾隆乾隆皇

超级能吃 清朝名臣纪晓岚其实是个吃货

...这样,历事三朝,盛名一时的文人,并不多见。一般介绍纪晓岚的文章,都要提到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如他主持修纂了中国文化史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撰写《四

怎么感觉中国吃货好像不吃鲸鱼哦

说到吃货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些人啊几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动路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货们都爱吃,最近小编有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鲸鱼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中国人好像不怎么吃鲸鱼,那么这到底是为什

袁枚、孔子、苏轼、乾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吃货

哪个朝代都不缺乏吃货,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四大著名吃货。史上著名吃货第一名袁枚:吃出境界。袁枚是清朝大V,纵横美食界四十余年,将自己的吃货经验写成了一本《随园食单》。要知道,这里面可详细记录了

杜心武到底多能打

晚清乱世,所以习武防身之风盛行。一时高手辈出,现在我们所知的很多是从民间流传得知,并无可靠历史凭据。如霍元甲,黄飞鸿。还有很多都是史书有记载,真人真是。比如大刀王五,神腿杜心武,孙禄堂等。这里我们单说

揭秘清朝宫廷饮食 后宫中的饮食和皇帝吃不完的菜饭如何处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宫廷饮食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吃的好,到底有多好呢?我们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为切入点,来聊聊宫廷饮食那些事儿。到底御膳房的机构设置有多臃肿?清朝后

盘点那些清朝皇室最漂亮的格格 告诉你什么叫大家闺秀

>  晚清最漂亮的格格有哪些?我们平时看到的中,最出名的格格要数“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了。然而,这两位格格却并非上真实存在的,说道晚清最美的格格,还得是下面的这几位佳人。>  【完颜立童记】她是一

盘点那些影响后世发展的十大发明

三国,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枭雄,而三国就是这么一个时代。且,三国不仅是辈出也是一个思想相碰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很多的发明是影响了后世历史的发展的,那么,到底三国的哪些发明影响了

古代人吃什么

话说作为吃货的你某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汉朝。时值晌午,你肚子饿的咕咕乱叫,便走入临街的一家饭肆,看看有什么吃的。一进入饭店,你的吃货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便随口点出了自己最爱吃的一道菜——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