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难舍“花园”情结 借海军之名修建颐和园

Posted 海军

篇首语: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禧难舍“花园”情结 借海军之名修建颐和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慈禧难舍“花园”情结 借海军之名修建颐和园

2、历史人物 慈禧如果不用海军军费

慈禧难舍“花园”情结 借海军之名修建颐和园

北洋海军在1888年正式成军时,其实力大大超过日本海军,然而此后至甲午战前的6年,由于经费紧张便未再添置一舰、未再更新一门火炮,甚至正常的维修都难进行。相反,这6年中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舰2艘,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以充造船、买船费用。两相对照,夫复何言!到甲午海战时,日本舰队的航速与火力都大大超过北洋舰队。其实,中日海战的胜负在此时已经判定。

修园就在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正式开始,经费自然从海军出。人人明白这是“挂羊头卖狗肉”庞大的北洋水师曾是清王朝的骄傲,然竟不敌后起的日本海军,直接与腐败有关。

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在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几濒破产、统治岌岌可危已到朝不保夕的险境之中,她竟能动用巨额军费为满足自己“颐养”、游乐之欲而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园林,且无人敢于劝阻,则不能不说大清王朝的“气数”将尽了。

慈禧性喜享乐,曾几次想重修刚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但终因花费实在太巨且在恭亲王奕D、醇亲王奕X及李鸿章等一批王公大臣或明或暗的联手反对下不了了之。此后,“修个花园”始终是她的一个“情结”。到了1877年冬,在慈禧的几次打压下奕D已经失势,奕X却日渐得宠。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曾经反对重修圆明园之“过”,使自己在慈禧面前更得宠幸,奕公式就想以在昆明湖边设机器局的名义为慈禧重建与圆明园一同被焚、原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但为人所阻,未得实现。不过,奕公式此后却一直惦记着为太后“修园”邀宠。耿耿此心,将近十年。

1886年,慈禧借口即将结束垂帘听政,想建个花园以“颐养天年”,而这时早已主持军国大计、受命总理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事务的奕X奉慈禧之命巡阅北洋海防时却心生一念,找到了为慈禧修园的最佳理由,赶忙上了《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当日,即奉接“依议”的慈禧懿旨。这样,一年前刚刚成立的海军衙门就负责起名为“水操”、实为给太后修园之责。

在昆明湖“水操”,皇上和皇太后自然要“幸临”,各种设施自然不能简陋。修园就在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正式开始,经费自然从海军出。人人明白这是“挂羊头卖狗肉”,翁同在日记中讽刺道:“盖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也。”“渤海”指北洋水师的主要防区;“滦阳”是承德的别称,指实际是以海防为代价修建类似避暑山庄一样的行宫别馆。但权倾一时的翁氏也只能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不敢公开表示,遑论他人!

1887年3月中旬,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不久水师学堂的内、外学堂先后竣工,还安装有电灯、锅炉房等“现代化”设备。

给“老佛爷”造园当然是头等大事,有关官员自不敢有丝毫怠慢。如从外国购买、安装最新式的电灯等事多由李鸿章经办,而海军衙门当时还兼管铁路。李在1891年夏给海军衙门一封催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关东铁路拨款信中,不能不首先详尽报告为颐和园买灯器情况:“颐和园电灯、机器全分业经分批解京,并派知州承霖随往伺候陈设”。而颐和园附近西苑“更换电灯锅炉各件”是由一洋行代办,不久就可运到天津,“闻器料尚属精美,一俟到齐,即派妥员解京以备更换”,最后才简单提及修路经费问题。可见要款之不易。

然而,到1893年,户部为替“老佛爷”祝寿,还是要“商借”海军关东铁路经费200万两,因每年筑路专款恰为200万两。李鸿章无奈,只得照办,已修至山海关、购地已至锦州、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关东铁路只得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关键时刻停建。慈禧执意为己“修园”一了夙愿,端的是心花怒放,但这却是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而甲午惨败,恰恰是清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一步从1886年到1894年,颐和园一直修园未停,究竟动用了多少海军经费,准确数字已难考订,因为统治者其实也“做贼心虚”,惟恐为世人所知,所以早就由海军衙门奏请,将其各项杂支用款不用造册报户部核销。准确数据,将成为永远的秘密。根据相关史料研究推算,多数研究者认为花费有两三千万两白银之多。

总之北洋海军在 1888 年正式成军时,其实力大大超过日本海军,然而此后至甲午战前的 6年,由于经费紧张便未再添置一舰、未再更新一门火炮,甚至正常的维修都难进行。1891 年 4 月,户部干脆明确要求停购舰上大炮、裁减海军人员。以后,正常维修都不能保证。相反,这 6 年中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舰 2 艘,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以充造船、买船费用。两相对照,夫复何言!也正是在这几年间,世界海军造舰水平和舰载火炮技术都有飞速发展,舰速与火炮射速都有大大提高。到甲午海战时,日本舰队的航速与火力都大大超过北洋舰队。其实,中日海战的胜负在此时已经判定。

慈禧等人当然知道如此修园会招世人强烈不满,因此在以光绪之名发布的上谕中专门强调:“此举为皇帝孝养所关,深宫未忍过拂,况工用所需,悉出节省羡余,未动司农正款,亦属无伤国计。”所谓“羡余”,是指赋外无名杂税;“司农”原是汉代主管钱粮的官名,清代因户部主管钱粮田赋,此处指户部主管的“正款”。海军衙门当然更要强调并未动用购舰专款,而“今日万寿山恭备皇太后阅看水操各处,即异日大庆之年,皇帝躬率臣民祝嘏胪欢之地。先朝成宪具在,与寻常仅供临幸游豫不同。”“未动正款”、“无伤国计”,“与寻常仅供临幸游豫不同”,恰恰欲盖弥彰,纯属此地无银二百两之举。

显然,只有以海军的名义才能“名正言顺”地修园,才能巧妙地无修园之名而有修园之实。以慈禧的地位之尊尚需有一个“正当”的理由,遑论他人!所以中国“官家”确实深谙此种“正名”之道,许多工程都是巧立名目,在堂堂正正的名目下其实是为了一己之利或某一小集团的利益。

以“练海军”为名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再次证明了政府权力应受制约和财政公开的重要性。当权力不受制约、实行“秘密财政”时,掌权者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财政。然而,掌权者不受限制为所欲为地“花钱”固然可以痛快一时,但最终是包括统治者在内的全社会利益受到重大损害。慈禧执意为己“修园”一了夙愿,端的是心花怒放,但这却是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而甲午惨败,恰恰是清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一步。

对一个偌大帝国来说,一座花园可能不值一提。然而,正是许许多多这类细节,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许许多多这类细节的发生,恰说明了体制已经整体朽败。

历史人物 慈禧如果不用海军军费

你真的了解如果慈禧不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甲午战争还会败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王朝战败,尤其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国人心痛,三十年洋务运动尽是这样的下场,甲午战败,导致了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这对于大清王朝的掌权人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特别是北洋水师的主要负责人李鸿章无疑是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很多人都认为此战失败,有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在战争期间,清政府正在筹措慈禧太后的六十圣寿,为了修颐和园,甚至还挪用了大量的海军军费,有人曾经建议暂停颐和园工程,可慈禧非常生气,并言道:“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反观日本,明治天皇为了加强日本海军力量,可谓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为日本海军“挤钱”,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海军的军费作为修颐和园的工程款,这一点也是一直为世人所诟病的,那么,如果慈禧太后没有挪用这笔钱,中日甲午之战的结局会有改变吗?李鸿章作为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为什么不去制止这种行为?>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不过,笔者认为,中日甲午之战,特别是北洋水师覆灭的结局,其实与慈禧是否挪用这笔海军军费关系不大,而且此时的李鸿章必须支持修建颐和园,否则,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要知道,大清的“一把手”是慈禧太后啊!如果李鸿章有违慈禧太后的意愿,他的下场将会非常惨。>当时的北洋水师,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熟悉历史的列位看官应该都知道,就吨位等参数而言,北洋水师排行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要强于日本,那么,为什么会被日本击败呢?>对比日本战舰,北洋水师在吨位上确实占具优势,而且定远、镇远两舰还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铁甲舰,但并不是说日本海军就很差了,北洋水师成立于一八八八年,而筹备工作在十年前就进行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就是十年前向英国购买的,至一八九四年黄海海战,这两艘战舰已服役十四年了,定远、镇远两艘主力铁甲舰也服役十二年。>>更重要的问题是,在这十余年间,各国海军发展迅猛,日本海军在航速、射程、火炮口径特别是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炮弹数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说日本海军的硬件条件已经不在北洋水师之下,甚至超越了北洋水师,而且在海军战术理论和战术思想等软实力上,更是远远超过了大清海军。>从黄海一战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是由于旗舰指挥中心被日军击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一开始就身负重伤,导致一时间整个舰队无法统一指挥,以至于日军有机可乘,在整个战役中,日军的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弥补了在大口径火炮上的不足,日军舰队的炮弹数量也比北洋水师要多,因此,越往后打,北洋水师的优势就越不明显,可见,日本海军在战术上的运用是成功的。>黄海一战,北洋水师损失五艘战舰(超勇、扬威均系老舰,对北洋水师影响不大),日本海军多舰重伤,不过,此役到底打出来中国军人的骨气,可以说虽败犹荣,然而,在此后的威海卫一战中,北洋水师却全军覆没。>如果是针锋相对的斗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应该是可以一战的,不过,如果有政治因素、外交因素在内,这就不再是军人能挽救的了,须知,威海卫守军不多,而日军是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力量也很强大,有两万五千人,北洋水师坚守一个月后全军覆没,也就在预料之中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不仅仅是大清王朝军事上的彻底失败,更引来了在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一连串的失败,这也意味着以恭亲王奕䜣、汉族大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积三十年之力所进行的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了,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时刻,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的命运在何方?>>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的背后是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个破产的背后是大清王朝的衰弱甚至是灭亡,因此,这个责任的背后绝不仅仅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这么简单,这是有无数个像慈禧太后一样的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挥霍,掏空了国家的财富,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过程,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只是大清王朝失败的一个片段,但足以让国人谨记。>李鸿章曾经说过一番话语,笔者认为非常有道理,可以说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啊!李鸿章感慨言道:“老夫办了一辈子的事情,一是练兵,二是海军。如今看来,都是些纸糊的老虎,何尝能真正放手办理,不过勉强凃饰,虚有其表。若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箿,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箿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所谓“结构不改,结局不改”,北洋水师虽然有世界第九的吨位,这只是硬件条件,但从海军理论、海军战术等软实力而言,北洋水师还差很远,邓世昌、刘步蟾在国外学习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海军理论和战术,在清军的体制中,能百分之百的施展开来吗?>>李鸿章把自己的命根子北洋水师称之为“纸老虎”,非常贴切,李鸿章等人也只是作为一个“裱糊匠”,弥补大清王朝这个大房子的一些漏洞,殊不知这座大房子的地基已经腐烂了,栋梁也已经腐烂了,靠“裱糊匠”小修小补,能挡一时风雨,一时过后,又该怎样?这座大房子的垮塌也是迟早的事了,近二十年后,终于有人推倒了这座大房子,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建起了新的世界。

相关参考

清朝修建的颐和园究竟是慈禧的耻辱还是丰碑

如果当年慈禧太后不动用海军军费来修颐和园;难道清朝的海军就能威名远扬吗?既然海军军费的投入是打水漂,还不如这慈禧太后修建的颐和园竟然能流传百世。是啊!我们研究历史的总说晚清的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源是慈禧太

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吗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

颐和园

颐和园风光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石舫  颐和园(汉语拼音:Yiheyuan),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8公顷(合4400亩),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修建于清朝

颐和园的传说_颐和园故事和传说

颐和园故事和传说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

鸟医

清光绪二十年,尽管大清内忧外患,国力日衰,可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诞却一点也马虎不得。动用海军军费修万寿山不说,当朝及各省极品大员借此搜刮民脂民膏、请功邀宠,纷纷投主子所好。就连金发碧眼的各国驻外使节也都伸

慈禧太后为何非要杀光绪

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就很想杀掉光绪。当时有一种说法,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他们有个计划,调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把慈禧太后劫持下来,甚至杀掉慈禧太后,这样来推行变法。这一点,我们历史学家一直不大相信

慈禧一年消耗15万个苹果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

康有为曾谋杀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时期,清朝政府曾指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以之作为维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状。当时道路传言,议论纷纷,史籍、笔记中多有记载。但是,由于这一消息过于耸人听闻,康有为对此又一直矢口否认,多年

为何说是慈禧太后促进了中国电力的发展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有电之前,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间或使用油灯。清代晚期,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被称为“洋蜡”,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

慈禧西逃向乔家借十万两,问乔家:要什么赏赐

中国历史上很多位太后曾经参与执政的太后,如秦国的宣太后,赵国的赵太后等等,我们今天要聊得是在晚清时的慈禧太后,这位晚清时代大半个世纪的的统治者,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他享有和皇帝一样的权利,生活奢靡,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