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科场案制造20多个冤鬼
Posted 贡生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榜"科场案制造20多个冤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南北榜"科场案制造20多个冤鬼
朱元璋“策划”制造600多人徇私舞弊证词20多人被处死———
“南北榜”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场案件。在朱元璋的“策划”下,制造了了一起轰动历史的冤案。这起案件用今天的法律审理,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古案回眸
明朝洪武三十年暮春,全国会试发榜,榜上共录取52名贡生,都是江南的考生。北方举子异常不满,情绪激奋的考生群起闯闹礼部。朱元璋下令将刘三吾、白信蹈两位主副考官停职罢官,并授意新主考官张信,主持复查。
经过封闭查卷后,张信认为考试没有问题。朱元璋则认为是张、刘串通欺君,随即安排刑部调查案情。刑部先将3人统统入狱,严刑逼供,又抓了3方的家人几百个,在严刑逼供下造出了一个600多人徇私舞弊的证词,上报朱元璋。
朱元璋朱笔御批: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20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放充军,所选贡生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也以行贿的嫌疑问斩。
5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61名贡生,贡生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今日判决
20多人可保命“民告官”和平解纷争
所谓的“胡党”和“蓝党”,是针对明初著名的“胡蓝之狱”而言。被定为谋反罪的胡党和蓝党的数万人先后被杀,这在现行的刑法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非要定现代罪名的话,刘三吾等人身为高官(类似现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涉及的罪名可能有两个: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时,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这种罪行一般情况下的最高刑期是7年,即使在徇私舞弊的情况下,最高刑期也只有10年。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牟取利益,可能构成受贿罪,情节严重者可处死刑。
但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刘三吾等人有收受贿赂的行为,所以这些人也不构成受贿罪,自然,陈某的行贿罪也无从谈起。
另外,按照现在法律关于“民告官”的规定,这场科场案的当事人也可采取另一种救济方式。
依照现行行政法,由类似部级国家机关的礼部确认具体的贡生身份,参试的北方举人如果认为该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直接以礼部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行政复议,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再对礼部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国务院作出终局裁决,但不可对国务院的裁决再提起行政诉讼。
因此,依照现代法律,本案不会有死刑出现,这20多人绝对是“冤鬼”,而贡生们采取哄闹的方式解决问题也不合“法治”。
明朝历史 明朝南北榜案历史评价
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榜上有名者共52人,均为江南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群情激奋的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锦衣卫赶来镇压。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把个南京城弄得一团糟。
朱元璋接到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元朝统治北方一百多年,使其文化遭受极大摧残。近年来,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优北劣也为正常。”朱元璋却不听他的,找来翰林院侍讲张信,命他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北方试卷仍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张信向朱元璋如实禀告复查结果,认为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黄榜最末一名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并且认为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是国家科考的惯例,不应有地域照顾。如今北方举子成绩仅能列后,因此不能更动。
这时,有人秘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刑部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搞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名单及证词。朱元璋竟然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做出了决定: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派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2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以行贿罪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千人。同年五月,朱元璋又亲自圈点出六十一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六十一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是称北榜(夏榜)。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于洪熙元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60%,北卷取40%。至此,南北榜案全部终结。
相关参考
明朝洪武年间,在南京的科举考场上发生一起大案,史称“南北榜案”。这起案件,案中有案,悬念迭生,扑朔迷离,最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定案,使此案才落下帷幕。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
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榜上有名者共52人,均为江南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
中国历史上几宗最大、最惨烈的科场舞弊案,都发生在制度最细密的有清一朝;而登峰造极者,莫过于咸丰八年的那一场戊午科场大案。晚清顺天贡院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一位身在山西的举人刘大鹏听闻后顿感“心
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江南乡试之年。京官殷某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南下苏州。绍兴城丁忧在家的内阁中书周介孚派家人前来拜托殷某“关照”应试的周家子弟,包括长子和几个侄子。科举舞弊是重罪,但到光绪年
当社会目睹违法行为麻木不仁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违法行为就会逐渐变成社会的潜规则,甚至进一步变成显规则,结果必然是有法不依,黑白是非不分,公平公正荡然无存。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为干支纪年的戊
两江总督有多牛,江南 ”辛卯科场案”,不是康熙亲自过问解决不了
在《宰相刘罗锅》里,有个镜头,科考出现舞弊案,刘罗锅用红纸将贡院两字的部首给贴了,「”贡院”瞬时变成了「”卖完”。因此惊动了乾隆,于是开始彻查。而此故事的真实的历史原型,是发生在康熙50年的江南乡试舞
作者:史遇春科举测验,对于大多数的贫寒后辈来说,是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提拔地位的主要路途。科举轨制固然被后来自认为伶俐、开明、明朗的人络续诟病,可是,实质意义上的科举,并未终绝,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识度
作者:史遇春科举测验,对于大多数的贫寒后辈来说,是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提拔地位的主要路途。科举轨制固然被后来自认为伶俐、开明、明朗的人络续诟病,可是,实质意义上的科举,并未终绝,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识度
1948年7月20日福斯特案1948年7月20日,纽约一特别联邦大陪审团以阴谋推翻美国政府罪控告以福斯特为首的12名美共领导人并逮捕其中6人,制造福斯特案。福斯特因健康原因没有出庭受审。此案是美国当局
印度 印度·1929年3月20日-1933年1月16日密拉特审判案
1929年3月20日-1933年1月16日密拉特审判案英国殖民当局为镇压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而蓄意制造的政治案件,因在密拉特市审理,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苏俄的影响,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