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因何“二世而亡”

Posted 政治

篇首语: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强秦因何“二世而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强秦因何“二世而亡”

2、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李世民长

强秦因何“二世而亡”

 强秦因何“二世而亡”?未形成系统化的政治信仰

  作为中国中古社会起点的秦帝国存在了仅仅16年就亡家亡国,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却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秦国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掀掉了齐、楚、赵等大国,为什么统一之后“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信仰形成的缺失。

  公元前221年,在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帝国——秦。这个大帝国囊括了此前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许多诸侯国家,东及于海,南及百越,西及氐羌,北到塞外。如同思想领域中宣扬物质利益和法治的法家思想压倒其他各家学说一样,政治上崇尚武功的秦国最终吞并了齐、楚、赵等诸侯国家。秦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政治上的一统,它将要继续进行的是政治思路上的统一。在人类政治历史上,任何形态的国家或政治都需要权威。对于秦王朝来说,它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不是政治宣讲,而是赤裸裸的暴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是垄断政治权力的极少数人与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秦王朝是一个重实干、轻理论的国家。在秦帝国的有关历史文献中,我们很难整理出系统化的政治理论。从政治信仰的层面上看,秦王朝对利用鬼神的权威以整肃民心和治理国家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政治欺骗,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有害政治。琅邪刻辞中这样写道:“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在这里,秦王朝也在总结历史经验,它认为五帝三王之所以亡家亡国,是因为不务实际,不讲法治,崇尚虚诞。所以,秦王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曾经下令“禁不得祠”,虽然禁止祭祀崇拜的对象我们难得其详,但这与琅邪刻辞的思想倾向是大体一致的。

  秦王朝没有系统化的明确的政治信仰,却在一定程度上延用了传统的宗教活动。就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前219年),秦始皇“上泰山,立石,封,祠祀”。这是秦帝国搞的惟一的封禅活动。秦始皇为什么搞封禅?是向上天禀告改朝换代吗?当然不是,因为封禅刻石记录下来的,是赞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是要求他的臣民子孙“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封禅铭文展示给国民的是皇帝的圣明和威严,并没有给神灵留下什么重要位置。

  就在这次巡行途中,秦始皇经过彭城时“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这反映出在秦始皇的内心深处仍然残存着天命思想。可是,当他前往湘山祠渡江遭遇危险的时候,他对神灵“湘君”却大不敬,“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似乎意味着,他不能容忍任何人、任何神灵对他的冒犯。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他出巡到云梦的时候,又“望祀虞舜于九疑山”。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所涉及的政治性的宗教活动具有随意性,他对神灵抱有期望,但又不想受神灵的约束,神灵也不得违背他的意愿。秦始皇也沿用了秦国传统的郊祀雍四畤上帝的活动。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秦始皇通常于十月亲自郊祀,身着白色的服装,献上祭祀的贡品,“拜于咸阳之旁”。西畤、畦畤的郊祀则由祠官主持,“上不亲往”。秦二世的时候情形大抵也是如此。太卜官曾评论说:“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总的看,秦帝国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从相反的立场看,秦王朝信奉的是武力和强权。秦帝国皇帝把国家作为他个人的私有财富,皇帝可以穷奢极欲,这在秦王朝的政治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秦始皇南登琅邪台,十分惬意,于是“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免税)十二岁”。这没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根据文献记载,他因为“亡秦者,胡也”一句谶言,发兵30万攻击匈奴。他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仅仅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就动用了徒役70余万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攻破一国,都要仿照该国宫殿的样式在咸阳城北复建,所得诸侯美女和钟鼓器物等一并移入其中。《三辅旧事》夸张地记载道:“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秦王朝这种穷奢极欲恶性发展,导致了作为孤家寡人的皇帝与天下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秦二世为了巩固个人的权威,与宦官赵高密谋对策。赵高声称:“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不要讲什么道理,谁有权力谁说了算,这就是赵高的强权主义理论。于是秦二世“诛大臣及诸公子”,“六公子戮死于杜”。当时,公子将闾弟兄三人被囚禁于内宫,秦二世派人对公子将闾说:“公子不臣,罪当死。”将闾质问:“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说:我不知道,我只是奉旨行事。将闾仰天长号:“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拔剑自刎。

  其实,在秦王朝根本就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法律,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在这个国家中,只有皇帝一人的人权。此后的赵高谋杀秦二世,子婴计杀赵高,都是同样的政治定律在发挥作用。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王政就对韩非的极端专制理论欣赏万分,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二世也公开地引用韩非的话,称尧舜为君有“监门之养”,大禹治水有“臣虏之劳”。他认为当这样的帝王没有什么意思,他贵有天下,应该“肆意极欲”。至此我们不难明白,秦王朝政治思维的深层,是韩非的极端专制理论。秦王朝二世而亡,就是韩非专制理论的恶果。

  任何一种政权都会宣传其合理性,从而为自己取得理论上的支点。秦王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马上就有人出来献计献策:“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这是用“五德相克”说为政治合理性服务:周人之德是“火”,秦人之德是“水”,“水”克“火”,所以秦人取代周人统治了天下。秦始皇毫不迟疑地把这一套拿过来,为新王朝的政治合理性服务。秦王朝将自己定性为水德,水德属北方,颜色与黑相配,所以衣服旌旗都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纪,符、法冠都规定为六寸,乘六马,更名黄河为“德水”,等等。这表明,新王朝亟需为自己的政治合理性张目。

  问题在于这种宣教能否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能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可以说秦王朝的五行相克说是一种政治理性,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信仰。就五行说产生的背景看,它是对传统的天命观的反叛,试图从物质世界的演变说明宇宙和社会的运动,其性质与朴素的阴阳论、气论相近。

 

  总之,秦朝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政治信仰,没有解决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它奉行的强力政策和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秦朝的速亡很难说与此无关。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李世民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 ”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 ”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杨侑出生,他是隋炀帝的长子杨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昭作为隋炀帝的长子,天性仁爱,很受隋炀帝喜欢,被隋炀帝立为太子,本来应该要继承皇位,但他在第三子杨侑出生后的第二年就病死了,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杨倓、杨侗、杨侑。 杨昭的三个儿子都遗传了父亲杨昭的仁爱的天性,隋炀帝很关爱三个年幼丧父的孙子,他外出巡游的时候,总会带着三个孙子,或者有时候会留下其中一个孙子监国。隋炀帝经常给三个孙子讲如何治国,他已经决定从三个孙子当中选一个作为皇位继承人。 不过隋炀帝统治后期,由于三征高句丽等过分消耗国力,已经陆续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隋炀帝在派兵征讨的同时,仍然不忘外出巡视,以了解和关心百姓疾苦。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7月,隋炀帝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江都,身边带着杨倓、杨侗,留下杨侑留守长安。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5月,李渊及其诸子太原起兵,至同年11月,兵临长安城下。 年仅12岁的杨侑眼看「 ”乱臣贼子”李渊已经兵临城下,作为监国,他没有退宿,仍然指挥长安守军抵抗李渊,但因兵力悬殊而城破,杨侑被李渊生擒和挟持。数天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改元「 ”义宁”,但实权掌握在李渊手中,杨侑实际上是傀儡皇帝。杨侑虽然是傀儡,但他是如假包换的皇帝,所以关于隋朝二世而亡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隋朝历三位皇帝。李渊在拥立杨侑为帝的同时,还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由于朝廷内外都被李渊控制,即使杨侑想铲除李渊也是有心无力,倘若杨侑被李渊发现他计划铲除自己,只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杨侑只得被动等待时机。 不过历史没有留给杨侑这个机会,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3月,从江都传来消息,宇文化及已经弑杀隋炀帝,李渊得知后认为篡位时机已经成熟。同年5月,李渊逼迫仅仅在位数月的傀儡皇帝杨侑退位,至此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改元「 ”武德”。 杨侑退位后,李渊没有给他一官半职,他只得闲赋在长安的民居。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杨侑被发现死在家中,死相口吐白沫,朝廷对外宣称杨侑是突然发病而死,但这种说法遭到后世怀疑,因为杨侑死时年仅14岁,史料上也没有关于他有恶疾等方面的记载,所以后世推测,李渊派人毒杀杨侑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杨侑死后,唐朝给他上谥号「 ”恭皇帝”,没有庙号。 隋朝第三位皇帝,也是亡国皇帝杨侑,仅仅在位数月就被迫退位的傀儡皇帝,退位后不久还被毒杀,不得不说也是悲剧的历史人物。

相关参考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李世民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

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背后有什么深究的问题

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背后有什么深究的问题看清秦汉变局,的确不克不及只流于军事角力和朝代更迭。每一个史乘期间,都有共同的,与后代,及昔日一模一样的全民遍及认识特性。这一点,史乘只能偶有信息透漏,不可能零

秦朝二世而亡很丢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过数以百计的王朝与地方政权,最短的只有几天,最长的是前后加一起超过800年的周朝。在这些王朝与地方政权中,有不少都是"草台班子"出身,是农民起义军、叛

扶苏才是罪魁祸首? 揭秘秦二世而亡的悲剧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后世一直有个说法,如果扶苏不死,说不定国家真的会千秋万代,但是二世而亡的悲剧,难道不同样也怪扶苏嘛?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也就说赢扶苏也叫赵扶苏和赵国王族

秦二世而亡不算惨,盘点历史上既是开国君主又是亡国之君的朝代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大一统时代。从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都以秦朝的领土为蓝本进行建设。虽然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可是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秦二世而亡

亡秦者胡 胡亥做了哪些蠢事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有的简直神助攻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

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帝国却百年国祚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站在现代视角来看,大秦帝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百代皆行秦政治,足以说明秦帝国堪当后世王朝的政治楷模。然而,站在秦时视角来看,大秦帝

秦始皇嬴政建立的帝国二世而亡的原因

秦朝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在消灭六国后,自认为功劳盖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改称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

汉朝却能历经四百年? 同样的制度为何秦朝二世而亡

...汉承秦制”的说法。但是,既然是汉承秦制,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汉朝却从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维持了四百年多年的统治呢?秦朝是一个崇尚武力,采用法家思想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制度主要是服务于战争...

选择自杀而酿成秦二世而亡 扶苏为什么不反

...苏,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嫡长子,二世胡亥的哥哥,姓赢,名扶苏。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少有的拥有长远的政治眼光的人才,可惜英年早逝。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