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Posted 使者

篇首语: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扶苏不该是这样的结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扶苏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2、扶苏不死秦朝会不会二世而亡?扶苏为什么贤名远扬?

扶苏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扶苏,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据说其母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秦

始皇统—全国后,扶苏曾多次议政,对于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并双双逃走。

秦始皇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怒,下令御史进行追查,把460多名儒生全部“阬之咸阳”。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不同意父亲焚书坑懦的举措,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

他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赶快中止错误的举动。

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在大军里面锻炼。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不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数以罪”。

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一看,上面是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看过之后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

蒙恬与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

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

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

扶苏不死秦朝会不会二世而亡?扶苏为什么贤名远扬?

  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大儿子,也是当时呼声很高的秦二世的继承人,可是让大家失望的是,公子扶苏不仅没有当上继承人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自杀而死!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长期分裂的状态,建立了秦朝,还自称为“始皇”。秦始皇嬴政将中国的君主权力强有力的集中在自己手中,并且实施严厉的法学治国的思想。

  可是,强大威武的秦王朝短短二世而亡,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是公子扶苏没有死,秦朝还会只经历了二世就亡国吗?扶苏这个人又有什么能力能够为当时的秦朝做一些贡献呢?

  在《陈涉世家》中,陈胜起义打的却是公子扶苏的名号,这是为什么?因为扶苏贤名远扬,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只要报上扶苏的名字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反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影响力呢?

  扶苏贤明仁慈,文治武功不弱,对百姓关怀备至,如果成为一代君王,一定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卓越的政治能力让秦始皇都对他赞不绝口。秦始皇已经决定将他当做下一任的帝王来培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破产了。

  扶苏是变得善良了的秦始皇。因为他虽然有秦始皇的文韬武略,却没有秦始皇的暴掠性情。所以,扶苏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这种效果也是扶苏坚持己见的结果。

  当时,秦始皇推行的是法学的思想,他的政治方针是依法治国。而扶苏的政治理念却是明显的偏儒家化。秦始皇正在大力剿灭儒家文化,怎么可能让自己最骄傲的儿子和自己唱反调,这不是明晃晃的打自己耳刮子吗?于是,秦始皇就决定进行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他的本意是借此举动镇压秦朝日益增长的儒家风气,他以为扶苏以仁义孝道为先,不会反抗自己,谁知扶苏竟然会因为此事和自己闹不愉快。扶苏接受不了父亲残忍暴虐的手段对付那些无辜的手无寸铁的读书人,于是大力进言始皇,希望始皇能够从长远出发,放过儒家,不要在伤害老百姓了。

  两父子因为此事对彼此都产生了一种叫做失望的感情。在扶苏心中,父亲秦始皇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骄傲,是自己的偶像,现在这种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一下子就变成了残暴不仁的杀人恶魔。而在秦始皇心中,扶苏一直是一个能干精明的孝子,是自己悉心栽培的儿子,如今一看,却没想到他竟是这种贪生怕死的妇人之仁的人。

  父子矛盾不可调和。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秦始皇将扶苏派到边关蒙恬的身边,抵御匈奴和修筑长城。他希望战争能够练出扶苏的男儿血性。

  扶苏在边关,立战功,走基层,妥妥的有为青年一枚。百姓们知道这是秦始皇的大儿子,都觉得熬出头的日子快到了。只要扶苏继位,百姓们一准儿能过上好日子。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巨变就在眨眼之间,秦始皇死了,留下一张圣旨居然是赐死扶苏。

  百姓们的希望破灭,扶苏自尽。

  在经历了秦始皇的暴政之后,其铁腕手段已经在百姓的心中和各个学派的心中留下了阴影,秦始皇要对付的就是他们,而他们想要反抗的就是秦始皇。而扶苏的仁爱之名能够缓和他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扶苏的存在就是这种矛盾之间的调和剂。他关爱百姓,百姓们对他怀有一种希冀,他是能够带领秦朝走向三世、四世的。扶苏死了,胡亥继位,这个任意妄为的小孩子,充分运用了他从父亲秦始皇那里学来的东西。但是他没有秦始皇那样的政治手腕,他镇不住场子。所以,才会有各种暴动。最后秦朝才会灭亡。

相关参考

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厚结局却悲惨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公子扶苏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良臣,但是这样的良臣摊上一个不知是非黑白的父亲那就是一个灾难,公子扶苏

扶苏不死秦朝会不会二世而亡?扶苏为什么贤名远扬?

  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大儿子,也是当时呼声很高的秦二世的继承人,可是让大家失望的是,公子扶苏不仅没有当上继承人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自杀而死!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长期分裂的状态,建立

历史人物 扶苏不死秦朝会不会二世而亡

  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大儿子,也是当时呼声很高的秦二世的继承人,可是让大家失望的是,公子扶苏不仅没有当上继承人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自杀而死!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长期分裂的状态,建立

历史人物 扶苏不死秦朝会不会二世而亡

  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大儿子,也是当时呼声很高的秦二世的继承人,可是让大家失望的是,公子扶苏不仅没有当上继承人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自杀而死!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长期分裂的状态,建立

扶苏和胡亥亲兄弟相杀 扶苏和胡亥结局如何

扶苏和胡亥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两人本是亲兄弟,但是吧,为了帝位胡亥杀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扶苏和胡亥,这一对亲兄弟到底是怎样的一步步的走上对立的。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幼子,他知道自己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自杀了?蒙恬为什么没有劝住扶苏?

  古代继承人立嫡立长,秦始皇的遗诏立的就是长子扶苏,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他讲述了赵高伙同丞相李斯一起篡改了始皇遗诏,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立为太子,从此秦王朝就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

宽厚仁义的公子扶苏

扶苏公子是一位宽厚仁义不愿背礼的人,也因为扶苏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导致最后的果断自杀。扶苏素有贤名,民间尚不知扶苏已死,或有言“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后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二世之时,便假

历史人物 秦朝二世而亡,如果扶苏继位结局会变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朝如果扶苏继位结局会怎么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法家为秦朝打造的体系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对政治的稳定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秦朝之所以迅速崩溃,正是由于胡亥才、德均

扶苏的母亲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期,它结束了从春秋时期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战乱和分裂局面。秦始皇嬴政以“始皇”自称,规定皇帝以后说自己的时候要用“朕字&rdquo

历史人物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自杀了

  古代继承人立嫡立长,秦始皇的遗诏立的就是长子扶苏,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他讲述了赵高伙同丞相李斯一起篡改了始皇遗诏,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立为太子,从此秦王朝就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