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丹阳出皇帝秦始皇
Posted 司徒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预见丹阳出皇帝秦始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预见丹阳出皇帝秦始皇
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
将“云阳”更名为“曲阿”
公元前538年,楚国讨伐吴国,为维持军事交通,在今丹阳、丹徒地区的前线设置“云阳驿”,这是史书上首次出现的“云阳”这一地名。
此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楚威王又南下灭了越国,公元前334年,“云阳驿”改为“云阳邑”。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强化郡县乡机构的管理,实施连坐法,在县和乡里都有伍、什编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什伍要连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以此来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
另一方面,秦始皇经常组织大臣出巡,视察各地的防务,及时打击企图复辟的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前后11年中,秦始皇曾带领群臣5次大规模出巡,视察各地防务,加强对多民族的统治。
专门研究丹阳历史的眭书义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
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的“风水”,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县。
秦朝虽然很快灭亡了,但曲阿县却流传久远,除三国、东吴和两晋初期一度复称“云阳”外,上起东西汉、东晋,下至南朝的宋、齐、梁、陈直到隋朝,一直沿袭“曲阿”名。
直至唐玄宗天宝元年,“曲阿”改名为“丹阳”县,一直到1987年撤县建市至今。
“预见”丹阳要出皇帝
秦始皇开创了诸多有利于统一和发展的事业,不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还修建了通向四方边区的驰道,并统一道路的宽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帝国。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秦始皇在丹阳这块土地上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尤为深刻的,是秦始皇在世时曾预见丹阳要出皇帝。果然,秦始皇死后430年(公元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
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今丹阳司徒镇),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
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公元549年在一场大祸中死亡,享年85岁,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是谁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才名,很有思想见地。他学识非常渊博,对佛学、易学、医学、军事、经济之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咸丰五年,好友周腾虎推荐赵烈文入曾国藩幕府。其时,曾国藩正坐困南昌前线,被太平军整得灰头土脸,随行的幕僚大都远走。对刚刚到来的赵烈文,曾国藩起初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作为实习幕僚,总得有些事干。曾国藩没心思给他安排什么具体活干,只是命其参观驻扎在樟树镇的湘军水陆各营,先熟悉熟悉工作环境再说。不料,这位赵先生一去就发现了问题,回来后给曾国藩汇报说: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最见不得坐谈立议,无人能及,随机应变,百无一能的书生,他料定赵烈文亦属此辈,因此对赵烈文所谓的观感很反感。他心里不大高兴,这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军机大事呀。因为也正在这个时候,赵烈文的老母有病,他可能也看出曾国藩很不重视自己,不如自己识相点离开这里算了。所以他就以母病为由,向曾国藩辞行,曾国藩也没有怎么挽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的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就在赵烈文要走而未走的时候,传来周凤山部湘军在樟树大败的消息,被赵烈文不幸而言中。曾国藩看到赵烈文的见识不凡,立马对赵烈文有了一番新的看法。后来,赵烈文越来越受曾国藩的器重,经常一起商谈军事,最后到与曾国藩无话不谈,有时竟然一日谈好几次。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朝廷栋梁,正是由于他与一干人的不懈努力与奋力拼搏,使晚清才得以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刘继兴认为,当时很少有人质疑大清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对历代兴亡研究甚深的曾国藩意识到了朝野上下潜伏着无尽的危机,搞不好会亡国。但他认为通过一些努力,应该还是能挽危厦于将倒。
赵烈文可不这么看,他的观点比曾国藩更为深邃与锐利。赵烈文写过不少作品,如《赵伟甫先生庚申避乱日记》、《能静居日记》、《落花春雨巢日记》、《庚申避乱日记》等。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国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就在这次谈话中,赵烈文惊世骇俗地预言了清朝不出50年必亡!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时忧心忡忡地对赵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高层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朝廷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灾祸。
曾国藩闻毕顿忧,沉思半天才说:然则当南迁乎?曾国藩认为清王朝并不会完全被推翻,有可能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样。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恐将彻底灭亡。曾国藩反驳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赵烈文接着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赵烈文在谈话中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的道德合法性。清军因明亡于李闯、吴三桂因红颜一怒大开城门而入关,所以创业太易;入关后为震慑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汉人而大开杀戒,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诛戮太重,这两点决定了清王朝统治缺乏合法性。而清王朝后来的君王康、乾、嘉的君德故然十分纯正,但善与恶并不互相掩盖弥补,何况天道已给他们带来了文治武功的盛世作为十分丰厚的报答,因此这些后来君主们的德泽并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时的无道,仍不足补偿其统治的合法性匮缺。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颇具政治眼光。对于赵烈文这番鞭辟入里的言论,曾国藩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似有所悟。
大江东去,老去了多少英雄。曾国藩、赵烈文分别于1872和1894年去世。历史惊人准确地见证了赵烈文的预言,气数已尽的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1867年预言时果然没出五十年。而且,接踵而来的也是赵烈文所预言的长期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即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人事有代谢,江山留胜迹。赵烈文当年所住过的赵园尚存,位于江苏常熟市古城区西南隅的明代钱氏小辋川遗址。清嘉庆、道光年间,吴峻基筑水壶园,又名水吾园。同治、光绪年间为赵烈文退养故里之后时购得并增建,人称赵园、赵吾园,为江南古典名园之一。
相关参考
预见力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无论做任何事,只有预先运筹帷幄、多谋善谋,预判事物发展方向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
历史人物 隆中对预见天下大势,从出山到病逝诸葛亮的后半生都经历了什么
隆中对预见天下大势,从出山到病逝诸葛亮的后半生都经历了什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27岁是诸葛亮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他在隆中对里提出三分天下之趋势,不得不说非常具有预见性。由于诸
赵烈文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
《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说,张之洞与西太后关系甚深,极感知遇,折谓:殿试对策,指陈时政,蒙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拔置上第,遇合之隆,虽宋宣仁太后之于宋臣苏轼,无以过之。《金銮琐记》亦有诗云:湖园召见上帘钩
“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
虽然诸葛亮用尽一生的精力来辅佐蜀汉,但最终失败,而在隆中对之前,就有人已经料定诸葛亮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人就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黄承彦本是荆州名士,其妻是荆州刘表后妻蔡氏的姐姐,和大名士庞德公更是至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了解郭嘉,或者看过郭嘉传记的人大概都认为郭嘉对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战前给曹操提出的“十胜袁绍
虽然诸葛亮用尽一生的精力来辅佐蜀汉,但最终失败,而在隆中对之前,就有人已经料定诸葛亮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人就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黄承彦本是荆州名士,其妻是荆州刘表后妻蔡氏的姐姐,和大名士庞德公更是至
唐高宗李治是个好皇帝吗 有一本叫《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里面剖析得挺好的,一般的史学家都认为李治懦弱无能,其实是武则天的光芒遮住了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