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官渡之战郭嘉预见袁绍必败,真实原因是什么

Posted 战役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官渡之战郭嘉预见袁绍必败,真实原因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官渡之战郭嘉预见袁绍必败,真实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了解郭嘉,或者看过郭嘉传记的人大概都认为郭嘉对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战前给曹操提出的“十胜袁绍论”,更是有预见性地判断出袁绍必败的结果。

从这个论断可以表明郭嘉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早年郭嘉就投靠袁绍,发现袁绍能力不足,优柔寡断,于是离开袁绍,后来投靠了曹操。

给曹操来了一场曹魏版的“隆中对”,建议曹操,先灭吕布,再攻袁绍,然后一统北方。郭嘉也因此深得曹操信任,曹操表示 “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在官渡之战中,郭嘉一共有两次精彩的论断,一个是曹军在面对强大的袁绍时,军心不稳,郭嘉讲了“十胜袁绍论”,稳定了军心。

而另一个是在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对峙期间,突然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想要发兵攻打许都,让曹军内部再次军心不稳,这个时候,郭嘉又分析说,孙次刚刚吞并江东,并未坐稳,不可能北上,结果孙策不久被刺客刺杀,果然如郭嘉所说无力北上。

通过这两次论断,可以表明郭嘉是一个奇才,分析事情往往能够通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推断事物发展的方向,但是,整体来说,郭嘉的论断还是属于宏观阶段,郭嘉的定位也属于“战略谋士”,在大局观上掌握的很好。

说他是“玄学”也不为过,在官渡具体作战中,郭嘉也并未谋划具体的作战方案,但是真实的战场上往往千变万化,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也很多,不能因为郭嘉几个宏观论断,就将功劳全部算在郭嘉的头上。

实际上,尽管有郭嘉的打气,在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操也是“合战不利”,想要放弃官渡,退守许都,这个时候是荀彧为曹操打气,坚持认为这是决胜的关键阶段,不能轻言放弃,然而当时曹操的补给已经很困难了,离失败只在一步之遥。

最后拯救了曹操的是袁绍的谋士许攸,许攸知道袁绍军营的情况,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将袁绍粮草全数烧毁,使得袁绍最终战败,可以说,许攸叛变是袁绍失败的直接原因。

当然,要说根本原因,还是要从战争规律中找原因,如果是一场战役取得胜利,其实没有什么好分析的,官渡之战的厉害之处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以少胜多战役,曹操以少数兵马创造巨大胜利,如果单纯的以郭嘉、荀彧打气,许攸叛变才能取得胜利,那就有点低估这场战役了。

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不外乎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如果我们把这些战役归拢到一起,就会发现这些战役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场战役都和水有关,巨鹿和官渡发生在黄河,赤壁在长江,淝水之战在淝水。

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在古代水上交通技术不发达时期,江河成为重要的屏障,只有借力打力才能创造奇迹。

官渡之战的关键就在一个“渡”,围绕这个“渡”展开的一系列消耗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并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在具体部署上,曹操让臧霸牵制袁绍,防止袁绍从东面进军;让于禁扼守白马,阻滞袁绍从此南下,以主力在官渡布防,阻挡袁绍大军的正面进攻。

这种布防,在后勤补给上其实较袁绍更为方便,比较适合打持久消耗战。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官渡之战的意义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说到官渡之战其实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这个战役也还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一个战役了,但是这个战役最后虽然是败给了曹操了,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会是什么呢?官渡之战的意义也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历史军事 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河北——易京之战,公孙瓒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一)袁绍接管冀州袁绍觊觎冀州,由来已久。袁绍曾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应该承认,袁绍的战略是有见地的。“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历史军事 为什么说白马之战是袁绍葬送自己的开始?原因是什么?

黄河在古代的水量比现在大,所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黄河是好几条河流,在古代的地图中,姬水和黄河是一条河的两个支流,咱们现在已经没有姬水了,现在的黄河就是沿着以前姬水的河道入海的,现在的黄河水量小了。

历史人物 曹操和他的两位谋士荀彧与郭嘉,分别是如何评价袁绍的?

官渡大战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袁绍虽然拥有数倍于曹操的兵力,结果却还是惨败给了曹操。然而在官渡之前,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曹操与他的两位优秀的谋士郭嘉、荀彧都是怎么看待袁绍的呢?他们对于袁绍的评价如何,

郭嘉

  郭嘉(170~207),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经荀彧推荐任曹操司空军祭酒。官渡之战前,郭嘉便建议曹操东平吕布,以防与袁绍决战时吕布援绍,双方夹击,造成被动。

历史军事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

官渡之战深度解析 揭秘袁绍战败的真正原因

官渡之战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奇迹般的击败了他统一北方的最大对手,可能此前曹操也没想到这场胜利会来的这么快。袁绍可谓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但最后却是惨败曹操之手,很多人分析袁绍虽然兵多但

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

他择主眼光比诸葛亮还毒,袁绍请了5次都不去,不是荀彧和郭嘉

(说历史的女人——第937期)自古明主求贤若渴,其实贤才渴求明主的程度也是一样。不过论说中国古代史上的贤才,最难求的很多,但名气最大的却莫过于诸葛亮,原因是他被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一方面说明了刘备的求

揭秘袁绍官渡大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

从袁绍和曹操两方面对比,袁绍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首先,曹操是集权制度,治国如同治军;袁绍则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这就是郭嘉十胜十败论中除去褒曹抑袁之外的干货了。曹军上下,无论是他的兄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