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汉武帝城经实施什么政策?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城经实施什么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和汉武帝城经实施什么政策?

2、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 其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和汉武帝城经实施什么政策?

秦始皇(前259-前210)

1.书同文:将天下的文字统一

2.车同轨:将天下的车道都统一这样车子的大小就会受到限制并限定有马路

大概这两项是他最重要的制度

如果现在没有了书同文每个民族所写的字就会不同大家彼此的文化就不能交流 

使的整个中国停止在一个定点用远落后欧洲

如果现在没有了车同轨那么每家工厂所制出的车子大小不一就没有办法在同一

条马路上行走交通滞留在一点所有的物资将无法运大家所想要的地方民生力下降

本意见只供参考但实际上的答案似乎是如此

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应该说如果没有历史就不会有今日的我们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

为消除反侧与钳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

用人 

秦始皇统一前,因为时势的需要,有人才是获得天下的工具的心态,因而采取能用者礼遇之,不能用者杀之的用人哲学。而在统一后,因为情势的改变,产生了人才是王位的威胁的心理,使得用人态度渐渐趋于少恩而虎狼心,利用多于信任,导致人才流失,口蜜腹剑之徒充斥。虽然这很可能是一种恶意批评,但是秦始皇用人的失当,造成了王朝的倾颓,却是不争的事实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贡献,沿用到现代或对现代有影响的是:

1.统一七国(燕、魏、赵、斉、秦、楚、汉),奠定"中华民族"的千年根基。

2.统一度量衡,丈、尺、寸,斤、两等等。

3.统一货币。

4.中国文字由甲骨文进化到篆书,字型字体真正进入文明时代。

5.修建万里长城,是当时人类最大的建筑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构造物的奇迹。

汉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87)

汉武帝的功绩大约有这几个:

派张骞通西域、创立年号、独尊儒术、讨伐匈奴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族的交流

创立年号、独尊儒术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

讨伐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暴掠夺

他也很重视水利事业, 多次开挖水渠, 也曾亲自到工地检查治理黄河工程, 

另外为了应付庞大的军事开销, 他实行了专卖制度,打击了许多高利贷者

其实光看的的谥号"孝武皇帝", 应该就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武功胜于文治的皇帝

大部分"武"虽然是不错的皇帝, 但也含有战事连连的贬意

所谓盛极必反, 武帝晚年举行封禅, 挥霍无度. 再加上连年用兵, 徭役繁重

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在各地暴发. 

但后来他下诏表示悔悟, 才使王朝转危为安.

临终前托孤于霍光、金日磾等可信赖的大臣.

世人对他的评价有好有坏, 普遍还是认为他是个好皇帝[不像秦始皇争议那么大]

虽然干了不少荒唐事, 但晚年还反省了自己的所做所为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之后的"昭宣中兴"

所以我认为他的功劳已经可以抵过错了

我在秦始皇跟汉武帝三个字的后面有括号有写年代!秦始皇(前259-前210);汉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87)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 其目的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推恩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推恩令,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条重要政令。这项政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以此来削弱诸侯的力量。最后汉武帝兵不血刃就将强大的诸侯国搞得四分五裂,越分越小,最后大国也不过十多个城池而已,而小国仅仅只有十余里。

后来,汉武帝刘彻借酎金夺爵,直接废除了一百多个小诸侯国,而此时已经没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可以和中央叫板了,只凭借一个计策就解决了国家最大隐患。

在汉高祖开国最初的时候,他的统治方式就是实施分封同姓王,可是结果却导致王国势力日益增加,并且严重的威胁了中央集权,从而爆发了“七国之乱”。战乱爆发以后,他们立即采取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到了武帝初年,还是有许多地方威胁着皇权的神圣地位,为了削弱诸侯国日益增长的势力,主父偃便综合前人的失败,建议汉武帝刘彻颁布“推恩令”,那么具体的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呢?

总的来说,推恩令的目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目的,另一种是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帝权威,巩固统一。

“推恩令”它不仅是思想变革也是政治变革的明确标志。它表明了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儒家的思想治国,并且取得了成功,并且他也完成了分封制进一步的向郡县制的过渡。

推恩令的作用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推行的一个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各个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个诸侯王的势力。

其实西汉自文﹑景两代开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遏制和减弱日益增长的的其他诸侯王的势力。 武帝初年﹐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的池城,甚至有千里地方﹐他们阻众抗命﹐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汉朝初期﹐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儿子和孙子没有继承的资格。

所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议在向帝王的上书中,主父偃以为,如果侯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扬。所以他就建议诸侯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封为列侯。这样一来﹐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们的土地以达到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目的。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刘彻巩固专制主中央集权的﹐也巧妙的避开了各个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执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仅使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从另一方面巧妙的减弱了各地诸侯的封地和势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然他们也就不会有和中央集权对抗的胆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还在于使国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推恩令的影响

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与日聚增。文帝,景帝都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开始威胁到皇权。在公元前127年,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倡国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施推恩令。推恩令表面上是对各个诸侯的好意,然而,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和瓜分各个诸侯的势力。那么,推恩令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关于推恩令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实行推恩令最大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皇帝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推恩令让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儿子,而并不是以前只让长子继承。这对整个诸侯的影响非常大,让那些诸侯手中的势力得以瓜分,而且越来越少,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统治,并且这个做法也让诸侯不敢违背国家的意愿。

其次,推恩令对人民的影响也非常大,原因是诸侯手中的势力被瓜分,他们手中的势力根本就不能和国家相抵抗,以便于国家对诸侯的统一管理,从而,诸侯就不敢在封地胡作非为,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而,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对整个国家,从中央到诸侯再到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故而,汉武帝还是非常明智的,他主要运用儒家的思想来管理整个国家,并且听从主父偃的意见,实行了推恩令,让汉朝的国力整整上涨了不止一个层次。因此,推恩令的实行对汉朝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大的。

推恩令的意义

推恩令的实施,是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最终由汉武帝决策以后,而在整个国家实施的。那么,推恩令的意义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在汉武帝继位之前,汉文帝和汉景帝都针对诸侯与日聚增的势力,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而引起了许多动乱,并且,由于当时的国家都不是很强大,所以对待诸侯所采用的手段还不能太决绝。故而,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对管理诸侯而采用了推恩令。推恩令其实就是将诸侯手中的土地,权利分配自己的所有儿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土地,权利仅仅传给自己的嫡子。这样一来,诸侯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少,可以让国家很好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汉武帝更好的掌管国家。

其次汉朝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问题,诸侯王所拥有的田地也逐渐变少了,自然他们的势力也会有所减弱。汉朝汉武帝颁布的这个推恩令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就避免了那些诸侯王对皇帝所做措施的不满,从表面上使得诸侯王觉得是皇帝在对他们施加恩惠,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央权利的集中。

推恩令的意义还在于诸侯手中的势力被瓜分,他们手中的势力根本就不能和国家相抵抗,以便于国家对诸侯的统一管理,从而,诸侯就不敢在封地胡作非为,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而,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对整个国家,从中央到诸侯再到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推恩令对于西汉王朝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就在于极大的增强帝国的势力,使帝国的内部逐渐趋于平稳,为后面的全面汉匈战争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以及提供了充足的兵员,钱粮。可以说如果没有推恩令的实行,汉帝国是根本没有办法能够和匈奴真真正正的打上一场的,也是没有条件将匈奴驱逐到漠北之地,汉帝国必将持续的受到匈奴的骚扰损害,却因为国内的束缚,不能全力解决匈奴。所以说推恩令其实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帝国走向巅峰,以及极大的延续了汉帝国的国运以及存续。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年)实行了一项特别的战时经济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帝国主义和国内

历史人物 元明两朝实施的海禁政策

  说到曾经席卷中国东南沿海和朝鲜半岛,杀掠中、朝两国平民百姓无数的日本「倭寇之乱」,今人第一印象无不是明朝中后期嘉靖时代东南沿海的倭寇大起,以及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明朝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但实

日本 日本·1945—1952年占领政策的实施

1945—1952年占领政策的实施1945年至1952年,占领日本的盟军总司令部实施的一系列改造日本的方案。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演变过程。当初,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对苏扬言,“对日占领绝不能重蹈德

历史百科 “战时共产主义”无法继续实行——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无法继续实行——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刚打败200万国内外武装敌人进攻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灾难深重。以工商业全面国有化、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为特征

苏联 苏联·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苏俄政府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和平经济建设转变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同,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资

美国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推行夺取世界霸权的战略,加紧对外扩张。在远东,中国首当其冲,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重要对象。战后美国侵华战略的形成1941年12月太平洋

历史百科 自虎观会议

自虎观会议这是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讨论儒经异同的一次会议。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思想统汉政策。但由于诸经分派分支太多,儒家哲学内部产生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汉朝历史 汉武帝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吗?

汉武帝时..国力达至癫峰1..首创帝王年号..为后世所沿用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学成为中国学术的主流3..中央设立太学以培养官员..下令地方举荐人才4..实施盐铁酒专卖政策..为扩充国家财

汉朝历史 汉武帝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吗?

汉武帝时..国力达至癫峰1..首创帝王年号..为后世所沿用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学成为中国学术的主流3..中央设立太学以培养官员..下令地方举荐人才4..实施盐铁酒专卖政策..为扩充国家财

越南 越南·1979年6月越南实施“新经济政策”

1979年6月越南实施“新经济政策”1979年年初,越南对柬埔寨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为了谋求摆脱困境,自1979年6月开始,越南先后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首先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