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对百姓有利吗?为什么?

Posted 士人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对百姓有利吗?为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对百姓有利吗?为什么?

2、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万

秦始皇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对百姓有利吗?为什么?

秦始皇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焚书坑儒对百姓有利吗?为什么?                    

 秦始皇的这些举动,当然对百姓极为不利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完全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 ”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田一起抵御匈奴。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西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万

公元前221年,这是个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一个强大的秦帝国诞生在亚洲大陆。

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11年统治,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秦法严苛细密,百姓动则触法”,以及他用七十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来为自己修宫殿、造陵墓。

因此,人们得出一致结论:是他的暴行引发了陈涉、吴广的起义。由于秦帝国的暴政,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农民战争所推翻。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自豪地夸耀着他们雄才大略的祖先时,我们却惭愧于我们的开国祖先秦始皇是个灭绝人性的暴君。

然而,秦始皇是否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暴君呢?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可能直接去质问秦始皇本人这个问题了,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秦始皇。《史记》是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史书,许多人对秦始皇的看法也是深受《史记》的影响。

然而,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史记》的文字中,凡是有历史事件对秦始皇有褒扬作用的时候,司马迁马上就会有一段文字紧随其后,来抵消这种褒扬,甚至巧妙地将读者引向反面。

这紧随其后的文字,有的是几个字的心理描写,有的是别人说的一段话。

如果我们抛开作者的个人情感,只看史实的话,或许我们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1秦始皇性格多疑而暴虐逼死了吕不韦?

吕不韦把嫪毐假扮成太监,引进后宫与王太后淫乱。给秦始皇丢尽了脸面。

嫪毐还发起了宫廷武装暴动,谋反篡位,而吕不韦就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

在战国时代,不要说杀一个臣子,就是儿杀父,臣子弑君王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换了别的君王,即使不是暴君,诛灭吕不韦的九族都不会有人觉得过分。

但是,秦始皇不但没有杀吕不韦,而且还保留了他的封国。

只是后来看到诸侯各国来拉拢吕不韦,才改变主意,把他发配到偏僻的蜀国,合情合理。

2尉缭想要离开秦国?又为何没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梁人尉缭,以一介布衣见到秦始皇之后,对其进言道:“凭着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郡县。可是如果各国合纵,出其不意地袭击秦国,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合纵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

秦始皇认为尉缭的话有道理,以后见尉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

大梁人尉缭没身份、没地位,秦始皇不以外貌、地位、亲疏取人,择善而从。

这之后再见尉缭也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然而尉缭受此殊荣却不满意,要离开秦国。

当秦始皇得知尉缭要离开时,不是怒其背叛,或怨其不忠,将其捉拿斩首,而是执意挽留,委以高官。

这样的秦始皇,不正是最典型的贤明君主形象吗?

3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跟暴君叫板?

攻打楚国老将王翦要动用六十万军队,而年轻的将军李信则说二十万人即能取胜。最后又秦始皇来定夺的时候,秦始皇采用了李信的建议。王翦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被采用,就推辞有病,回老家有病去了。

最后李信战败让秦始皇丢尽脸面。

当秦始皇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后,大怒。但他并没有下令惩处让他威严扫地的李信,而是直接驱车直奔王翦老家。

作为君王,其实秦始皇不用亲自出马,他大可可以派一个使臣把王翦宣上殿来。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一进门就向王翦道歉认错:“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相关参考

秦始皇身世之谜的背后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

秦始皇身世之谜是由谁制造的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

秦朝严刑峻法使得百姓生活艰苦

  秦始皇了防止割据的再现,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他把缴获的和没收的武器加以销毁,在咸阳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铜人。又下令“堕坏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坑”是活埋吗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坑”的事件,可是历史书几乎都没有对“坑”的具体含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现代一般流行的说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剑鸣《秦汉史》),可是比较权威的中国史着作比如翦伯赞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各指的是什么

焚书坑儒基本上就是为了堵住当时读书人的嘴,秦朝本来就是严刑峻罚出名的嘛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书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

秦朝灭亡的四个原因

  原因一:好大喜功。这是开国之初皇帝的通病,当了天下第一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来易如反掌。秦始皇太自负了,焚书坑儒得罪了精英集团,大兴土木动摇了民心基础,双

秦始皇真的有焚书坑儒吗?

是的,他的确有焚书坑儒.但是推翻上面所说,秦始皇留下的书籍为医药卜筮等,而坑儒则是由于当时秦以法治国,直到汉朝汉武帝独尊儒术,儒道才得以抬头.在秦始皇当政时期,许多儒生反对以法治国,所以造成所谓的焚书

秦始皇坑儒是事实并没有背“黑锅”

 秦始皇坑儒是事实并没有背“黑锅”  虽然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秦始皇的行情一直看涨,尤其是近20年来直接对中国普通百姓历史观产生巨大影响的电影和电视剧把秦始皇描绘得

第一个焚书的人,是秦始皇吗?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下令"焚书"的统治者吗?好多人都认为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下令"焚书"的统治者.初时我都认为是,不过,最近小弟打开[孟子]这本书一看,发现这是错的

历史真相:揭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