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游镇压东南“天子气”

Posted 天子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东游镇压东南“天子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东游镇压东南“天子气”

2、为何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秦始皇东游镇压东南“天子气”

 广练法术:秦始皇东游镇压东南“天子气”

  古代帝王们对风水啊王气啊,确实非常警惕,也很在意。继楚威王之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很忌讳,他容不得别人觊觎嬴姓天下,在病死那一年,上演了一出东游“镇王气”的绝幕。

  巧合的是,这起事件也发生于南京。只是出现“天子气”的方位,与楚威王时相比发生了变化,不在南京城西北方的庐龙山,而到了东南方的方山。

  秦始皇东游实为镇天子气

  秦始皇东巡镇“天子气”一事,发生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载,这一年秦始皇确实出行东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当时丞相李斯陪同出游。从西安出发以后,十一月到达云梦(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向九疑山方向遥祭虞舜,然后沿江而下。

  到达南京附近时,从江乘渡口(一说幕府山西南,一说栖霞山附近)上岸,进入市区,然后过小丹阳,再顺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内。返回时,也是从江乘过江的。

  因为秦始皇东游,南京还出现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皇驰道,此道是当时的秦国国道,专供皇家使用。在上面跑马十分风光潇洒,一路奔驰,就像今天在全封闭高速公路开私家车一般爽快神气,故名“驰道”。

  秦始皇为何选择这样的东游路线?据《舆地志》记载,主要是镇压东南地域上的“天子气”。之前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告诉秦始皇,“江东(南京这边)有天子气”,秦始皇这才决定以自己的真龙天子之身,东游镇压。

  据《景定建康志》(卷六)载,秦始皇在过江时,术士又望了气,并把这股天子气的详细地点,会在何时孕育出新天子,一 一报告给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意思是在500年后,南京将会有新的王朝诞生。

  传说,这名术士是前一年去东海仙境,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市(念fú,不念shì)。徐市又名徐福,曾是秦始皇的御医,一说是今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金山镇人,该地尚有“徐福村”。

  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自他开始,嬴姓要做万世皇帝呢。秦始皇于是在南京停了下来,让术士给金陵风水“动动手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于秦汉时期的最为著名的一桩风水事件。

  “镇王气”法术一:让河流改向

  秦始皇是如何镇压金陵天子气的?原来采用的是古代巫术色彩很浓的厌胜手法。根据史料和传说,其法术有三,一让河道改变流向;二鞭凿藏气大山;三易名,降低当地名望。

  这也是古人所谓镇王气“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让河水改变流向,泄金陵地脉。

  秦淮河本名“藏龙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流经南京市区,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同时也是一条有“节气”的河,东晋明帝二年,沈充、苏峻之乱时,有三千人跳秦淮河自尽殉国。

  秦淮河的源头地有两处,东源出于句容茅山,西源出自潥水东庐山,到了江宁境内的方山埭汇合。传说水本来并不流经南京城区,秦始皇令人将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让水改向北流,穿过全城,把南京的王气冲泄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所为。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传说就是当年秦始皇断长陇之处。秦淮河也因秦始皇制造的这次风水事件,而姓“秦”。

  “镇王气”法术二:鞭打灵山

  秦始皇的术士为何选择在方山这个地方下手?这其中是有风水方面的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山位于今江宁区东山镇南部的秦淮河畔,是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四周历代墓葬众多。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顶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玺,故称“天印山”。

  “玺”是秦以后皇帝印章的专称,与皇帝自称为“朕”一样,独此一份。方山上还有“龙眼”,即“八卦泉”一处,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响,常年汩汩不断。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脚周围是红土,有人称是散落的印泥。

  如今到方山风景区,游人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玩自己的金印。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天的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后来,玉皇大帝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护守此山,于是方山东西又形成了青龙、黄龙二山。

  因此,方山又是一座“灵山”。秦始皇泄了地气后,还恐断得不彻底,又用神鞭,抽打这座灵山,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二招法术。

  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断,但鞭子挥落处不是要害,山根未断,却把方山齐腰抽断。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还有几块,较大的落到10里外,形成了今东山镇上的“土山”;较小的形成了“竹山”。另外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大特务戴笠坠机的岱山,传说也是这次事件中形成的(戴笠坠机一事详见本书“陵墓传奇•民国第一特务墓——戴笠墓”一章)。

  青龙、黄龙二山本连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让秦始皇用鞭子抽断了,形成了“半边山”(青龙山俗名),青龙的眼也伤了,一直不断流泪,形成了后来蒋介石与宋美龄喜欢沐浴的“汤山温泉”。

  很显然,这是民间传说。方山及其周边地貌的形成,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结果,哪是一个秦始皇所为?但从中却透露出,当年秦始皇确实可能到过方山“镇天子气”。

  “镇王气”法术三:易名糟蹋

  秦始皇凿断南京“天子气”后,为永绝后患,让人们忘记这个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为“秣陵”。

  秣陵是什么意思,这对南京来讲可是不太光彩的一个曾用名,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三招法术——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个成语叫“秣马厉兵”,意思是打仗前喂饱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里,就是他喂马的地方。此招甚为歹毒,人为破坏后,又让牲畜来糟蹋南京这块本有天子气的风水宝地。如今江苏一带仍有牧马习惯,南宋奸相秦桧死后,其墓地也被后人拿来放马羊,以作践他。

  秦将秣陵置于鄣郡辖下,后有“秣陵关”、“秣陵桥”。到西汉时,秣陵属郡。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江都王刘缠为秣陵侯。

  但是秦始皇的一番苦心用错了地方,在镇了南京的“天子气”之后不久,就病死于东游途中,魂丧外域,他的秦帝国在其死后三年便轰然倒下。

  但是南京的帝王气根本未让秦始皇断掉,到汉时便有术士称,“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果然,此后不到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不久即迁都于南京——东吴大帝由此诞生。

  再后,司马睿来到南京。当时有术士发现,东郊的蒋山上常有紫云出现,有会望气者告诉他,这是江东“犹有帝王气”。正好当时有“五马游席江,一马化为龙”的传言,公元317年,司马睿很高兴地在南京当了皇帝,开创了在南京建都时间最长的朝代——东晋。

  在刘邦老家挖沟埋剑断“龙脉”

  秦始皇制造的风水事件远远不止这一起,只不过以断“东南天子气”最为著名罢了。

  在东游外巡过程中,秦始皇都要带着善于着望、堪舆的术士,到哪都首先察看地理,弄清风水。传说秦始皇巡游到彭城(今徐州)丰邑一带时,术士发现这里有“水龙之势”,于是秦始皇令人挖沟埋剑以断“龙脉”。

  刘邦能当皇帝,在徐州那边有不少传说。最流行的是刘邦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一事。

  刘邦出生于徐州沛县丰邑。其祖父叫刘清,从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远迁于此,所居的村落后人称为“金刘庄”。

  刘家的房前不知何时自生一棵梧桐树,此树不几年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一天狂风大作,飞来一只金凤凰,在树上筑起了窝巢。后来金凤凰飞走,很奇怪,刘清也跟着病死了。家人便把梧桐树刨倒,给刘清打副棺材。

  临下葬时,原来晴好的天气,忽然变了,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但棺材刚出家门,又不能抬回来,便暂时停在梧桐树坑旁。待雨停送葬人再来抬棺时,发现棺材不见了,梧桐树坑上出现了坟头。人们看见,坟头上竟是黑压压的蚂蚁,正忙着往坟上运土。这便是刘邦祖坟“凤凰点穴”、“蚂蚁圆坟”的传说。

  此事自然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的附会之说。附带的传说是,刘邦出生时,正碰上秦始皇巡幸到丰邑。术士看了这里地气旺,便上报秦始皇,称此处有“水龙之势”。

  堪舆术上龙分两种,一是山龙,再是水龙。据著名堪舆宗师、三国时著名术士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载,中国除了三条大山龙(详见本书“‘镇王气’事件传奇•明太祖朱元璋治罪风水名山”一章相关内容)外,还有五条水龙——

  北以河汾为宗,东以江海为宗,西以川洛为宗,南以闽浙为宗。谓山不独贵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黄河)水出昆仑山,汾(汾河)水出太原、晋阳山,江(长江)水出岷山,洛水出冢岭,浙水出歙县玉山。

  其中,以长江、黄河两条水龙气势最盛。黄河之水发源最远,但河水四时皆浊,造化不可妄测,五百年一澄清,明主应之;长江之水为四渎之长,其势浩荡,九曲回肠,为养水龙之水。

  沛县有淮泗之水,处江淮之间,丰邑就因为有丰富的水源而得名“沛”。古时,当地土人以蛇为图腾。“龙”即蛇的化身,“蛟龙”就是一种水蛇。刘邦在当了皇帝后,民间便据此说他是“蛟龙之子”。

  听术士说当地诞生了“水龙”,秦始皇下令把丰邑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男婴全部杀掉。同时,又在当地垒筑高台,镇压王气;挖沟埋剑,以断“龙脉”。

  凑巧的是,刘邦的父母亲当时带着刘邦去了沛县,逃过劫难,“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枉费了。死后三年,天下就开始造反。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刘邦、项羽随后跟上。最终,嬴姓天下让刘邦这位“蛟龙之子”夺得。

  南唐诗人朱存有感于此,曾诗性大发——

  一气东南王斗牛,

  祖龙潜为子孙忧;

  金陵地脉何曾断,

 

  不觉真人已姓刘。

为何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是现如今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作为楚汉相争时的一位君主,他虽然是败者,但是千古无二。秦始皇在第五次出游之后,来到了目的地是东南方向的故楚之国。这时候传到秦始皇耳中的有一句话就是:东南有天子气。

历史上的秦始皇被明朝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上能够媲美秦始皇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单单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就能够看出,可是历史上的楚霸王项羽有这个资格媲美秦始皇。那么为什么说项羽能够媲美秦始皇呢?

秦始皇在南渡浙江的时候,楚国未亡人正在远方漠然注视。秦始皇的出行队伍没有吓到楚人,这里的楚人说到了:“彼可取而代之也!”,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项羽。拥有这样气魄的人,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项羽究竟厉害在哪里呢?首先项羽是称霸年龄最小的,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已经39岁了,这时候的秦始皇是继承了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才将天下一统的。项羽与秦始皇在这一点有很大的区别。

纵观历史,成名最早,博取功名的也都过了而立之年。项羽的成名之战就是巨鹿之战,这时候的项羽只有25岁,这个年龄在历史上都是最小的。有人会说到霍去病,可是霍去病有整个王朝的支持,这一点项羽不具备。

项羽称霸的时候只有26岁,要知道历史上的皇帝,大多数人都已经在35岁之后才能成就霸业。刘邦称帝的时候已经是50多岁了,项羽能够在而立之前称霸,绝非易事。因此在这一点来说,项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项羽创造的第二个第一就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反秦之初的兵马力量是很少的,也就区区几万人。要知道秦朝的军力至少在百万人,可是项羽凭借自己的实力,一点一点将队伍壮大,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项羽艺高人胆大,足智多谋,面人数多出自己数倍的秦军,项羽总是运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军事才能出奇制胜。甚至是达到了用兵如神的境地。项羽的代表战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些都是项羽的代表战。

项羽靠的不仅仅是战争,也有谋略在其中。每次交锋都以正面为主,如此才显得西楚霸王之名。最后一项就是帝王项羽。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把项羽写到了本纪中,要知道本纪是写帝王的。项羽具备了不屈不服的精神,唯一的缺点就是他自杀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项羽从未是“寇”。时至今日,项羽的传说依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谈论。说到此处,项羽创造了三项第一,从这一点看,他的成就丝毫不亚于秦始皇。

相关参考

刘邦与紫气岩的传说

  《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通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日:‘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为何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是现如今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作为楚汉相争时的一位君主,他虽然是败者,但是千古无二。秦始皇在第五次出游之后,来到了目的地是东南方向的故楚之国。这时候传到秦始皇耳中的有一句话就是:东南有天子气

揭秘秦始皇嬴政东游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如果秦始皇不东游,也许就不会死那么早了,不老老实实的在宫里待着,偏要跑出去瞎溜达什么?其实他出去东游是有缘由的,秦始皇这人特别迷信,在秦始皇东巡这一年出了三件大事,弄得秦始皇心里很不得劲儿,让

历史秘闻 皇帝在他死后说:快把他棺材挖出来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曾设想秦朝万世一统,他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之君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然而就在秦始皇登基不久,手下的方士就带回来两条不详的谶语:1、亡秦者胡;2、东南有天子气。虽然秦始皇派蒙恬北征

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备称帝的预言: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谣谶】  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  【释义】  京城将要出现祸乱,而益州

三国历史 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备称帝的预言: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谣谶】  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  【释义】  京城将要出现祸乱,而益州

越南 越南·1905年东游运动

1905年东游运动越南大批维新人士陆续赴日留学,寻求维新复国之道,史称东游运动,亦称维新运动。1905年,潘佩珠和曾拨虎首先赴日。从1905年到1908年,越留日学生多达200人。他们大部分是地主和资

方士在秦始皇,汉武帝的事迹及影响~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喜欢神仙这一套。自称为能使人成仙的人叫“方士。”秦始皇信奉神仙方士。司马迁说: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又说:“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

陶俑压着秦剑千年,搬开陶俑秦剑尚利,是因为“铬盐化合物”吗

导读:上个世纪的秦始皇陵墓发掘现场据说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场景:一尊重达一百多公斤的陶俑歪倒在一把秦剑之上,这把秦剑以肉眼可见的程度被压弯,可是当考古人员将这尊陶俑移走时,这把秦剑竟然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惧遭殃赵高杀李斯

惧遭殃赵高杀李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游途中突然病崩。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篡改遗诏,赐死太子扶苏,拥立秦始皇次子胡亥为帝。因此,赵高获得秦二世的宠信,开始肆意专横,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