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历史 秦始皇“坑儒”还是“坑术士”

Posted 术士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误解的历史 秦始皇“坑儒”还是“坑术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被误解的历史 秦始皇“坑儒”还是“坑术士”

2、历史人物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有没有被后人冤枉?

被误解的历史 秦始皇“坑儒”还是“坑术士”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皇帝,其拥护者众多,贬斥者也不少。但不管是拥护者还是贬斥者,都在一件事情上取得了共识――秦始皇的确做过“焚书坑儒”之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次活埋了400多位儒生。这些儒生都是信奉儒家经典、知识渊博的精英。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误解,更是一种因始皇暴戾而产生的偏见。

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中曾经提到过这段历史:“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术士,即卢生之流,信奉方术之士。事实上,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推断也可以发现,秦始皇根本没有理由去坑杀儒生――欺骗秦始皇的是率童男童女渡海求仙的徐福,是占了便宜临走还捅了始皇一刀的卢生,与儒生何干?秦始皇就算做事再荒谬,他也不可能因此迁怒于天下儒生。最有可能的是,当时坑杀的方士之中有儒生学方术者。

更重要的是,“焚诗书”与“坑术士”根本就是两件事――“焚诗书”的背景是当时秦奉行法家“以法治国”之理念,而在秦朝初期,百家争鸣的余威仍在,特别是儒家日渐壮大,国内儒生时常非议朝政。

导致焚书一事被提上日程的,是儒家学家大谈“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但法家的主张却是“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毫无疑问,法家主张与秦始皇的切身利益更贴近。于是,他下令焚烧普通民众藏有的《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民间私藏的《诗经》、《尚书》。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掌管书籍文典的“博士”依然可以保存这些书籍。

有后世学者认为,“焚书坑儒”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公子扶苏言论该事的明确记载。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他为人良善,看秦始皇坑杀了那么多人,于心不忍,便劝父皇,说这些术士都是读孔子的,都是知识分子、国家栋梁,不能滥杀。其实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时科学家和江湖骗子没啥明确界限,很多骗人的术士也读书,很多儒生也研究迷信这些东西,所以公子扶苏说他们都读孔子,其实是善意的谎言,为的是让父皇少杀几个人,落个好名声。结果没想到被后人曲解,始皇的名声更差了。而扶苏也因为这件事情被连累。秦始皇不喜他过分宽厚,再加上此次进言不当,便将他派到了北方边境,与蒙恬一起守边疆去了。

“焚诗书、坑术士”被联系在一起并逐渐演化成“焚书坑儒”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儒家不断占据舆论主流并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刘邦的成功与儒生的支持密不可分,而秦朝的短命与汉朝的迅速建立,也使得“焚诗书、坑术士”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

(图)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版图

焚书坑儒以后,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曾经发生过一件令秦始皇极为震怒的事情――公元前211年,有一块陨石落到了濮阳,有人因为痛恨始皇残暴,于是便在上面偷偷刻了六个字:“始皇死而地分。”这件事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开,秦始皇因此而大发雷霆。虽然派出大量“侦探”前去追查此事,却始终没有丝毫的线索。为让自己安心,他下令将在陨石坠落地附近居住的平民百姓全部抓起来杀了――其暴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始皇本就迷信,自从发生了此事以后,他更是疑神疑鬼,整日坐卧不安。后来,他找来占卜师给自己算了一卦,对方告诉他:“陛下今年犯灾星,不太吉利,只有到外面巡游,才可消灾免祸。”秦始皇听完,就决定到东方去巡游。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是最后一次。在路过平原津、车行沙漠中时,因旅途劳顿,加上多年操劳国事导致他身体过度疲惫,再加上外界高温,导致一代大帝魂归黄泉。

历史人物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有没有被后人冤枉?

当人们讨论秦始皇一生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时候,难免会把焚书坑儒拿出来当一个典型例子。焚书坑儒肯定是秦始皇的罪过之一,但是关于焚书坑儒的真相却一直存有争议,秦始皇到底是坑儒还是坑术士呢?如果是坑的术士是不是就能证明秦始皇这项举措不是罪过而是功德了呢?毕竟当时这些术士练出来的东西都是害人的,难道秦始皇真被人冤枉了。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说秦始皇完全没有坑儒也是不对的。引发坑儒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是欺骗秦始皇后又逃逸的术士韩终、以寻找不老药为借口花费秦始皇大量钱财的徐市(即徐福)、被秦始皇“尊赐甚厚”却诽谤秦始皇而后逃跑的术士侯生和卢生。的确,这几个肇事逃逸的,都是术士;让秦始皇震怒的也是术士。但是他没有坑儒吗——未必!

就在秦始皇钦定包含四百六十人的大清洗名单,并且“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后,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给秦始皇说了这些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很明显,秦始皇是因受术士欺骗、玩弄而震怒,但是他杀的人肯定包括儒生,甚至儒生占据的比例很大。所以公子扶苏才会说现在天下初定,屠杀并且向全天下宣布屠杀“诵法孔子”的儒生,对国家的统治是不利的。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儒家荀子学派和法家学派早就与孔孟正统学派展开斗争,在秦朝建立之初,正统儒家在朝廷是有一定地位的,比如丞相王绾就是孔孟学派,但是他后来输给了荀子学派和法家学派。荀子本是儒家,但是他在孔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他的徒弟韩非和李斯正是在他的引导下,成为彻底的法家。

范文澜先生认为,正统儒家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师古复古的观念在秦朝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在天下初定之后,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六国刚刚覆灭,其中燕国、齐国、楚国离政治中心咸阳都太远了,不如分封皇子为诸侯王,镇守这些地方。秦始皇把这件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皆以为便”,唯独李斯认为战国持续几百年的战争,不正是因为周文王施行了分封制吗?只有施行郡县制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

除了分封制,儒家诵诗书,主张恢复三代的政治体制,这都与秦朝几百年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诗书都是歌颂的历代君王,当然包括六国的明君,秦始皇不能容忍。《尚书》歌颂圣王的治国理念,自认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的秦始皇不能容忍。儒家“子议父,臣议君”,秦始皇也不能容忍。

所以,秦始皇与孔孟学派的儒家积怨已久,坑儒事件的确是由方士引发,但是被杀的四百六十人中,儒生占据的比例一定非常大,说秦始皇坑儒,并没有冤枉他。

相关参考

秦始皇坑儒之说

一般认知里,秦始皇的暴政包括"焚书坑儒",据说首先提出此说的是出自「古文尚书」,倒底他是坑术士还是儒生?如是儒生,代表性人物是谁?致品毅:从侯生及卢生的对话中,始皇的反应----「

焚书坑儒简介,焚书坑儒的影响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

秦始皇是好人还是坏人?

秦始皇会被认为是坏人主要因为"焚书坑儒"..可是仔细想想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得罪的都是读书人..史书也是读书人写的..要比活埋..白起坑杀降卒数十万..也没有被写的多残忍..况且秦始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谜案追踪――秦始皇遭蒙冤

世人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文学进步的阻止,出于个人自私而坑害了儒家学子,毁灭了大量文集。了对于秦始皇的为人,无论是褒还是贬,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即这位始皇帝统一中国之后焚书坑儒,大开杀戒,一次就活埋

斩了吧

说起清朝的文字狱,那是三年也说不完,因为即使是“康雍乾盛世”,文字狱也从来没断过,其中以乾隆朝为最甚,抄家灭族者不可胜数,一部四库全书的编纂,比秦始皇焚书坑术士烧掉的书要多上千百倍,秦始皇只杀了四百六

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最终导致秦始皇被后人唾弃

春秋时期,百姓思想开放,文坛百花争鸣,在这个时间阶段,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后来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诗书全都烧毁,将儒生全都杀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焚书坑儒的历史背

历史上有哪些人其实是被世人误解了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思想的秦始皇一直被世人所曲解了。在我们世人的心中。秦始皇是暴政,昏君。但是有谁能够看到秦始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暴君不只是残暴,残暴无道才是暴君。大家都说秦始皇是残暴的,但秦始皇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有着上下五千年,而绝大多数都处在王朝统治时期。最早的尧舜禹时期还是原始部落,之后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就有了夏朝,不过夏商周都处在奴隶制社会,而且依旧存在很多部落,只能算是政权而不能算是

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究竟是一个大胆的改革家?还是恐怖的独裁者

  焚书令或许是秦始皇一生最具争议的政治举措了:作为改革家的他原本想通过焚书,统一思想,让全社会承认秦朝采用郡县制的制度创新,却没想到因此点燃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伍焚书令  从公元前220年第一次

被误解最深的历史人物,颠覆常人的认知,他还是你认识的包拯吗

提起包拯,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面如黑炭,头顶有月牙的形象,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不仅头上没有月牙,还不黑!那么,为什么在后世对他的描述里,包拯会变成一个“包黑炭”呢?包拯出生的的家庭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