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谜案追踪――秦始皇遭蒙冤

Posted 郡县制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谜案追踪――秦始皇遭蒙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谜案追踪――秦始皇遭蒙冤

2、秦始皇死亡之谜正常病故还是遭人谋杀?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谜案追踪――秦始皇遭蒙冤

世人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文学进步的阻止,出于个人自私而坑害了儒家学子,毁灭了大量文集。了对于秦始皇的为人,无论是褒还是贬,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即这位始皇帝统一中国之后焚书坑儒,大开杀戒,一次就活埋了四百多位儒生。

然而,对于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事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秦始皇并未坑儒,他坑的是一些江湖术士。那么,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秦始皇

只焚书未坑儒

关于焚书坑儒,《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秦始皇建立政权以后,视天下苍生为刍狗,贪婪暴虐,滥施刑罚,弄得民不聊生。特别是他为了控制思想,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尽烧天下之书,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

当时有两个为始皇求长生药的人,一个姓侯,一个姓卢,两个人私下议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因为灭了诸侯,统一了天下,就以为自古以来的圣贤谁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听不到批评之声,日益骄横;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他还颁布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如今大家因为畏惧,谁也不敢指出始皇之过,致使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取决于皇帝。他竟然还用秤来称量大臣们的上疏,如果大臣们每天呈上的疏奏(竹简)不足一百二十斤,就不让休息。像这种贪权专断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但是,后来二人脚底抹油,跑了。

秦始皇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又因为有人举报咸阳的诸生中有人妖言惑众,扰乱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读书人,并且严刑拷打,令其互相检举揭发,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牵连进来。秦始皇一声令下,这四百多号人遂被活埋于咸阳。这就是发生于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提到这段时,用的是诸生而非儒生。而坑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的典籍中,此时距秦始皇死后已经一百多年。

秦始皇焚书坑儒

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汉武帝的财政管家桑弘羊在著名的盐铁会议上舌战群儒,发表了一通宏论,大意是,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基于同样的道理,秦始皇才烧掉儒生们的著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见《盐铁论》)之后,刘向在《战国策序录》中明确地提出秦始皇坑杀儒士。此后,《史记》中所说的诸生渐渐演变成儒生。

魏晋时期,伪书《古文尚书》中有篇孔安国序,序中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这大概是焚书坑儒一词的最早出处。这一说法被后世广泛引用,流传至今。

还原真相

焚书

焚书源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一段论争。

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阳皇宫里大宴群臣。

有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借给皇帝敬酒的机会称颂始皇说:以前,秦国很小,地不过千里,亏得陛下你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接着,他又大赞郡县制,说秦始皇改诸侯分封制为郡县制,使国家无战争之患,人民得以久享太平。其功德从古至今没人能比。

秦始皇焚书坑儒

周青臣的话虽然不无阿谀奉承的成分,但陈述的也基本上都是事实。不料,却引起了一个名叫淳于越的人的不满。

秦始皇死亡之谜正常病故还是遭人谋杀?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千古一帝”,一生波澜壮阔,雄才大略,围绕他的历史谜案也有很多。其中,比较着名的争议就是秦始皇的死亡之谜。

关于秦始皇之死,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从小就患有疾病,体质较为羸弱。可是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所以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从上述记载中,似乎秦始皇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

但是史学家从几篇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中推敲,发现了可疑之处,认为从身边儿子近臣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之死是非正常,更准确的说是遭人谋杀的!

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谋害秦始皇的凶手是他的小儿子胡亥。但是文休分析,这种可能性极低。原因很简单,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赵高和李斯的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

倒是中车府令胡亥进行谋害诛杀的可能性要更大的多。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到平原津时(今山东平原附近)突然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其他皇子皆没有留言,唯独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皇长子扶苏遗命:“与丧命咸阳而葬。”翻译过来就是要求扶苏回咸阳主持秦始皇的葬礼事宜,这明确无误的确定了秦始皇传位于扶苏的意愿。

皇长子扶苏与蒙括、蒙毅两兄弟关系很好。如果扶苏继位,蒙家两兄弟必然继续受到信任与重用。赵高曾对李斯讲:“长子(即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全必用蒙恬为丞相。”蒙恬是扶苏的亲信,赵高曾被蒙恬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

可想而知,一旦扶苏继位,赵高极有可能高官厚禄不保,甚至还有杀身之祸。所以,最不想让扶苏继位的人就是赵高。

再者,赵高是否有胆量干这弑君的勾当呢?他的言行已做出最好的回答。他对胡亥讲:“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着之,不为不孝。”

有动机,有胆量,就差公开行动了。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戒备森严,赵高根本无法下手,如今秦始皇在旅途中病倒,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劝胡亥时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综上所述。趁你病,要你命,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进而谋朝篡位的伟大目标,赵高果敢地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提前结束其生命,这完全有可能。

按照第二种说法来看的话,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的导演者就是赵高。李斯、胡亥是随从,扶苏、蒙括、蒙毅都是政变的牺牲品。

但是,秦始皇到底是病故还是被害呢?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也许只有我们等到秦始皇陵发掘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真身,他的真正原因就可以被世人所知晓了。

相关参考

秦始皇陵墓遗留的历史谜案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

秦始皇陵墓中遗留哪些历史谜案

幽深地宫谜团重重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

秦始皇留下的9大谜案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九大谜案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谜案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

孟姜女哭长城——让秦始皇背锅蒙冤两千年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讲的是始皇时期,有一个叫范杞梁的人,结婚刚三天就被征发到北方去修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因对他思念不已,遂跋山涉水,前往修长城的地方寻找他。然而当她历尽

孟姜女哭长城——让秦始皇背锅蒙冤两千年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讲的是始皇时期,有一个叫范杞梁的人,结婚刚三天就被征发到北方去修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因对他思念不已,遂跋山涉水,前往修长城的地方寻找他。然而当她历尽

秦始皇蒙冤千年,孟姜女没有哭过长城,那时并没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人们可能会怀疑孟姜女是不是真的哭倒了长城,但多数人还是坚信至少孟姜女是哭过长城的。也就是说,她的老公杞梁是真的被抓去修长城,并且死在了长

千古谜案吕不韦与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千古谜案吕不韦与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吕不韦列传”所记载,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载录于正史司马迁的《史记》之《吕不韦列传》。但

秦始皇陵墓之九大谜案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