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杀后,为了侮辱他,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项羽自杀后,为了侮辱他,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项羽自杀后,为了侮辱他,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

2、诸葛亮去世后,这两人做了一件事,若诸葛亮知道会气得活过来

项羽自杀后,为了侮辱他,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

说起楚汉之争,那么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且力能扛鼎。他的神勇无人匹敌,后来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章邯等秦军主力,推翻了秦朝。他的事迹也是足以让后人敬仰,但是当他战败之后,居然选择了乌江自刎,为什么不选择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呢?刘邦后来在他死后,其实还对他做了比灭绝还绝的事情。

刘邦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为人豁达,后来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一直到成为汉王之后,也是知人善任,让自己的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打败霸王项羽。当时楚汉本打算以鸿沟为界,两分天下,协约都已经制定了。但是经过张良的劝谏,刘邦决定趁此机会,准备追击楚军。

后来也是以封地的名义召来韩信和彭越,终于把楚军重重包围,项羽突破之后退回了垓下城。后来有了著名的四面楚歌,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八百心腹准备突围,但是遭到了围剿。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人,所以项羽觉得甚是惭愧,面对乌江,已经没有脸面再回去了,所以有了令人遗憾的乌江自刎。

整整四年半的楚汉之争,刘邦获得了胜利。面对剩下的项氏一族,他没有选择夷三族。而是有着更残酷的手段,他赐予他们刘姓,这如果是对于普通人,那么是无上荣耀的事情。但这是对于曾经不可一世的项氏一族啊。这就相当于是背叛自己的家族,是比灭他们族人还绝的事情。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项羽咎由自取,他不听从亚父的劝谏,一直以为能靠自己的武力来取胜,可胜利哪有那么简单。

诸葛亮去世后,这两人做了一件事,若诸葛亮知道会气得活过来

蜀汉后期,人才凋敝,很多人认为,这主要是诸葛亮的责任,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出现“蜀中无大将”的情况,就是因为诸葛亮设计冤杀魏延导致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诸葛亮最终的安排,真的是为了置魏延于死地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持肯定态度,毕竟就算抛开演义不谈,只说正史,诸葛亮最终也是将魏延排斥在外的。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思是说,诸葛亮在临终的时候,与自己的几个心腹商议,自己死后退兵的安排。他最理想的方略,是让魏延负责断后,姜维作为倒数第二梯队。如果魏延不肯听从安排的话,大军便自行开拨,不用管魏延。如此看来,诸葛亮好像的确放弃了魏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史料中提到,诸葛亮非常倚重魏延的骁勇,曾经因为车骑将军刘琰与魏延发生争执,于是将刘琰从前线遣回了后方。魏延与他的心腹杨仪不和,他也两不相帮。甚至到了临终之前,他还是更愿意将断后这样的重任,交到魏延手中。如此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魏延。再者说,就算他舍得放弃魏延,那么他会舍得放弃魏延的麾下的兵马吗?

答案是否定的,小编认为,诸葛亮最后的安排,可能有这样的用意:如果魏延愿意替大军断后,随大军一起撤退那最好。如果魏延不愿意服从安排,那一定是因为他不甘退后,打算继续北伐,如果那样的话,他还是会率众去与魏军打交道,最终还是达到了断后的目的,甚至可能会取得一些什么战果。以魏延对蜀汉的忠心,就算此时放他自由,他最终大约还是会回归蜀汉的,这样的话,除非他全军覆没,否则的话,对蜀汉而言,依旧没有什么损失。

这样看来,诸葛亮的算盘打得非常响,而且在他心目中,可能除了魏延之外,无人能够抵御魏军。然而,他的两个心腹费祎和杨仪,却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这两个人做了什么呢?先说费祎,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前去魏延的营寨打探魏延的态度,却故意欺瞒魏延,一边说回头劝说杨仪继续北伐,一面让杨仪安排大军撤退,直接将魏延激怒。不仅没能达成让魏延断后的目的,还导致了魏延先行一步,阻住了他们的去路。

杨仪则不断的上书,与魏延互相诬告对方叛乱,甚至派出王平等人与魏延火并,最终派马岱斩杀部曲纷纷逃散的魏延。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个时候,他一点都没有同室操戈后的悲哀,反而得意洋洋的践踏魏延的头颅,泄愤似的问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正是因为费祎和杨仪的举动,蜀汉损失了一员大将,少了一根强大的顶梁柱,他们的退兵之路也更加凶险。如果诸葛亮死而有灵的话,得知他比较看好的两个接班人,做出这样的事情,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大约会气的活过来吧?

相关参考

他是项羽身边的卧底,一件事改变历史走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鸿门宴决定了秦末的历史动向,鸿门宴之后的刘邦被封汉中王,开始真正的逐鹿中原。但是每当我读起鸿门宴之时,就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属于项羽阵营,而且跟项羽有

汉朝最忠硬汉,为了投靠刘邦,母亲被项羽烹杀,坚决反对吕后封王

《史记》里记载的老头不少,老妪却不多,王陵的母亲便是这不多者之一。王母固执而刚烈,做事决绝,项羽抓她做人质,逼她写信召儿子前来投靠,她却认准了刘邦,为让王陵铁心事汉,最后竟然拔剑自杀,以死斩断儿子可能

项羽自杀后,争夺他尸体的5个将士,结局如何

公元前203年,在经历了几年的对战中,楚军和汉军都人疲马乏,明知楚军现在粮草困乏,撑不了太长时间,刘邦很想将其歼灭,但由于韩信等人按兵不动,刘邦也无可奈何,双方签订了“鸿沟和议”,随后就分别撤离战场。

项羽自杀前,数万蚂蚁排出6个字,刘邦高兴的合不拢嘴

春秋时期,当伍子胥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向楚平王妥协,不相信为了营救父亲牺牲自己生命就是世俗意义上的孝顺,他觉得事在人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千方百计逃到吴国,最终为父亲和兄弟报仇雪恨。伍子胥不相

自杀以谢天下

秦朝短命的直接原因是胡亥的残暴。他的残暴,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是改自己的尊称为“皇帝”,以显示他的尊贵。与此称鲜明对比的是,秦二世上台后欲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极度享乐,而落实的却是大屠

深得刘邦信任的周勃铲除吕家后为何被狱卒侮辱

...聚集了很多当时的牛人,不仅灭了秦王朝,还大败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之所以能夺得天下,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还要依赖于张良、萧何、韩信等牛人的辅佐。当时有这么一个人,论知名度可能比不上“汉初三杰...

项羽自杀后,手下三大名将的结局怎样

当年楚汉战争最后一战,项羽乌江自刎,刘邦最终取得成功,当了皇帝。但当了皇帝的刘邦接下来就开始清理项羽部众了。项羽的余部首先有共尉和臧荼两个诸侯王。这两个诸侯王其实算不上项羽的人,不过他们二人在楚汉之争

袁天罡去世前,只做了一件事,墓地千年无人敢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墓地的地方就有盗墓者的身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中国古代,但凡家庭条件不错的人,死后墓中都会有陪葬品,这不仅是因为迷信,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为了防止死后墓地被盗,古人曾尝试过很

他不堪日本侮辱,誓建中华一流大学,被逼自杀后,8000人送他回家

湖南岳麓山腰,绿树环抱之间,有两座花岗岩石棺合葬在一处,这里沉睡着陈天华、姚宏业两位烈士。在舍身殉国的湘籍英烈中,这两个人算不上名头最大的,但其壮怀激烈同样可歌可泣。陈31岁时投入日本东京的大森海湾,

日本用“称呼”侮辱中国几十年,中国做了一件事情,以后再也不敢

生活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经验仍然时刻影响着我们,看历史不仅长知识,还能激发着我们骨子里的性格和气质。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想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