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攻北燕之战
Posted 幽州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魏攻北燕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北魏攻北燕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军连克北燕诸军镇的作战。
是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南郊整训兵马,准备进攻北燕。六月,魏太武帝发兵伐燕,同时遣左仆射安原、建宁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以防柔然袭其后。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今河北东北部滦河),遣安东将军奚斤征发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民众及密云(今属北京)丁零族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会师于燕都和龙(今辽宁朝阳)。魏帝经辽西至和龙,北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于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万人挖围堑以困和龙。八月,北燕主冯弘派数万人出城挑战,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间公拓跋齐所击破,死万余人。北燕尚书高绍率万余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斩绍。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今辽宁义县北),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今辽宁建昌西北),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攻冀阳(今辽宁凌源境),皆拔之。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还,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6郡民众3万家于幽州。 点评:此战,拓跋焘部署周密,留兵防守柔然,挖堑围困和龙,从而为其拔除北燕其他军镇创造了有利条件。南北朝历史 北魏攻后燕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
魏、燕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战后(参见参合陂之战),燕国力大损。后燕主慕容垂不久病死,太子慕容宝继位。北魏主为取得中原,遂乘机于皇始元年八月,率步骑40余万大举攻燕,南出马邑(今山西朔州),越句注山,遣左将军李栗率5万骑兵为前驱,派将军封真等从东道出军都关(今居庸关),袭燕幽州(治今北京市)。 九月,南进魏军在晋阳城外大败并州牧慕容农,攻克晋阳(并州治所,今太原西南),慕容农只身逃归中山。魏出军都之步骑亦攻克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拓跋珪取并州后,继续率军东进,直指后燕国都中山。燕王慕容宝修城贮粮坚守中山,派慕容农出兵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作为警戒。一切军务,皆委于赵王慕容麟。 十月,拓跋珪派冠军将军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率步骑2万,暗从晋阳开韩信旧道,趋井陉关(今河北井陉西北)。拓跋珪首先攻取常山(今河北正定南)。常山以东各郡县守宰或逃或降,只有中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县)三城为燕军所守。 十一月,拓跋珪命东平公拓跋仪率5万骑兵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自率大军攻中山,不克,拓跋珪认为中山城固,急攻伤士,久围则费粮,遂率军南向。十二月,北魏别部大人没根率新兵数十人降燕,请兵袭魏;其侄酰提在并州任监军,亦率所部回国作乱。 次年二月,燕主慕容宝闻魏有内乱,不从魏主请和,调集步卒12万、骑兵3.7万屯柏肆(今河北藁城北15公里),在滹沱水北筑军营,向魏军挑战。拓跋珪率军到柏肆,在滹沱河南筑营。慕容宝派勇士万余人为先锋夜渡滹沱河,袭击魏营,亲率大军在魏营之北布阵,作为后援。燕军夜到魏营,凭借风势放起大火猛攻魏营,魏军大乱。但拓跋珪很快召集军队,在营外多设火把,纵骑兵冲击,大败燕军,俘斩万余。慕容宝率军渡河退回。次日拓跋珪整军渡河,与燕军相持。慕容宝见燕军士气被夺,率军向中山败退。拓跋珪追击,多次打败燕之殿后军队。慕容宝害怕被魏军追上,令士卒抛仗弃甲,继而置大军于不顾,仅率2万骑逃回中山,时值大风雪,冻死者无数。所弃将士及文武大臣,降魏或被俘者甚众。拓跋珪在柏肆战胜燕军,旋遣兵回国平定内乱,随即再次进攻中山。 三月,后燕发生内乱,慕容麟谋杀燕主未成,出奔。慕容宝等走保龙城(今辽宁朝阳),分派西河公库僻官骥率兵3000帮助慕容详守中山。五月,库僻官骥与慕容详发生内讧,被杀。拓跋珪在中山攻慕容详一个多月不下,撤军就食河间(今河北河间南)。慕容详在中山城自立为皇帝。七月,慕容麟率众潜袭中山,斩慕容详自立。八月,拓跋珪移兵常山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九月,中山城中缺粮,慕容麟率2万骑兵进驻新市(今河北新乐西南),遭拓跋珪攻击。十月,慕容麟战败,率数十骑逃奔邺城。拓跋珪乘势攻入中山,燕降魏的公卿尚书将士2万人。拓跋珪攻克中山后,派骑兵3万增援拓跋仪进攻邺城。 三年正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从邺城率户4万,南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拓跋仪率军进入邺城,随即追慕容德至黄河而归。北魏伐后燕之战结束。 点评:此战持续一年五个月,北魏充分利用参合陂之战后的有利态势,调集大军,直逼后燕国都,展开战略决战。作战中,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机会,努力掌握战争主动权,终于彻底击败了强大的后燕,使北魏成为北方最强大国。相关参考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 魏、燕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 魏、燕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
当初,北燕将领库展俦笸督盗吮蔽海不久又背叛北魏重新归附北燕。公元416年十月,北魏国主拓跋嗣派遣骁骑将军延普,渡过濡水去进攻库展俦螅把他杀了。于是,他们又乘胜进攻北燕幽州刺史库展俨、征北将军库展偬幔把
从南方发动对北方的战争罕有胜利,南与北的问题其实在这里相信很多人读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整个中国统一的历史中,从南方发动对北方的战争基本上没有胜利过,根据历史学家的统计,唯一一次胜利
历史人物 李未央历史原型北魏冯太后简介,文成帝与冯太后是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国亡父丧冯氏是长乐信都人,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冯氏的母亲王氏,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人,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随夫任官长安后,生活才暂时得以安定下来,
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 冯氏的祖父冯弘、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其父冯朗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后来其父因罪被杀,她随姑母人
一、冯皇后(北魏文成帝) 北魏冯太后(441年-490年),汉族人,是北燕君主冯弘的第二子冯朗之女和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在文成帝死后两朝亲政,把北魏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冯太后。她就是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也可以称其为冯太后。文明太后原本出身皇族,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女。北魏太武帝攻打北燕时,冯弘逃亡高句丽,他的儿子冯朗向北魏投降,而冯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