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武帝两次伐齐之战的介绍
Posted 北齐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对周武帝两次伐齐之战的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对周武帝两次伐齐之战的介绍
公元六世纪中叶,东、西魏先后被权臣高氏建立的北齐和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代替,于是北方成为齐、周东西对峙的局面齐、周二朝大体以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为界,北齐占有弘农以东,北周占有弘农以西。
从实力上说,北齐占有素称富庶的东部地区及多出北周一倍以上的人口,在双方力量对比上居于优势地位,而北周则相对处于劣势。然而从东魏以至北齐,高氏的政治非常腐败,其境内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强占人口,百姓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国力日渐衰落。与此相反,从西魏至北周,宇文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北周的政治清明,人民负担相对较轻,军队战斗力加强,国力日渐增加。北齐、北周在国力上的优、劣势地位不断向北周有利的一方转化。
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志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而此时在位的齐后主高纬却是 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合境嗷嗷,不胜其弊 ①。其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这为周武帝灭齐提供了条件。
周武帝为消灭北齐,在战略上北连突厥、南和陈朝,以便形成对北齐的夹攻之势,使其疲于奔命,难于应付。他先与突厥和亲,娶突厥可汗之女为皇后,约其连兵伐齐;又于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与陈通好,使陈攻击北齐的淮南之地以牵制北齐。陈于翌年出兵,攻占了北齐淮南之地。北周伐齐的时机逐渐成熟。
1.第一次伐齐之战:
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周武帝见北齐政治日益腐败,决定乘机一举灭齐,统一北方。当年七月,周武帝出动18万大军伐齐,以北齐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进攻目标,沿黄河两岸,水陆数道并进。周武帝自率大军6万进攻河阴(今黄河孟津东)、洛阳,命大将杨坚、薛迥率舟师3万,自渭水入黄河顺流而下,宇文宪率兵2万直趋黎阳(今河南浚县)。这是北周的主攻部队。周武帝又命李穆率兵3万镇守河阳(今河南孟县)道,侯莫陈芮率兵2万镇守太行道(在河阳北),于冀率兵2万出陈、汝(今河南淮阳汝水间地区)一带,以牵制和阻击北齐各路援军。
八月,北周各路大军攻入齐境。周武帝军攻下河阴大城(外城),再攻子城(内城)未能克。宇文宪军攻克武济(今河南孟津),进围洛口(洛水入黄河之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攻下洛口东西2城,烧毁浮桥。周武帝指挥周军进攻河阳3城(当时河桥南、北及黄河河中洲上各筑一城,称河阳3城,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河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顺利攻克河阳南城后,进围河阳中城,猛攻2旬未能克。周武帝亲率将士进攻洛阳城,也未能攻克。与此同时,周军宇文宪、李穆、于翼各部进展顺利,先后攻克北齐30余城。
九月,北齐右丞高阿那肱率大军自晋阳(今山西太原)来援洛阳。这时,周武帝也正好身患疾病,于是周军尽弃所下诸城,撤军西还。
北周第一次北伐,在进攻目标上的选择不很恰当。出兵之前,北周谋臣宇文鲍宏等人都认为洛阳是敌之重兵所在,不易攻取,而且其地四面受敌,即使攻下也不便防守。他们都认为从平阳(今山西临汾)、晋阳一线进军较易成功。周武帝对他们的建议未能采纳,结果果然顿兵坚城久攻不下,遂使第一次伐齐无功而返。但周武帝此次进兵虽无结果,却尽知北齐虚实,见齐之 行师,殆同儿戏 ,又见其 朝政昏乱,政由群小,百姓嗷然,朝不谋夕。 ①更坚定了灭齐的决心,遂有第二次伐齐之举。
牧野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牧野之战相关人物介绍
牧野之战-相关人物
周武王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传有800诸侯不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还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乱,商统治阶层分崩离析。
于是,武王起兵,联合西方及西南方国部落,渡过盟津,与诸侯相会,并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甲子日凌晨,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又作《牧誓》,号召决战。这时纣也发兵抵抗,进行会战。武王命太公率先犯敌,大军随即冲击,纣军纷纷倒戈叛纣。纣见大势已去,逃登鹿台(一称南单之台)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商灭亡。武王灭商后,分其王畿为邶、鄘、卫,设三监(纣子禄父、管叔、蔡叔,一说管叔、蔡叔、霍叔)加以治理。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99国,有652国向武王臣服。武王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等;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武王选定伊水、洛水一天王簋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述武王灭商、祭告文王的事迹带,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卒。其子成王继位,周公辅佐,终于和召公一起建成了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
商纣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王。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虽材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他荒淫无度,把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在这广大地区修建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新作“淫声”,有所谓“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
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如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他废除贬斥了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谏的忠臣。用挖心酷刑处死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也没能免遭囚禁。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yǒu)里(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纣王发动对周边方国的连年征战,后又把全部兵力用于对东夷的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商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收拾。武王伐纣时,商王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
相关参考
牧野之战-相关人物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
牧野之战-相关人物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
漠北之战背景: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
漠北之战背景: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
韩信灭齐之战公元前204年7月,刘邦被项羽赶出成皋,逃到武修,刘邦认识到必须开辟新的战场,分散楚军的力量,才能击破它。在那时,分散楚军的最好办法,就是对楚国的后方齐国发动进攻,吸引楚军抽一部分兵力去救
漠北之战的具体情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漠北之战前,汉武帝刘彻已经对匈奴进行了河南漠南和河西两大战役。一、河南及漠南战役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汉大将军卫青出云中郡(今和林格尔和
在刘邦重振声威挽回败局的同时,韩信对自己的任务也完成得相当顺利。攻齐是他既定计划之中的事,只不过被刘邦给搅乱了,现在他又很快重组了一支新军,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训练新军也很有所长,很快这支新军就
崔杼的目的是让晋来伐齐,庄公钻进套里了,晋也下决心第三次伐齐了,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年晋国境内连降大雨,谷水和洛水一片汪洋,黄河也泛滥成灾,晋侯的伐齐打算被上帝给制止了。崔杼在这里已经做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2年之间的战争,历时两年,此战之战秦国大获全胜,反之赵国元气大伤。但是,令小编费解的是,长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战争呢?且,长平之战的敌对双方又是由谁领军的?带上问题一起来看看
唐灭百济之战背景十分地复杂,百济属于朝鲜半岛的一个小国。当时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部分,就是新罗、高句丽和百济。这三个小国之中高句丽的经济实力最为强大,也最不安分。百济在高句丽的怂恿下也总是有很多的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