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为何被慈禧撵走?翁同龢主战到底有没有私心? 

Posted

篇首语: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翁同龢为何被慈禧撵走?翁同龢主战到底有没有私心? 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翁同龢为何被慈禧撵走?翁同龢主战到底有没有私心? 


        翁同龢是晚清名臣,同时也堪称晚清第一帝师。他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之后自然而然走上科举之路,中咸丰六年状元。

  翁同龢有才华而又出生名门,德行也是好的。所以在同治四年之时,被慈禧太后聘为同治帝师。此后光绪帝时期,也为光绪帝帝师。

  翁同龢担任帝师,是皇家对他的提拔,他也因此平步青云,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但是光绪二十六年,她却被慈禧罢官撵走了。

  冤枉还是不冤枉,实际上就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情。站在慈禧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冤枉的。随着光绪帝的渐渐长大,帝后矛盾越来越严重,朝中大臣自然也开始站队。

  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从光绪帝幼时起就教育他,算的上是帝党领袖。后来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历史上著名的《明定国是诏》就是他草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氏也是由他举荐给光绪帝的。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实力,明显强于帝党。所以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而作为光绪帝师,已经明确站在慈禧对立面的翁同龢,慈禧自然不会放过,这才有了罢官。

  当然从翁同龢的角度来说,自己是冤枉的,他曾作诗“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表达自己为官多年的无限感慨。

  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永远的痛,需要后世铭记的教训。这场战斗以日本的完全胜利告终,李鸿章创办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后世有人将甲午海战的责任安在翁同龢身上,认为是他全力主战,才有了这么一次巨大的惨败。

  清·王伯恭在自己写的《蜷庐随笔》一书中,这样批判翁同龢。认为他全力主战,只是因为与李鸿章的私仇。

  当初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犯了失守封疆之罪,李鸿章为曾国藩草拟奏章弹劾。翁同书被判充军,父亲翁心存被气死,于是翁同龢和李鸿章结了梁子。

  翁同龢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甲午战斗,中方极大可能会战败,但是却力战只是为了将李鸿章拉下马。

  翁同龢要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确如此。因为当时李鸿章创办发展北洋的时候,翁同龢正好在户部管钱。每次李鸿章索要海军军费,翁同龢都要卡一卡,使得北洋海军发展受阻。

  但若是说他应该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未免将翁同龢看的太过重要。其实不止翁同龢,当时朝中大臣主战气氛热烈,而他支持的皇帝也是这样想的。

  翁同龢正好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最后就被大家推为领袖,站出来与李鸿章打擂台。全力主战,最后以失败告终,翁同龢因此受到后人批判。

  个人认为,翁同龢主战有一定书生意气在里面。毕竟国家遭受如此侮辱,寻常人都不能忍受。再者当时北洋水师也有一定成就,朝中上下都气势汹汹,想要挽回颜面。

  为何最后要将责任全部推倒翁同龢身上?恐怕只是因为正好他身份比较高吧!要我来说,甲午战争的责任应当由国家来背。如果国力强盛,哪里还怕人来侵犯,哪里又会有甲午海战?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人如何能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关参考

翁同龢为何能得光绪帝信任?光绪帝与翁同龢的关系

  翁同龢是清末重臣,为同治帝、光绪帝两代帝师。他不仅出身尊贵,同时入仕之后也受到皇帝和太后的重视。特别是在光绪帝时期,成为帝党领袖,在朝堂与后党相争,可谓风光无限。  翁同龢是光绪帝最信任的臣子,他

翁同龢到底算不算奸臣

借用恭亲王奕䜣评价翁同龢一句话:此人居心叵测,怙势弄权,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此人虽有正气,满腹经纶,不贪不贿,但过于迂腐,两任帝师结果如何,是文人误国的典型,根本无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李

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翁同龢的研究。...

历史人物 翁同龢的翁同龢的生平介绍_翁同龢后人_翁同龢怎么读

中文名:翁同龢别名:字叔平,号松禅、均斋、瓶笙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熟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代表作品:《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同龢–晚清著名的政治家  翁同龢(1

翁同龢是否在甲午战争中责任重大?翁同龢为什么会被贬职?

  十九世纪末期,在世界的东方爆发了一场规模极大的海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很早开始,就属于中国的属国,但是随着后来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世界的衰弱,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吸收先进的西方思

清朝 翁同龢生平简介?翁同龢历史评价?

翁同龢一清道光十年(1830)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龢出生于北京城内石驸马街罗圈胡同。翁家世居苏州府常熟县(今属江苏)。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字二铭,号邃盦,道光进士。曾任礼部、户部、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

翁同��为何被慈禧撵走

       翁同是晚清名臣,同时也堪称晚清第一帝师。他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之后自然而然走上科举之路,中咸丰六年状

清朝历史上不贪不色的翁同龢为何救不了大清国?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有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他们不贪财不好色,以儒教道义严于律己,是清流的代表,但是他们没能挽救大明亡国。大明亡国后,东林党成为历史,但中国清流没有消失,他们至少从形式没有亡,前清

清朝历史上不贪不色的翁同龢为何救不了大清国?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有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他们不贪财不好色,以儒教道义严于律己,是清流的代表,但是他们没能挽救大明亡国。大明亡国后,东林党成为历史,但中国清流没有消失,他们至少从形式没有亡,前清

如何评价翁同龢此人?翁同龢为什么支持变法?

  翁同龢,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同治帝、光绪帝帝师。公元1830年,翁同龢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常熟,字叔平,号松禅。  翁同龢是官宦世家出身,父亲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本人的成就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