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登基 三让天下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两次登基 三让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两次登基 三让天下

2、历史人物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

两次登基 三让天下

  作为一个皇帝,睿宗一生中竟然两次登基即位,而且三次分别将皇位拱手相让给母亲、兄长和儿子,这种看似奇怪的举动实则是一种无奈的权谋。在那个宗亲倾轧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靠的就是恭俭退让。
  傀儡皇帝
  唐睿宗一生中两次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初七,当时高宗皇帝已经驾崩一年,睿宗的皇兄中宗被武则天废黜,所以年幼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的即位不同于寻常的皇帝登基,他是被母亲武则天故意扶立的傀儡皇帝,因为当时武则天称帝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就故意将年幼的李旦拥立称帝。睿宗虽然坐上了皇位,却有名无实。身为皇帝,他不但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而且只能住在别殿,这显然不符合礼制。但是当时武则天称帝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她虽然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但其实所有的国家政令都是出自她手。
  在睿宗即位的同一天,武则天将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将他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
  就在同一年,唐朝的着名将领徐敬业因事被贬为柳州(广西柳州)司马。他本来就不满武则天擅权专政,在赴任途经扬州时,便和一起遭贬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以及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人谋划造反。他们先是贼喊捉贼,诬告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让监察御史薛璋将他捕杀。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将扬州监狱里的犯人都解放出来,又招募了一批民兵。然后,才子骆宾王撰写了一篇震撼人心的《讨武檄》,他们便以扶助中宗复位为名,开始造反。结果,武则天派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统兵镇压,起义失败。徐敬业弟兄被部下所杀,同党也大都被捕杀。
  此后,还有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造反,但都被武则天血腥镇压了。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步步壮大,仅仅垂帘听政已不能满足她对权力的欲望了,睿宗便上演了第一幕让天下的好戏。
  让天下于母亲
  睿宗即位本来就是武则天一手导演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实权,所谓“让天下”,只不过是让幕后真正的皇帝走出来而已。在以武力镇压了几次反叛之后,武则天的威望一点点树立了起来,但她还假惺惺地说要还政给睿宗。睿宗当然不敢接受,便坚决推辞,并请让天下于母亲,恳求母亲临朝称帝。于是,武则天便也不再掩饰,她先是将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以保全睿宗的皇帝颜面。然后,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并改元为载初元年(690)。在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
  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在儿子睿宗和群臣的拥戴下,改唐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此刻的睿宗深知自己处境危险,唯有取得母亲的信任才能苟活。于是,他一面极力辞让天下,一面恳请武则天将自己赐姓武,以表忠心。于是,唐睿宗就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本来已经登基的皇帝,却突然变成了皇太子,虽然名分上不是,但实际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唐睿宗第一次让天下,通过这一让,睿宗看似暂时摆脱了危险,其实却危机四伏。cctop.
  在让位后不久,作为皇嗣的睿宗本来打算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却不想被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睿宗自然不敢招惹,便断然决绝了她的情意。没想到韦团儿因爱生恨,就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分别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巫蛊妖法,诅咒武则天。巫蛊之术历来是宫廷禁忌,一旦被举发往往满门获罪,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连太子一门都惨遭灭族。在长寿二年(693)正月初二,刘氏、窦氏就被秘密召进宫中,被武则天处死在嘉豫殿。对于两个妃子的离奇失踪,睿宗大概也知道其中的蹊跷,但是不敢发问,在武则天面前仍然装作泰然自若的样子,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忍功”修炼的境界之高,否则在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是无法存活的。
  让太子于兄长
  唐睿宗第二次让位不同于第一次,因为他此刻已经被贬为皇嗣,出让的便只能是太子的位置了。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显然有意让中宗成为皇位的继承人。继第一次让皇位于武则天后,睿宗已经退居皇太子之位了,为了避免和皇兄的政治斗争,他便故意称病不朝,肯请让太子之位于中宗。
  于是,武则天便成全了睿宗让位的请求,名正言顺地封中宗为太子,而睿宗则被封为相王。这次让位,睿宗再次聪明地避开了宫廷斗争,保全了自己,而且也赢得了中宗一定程度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中宗即位之后,便封睿宗为安国相王,拜太尉,让他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但是,一贯辞让的睿宗连宰相也不愿做,而是坚决请辞。后来中宗又想封他做皇太弟,继承自己的皇位,睿宗也坚决推辞。正是由于睿宗的谦让,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旋涡中,虽然他也屡屡遭受猜忌,但终究保得平安。
  三让让出太平盛世
  中宗复辟之后,宫廷斗争不但没有停息,反而越来越诡秘。景龙四年(710)六月,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中宗,另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按照中宗遗诏,身为安国相王的睿宗本该辅政治国。但是,睿宗深知韦后想效仿武则天把持朝政,所以坚决辞让,不愿涉险。
  后来,韦后由于倒行逆施被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诛杀,少帝李重茂也被废黜,睿宗又被拥立登基。这便是睿宗人生中第二次登基即位,时隔第一次已经有二十七年。
  可是,在即位后第二个月,睿宗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的八月二十五,在位二十六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这一次让位使得唐朝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纪元。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开创了经济空前繁荣、政治清明稳定的“开元盛世”,使得唐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所以,睿宗本人虽然一直没有真正操持过国政,但是他却将天下让给了一位英主,也算是有功于盛唐。
  纵观睿宗一生,两度登基,三次让位,可谓传奇,但实质上是迫于诡谲的宫廷斗争,只有以退为进,方能自保。
登基天下

历史人物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

三让天下的唐睿宗李旦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目前为止也后无来者。在李旦荣登九五之前,李旦的哥哥李显是当时的皇帝,因为一句气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因此虽然李旦当上了皇帝,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自己距离权利中心越近就越危险。李旦登基之后,并没有实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当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筹备称帝,在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及其称帝的支持者感觉到时机成熟,于是一次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隆重登场。先是官员请愿,再后来老百姓开始请愿。数万人集结起来,要求武则天顺天应民、登基称帝。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旦怎么可能继续安安稳稳的当这个皇帝呢?再不表态,那就是不识时务了。李旦可能软弱,但并不迟钝。他及时的做出了反应,加入了请愿的队伍。于是武则天终于创造了历史,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李旦称病只是给自己躲避政治风云找的借口,他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中宗李显争帝位的政治较量之中。>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使武则天退位,并扶立太子李显为帝。李显复辟后,感激于弟弟李旦当年让位的“义举”,便加封他为安国相王,又想立他为皇太弟。然而李旦深知韦皇后、安乐公主权力欲极重,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据高位,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躲在家中静观时局。>>李旦晚年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同年十月,葬于桥陵。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两次继位,三让天下

  说到历史上“两次继位,三让天下”的皇帝,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唐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年-716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

历史人物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

三让天下的唐睿宗李旦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

与孔子齐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游春秋诸国,三让天下引发血案

君王之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即使是在当代社会,依然会有很多人像做皇帝,实在是因为君王那种君临天下,说一不二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说到底是是权力的作祟。但在政权诞生最初的年代,很多人还是有情怀的,比如上古

泰伯三让王位是不是一个经典的故事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泰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祖。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受到后人的赞颂。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是个至德至圣的人。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

明英宗为何能两次登基为帝?为何说他两次登基与太监有关?

  明英宗是明朝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两次登基为帝。很多人奇怪,中国古代皇帝几乎都是父死子继的,就算有禅位的皇帝,也没有听说过再次登基的,为何明英宗就当了两次皇帝呢?  明英宗之所以两次

李旦两次登基的故事

李旦登基睿宗李旦作为唐朝的的第五位皇帝,有两次登上皇位。第一次是因为母后武则天想要做皇帝,而李旦的哥哥李显不好控制。因此武则天废黜了中宗李显,让年仅二十二岁的李旦登基做了皇帝。李旦登基的时候,年龄刚好

为何当了两次皇帝? 元文宗坎坷登基之路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皇帝生涯颇为坎坷,与明英宗相似,两人都是当了两次皇帝。那么图帖睦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在他执政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元文宗图帖睦尔出生于1304年的元朝,是元

为何当了两次皇帝? 元文宗坎坷登基之路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皇帝生涯颇为坎坷,与明英宗相似,两人都是当了两次皇帝。那么图帖睦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在他执政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元文宗图帖睦尔出生于1304年的元朝,是元

李旦懦弱还是韬光养晦 两次登基三次让贤的皇帝

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知为何,李显对自己的第二任皇后韦氏相当看好,有意提携她的父亲韦玄贞做宰相。辅弼大

李旦懦弱还是韬光养晦 两次登基三次让贤的皇帝

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知为何,李显对自己的第二任皇后韦氏相当看好,有意提携她的父亲韦玄贞做宰相。辅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