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万贯家财是如何挥霍干净的?

Posted 溥仪 紫禁城

篇首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万贯家财是如何挥霍干净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万贯家财是如何挥霍干净的?

2、历史人物 究竟是何宝物,随身携带的他直到二战结束后才上交给个国家

溥仪离开紫禁城后,万贯家财是如何挥霍干净的?

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他在北京城短暂停留后,携带家眷到天津日租界定居。

在离开紫禁城之前,溥仪已经把皇宫里珍藏的大量古玩珍宝转移到了宫外。这些东西,都是价值连城之物,变卖之后,得钱无数。所以,溥仪初到天津的时候,是个家财万贯的富家翁。

但是,这无数财产竟然让溥仪在短短数年内挥霍一空。

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呢?

第一,被洋骗子欺骗。

溥仪离开紫禁城的1924年,正是军阀大混战的时候,各路军阀各自为战,互相争抢地盘,放眼望去,一片乌烟瘴气。

这时候,有小道消息传出:洋人们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不希望一片混乱,希望有一个一统群雄的人物,来做群龙之首。溥仪身边的遗老们认为,只有溥仪有这个资格。

在遗老们的影响下,溥仪做起了复辟梦,整日里想着重返紫禁城。溥仪的复辟梦被很多洋骗子知道后,都纷纷登门,表示愿意帮助他复辟,以得到溥仪的厚赐。

这些洋骗子中,最着名的要数沙俄军官谢米诺夫。这个小谢,在国内犯了事儿,无奈之下逃到中国。没想到,在中国却摇身一变,成了沙俄的代言人。他拜见溥仪,声称自己可以回国四处活动,帮助溥仪达成复辟的愿望。

溥仪一看有洋人帮忙,心花怒放,第一次见面就送给谢米诺夫五万银元,作为活动经费。此后,谢米诺夫又无数次得到溥仪的资助。

除了谢米诺夫外,英国骗子诺斯、奥地利骗子阿克第等人也是溥仪的座上宾,从溥仪那里骗取了大量钱财。

第二,被身边的遗老所骗。

溥仪到天津后,虽然是轻车简从,但毕竟是末代皇帝,所以,身边还留着一些“忠心耿耿”的遗老。这些人大都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以“忠君爱国”着称。

他们在溥仪身边,时刻监督着溥仪。一旦溥仪有不合规矩的地方,他们就呼天抢地的“犯言直谏”,每当这个时候,溥仪都要用厚赐来打发他们,不然,他们就寻死觅活。

比如有一个老翰林胡嗣瑗,就通过这个办法,从溥仪手里“敲诈”了名贵狐皮大衣、祖母绿等无数珍宝。

第三,被女人们挥霍

在天津时,溥仪有两个女人,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这两位名媛到了天津后,很快就化身为时髦女郎,每日都挥金如土,出去购买衣物、珠宝等。

两人互相攀比,互相嫉妒,花钱如流水一般,搞得溥仪毫无办法。最后,由于溥仪偏袒婉容,导致文绣登报与他离了婚,成为当年的一个大丑闻。

在上述三方势力的合力“敲诈”下,溥仪很快就坐吃山空了。

历史人物 究竟是何宝物,随身携带的他直到二战结束后才上交给个国家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也被称作清废帝。溥仪一生坎坷,三岁成为傀儡皇帝,十九岁时便被军阀将领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取消一切皇室优待,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溥仪离开紫禁城之前,曾带出不少珍贵的宝物,因为溥仪身无长技,大多宝物都被他变卖来维持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却被溥仪一直随身携带,直到二战结束后才上交国家,是什么宝贝让溥仪如此珍重呢?> >这件宝物名叫清乾隆帝田黄本站网玺,是清朝乾隆皇帝身为太上皇时期所雕铸。这块本站网玺原材料是一个颇大且毫无瑕疵的田黄石,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而制成。这本站网玺中,两块是方形,一块是椭圆形,以黄雕锁链联接。两块方形分为阴阳,阳文刻着“乾隆宸翰”,阴文刻着“惟精惟一”,中间的椭圆玺则铭刻着“乐天”。整个本站网玺看来去浑然天成,锁链联接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断点接口,可谓巧夺天工。> >乾隆十分喜欢这个本站网玺,在他之后的皇帝也对这枚玺印非常重视。这枚清乾隆帝田黄本站网玺经历了满清王朝从强盛到衰落的全过程,同时工艺精湛,堪称国宝。据说,这枚玺印在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时,被溥仪一直藏在棉衣中,后来又悄悄放在皮箱的夹层里,躲过了一次次日本人的搜查,才让这枚玺印得以保留。> >后来,二战结束后,溥仪成为了新中国的普通公民。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捐献给了国家,让这枚国宝终于回到了故宫博物院中。如今,我们去故宫参观,就可以看到这个距今二百多年的稀有国宝,感受它诉说给我们的历史。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条件是什么

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条件是什么?冯玉祥是怎么削减皇族用度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的末代皇帝、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于次年二月被迫宣布

民国江西第一败家子,数亿家财挥霍一空,少帅张学良逼他签字离婚

清末民初,江西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张勋,搞张勋复辟的那个人,当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与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的张勋率辫子军发动兵变复辟,穿上蓝纱袍、黄马

民国江西第一败家子,数亿家财挥霍一空,少帅张学良逼他签字离婚

清末民初,江西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张勋,搞张勋复辟的那个人,当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与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的张勋率辫子军发动兵变复辟,穿上蓝纱袍、黄马

历史人物 究竟是何宝物,随身携带的他直到二战结束后才上交给个国家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宣统,也被称作清废帝。溥仪一生坎坷,三岁成为傀儡皇帝,十九岁时便被军阀将领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取消一切皇室优待,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溥仪离开紫禁城之前

历史秘闻 民国江西第一败家子,数亿家财挥霍一空,少帅张学良逼他签字离婚

清末民初,江西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张勋,搞张勋复辟的那个人,当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与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的张勋率辫子军发动兵变复辟,穿上蓝纱袍、黄马

历史人物 溥仪最看中的一件宝物,一直贴身携带,生怕被人抢去,最后上交国家

1924年11月5日,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说是很痛苦的一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结束了对清皇室的优待政策。>在冯玉祥军队的重重监视下,溥仪携家眷离开了紫禁城,到后海泔水桥旧醇王府居住。虽然不得不搬离皇宫

溥仪自述辛亥革命后在紫禁城的生活

本文《末代皇帝溥仪自传》,爱新觉罗溥仪着,群众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我不懂事的时候情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从我懂事以后就时常听说宫里发生盗案、

末代皇帝溥仪电影,电影末代皇帝 溥仪后来回了紫禁城

电影末代皇帝溥仪后来回了紫禁城  电影都是虚构的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即清逊帝。爱新觉罗氏,名溥仪,在位时年号“宣统”,又称宣统帝。后

紫禁城为何改名为故宫 紫禁城改为故宫与溥仪有关

  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原名紫禁城,后改为故宫,至于为何改名,原来大有原因。  其实,这件事说来话长,关于“紫禁城”为什么改名叫“故宫”,得从溥仪退位开始说起。  1912年2月12日,

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的最后一天

  95年前的今天,北京政变后,北京政府修正清室优待条件,1924年11月5日将溥仪赶出皇宫。  溥仪悠闲地走进了储秀宫。  这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太阳刚刚露出了一个侧脸,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