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溥仪最看中的一件宝物,一直贴身携带,生怕被人抢去,最后上交国家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溥仪最看中的一件宝物,一直贴身携带,生怕被人抢去,最后上交国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溥仪最看中的一件宝物,一直贴身携带,生怕被人抢去,最后上交国家
1924年11月5日,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说是很痛苦的一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结束了对清皇室的优待政策。>在冯玉祥军队的重重监视下,溥仪携家眷离开了紫禁城,到后海泔水桥旧醇王府居住。虽然不得不搬离皇宫,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家族从紫禁城带出来的文玩古董足以保他生活无忧。> >1932年3月,溥仪在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来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仓皇出逃。就在溥仪准备乘飞机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被遣送到了苏联境内控制。> >几十年的颠沛流离,溥仪从皇宫带出来的文物已然所剩无几,有的被他赏赐了出去,有的被勒索,有的丢失了。最后只留了少数的精品,藏在一个黑色皮箱里。>而有一件宝贝却一直被溥仪贴身保存,几十年如一日。1950年7月,溥仪被遣送回中国。当时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支援国家,思虑再三,溥仪最终将这件宝贝献给了国家,它就是——乾隆田黄三连印。> >溥仪小小年纪就被推上皇位,皇宫里收藏的文玩珠宝可是见的多了,一般的玩物可是难入他的法眼。>他为何偏偏执爱这件田黄本站网印呢?首先,他非常崇拜乾隆皇帝,而这件田黄本站网印是乾隆晚年珍藏把玩的的私人物品。其次,这件三连印实在是讨人喜欢。>虽然造型小巧,可它其中却有大大的名堂。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图文字样的篆刻,还是做工的技巧方面,田黄三连印都有着不同寻常之处。>乾隆田黄石本站网章,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玺文“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 >“乾隆田黄三连印”自1924年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后,辗转多年,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命运。相关参考
溥仪,两岁的时候登基称帝,在位四年的时间。6岁的时候,隆裕太后代替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这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溥仪成了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史上最有一位皇帝。尽管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按照之前与袁世凯等
历史秘闻 溥仪最看重的宝物,走哪都带着它,后上交给国家,成为镇馆之宝
溥仪,两岁的时候登基称帝,在位四年的时间。6岁的时候,隆裕太后代替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这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溥仪成了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史上最有一位皇帝。尽管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按照之前与袁世凯等
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实打实的昏君了。太康继承了父亲启的王位后,不治理政事,不体恤民生,放情纵欲,一味喜好游乐,丧失了做人君的德行,因此失去
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实打实的昏君了。太康继承了父亲启的王位后,不治理政事,不体恤民生,放情纵欲,一味喜好游乐,丧失了做人君的德行,因此失去
谭玉龄死后,溥仪陷入沉痛的思念之中,连续多日寝食难安。为了纪念亡妻,他将谭玉龄的头发剪下一绺,又剪下四个指甲,与她的四寸相片放在一起包好,一直带在身边。1937年,31岁的溥仪与17岁的谭玉龄结婚。溥
北京恭王府后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个秘云洞。1962年重修恭王府时,考古工作者打开尘封200多年的秘云洞,一件国宝得以重见天日。那就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福"字碑。福字碑这个"福"字碑来历可不一
导读:在中国古代,因为战乱等原因,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叹息。如传国玉玺,它是取材于和氏璧,秦相李斯亲手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从秦始皇开始,一直
历史秘闻 曾经的一件国宝,比传国玉玺还要珍贵,至今却下落不明
导读:在中国古代,因为战乱等原因,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叹息。如传国玉玺,它是取材于和氏璧,秦相李斯亲手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从秦始皇开始,一直
古代一件与“和氏壁”齐名的宝物,如今下落不明,有可能在秦皇陵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件闻名于世的珍宝,一件是“和氏壁”,另一件是“随侯珠”,二者合称为“和壁随珠”。两件珍宝经常同时出现在各类记载之中,不过相对而言,和氏壁的名气要大许多,最著名的就是“完璧归赵”的故
老汉发现一件宝物,压在柜子下2年,专家350元收走,如今价值过亿
1950年春,阳光普照大地,家住菏泽市浩屯镇的村民们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每家每户都将拥有自己的土地了!这是几千年从未有过的变化,这是那个时代最幸福的事情。图为:土地改革在浩屯镇,村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