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案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学习——以更换学习内容作为你的休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三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明末三案
明朝号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黑暗腐败的时代,在它即将覆亡的前夜,明朝的统治者让我们领教到了祸起萧墙的真正含义。说起明中后期的三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一直穿插着东林党人与阉党,黄族与大臣的斗争。
一,梃击案
话说明神宗朱翊(yi)钧登位亲政后,生活极度的奢侈腐朽,不理朝政,统治几近瘫痪。说来奇怪,一个皇帝十几年不上朝,好象是在告诉世人:谁说人人都爱追逐权力,看看我你们都没话说了。
这样昏庸的皇帝,皇后无子,多亏妃子还算争气,一个王贵妃生了朱常洛,一个郑贵妃生了朱常洵,朱常洛为长,可惜呀,神宗偏偏宠幸郑贵妃(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差不多都是偏爱小的),自然,朱常洵就成了神宗心目中太子的不二人选(废长立幼,不出事才怪)。朝臣们自然就不乐意了,这不是摆明了同朝纲伦常作对吗?!于是乎,平常里上朝大气不出的臣子们屡屡上书反对此事,最后闹的神宗皇帝自己讨个没趣,迫于众议,神宗只好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样一来,郑妃就不乐意了,不断在神宗枕前施压,可怜神宗两头受气,最后只好装孙子,两边都不闻不问。这到好,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一个神秘的男子居然手持着木棒,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应该是想给太子点颜色看看。不想事败被擒,想想明朝刑讯逼供的手段,那个男子自然乖乖地承认是受郑妃手下太监的指使(废话,太监肯定是受“上头”指派的了,否则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史称“梃击案”。
二,红丸案
这件事不算完,郑贵妃指使手下袭击太子,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当然,皇帝皇子是除外的),可叹神宗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庇护郑贵妃。
这样一来,大臣们可不愿意了,以三吴士绅为主体的东林党人(也就是一群激进分子)认为既然知道是郑妃的阴谋,那就应该追查元凶,一查到底。结果此等言论遭到神宗的压制(谁让东林党人没法天天晚上到神宗皇帝的耳边说悄悄话呢)。
到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七月,神宗皇帝告老归西。八月份时,朱常洛即位了,是为光宗。可惜这位长子染病一身。此时,郑妃的亲信太医崔文生给皇帝服了泻药,光宗服后腹泻不止(厉害啊!都敢这样给皇帝看病,看来我们以后去看病也要小心了)。这样整皇帝还不甘心,接着,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献红丸两粒。结果是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在位仅一个月的光宗皇帝服用那两粒红丸后神秘“挂”掉(估计是谋划已久的了)。史称“红丸案”。
三,移宫案
光宗一死,弟弟朱常洵也没机会了。那个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当时还是个小人物)密谋,挟持了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朱由校入居乾清宫,“垂帘听政”,操纵朝廷。此时郑贵妃又与李选侍交往密切,东林党人看不过去了,一致上书认为乾清宫乃是天子朝堂,让李选侍“移居他宫”。迫于群臣众议,李选侍灰溜溜地离开。史称“移宫案”。
这三案的发生,引发了明朝廷内部的激烈争执。朝堂分立,形成以有政治抱负的官吏与知识分子组成的东林党和以腐化,守旧的大官僚,大地主的非东林党。
而这位十六岁的熹宗继任后,也是不理朝政的,却是喜欢做木匠活(真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连兴趣爱好都与别的皇帝不一样)。于是那,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串通一气,得势专权。非东林党人一派自然与之臭味相投,将东林党臣僚逐出朝廷。此后的明朝小朝廷风雨飘摇。虽然崇祯皇帝百般挽救,最后还是难以力挽狂澜,死于非命。明朝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
明末
贯穿了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与去世 明朝三大奇案
明末三大奇案是指发生在明朝万历末年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宫廷案件,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其背后牵扯的势力错综复杂,各方心怀鬼胎,这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
1.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间,有个手持枣木棒(在皇宫行刺也不带个像样的武器,真怀疑指使者的动机)的汉子,悄悄闯进了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用木棍将守卫宫门的人打伤,又闯入前殿的屋檐下,被擒获。这就是所谓梃击案。谋杀者张差据说是名疯子,受人指使,欲加害皇太子。在审理过程中,案情几次反复。实际情形是,谋杀者张差不疯不傻,是受宫内太监的引诱,并被接应到宫内行凶。由于皇家内部的矛盾和朝官的派系之争,受牵连的人很多,甚至有说是戚继光部队的逃兵,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红丸案公元1620年八、九月之交,刚当皇帝不过30天的朱常洛一命呜呼了。据说他的死,与他病中所服的红色药丸(鸿胪寺丞李可灼所献)有关。红色药丸究竟是寿药、道家丹丸还是别的什么毒药?一时间朝野纷沸,连宰相、皇贵妃都被牵连到此案之中。这就是“红丸”案。
东林于是开展攻击,称郑家有意谋害皇帝。继泰昌帝而后新登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迫于舆论压力,准许内阁首辅方从哲退休,将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充军,此案草草收场。“红丸案”成为明宫疑案之一。转年,东林孙慎行等复官,又曾发此案以攻击方从哲。次辅韩广等出面调解。最后调查结果称在场“众臣皆有罪”。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上《三朝要典》,遂免可灼遣戍。李可灼这个案子,一直争吵了八年,成为天启朝党争的题目之一。
移宫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干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宗死于红丸案,立熹宗为帝。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干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此案议论颇多,后来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
魏忠贤此时尚未形成自己的阉党派系,被杨涟等东林党人压制,所以日后才加倍报复,这是后话。
这三大案集中在明朝末期,且都与泰昌皇帝朱常洛有关。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皇位也仅坐了一个月就驾崩了,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相关参考
当明朝辽军在辽东战场上连遭败绩,形势异常严峻之时,紫禁城内也乱作一团,一月之间,两办国丧,一片哀戚。其实,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早已使得大明皇朝呈现出一片黑暗的末世景象,而「”明宫三案”或可以看作是这种
明末三大奇案是指发生在明朝万历末年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宫廷案件,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其背后牵扯的势力错综复杂,各方心怀鬼胎,这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
明末三大奇案是指发生在明朝万历末年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宫廷案件,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其背后牵扯的势力错综复杂,各方心怀鬼胎,这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
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
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清时,却只会听戏逗鸟抽大烟了?当年后金及满清初期的时候,八旗兵正处于游牧民族的鼎盛期,全民族都是在严酷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大都是每天都要和大自然战斗的猎人和牧人,
明末五儒为谁明之末季,隐居讲学,不肯事清者五人。曰:孙奇逢(夏峰)、顾炎武(亭林)、王夫之(船山)、李颐(二曲)、黄宗羲(梨洲)。学者称为明末五先生。
了解明末动乱的朋友应该对于当时的局势有所了解。明末天下大乱,群豪并起,以关外女真、关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最为强大,另外,明政府尚有数十万精锐,也勉强可以支撑。在当时的战场上,骑兵已经成为野战最强有力
明朝人物本名:姜瓖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陕西榆林去世时间:1649年主要成就:大同总兵姜瓖姜瓖(?-1649年),明末清初将领,陕西榆林人。据《朔州志》载,姜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
在我国的历史上,百花齐花,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作为文学如家思想家,在明末清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儒家思想家是谁?分别叫什么名字?如果你也想对这类文史内容感兴趣的话那就赶
明末清初,有位大思想家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他就是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骚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人权宣言”
明末农民起义战争 明朝后期,统治腐败,封建剥削、压迫残酷,加之连年灾荒,农民不堪忍受,纷纷聚众反抗。陕西北部及山西西部广大地区都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