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2万两全杀

Posted 巡抚

篇首语: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受贿2万两全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受贿2万两全杀

2、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受贿俄国300万 出卖国家利益

受贿2万两全杀

  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望贪污案。
  王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定府知府。乾隆帝引见后,命他仍然去甘肃,等待分配,后任宁夏府知府。再升任浙江布政使,就是副省级,并暂署巡抚,就是代省长。王望虽然学历不高,又不是正途,但会做官,官运亨通。王望喜欢拍马屁,却拍到马蹄子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到天津巡视,王望借机向乾隆帝献上金如意,金如意上嵌饰珠宝,非常贵重,但遭拒绝。一年后,王望由浙江布政使兼代理巡抚,调任甘肃布政使,这显然是明调暗降。
  王望到甘肃就职后,做了一件事,令乾隆帝发怒。原来规定:允民用豆和麦,可捐纳国子监的生员,可以应试入官,这叫作“监粮”,乾隆帝曾下令废除。不久,乾隆帝又允肃州和安西,可以如旧例捐纳。王望到甘肃任,向陕甘总督勒尔谨申请,以内地仓储未实为由,代为上疏申请甘肃省诸州县都可以收捐;随之,又请于勒尔谨,令民众改为输纳白银。王望又虚报旱灾,谎称以粟治赈,就是直接或变相贪污赈灾粮银,以饱私囊。他们做得很巧妙,自总督以下官员都有份,王望获取更多。议行半年多,王望疏报共收捐(卖名额或卖文凭)19017名,获得豆麦827500余石。(《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七十一)
  事发,乾隆帝说:“甘肃民贫地瘠,安得有二万人捐监?又安得有如许余粮?今半年已得八十二万,年复一年,经久陈红(陈粮),又将安用?即云每岁借给民间,何如留于闾阎,听其自为流转?”(《清史稿·王望传》卷三百三十九)因发“四不可解”(《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七十一)诘问勒尔谨。勒尔谨巧辞回复。乾隆帝没有深究,只是告诫说:“尔等既身任其事,勉力妥为之可也。”而后,王望升任浙江巡抚。
  猴改不了爬树,狗改不了吃屎。王望任浙江巡抚后,迎驾乾隆帝南巡。王望在杭州迎驾,建造屋宇,点缀灯彩,华缛繁费,极为奢侈。乾隆帝既喜欢豪华铺张,又不愿显得奢华,告诫下不为例。王望母亲死,请治丧百日后,留海塘工程效力,获准。但浙江巡抚李质颖入觐养心殿,顺便奏告王望不派妻孥等回乡治丧。乾隆帝借茬将王望免职,仍留海塘工程效力。
  案子由突发事件引起。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循化(今属青海)撒拉族苏四十三率众起事。陕甘总督勒尔谨督师兵败,被逮捕下狱。大学士阿桂、尚书和|先后出师甘肃,因雨延期入境。乾隆帝因疑甘肃连年报告大旱不实,令调查具实奏闻。阿桂等上奏王望等卖官、虚报旱灾等罪。乾隆帝大怒,命逮捕陕甘总督勒尔谨、原巡抚王望、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兰州知府蒋全迪等下狱。
  此案受牵连的勒尔谨,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初以翻译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升任陕甘总督。下刑部论斩,命改斩监候,死于狱中。此案也受牵连的陈辉祖,为两广总督陈大受之子,时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以查抄王望家时匿藏金玉器,后赐自裁,其子戍伊犁。(《清史稿·陈辉祖传》卷三百三十九)此案还牵连已故乾隆三年(1738年)状元、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于敏中,时敏中已死,并入祀贤良祠。乾隆帝命“于敏中着撤出贤良祠”,(《清史稿·于敏中传》卷三百十九)遭身后之辱。
  经审:诸州县贿赂数以千万计;抄王望家得金银100余万两。审结:总督勒尔谨自裁(死于狱中),巡抚王望论斩,布政使王廷赞论绞,兰州知府蒋全迪斩首,州县官贪污赈济银二万两以上者22人俱斩首。还有,王望之子王裘发伊犁,幼子下狱到年满12岁时逐个流放。而后,又发现并诛杀闵g元等11人,获罪董熙等6人。
  王望之案,总督勒尔谨、巡抚王望等贪污腐败,激发了甘肃苏四十三民变。此案杀总督勒尔谨和陈辉祖二人,巡抚王望一人,布政使王廷赞一人,知府和知县等33人,其他受处分官员多人。
  此案,乾隆帝早有耳闻,派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袁守侗,觉罗、刑部左侍郎阿扬阿前往,盘查甘肃监粮。不料,这位大司寇上奏称“仓粮系属实贮”。乾隆帝信以为真,不再追查。这次案发之后,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问讯阿扬阿当年前往甘肃盘查粮仓之事,阿扬阿奏称:“在甘省盘查时,逐一签量,按州核对,俱系实贮在仓,并无短缺。”
  乾隆帝对此毫不相信,他认为:此必当地官员一闻查仓之信,挪东掩西,为一时弥缝之计,其签量人役,均系地方官所管,易于通同弊混,而袁守侗、阿扬阿等受其欺蔽,率称并无亏短。为此,下谕:此等签量人役,即系地方官所管之人,阿扬阿当时“虽逐仓查验,亦止能签量廒口数尺之地,至里面进深处所,下面铺板,或掺和糠土,上面铺盖谷石,此等弊窦,阿扬阿能一一察出不受其蒙蔽乎?”
  乾隆帝此谕问得很好,把袁守侗、阿扬阿的受骗失职,实际情况,揭示清楚。在短时间内,他们开销监粮600余万石,又销去旧存常平仓130余万石,合计730余万石,为何并未察及——是官官相护,或是知情不举,或是敷衍塞责,或是确受蒙蔽?乾隆帝说:袁守侗、阿扬阿查办此案,均难辞咎,着交部严加议处。部议袁守侗夺官,命留任治河,两年后病死,阿扬阿革职。
乾隆官员

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受贿俄国300万 出卖国家利益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而现在李鸿章又被很多人洗白,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同时他身上又超脱不了根深蒂固的一些封建思想。

贴在李鸿章身上的卖国贼的标签也好,爱国者的标签也好,都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争议很大。但是如果我们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相信没有疑议吧。李鸿章积极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实业等等,相信在晚清时候没有一个人走在他的前列,张之洞、左宗棠在搞洋务上都远远不及李鸿章。

晚清时候,慈禧太后掌舵中国这艘巨船40余年,正好李鸿章也就为满清干了40余年。干的时间越长,做的事就越多,犯的错也就相应多一些,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能看到对李鸿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总的来说,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大致有三种:爱国,误国,卖国。

爱国当然就是正面评价了。

误国相对中庸一点,觉得说李鸿章虽然想做好事,但往往好心办了坏事。但误国的评价至少表明了李鸿章的主观本意是好的,只是实际操作中办砸了。

而卖国情况就十分严重了,一个“卖”字,说明李鸿章在主观上就想干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儿,这种是最不能原谅的。

那么爱国与卖国,哪种评价更接近于李鸿章的真相呢?

我想李鸿章首先是爱国的,你看他干的那些事儿,就可以看出他的爱国行为。比如李鸿章办的那些实业,其本意就是要抵制外货,发展中国经济,提高国家实力。而创建北洋水师,也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抵御外辱,不再受西方列强的欺负。李鸿章干的这些事儿你能说他不是爱国行为?其实他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强多了。李鸿章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说李鸿章不爱国的人真是太铁石心肠了,别人做那么多事,你就是不看,选择闭上眼睛。

相关参考

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受贿俄国300万 出卖国家利益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而现在李鸿章又被很多人洗白,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爱国主义

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到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所受到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  当然,在红地

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明朝崇祯五年出生于湖北。他父亲早逝,母亲也殉夫而死。年少的周培公落魄无依,在州府担任了小官吏。后来他依附权贵,成为了内阁供奉。三藩之乱以后,周培公凭借过人的才智,成为康熙皇帝身边...

历史人物 自古忠孝难两全

自古忠孝难两全?看春秋小霸郑庄公是怎么做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郑庄公剧照)>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

历史秘闻 护汉室保吕布,“忠义两全”的张扬

作者:李力,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张杨,汉末群雄之一。在三国群雄之中,张杨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但他却对汉室“忠”,对朋友“义”,他的身上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

历史人物 靠忠孝两全聪明才智成功得到皇位

提起李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他把自己父辈的江山丢在了武氏的手里,成为一个很失败的帝王。但是李治的聪明才智绝对不是一般人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李治年幼的时候,皇位是轮不到他的,上面有的是比他能干而且有才的

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明朝崇祯五年出生于湖北。他父亲早逝,母亲也殉夫而死。年少的周培公落魄无依,在州府担任了小官吏。后来他依附权贵,成为了内阁供奉。三藩之乱以后,周培公凭借过人的才智,成为康熙皇帝身边

历史人物 张飞和关羽谁更忠义?忠义真的能两全么?

在三国演义里,蜀国的人物形象都比较正面,不管是品德还是学识有渲染的很厉害。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家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有没有忠义之心,如果是三姓家奴是绝对不会被天下人认可的。对于张飞和关羽来说,可能在大家眼里

窦婴是忠义两全的人臣吗?为何会被汉武帝处死

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也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侄。在汉文帝时期,他担任了吴国的国相之职,后来因病免职。一直到汉文帝刘启登基之后,窦婴才被任命为詹事。但是他此后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平顺。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窦

窦婴是忠义两全的人臣吗?为何会被汉武帝处死

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也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侄。在汉文帝时期,他担任了吴国的国相之职,后来因病免职。一直到汉文帝刘启登基之后,窦婴才被任命为詹事。但是他此后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平顺。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