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

Posted 康熙 周培公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

2、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培公为何会落得发配边疆的下场

一个忠孝两全的济世奇才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明朝崇祯五年出生于湖北。他父亲早逝,母亲也殉夫而死。年少的周培公落魄无依,在州府担任了小官吏。后来他依附权贵,成为了内阁供奉。三藩之乱以后,周培公凭借过人的才智,成为康熙皇帝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

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叛乱。他派人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王辅臣控制陕西,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安全。康熙在苦劝王辅臣无果的情况下。派遣图海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出兵陕甘,镇压并招降王辅臣。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对于清军的到来不屑一顾。之前,康熙曾派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用高官厚禄来劝说他,但是王辅臣归降以后又再次叛乱。图海大军到达平凉后,诸将纷纷请战。当时周培公作为图海的幕僚,随军出谋划策。他对图海说:“陕西关中地区乃是天下的要塞,吴三桂叛军不经由四川占据陕西,反而在湖南,湖北地区和官军恋战。实在是太不会计算了。现在,王辅臣实际上是举足轻重的势力,关乎到天下的安危。尽管他现在依附于吴三桂,但他的心目中还是对朝廷的恩惠念念不忘。这就如同患了眼病的人渴望光明,身体瘫痪的病人不能行走却渴望站立。倘若朝廷再次派人劝降,王辅臣必定会重新回归朝廷。

图海听了周培公的建议,决定“先招抚,后攻伐”。他派遣将士向城中喊话:“我军奉天子之命讨伐逆贼,战无不胜。然而一旦攻城则杀戮太多。城中有生灵数十万,圣主有好生之德,望你们归降。”不久,见王辅臣依然心存幻想,图海率军在平凉城北面大破王辅臣叛军万余人,又用红衣大炮炮轰城内。使王辅臣军队死伤惨重。

周培公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主动请缨进城劝降。康熙皇帝知道了周培公的设想后,加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命他带着上谕,前往招降王辅臣。周培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后七次进城劝降,终于说动王辅臣归降。陕甘全境平定。

周培公招降王辅臣,打乱了吴三桂的计划,剪除了吴三桂的羽翼,直接扭转了清朝平定三藩的战局。康熙给参战的大臣进行封赏,委以重任。周培公功劳显著,康熙要重重嘉奖与他。但周培公谢绝了康熙的赏赐,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母亲当年为父殉情,希望朝廷予以嘉奖,并请求回家守孝三年。周培公的孝心感动了康熙帝。康熙十五年,康熙帝下诏封周培公的母亲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追封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祭祀规格。周培公守孝期满后,又到山东任职。

康熙二十九年,西北蒙古族首领葛尔丹率兵叛乱,当时年近60岁的周培公已经赋闲在家,他听说这一消息后,连忙赶写了平叛“条程”送到京城。康熙对周培公的计策深表赞同,任命周培公担任盛京提督,协助平叛事宜。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周培公愁病交加,但仍兢兢业业的为国操劳,他的忠义之举感天动地。康熙四十年,周培公病逝。

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培公为何会落得发配边疆的下场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当时的一代帅才,谋略出众,运筹帷幄,智计百出,在劝降王辅臣、剿灭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勋。而他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都难以有好的下场,周培公也不例外,落了个被发配边疆的下场,在边疆呆了十多年,未能回去就病逝了。

周培公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谋士,他幼年丧父,继而丧母,从小就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三藩叛乱的时候,周培公任职副将,负责尽快平定王辅臣的叛乱。当时王辅臣兵强马壮,就算10万大军,想打下来也是不容易,周培公细细分析了王辅臣造反的原因,认为如果朝廷只要能够有人出去劝降就可以避免一场战争,兵不血刃的将王辅臣拿下。这个建议被康熙采纳了,周培公作为说客上门果然是受到了王辅臣的礼遇,招降了王辅臣。劝降王辅臣之后,整个三藩之乱瞬间威胁大减,吴三桂也失去了在西北的助力,大大减小了朝廷的压力,周培公因此受到朝廷嘉赏,被封为山东登莱道,后来因为与总兵官意见不合,就辞职不做了。到了1690年,噶尔丹反清,周培公还不忘献策,康熙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他发配到盛京任职,守卫边疆,11年后,周培公死在了盛京,终年69岁。

周培公博古通今,智谋过人,胆识出众,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周培公大显才能,只可惜在三藩将定,即将完成自己最大的功业的时候却从那个位置上下来,后来更是被贬谪到边疆。周培公为人正直很懂人心,在察哈尔派大军进攻皇宫的时候,周培公将孝庄皇后集合的一大批虎狼之将训的服服帖帖,又以金银财宝利诱手下人,使得手下的人气势高涨,很快就消灭了察哈尔王。可以说周培公一生有功有过,他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安定功劳不小,但是手下的士兵凶残暴虐,烧杀抢掠,给老百姓带来不少灾难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周培公的一生劳苦功高,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候,挽救大清与危难之际,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页,只可惜锋芒过盛,狡兔死、走狗烹,最后被发配到了寒冷的盛京,既打压了周培公,又利用周培公来对付外敌,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周培公作为一个牺牲品就这样死在了寒冷的边疆。可以说周培公一生有功有过,他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安定功劳不小,但是手下的士兵凶残暴虐,烧杀抢掠,给老百姓带来不少灾难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周培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周培公的评价如何

看由二月河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物特别耀眼,又耿直太过,这个人就是周培公。>>按照剧情的演绎,他原本持有康熙帝师伍次友的推荐信,但他不愿意靠这个求取功名,一心希望靠自己的真才实学

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培公为何会落得发配边疆的下场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

盛京将军的职权为何一直削弱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及盛京将军,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因为周培公在平定三藩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遭到康熙的怀疑,于是周培公被康

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清朝初期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个重要的谋臣,康熙帝也非常器重此人。而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视,一直为清朝奉献着,根据史料记载,他直到死之前都在为清朝效力,那么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死的呢,周培公之死是怎

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清朝初期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个重要的谋臣,康熙帝也非常器重此人。而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视,一直为清朝奉献着,根据史料记载,他直到死之前都在为清朝效力,那么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死的呢,周培公之死是怎

历史秘闻 盛京将军的职权为何一直削弱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及盛京将军,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因为周培公在平定三藩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遭到康熙的怀疑,于是周培公被康

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康熙发配盛京?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

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什么会被康熙发配盛京?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

千古一帝康熙为何将立有大功的周培公发配盛京?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有那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贬谪的下

千古一帝康熙为何将立有大功的周培公发配盛京?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有那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贬谪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