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Posted 使臣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遣正使伯爵马戛尔尼(Macarney)、副使斯当东(staunton)等来到中国,要求和清政府商谈通商条件。自天津赶往北京的时候,中国官吏按照惯例,发给他们新的旗帜,上面写明是英国贡船,强迫他们悬挂。等到了北京,政府又强令他们在觐见时行叩头礼。马戛尔尼考虑再三,由于害怕损害他们推广商业的目的,不敢抗议。八月十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在万树园幄次觐见了高宗,并随即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清政府拟了一道诏书答复他们,说这次之所以诏你们觐见是为了让你们叩祝万寿,能见到皇帝和天朝的威风,已经是蛮荒之地的属臣的大幸了,居然还敢提什么条件。圣上可怜你们身在蛮荒之地,不懂得天朝礼制,也就不责怪你们了。于是一方面赐二使臣筵宴和一些赏赐,以尽怀柔之意,一方面则修书给英国国王,说英政府向天朝提的所有条件一律不答应,把诏书交给使臣捎回,就把这两个人打发走了。乾隆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
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
马戛尔尼生于1737年,是大英帝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多次代表大英帝国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任职,马戛尔尼曾经在加勒比岛国任总督,也曾经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任总督,后来在1792年出使中国,这次出使给马戛尔尼留下了深刻印象,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见面也让马戛尔尼终生难忘。下面说一下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1793年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朝廷避暑的热河行宫中参见了清朝当时的皇帝乾隆皇帝,被允许觐见乾隆的有马戛尔尼勋爵,他的副手乔治·斯当东爵士,他的翻译李神父,还有托马斯·斯当东,也就是12岁的见习侍童,乔治爵士的儿子。一个内侍为他引路,马戛尔尼用双手把一只装着乔治三世国书的精致的金匣高举额前,交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交给马戛尔尼一根由硬玉雕制成的白色权杖作为对乔治国王的馈赠;又给了大使本人另一根玉石节杖。马戛尔尼与见习侍童倒退着走下来。乔治爵士由他的儿子陪同给乾隆行了屈膝礼。皇帝同样赐与他一块雕刻过的宝石。乾隆听说见习侍童会讲中文,便解下挂在腰间的黄色丝织荷包,将它赐给孩子,表示希望听他说话。托马斯自如地向君主表示他从尊贵的乾隆手中接受馈赠时的感激之情。乾隆显得很高兴,在这场见面中英国使者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出使中国,希望与中国如何如何的想法,而乾隆一直默不作声,仿佛是一个哑巴,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文明强大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骄傲着,将对方当做是蛮夷之人,双方明显的沟通不畅,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通过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可以看出在当时中西方之间的文化是相当不同的,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交流是困难的。
马戛尔尼访华背景
马戛尔尼是英国的使者,他是前往中国来给大清朝的乾隆皇帝祝寿的。根据历史可以知道马戛尔尼访华背景是这样的:18世纪的欧洲有着许多关于中国的传说,比如东方遍地是黄金,欧洲人都十分向往和崇尚中国的生活。
当时的英国学者们认为英国要想更加强大就要向中国学习,就像大作家伏尔泰所说的,英国人应当是中国人的徒弟。欧洲人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因为儒家思想,中国整个国家都十分和睦亲善,百姓也十分淳朴,团结。这是史料记载中一段关于马戛尔尼访华背景的描述。
马戛尔尼访华背景中英国方面的历史背景是到了18世纪的后半页,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膨胀,在中国的广州这一座通商口岸早就不能满足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要。在乾隆二十五年的时侯,英国国王就答应了东印度公司的要求,派遣了一位使者,从英国出发来中国协商关于商业贸易的问题。但无奈的是,这位使者在海上因为疾病去世,协商的问题也就耽误了,直到数年后,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而且中国的瓷器、茶叶在英国都十分受欢迎,英国才派遣马戛尔尼再次访华。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戛尔尼使团离开英国之时,当时英国的内务部长叮嘱他说,一定要服从中国的礼仪,但不要损害了英国国家的利益。
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英两国的贸易却是完全闭塞的,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已经不能满足英国的需求。到了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担任使者率领英国使团访问中国,马戛尔尼打着庆祝乾隆皇帝83岁生辰的旗号,为打开中国国门铺垫道路,这也是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
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达到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马戛尔尼访华期间,英国与清王朝高层谈判,争取英国在与清王朝的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并且积极拓宽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国门。其实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还包括马戛尔尼是一名间谍,刺探中国的相关情报,提前预估一下中国的综合国力,研究中国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强盛,为英国的下一步动作提供情报。
英国对马戛尔尼访华十分重视,进行了十分完善的准备。首先马戛尔尼就是一个经验十足的外交官,也是一位彻底的殖民主义者。马戛尔尼担任过英国在俄国的外交官,并且与俄国签订了对英国十分有利的条约。而且使团乘坐的军舰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是当时英国的顶尖船舰。总的来说马戛尔尼访华的目的有着军事、政治和经济多种目的,也是英国殖民和经济扩张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关参考
乾隆皇帝画像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赴京觐见乾隆皇帝,于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帝国有了一次错位的遭遇。从英国使团来到大清帝国的第一天起,两种文化、两种制度就处于不断的对话、交锋之中。
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马戛尔尼生于1737年,是大英帝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多次代表大英帝国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任职,马戛尔尼曾经在加勒比岛国任总督,也曾经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任总督,后来在1792年出使中国,这
马戛尔尼和乾隆的趣事马戛尔尼生于1737年,是大英帝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多次代表大英帝国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任职,马戛尔尼曾经在加勒比岛国任总督,也曾经在印度的马德拉斯任总督,后来在1792年出使中国,这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一行人觐见乾隆皇帝作者:张宏杰18世纪末,国势蒸蒸日上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有充分的底气来与东方巨人中国握握手了,于是,他们派出一个以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的、成员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一行人觐见乾隆皇帝作者:张宏杰18世纪末,国势蒸蒸日上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有充分的底气来与东方巨人中国握握手了,于是,他们派出一个以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的、成员
马戛尔尼和乾隆谈贸易制度为何谈崩?马戛尔尼肯下跪清朝会打开国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93年8月,英国使团在马戛尔尼伯爵的带领下抵达中国。使团对外宣称来华是为了给乾隆皇帝贺寿,真实
天朝遭遇国际法为了扭转逆差,还在乾隆朝时,英国就派马戛尔尼到中国来了。没想到,双方发生了一场争执,乾隆说,天朝应有尽有,无需贸易。为什么会起争执?是英国人不懂礼,他们没有向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
天朝遭遇国际法为了扭转逆差,还在乾隆朝时,英国就派马戛尔尼到中国来了。没想到,双方发生了一场争执,乾隆说,天朝应有尽有,无需贸易。为什么会起争执?是英国人不懂礼,他们没有向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
乾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