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过春节的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过春节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过春节的

2、毛泽东怎样过春节

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过春节的

  过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年间,但那时的春节不在正月。到汉武帝时期才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但当时被称作“元旦”、“元日”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才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中国古代的皇帝历来都十分看重春节,尤其是清代皇帝。
  接受百官朝拜派“如意”
  清朝的帝王们大都喜寒怕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到宫中过年。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
  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大典结束。这时皇帝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
  给王公大臣赐“福”
  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
  非同寻常的年夜饭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过年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团圆年饭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自己一桌,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皇帝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接着,太监们按等级给嫔妃们送汤。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宴后观看“庆隆舞”
  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下令把自己吃过的饭甚至连盘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郡王们。大家一起观看“庆隆舞”,“庆隆舞”作为最具满族特色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是年宴上的保留节目。皇家的礼数虽然排场,但是宗旨也和平民百姓一样,图的是喜庆和吉祥。
  皇帝过年凌晨3时才吃饺子
  除夕夜宫中帝后妃嫔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皇帝那时要祭祖礼佛,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时后才能吃上饺子。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对联是挂而不是贴。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书法最初用满文,清中叶后改用汉字。
皇帝清朝

毛泽东怎样过春节

核心提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毛泽东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忘不了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国解放后,春节期间,他除了参加团拜以外,还深入基层和当地的党政军机关,与普通战士及广大群众一起欢度节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网,作者:佚名,原题为:《毛泽东怎样过春节?看望伤员慰问身边工作人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毛泽东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忘不了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国解放后,春节期间,他除了参加团拜以外,还深入基层和当地的党政军机关,与普通战士及广大群众一起欢度节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年初一看望伤员看戏让老乡们坐在前排 >毛泽东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不但吸收了儒家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兵家的尚武精神,而且从父辈那里接受了乡风乡俗。这一切,在他走上革命道路以后,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尤其是传统的新春佳节,他是一点也不会忘记利用这个节日,和广大群众共享节日气氛的。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转变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全党全军一派喜气洋洋。这年的2月4日就是春节,后勤部门想多弄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贵州这个地方当时太穷,一时实在难以筹到足够十几万人享用的食品,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但他舍不得吃,因为他想到,在不久之前攻占黎平、强渡乌江、进攻遵义的战斗中,留下了不少伤病员,他们更需要关怀。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去看望这些伤病员,并捐出自己的伙食尾子(即节省下来的伙食费),改善伤病员的生活,使他们异常感动。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一直在延安,生活比长征时期安定了一些。每逢春节,中央机关都要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团拜、舞会、演戏、扭秧歌等。 1941年的春节期间,中央机关一连演了几个晚上的戏,附近许多乡亲也应邀前来观看。有一晚,毛泽东走进礼堂之后,发现干部战士都坐在前面,而老乡们都坐在后面,最前面的两排座位还给中央首长留下了。于是,毛泽东便当场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都很忙,看戏机会很少,而且要跑很远的路(来到这里),不容易呀!我们应该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看戏。”说完自己就带头坐到了最后面,干部和战士也跟着毛泽东到后面。老乡们很感动,一再谦让,最后还是被毛泽东劝着坐到了最前面。几十年来,这件事一直成为延安人民的美谈。 给受委屈的同志鞠躬在机关和群众之后撤离 >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 1945年春节的一天,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泽东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泽东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地堆了一桌子。吃饭时礼堂里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 >毛泽东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那么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做客。自从毛泽东说了这句话以后,每天清晨妇女们都把家里的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都收拾好了,就怕毛主席忽然来了,窑里不干净,慢待了他老人家。 >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有许多是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这年春节毛泽东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 ”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们怎么办,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这个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 >1947年春节后,胡宗南调动23万人马,分五路进攻延安。彭德怀获悉情报之后,忙派兵守卫延安机场,并且亲自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 >一天黄昏,毛泽东同王震谈话,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犯到吴家枣园。王震忙说:“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 ”周恩来也劝:“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 ”毛泽东稳稳坐在椅子上,问:“机关和群众都撤完了吗? ”“早撤光了。 ”好几个人抢着回答。 >毛泽东满意地应了一声,并要看看胡宗南的兵。 >彭德怀回答:“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 ” 戴口罩游黄鹤楼过节慰问身边工作人员 >1952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回忆了其中的一段情形: >1952年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他这时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到群众中去了,安全部门一再坚持,他不得不妥协,带着口罩到人民群众中。那时群众见到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时时处处都可见到毛泽东的肖像。 >正值春节,春游的人不少,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 >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兵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动荡。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众人终于拥挤下山,拥挤到江边,保护毛泽东登船。 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还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检查,说安全保卫工作没搞好。 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只是说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 一到春节,毛泽东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炊事员、警卫员、机要员、秘书、司机等。哪怕自己再忙,他都要亲自去慰问他们,同他们握手,向他们拜年,而且总是诙谐地说:“你们长年累月为我们服务,连春节也很少休息,你们辛苦了! ”接着一个个问寒问暖,家里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并请他们转达对他们家属的节日问候和祝贺。

相关参考

毛泽东怎样过春节

核心提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毛泽东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忘不了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国解放后,春节期间,他除了参加团拜以外,还深入基层和当地的党政军机关,与普通战士及广大群众一起欢度节日,给

云南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白族传统节日

在白族的农村里,冬至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一是为春节做准备,腌制猪头、火腿,还要吹猪肝,做猪肝胙,二是对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补偿,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进入腊

清朝乾隆皇帝大年夜怎么过

 清朝乾隆皇帝大年夜怎么过?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

慈禧太后是如何过新年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从古自今,各个地区都有过春节的习惯,区别于在过春节时候的习俗。但是转念一想,在中国古代的宫廷贵族他们是如何过春节的?今天一起来看看在清朝,慈禧是如何过串接的。清末服侍过慈禧太后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未公开过的忏悔信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未公开过的忏悔信  一九五九年末,我蒙特赦,回到了故乡北京。从到北京的第一天起,就不断地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问题,人们向我询问,我是怎样受到改造的?我的前半生是怎样过来的?

清朝皇帝皇后大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流程

在清代,从顺治一直到宣统。十个皇帝里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这四个皇帝的婚礼是在紫禁城里举行,叫大婚典礼。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也举行过婚礼,但那时已是民国了。上面说的四个皇帝,他们即位时都非常小,

慈禧过春节花样多多,格格妃子家眷陪伴,连春节也不忘折腾人

慈禧在大家眼里面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吧?毕竟身为后宫之人,却跑到前朝垂帘听政,想来也不是省事的主。像这样的一个女人又会如何过春节呢?据悉,这个女人就连过春节也玩出了不少花样。宫里过年的气氛是从腊月二

慈禧过春节花样多多,格格妃子家眷陪伴,连春节也不忘折腾人

慈禧在大家眼里面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吧?毕竟身为后宫之人,却跑到前朝垂帘听政,想来也不是省事的主。像这样的一个女人又会如何过春节呢?据悉,这个女人就连过春节也玩出了不少花样。宫里过年的气氛是从腊月二

古代皇帝们年夜饭都吃些啥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有何特别的讲究吗?清朝

战场上我军怎样过年

核心提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间倒转30年、60年前的春节,战争年代的除夕夜,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是怎么过年的?原题:猫耳洞还能煮饺子?参战老兵: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饺子作者:白小原>一年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