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白族传统节日

Posted 白族 春节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南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白族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云南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白族传统节日

2、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

云南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白族传统节日

在白族的农村里,冬至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一是为春节做准备,腌制猪头、火腿,还要吹猪肝,做猪肝胙,二是对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补偿,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

进入腊月,白族人赶街的一天天热闹起来,地窄处特别拥挤。大家忙着春节的临近,背着篮子,挎着提兜,像发了疯一样穿梭于集市中。腊月的年货街,各种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吃的、穿的、用的,只要人们过节需要的物品,无论路程多远,商贩也会从四面八方贩运过来。而农家也会将自家饲养的鸡、鸭,自家塘里养的鱼,还有各种农副产品都背到年货街来卖,然后再买回自己家中需要的东西。

在白族地区的年货街购物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要是再背上个篮子,不但挤进去难,想挤出来那就更难了。那种热闹的景象,与赶大理三月街一样。备好猪头与酒茶,门联春贴亦堪夸。过年事物已全俱,待购一簇山茶花。这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白族人家年前备办好各种年货后的喜悦心情。明清以来,随着汉文化在白族地区的深入传播,入学读书,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源于古代“桃符”的春联,作为一种喜庆吉祥的象征,贴春联已成为白族人家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节临近各村寨里一些读书人都乐意给邻里们书写春联,人们既看重书法,也十分讲究春联的内容。有些村寨没有会写春联的人,就只好跑好远的路去找人写春联。白族人看来过春节的东西可以缺,但喜庆吉祥的春联不可不贴。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市场繁荣,从外地运来的各种各样印刷精美的春联摆满年货街,但白族人家还是看重用毛笔书写的春联,这可以说明白族人热心书法家的一种亮点。

腊月里的人们除了购买好各种各样的年货后,更重要的还要买一束含苞待放的山茶花插在正房堂屋的大花瓶里,再买几棵有花骨朵的水仙花用小园石栽在花盘里,用温水催,太阳晒,使它在春节里开出洁白清香的花朵。

腊月是一年当中最严寒的天气,但人们在紧张忙碌中上街买货写对联,几乎感觉不到寒意,直到腊月三十早集市上同样人声鼎沸,有买有卖,不到中午街市上就悄无声息,见不到人影了。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出门做生意的外地人,也要赶在除夕全家吃年夜饭前回到自己家里和家人团聚。

大年三十是最紧张繁忙而又欢乐热闹的一天,从一天早起,全家人为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忙碌着,宰鸡、烧猪头、捡菜、洗菜,有再多的人也有活做,到了中午,大门、房柱、畜厩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整个庭院里的嘉木花枝上也贴上一圈红纸条,屋里屋外一派喜气洋洋。

过去白族人家每到春节兴在天井里栽两棵松树,代表天地祖先,中间放一张四方桌,上置香案、各种果品和祭水碗,两边点一对大香。白族人家的春节习俗,一是祭祀天地,二是迎请祖先回家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家里的一切祭祀活动都在自己家的天井里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白族人过春节时不再砍幼树插在天井里了,但春节期间的各种祭祀活动依然保持着白族的传统习俗。

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

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火把节前,遍街卖的都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

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

按民俗学的观点,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

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

此外,白族火把节也包含着一些具有生育观念的民族文化。如火把树要由当年生男孩的年轻父亲提供,竖火把的坑要由当年生女孩的父亲挖掘,大火把上挂满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节是一个源于白族先民生产和生育观念的古老节日。

相关参考

白族人在结婚时有着怎样的婚俗习惯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由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因而也造就了独特的白族婚恋习俗。恋爱习俗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

云南的白族是怎样过年的?又有啥习俗呢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

云南的白族是怎样过年的?又有啥习俗呢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

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

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

白族男女是怎样恋爱的?其结婚又有啥习俗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

云南白族的“三月街”有啥神秘的历史传说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

云南白族的“三月街”有啥神秘的历史传说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

白族人是怎样唱民歌的?白族民歌有啥特点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的民间歌唱艺术也具有的水平。在白族民间,既流传着大量的山歌、小

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有着怎样的历史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是农闲时节白族民间自娱性迎神赛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每年农历4月22日至24日,春秧插上,稻田翠绿,洱海周围上百村寨的白族男女老少,浓装艳抹,以村为队。从大理古城出发,

白族传统的三月街都有什么习俗 白族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