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万里长征之后到底还剩多少人

Posted 红军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军万里长征之后到底还剩多少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红军万里长征之后到底还剩多少人

2、红军长征路上翻越了多少座雪山

红军万里长征之后到底还剩多少人

  1936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会师陕甘宁,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还剩多少人呢?
  长征出发一个半月,人员损失大半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是中共中央的所在,也是蒋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加上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部队减员最为严重。
  193410月中旬,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出发前夕的10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万多人。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6000中央红军到陕北,迅速恢复发展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据彭德怀回忆,新参军的大都是由河南、山东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队经过长征大都成了空架子,一个团不过几百人,打仗缴获了枪还要请老百姓帮助扛。这时部队充实起来,红一军团就有1万余人,加上红十五军团,野战部队发展到1.7万人。此外,毛泽东还将中央红军的许多干部派到陕甘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地方红军也发展到近万人。至同年秋,在陕甘宁地区的中央军委直属队、红一方面军和地方红军相加,总数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根据地依托之后,红军又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得知红一方面军在北方的发展后,纷纷议论说:还是中央的北上方针是对的!由于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要求北上,红二方面军领导也坚决主张北上同中央会合,这就促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过草地,红一方面军5000人编入红四方面军
  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多人,不过大都是意志坚强的骨干力量。通过惨痛损失的教训,全军认识到错误指挥的危害,在1935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随后,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转战途中虽陆续动员了近万人参军,然而这些新成分没有经过远途行军锻炼,在急行军中大都很快掉队。
  19354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时减至2.4万人左右,6月间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减至约1.8万人,重新改称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刚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因刚刚离开根据地,又在川北开辟新区得到补充,部队有8万多人,显得兵强马壮。8月下旬,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通过水草地。当时红一方面军因远征疲惫,指战员多体质衰弱,加上草地环境恶劣,减员很大。通过草地后,中央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军团(此时改称三十二军)约5000人。
  9月因张国焘分裂红军,中央纵队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陕北只剩6000人,而左路军约5000人的原红一方面军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系列,随同再过草地南下。
  红四方面军南下的8万部队在川西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川军的联合进攻,经血战后仍站不住脚,被迫于1936年初翻越雪山进入西康藏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补充粮食极为困难,因战斗、病饿和逃亡减员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万人。
  长征后人数“3“8两说是由不同统计方法造成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终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战初期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前四句,概括了红军长征体现的坚定性和无敌无畏精神。红军经历过万里长征,虽然有严重减员,保存下来的人却是党和红军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认为长征后红军人数虽然减少,力量却比过去更强,这既是指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已由错误转为正确,也是指红军的质量大为提高。
  对于长征结束后红军还有多少人,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1936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的全体人数统计看,西北红军超过8万人。军委对下属各部人员的统计是:
  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直属队共2.2万人(包括红军大学800人);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另外在陕南有2000人);红二方面军1.1万人;红四方面军及总司令部直属队3.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只剩千余人到达新疆或潜回陕甘根据地。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经历过长征的一些领导人讲话,又常说长征后红军只剩下3万人。这一数字也有其依据,讲的只是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计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才出现这两种不同说法。事实证明,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不仅在实际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多数战士都可以带兵当干部。红军人数虽减少,革命力量却增强,并终将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军队有损失才少
  红军长征中出现数量减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革命根据地。
  红军离开根据地远征陷入无后方依托作战,除牺牲外,会经受缺粮和病饿的折磨,伤病员难以随军和妥善安置,这都会造成较大损失,而且难以有效补充。
  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领导下到达陕北后获得大发展,更是显示出正确路线的威力。 
红军

红军长征路上翻越了多少座雪山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进行转移,最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三大主力会师。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长征 过程中,爬雪山、过草地给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长征过程中翻越的那些雪山。 红军长征线路 这里所指的雪山,是指红军翻越时跨越高度超过海拔4000米的垭口,并不是指山体主峰海拔高度。 红军过雪山草地路线 1、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翻越的雪山 这一时期红军翻越的雪山数量至少多达19座。 红军棚子:海拔4097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松坪沟,红四方面军一部于1935年5月下旬翻越。 红军棚子 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穿的鞋子 虹桥山: 垭口海拔 4556 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 小金县之间, 是两县的界山。1935 年 6 月 4 日, 红四方面军一部为接应中央红军, 从理县翻越虹桥山垭口进入小金县。 虹桥山 夹金山: 垭口海拔 4114 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之间,是两县的界山。 1935 年 6 月 12 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翻越了王母寨垭口(4114 米), 进至垭口北坡下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 夹金山也是红军三次翻越过的雪山。 梦笔山: 垭口海拔 4080 米,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和马尔康县之间, 是两县的界山。1935 年 6 月 24 日至 7 月初,会师后的红一、 红四方面军部队翻越此山继续北进。 梦笔山也是红军三次翻越过的雪山, 红四方面军南下和再次北上时,都往返翻越此山。 梦笔山 梦笔山 2、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期间翻越的雪山 这一时期翻越的雪山至少有11座,主要集中于四川省。 党岭: 主峰海拔为 5470 米,红军翻越的夏羌涅阿垭口海拔 4810米。 位于横断山系大雪山脉北段,距今丹巴县城西北约 60 公里的边耳乡党岭村西南部,为丹巴、道孚的界山。党岭是红军翻越过的雪山中海拔最高的雪山之一, 也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红军付出牺牲最大的雪山。 党岭 党岭风光 沙拥山: 图测垭口海拔 4700米,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麻孜乡与甲斯孔乡沙拥村之间。1936 年 4 月 2 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经亚洛阔旧寺翻越沙拥山垭口去甲孜孔河畔, 拟进取瞻化县城(今新龙)。 沙拥山 3、红二、 六军团北进甘孜期间翻越的雪山 这一时期翻越的雪山数量至少达到16座,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省境内。 哈巴雪山西岭: 一些长征史籍俱称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后,翻越了哈巴雪山, 甚至有称红军翻越的是玉龙雪山。 实际上这是三个不同的山岭。哈巴雪山西岭位于云南省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巨甸乡与小中甸乡之间,垭口图测海拔 4000 米左右(甚至更低 )。 哈巴雪山 沙鲁里山: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与稻城县交界处,是两县的界山,当地称之「 ”无名山”,因该山属于沙鲁里山脉, 故本文暂定名为沙鲁里山。 沙鲁里山垭口图测海拔 4730 米。 1936 年 5 月 20 日,红六军团由乡城县翻越沙鲁里山进入稻城县桑堆乡。 沙鲁里山 藏巴拉山:藏语意为「 ”金牦牛”或「 ”财神之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亚日贡乡与巴塘县城之间, 藏巴拉山垭口图测海拔4900 米。 1936 年 6 月 5 日,经亚日贡向巴塘北进的红二军团翻越藏巴拉山垭口进至巴塘县城附近。 藏巴拉山有可能是红军跨越的最高海拔的雪山。 藏巴拉山 4、红二、 四方面军会师北进期间翻越的雪山 这一时期翻越的雪山数量至少达到16座,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省境内。 老则呷登山:藏语意即「 ”白石头堆成的神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上罗科马乡境内,图测海拔 4352 米。 1936 年 6 月 15 日,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一部翻越老则呷登山垭口进至色达的麦旭地区。 老则呷登山 漳腊村—中壤塘间无名雪山:垭口图测海拔 4525 米。 1936 年 7 月1 日,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一部翻越漳腊村—中壤塘间无名雪山垭口进至中壤塘附近宿营。

相关参考

红军长征路上翻越了多少座雪山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进行转移,最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三大主力会师。长征是中国

红军到长征结束时共保存下多少兵力

核心提示:综上所述,红一方面军主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约7000余人;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兵力约3400余人;红四方面军除去牺牲的西路军2万余人,保存下来约1.2万人;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时人

红军过草地走了几天 红军过草地牺牲多少人

 红军长征途中几度面临生死关头,环境之艰难是今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的,特别是过草地。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当时的红军分为两路,右路军走了5天,而左路军走了6天。草地环境艰难,红军方面人员损

女红军是怎样坚持走完长征路的

长征女红军知多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8.6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对于女同志参加长征,中央当时规定了3个条件: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路线图解说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路线图解说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1:神枪手  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汉语拼音:ZhonɡɡuoGonɡ-NonɡHonɡjunChɑnɡ-zhenɡ;英语:LongMarchofChineseWorkers\'andPeasan

有关历史红军的长征故事

1.红军长征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为何从未中过埋伏

  在万里长征途中,红军时时被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  当年红军电台有一条基本要求:"人在密码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四大出发地,你知道都是哪里吗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四大出发地:(一)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

揭秘红军长征中张闻天“三让总书记”之谜

本文摘自《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徐焰马祥林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红军万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环境中产生了一位总负责人,这就是“留日留美复留俄”,有着“红色教授”之称的张闻天(笔名为洛甫)。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