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没有杀尽功臣徐达的后人

Posted 功臣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为何没有杀尽功臣徐达的后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为何没有杀尽功臣徐达的后人

2、历史人物 明初功臣只有徐达的后人受到优待是因为徐达忠

朱元璋为何没有杀尽功臣徐达的后人

  读《明史  徐达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 ”。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功臣,只有大将军徐达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了、贬的贬了。其后人,当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有人说,朱明王朝恩泽徐达子孙,盖因徐达之忠也。
  徐达忠则子孙福乎?我不敢苟同。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功臣。但是,徐达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常以忠心侍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可说是极其信任、亲近备至,经常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朱元璋曾说,“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他甚至还将他住过的旧邸赐给徐达。但是,徐达坚决不要,“达固辞 ”。还有一次,朱元璋与徐达一块饮酒。好酒量的徐达被刻意灌醉,他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倒头睡着了。待到醒来,徐达大惊失色,“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显然,朱元璋是在有意试探徐达的忠诚。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表其坊曰 ‘大功 ’”。徐达是大将军,可说是威风凛凛,但在朱元璋面前,他已到了 “恭谨如不能言 ”的地步,似乎连话都不会说了。
  观野史,甚至还有 “胜棋楼 ”的故事传世,足见徐达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徐达下棋,并要求徐达不能让棋,认真对弈。据说,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胜负。待到终盘之时,徐达突然不再落子。朱元璋错愕:“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乃跪倒在地,答曰:“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这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子已被摆成 “万岁 ”二字。朱元璋大为高兴,便将此楼以及莫愁湖花园一并赐予徐达。这就是 “胜棋楼 ”的来历。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的戒心。那些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大臣们,大都居功自傲,甚至极为放肆。再说,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据说颇有 “唐虞之风 ”、“不嗜杀戮 ”。朱元璋最担心之处,当然是太子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叔叔伯伯辈的人。因此,朱元璋自坐上皇位之后,就已暗下杀心,决定替儿子 “清理门户 ”,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全被他杀光了。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后来均难逃厄运。
  唯有徐达,却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坊间传说的 “功臣楼 ”事件,朱元璋显然对徐达网开一面了。
  朱元璋曾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然而,徐达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记载相当简单:“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
  徐达背生毒苍是事实,朱元璋赐死之意,却是后人想像的。徐达英年早逝,后人当然是要浮想联翩的。以朱元璋的无赖为人,这是不奇怪的。徐达去世,朱元璋甚为悲痛,明史说:“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以徐达之功,大明王朝当然要厚待徐达之后的。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侯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 “靖难之乱 ”。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明史说其 “长八尺五寸,有才气 ”,颇有其父风采,也是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人。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杉涛恢后,因削藩而引发燕王朱棣造反。朱棣以 “清君侧 ”为名起兵 “靖难”。明史有简单记载:“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这段故事,其实是曲折的。话说建文帝削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藩,便将矛头指向燕王。以燕王性格,自然不从,便决定起兵造反。但是,朱棣起兵之时,也用了缓兵之计。他听从谋士言,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请安,“以为礼 ”,可使朝廷不疑。朱棣的儿子们到了京师,便有人进谏,建议将燕王之子拘为人质。“拘留三子,亦与拘留燕王无异 ”。然而,建文帝毕竟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的回答是:“拘留非礼 ”,“无罪而拘留之,则燕王之举兵有辞矣 ”。
  然而,徐辉祖不认同。尽管燕王之子论亲情,还是他的外甥。他们三人进京,也住在舅舅徐辉祖府中。徐辉祖特别担心的,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他认为此人 “勇悍无赖 ”,便密奏建文帝:“燕王久蓄异志,今遣三子来,实天夺其魂。陛下留而剪除之,一武士力耳;若纵归国,必贻后患。”他还说,次子朱高煦 “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 ”。这话说得太绝了。预言此人不仅会反皇帝,还会反他父亲的。徐辉祖甚至建议,若要放回朱棣之子,也必须留下次子朱高煦,“可剪燕王之一臂。”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 “旨着三子还国 ”,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这个朱高煦更是生性狡猾,他听闻消息,居然盗了舅舅徐辉祖的一匹良马,“假说入朝 ”,掉头一路绝尘,跑了。徐辉祖着人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也奉旨出征。他有智有勇,曾“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 ”。燕王率军渡江,徐辉祖亦 “引兵力战 ”。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仍保气节,“独守父祠弗迎 ”。他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这个父祠,就是南京秦淮河边的白鹭洲,在印月桥西南堍处,史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也叫东园。当年徐达的王府。这个地方,我曾去过。后人曾在此地建徐辉祖雕像,以示纪念。朱棣当上永乐皇帝,自然火冒三丈。可是,要杀他也不易。其一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其二,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明史说:“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 ”,一代名将徐辉祖至此再未走出白鹭洲。徐辉祖的长子徐钦虽袭承了爵位,永乐十九年则因故触怒朱棣而被 “罢为民 ”。看来,朱棣是一个记仇的人。
  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卷入 “靖难之乱 ”。他至少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给朱高煦通风报信,直接导致其逃遁。第二,在建文帝面前,力保燕王朱棣,竭力主张放朱棣三个儿子归国。当建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徐增寿竟然顿首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显然,这个徐增寿是特别念亲情的。自己姐夫、自己外甥,他当然是要力保的。但是,燕王毕竟还是反了。待朱棣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建文帝当然要拿徐增寿兴师问罪。明史记载说:“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当然是哑口无言,建文帝气极,竟当场拔剑将其杀了。徐达特别渴望 “增寿 ”的小儿子,竟然命断皇宫,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朱棣攻入皇宫之时,徐增寿的尸体仍横在殿上。他曾抚尸痛哭。徐增寿因此被明成祖朱棣 “追封武阳侯 ”、“封定国公 ”。他的儿子徐景昌嗣袭爵位,但是徐景昌后来也因为 “骄纵 ”而被 “夺冠服岁禄 ”。
  由此看来,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四个儿子,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死于非命。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仅有三子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朱明王朝岂敢称恩泽于徐达后人乎?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此碑奇特之处,乃是碑文中竟然有标点,堪为罕见。朱元璋曾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然而,墓独大有何用?口碑又有何益?《从门缝里看历史》
朱元璋功臣后人

历史人物 明初功臣只有徐达的后人受到优待是因为徐达忠

读《明史》《 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 ,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 ,只有大将军 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了、贬的贬了。其 ,当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有人说,朱明王朝恩泽 子孙,盖因徐达之忠也。>徐达忠则子孙福乎?我不敢苛同。>徐达(1332-1385)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功臣。但是,徐达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常以忠心待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可说是极其信任、亲近倍至,经常「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朱元璋曾说,「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他甚至还将他住过的旧邸赐给徐达。但是,徐达坚决不要,「达固辞」。还有一次,朱元璋与徐达一块饮酒。好酒量的徐达被刻意灌醉,他居然盖著皇上的被子倒头睡着了。待到醒来,徐达大惊失色,「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显然,朱元璋是在有意试探徐达的忠诚。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表其坊曰『大功』」。徐达是大将军,可说是威风凛凛,但在朱元璋面前,他已到了「恭谨如不能言」的地步,似乎连话都不会说了。>观野史,甚至还有「胜棋楼」的故事传世。足见徐达之忠心。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徐达下棋,并要求徐达不能让棋,认真对弈。据说,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胜负。待到终盘之时,徐达突然不再落子。朱元璋错谔:「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乃跪倒在地,答曰:「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这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子已被摆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为高兴,便将此楼、以及莫愁湖花园一并赐予徐达。这就是「胜棋楼」的来历。>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之戒心。那些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大臣们,大都居功自傲,甚至极为放肆。再说,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据说颇有「唐虞之风」、「不嗜杀戮」。朱元璋最担心之处,当然是太子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叔叔伯伯辈的人。因此,朱元璋自坐上皇位之后,就已暗下杀心,决定替儿子「清理门户」,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全被他杀光了。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后来均难逃厄运。唯有徐达,却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让他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坊间传说的「功臣楼」事件,朱元璋显然对徐达网开一面了。朱元璋曾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然而,徐达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记载相当简单:「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继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徐达背生毒苍是事实,朱元璋赐死之意,却是 想像的。徐达英年早逝,后人当然是要浮想连翩的。以朱元璋的无赖为人,这是不奇怪的。徐达去世,朱元璋甚为悲痛,明史说:「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以徐达之功,大明王朝当然要厚待徐达之后的。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候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靖难之乱」。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他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明史说其「长八尺五寸,有才气」,颇有其父风采,也是一位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人。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因削藩而引发燕王朱棣造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明史有简单记载:「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这段故事,其实是曲折的。话说建文帝削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藩,便将矛头指而燕王。以燕王性格,自然不从,便决定起兵造反。但是,朱棣起兵之时,也用了缓兵之计。他听从谋士言,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请安,「以为礼」,可使朝廷不疑。朱棣的儿子们到了京师,便有人进谏,建议将燕王之子拘为人质。「拘留三子,亦与拘留燕王无异」。然而,建文帝毕竟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的回答是:「拘留非礼」,「无罪而拘留之,则燕王之举兵有辞矣」。>然而,徐辉祖不认同。尽管,燕王之子,论亲情,还是他的外甥。他们三人进京,也住在舅舅徐辉祖府中。徐辉祖特别担心的,是燕王次子朱高煦。他认为此人「勇悍无赖」,便密奏建文帝:「燕王久蓄异志,今遣三子来,实天夺其魂。陛下留而剪除之,一武士力耳;若纵归国,必贻后患。」他还说,次子朱高煦「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这话说得太绝了。预言此人不仅会反皇帝,还会反他父亲的。徐辉祖甚至建议,若要放回朱棣之子,也必须留下次子朱高煦,「可剪燕王之一臂。」但是,建文帝踌躇不决,最终还是决定「旨著三子还国」,下决心要放他们回去了。这个朱高煦更是生性狡猾,他听闻消息,居然盗了舅舅徐辉祖的一匹良马,「假说入朝」,掉头一路绝尘,跑了。徐辉祖着人想追,也追不回来了。>燕王起事之后,徐辉祖也奉旨出征。他有智有勇,曾「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燕王率军渡江,徐辉祖亦「引兵力战」。建文帝兵败,朱棣进占南京,徐辉祖仍保气节,「独守父祠弗迎」。他呆在徐达王府里,拒不出迎。这个父祠,就是南京秦淮河边的白鹭洲,在印月桥西南堍处,史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也叫东园。当年徐达的王府。这个地方,我曾去过。后人曾在此地建徐辉祖雕像,以示纪念。朱棣当上永乐皇帝,自然火冒三丈。可是,要杀他也不易。其一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其二,朱元璋曾颁给徐家免死铁卷。朱棣无奈,只好把徐辉祖终身监禁于此,五年后去世。明史说:「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一代名将徐辉祖至此再未走出白鹭洲。徐辉祖的长子徐钦虽袭承了爵位,永乐十九年则因故触怒朱棣而被「罢为民」。看来,朱棣是一个记仇的人。>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圈入「靖难之乱」。他至少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给朱高煦通风报信,直接导致其逃遁。第二,在建文帝面前,力保燕王朱棣,竭力主张放朱棣三个儿子归国。当建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徐增寿竟然顿首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显然,这个徐增寿是特别念亲情的。自己姐夫、自己外甥,他当然是要力保的。但是,燕王毕竟还是反了。待朱棣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时,建文帝当然要拿徐增寿兴师问罪。明史记载说:「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徐增寿当然是哑口无言,建文帝气极,竟当场拨剑将其杀了。徐达特别渴望其增寿的小儿子,竟然命断皇宫,也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朱棣攻入皇宫之时,徐增寿的尸体仍横在殿上。他曾抚尸痛哭。徐增寿因此被明成祖朱棣「追封武阳侯」、「封定国公」。他的儿子徐景昌嗣袭爵位,但是徐景昌后来也因为「骄纵」而被「夺冠服岁禄」。>由此看来,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角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可叹,徐达英雄盖世,四个儿子,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死于非命。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仅有三子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仅此而论,朱明王朝岂敢称恩泽于徐达后人乎?>徐达死后,葬于今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至今其墓仍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碑也是明朝诸功臣中最大的,碑文亦由朱元璋亲撰。此碑奇特之处,仍是碑文中竟然有标点(即句读),堪为罕见。朱元璋曾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然而,墓独大有何用?口碑又有何益?

相关参考

徐达女儿,儿子全部卷入其中

徐达,明朝第一功臣,朱元璋一统天下后,获封,魏国公,右丞相,太子少傅。朱元璋对徐达甚是重视,在对开国功臣的血洗之中,朱元璋一直没动魏国公徐达。除了没动,还把徐达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燕王朱棣当妻子,和

沈儿峪之战中,30万蒙古军,为何被徐达的10万明军打到全军覆没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分东西两路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彻底铲除元朝的残余势力。徐达奉命率领十万大军出潼关,直攻扩廓帖木儿的新根据地——定西。同

明朝开国六公爵,只有徐达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人都止于两代之内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一共封了6个公爵、28个侯爵、2个伯爵,这36个人对朱元璋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朱元璋彪炳千古的成就,但是,这次封赏只代表朱元璋对他们以往的肯定。功成名就,每个

朱元璋赐蒸鹅害死徐达的谣言,是明朝哪个才子推波助澜越传越广

徐达怎么死的?病死的。什么病?背上长疽。毒疮怎么会死人?因为朱元璋给他送了一只鹅……列位,说起徐达之死,很多朋友就记起了这则谣言。一、谣言从哪里来?清朝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里,有这样一段论述。《明史

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

众所周知,朱元璋通过“蓝玉案”、“胡惟庸案”等大案,对开国功臣大肆杀戮,致使京城血流成河。有人说,朱元璋之所以大肆杀戮功臣,都是为了太子朱标,可惜事与愿违,朱标早逝。可凡事都有意外,明朝开国六公爵中魏

不许杀他

徐辉祖,明朝建文帝年间的将军,他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子,身高八尺五寸,长得一表人才,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朱元璋在位时期,徐辉祖靠着过人的能力和显赫的家庭背景,二十来岁就他是踏入仕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这些人不联合起来反抗

记得之前我所写的一篇文章,是讨论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死因,有人在下面留言询问,为什么朱元璋杀这些功臣的时候,他们不联合起来反抗或者反叛,只能静待受死呢?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那么今天在此就和大家

徐达真是不是真的被一只鹅给害死的?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是真的有意思的啊,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很多事情我们看都看不懂的,就拿徐达说吧,很多人都说了,这个徐达的死是因为朱元璋的一只鹅给害死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

徐氏死后为何朱棣不再后宫立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

徐氏死后为何朱棣不再后宫立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