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

Posted 战役

篇首语: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

2、荀林父是个怎样的人

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准备下令处死荀林父的时候,士贞子却给晋景公讲了一个发生在晋文公身上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晋景公不但没有处死荀林父,甚至让荀林父官复原职,还是让荀林父担任晋国的致政大夫一职,位列正卿。士贞子到底是如何说服晋景公的呢?而荀林父之后又经历了什么,他的结局如何呢?
  士贞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他说,想当年晋楚城濮大战的时候,晋文公知人善任而派了先轸主导战役,所以那一战晋国很快便取得了胜利。当先轸他们带着楚军的军粮回到晋国王都以后,晋文公都吃了楚军的粮食三天了,可还是面有忧虑之色。旁边的人看到了,就又好奇又担心的问晋文公说:“如今晋国已经大胜,这可是一件大喜事,为何不但没见您高兴,反而还面露愁容呢?”晋文公就回答说:“那是因为楚国的那员大将子玉还在这个世界上啊!子玉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在楚国一天,晋国就危险一天。”后来,派去楚国那边的探子传回消息,说是楚国的子玉已经被杀死了。晋文公一听到这个消息,表情当即就放松下来,甚至还夸张的说道:“这下子再没有人对我们国家有威胁了!”
  士贞子说完了这个故事,又接着说道:“城濮之战后,传来了楚将子玉的死讯,这才是晋国真正的胜利,也是楚国最大的失败。楚国杀掉了子玉这样优秀的将领,说明他们不懂得爱惜人才,这就是他们楚国两世都不能超过晋国的原因所在。现在老天爷又将这种情况摆到了晋国面前,如果您杀掉荀林父,楚国就胜利了,反之,晋国恐怕不能强盛。自荀林父入朝以来,那是一个忠肝义胆啊!现在他明知自己犯的错只有一死才能抵消,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承担了这个风险和责任,这是晋国的一位大贤臣啊!我们怎么能够杀掉这样一位贤才呢?而且,这一次荀林父虽然失败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从前的战役中,荀林父的表现不好啊,他的功绩还是很多的。所以,臣认为不可以杀掉荀林父。”
  晋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想着,对呀,荀林父可是几代元老,所立的战功赫赫,仅仅因为一次失败就杀掉他,那就太可惜了,白白让楚国占个大便宜去了。所以,晋景公最终将跪在地上的荀林父扶了起来,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还鼓励他,开导他,让他下次努力。荀林父感动极了,这可是晋景公对他的信任啊,自己一定不能再次辜负国君所托!
  后来,荀林父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晋景公,帮助晋景公治理国家。他也总结了之战失败的各种原因,接受了失败的教训。荀林父明白,一支军队,只有上下一心,统一指挥和行动,才能成为一支雄军。荀林父亲自组织了一次伐郑的战役,这是他自之战失败以来的第一次试水,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对的。结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荀林父取得大胜。原本投靠了楚国的郑国,由于惧怕晋国的威势,转而又投靠了晋国。这对晋国来说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有了郑国作为晋国南下的屏障,同时又作为阻止楚国势力北扩的一大障碍,晋国的外围局势就好转了。
  荀林父在这次战役以后,还率师攻灭了赤狄的潞氏,获得了晋景公赏赐的狄人奴隶一千家,曾经帮荀林父说话的士贞子也受到了奖赏。此后,荀林父认为自己已经弥补了之战带来的伤害,就主动提出了告老,退出了晋国政坛。
结局

荀林父是个怎样的人

荀林父是晋国的著名战将,横跨晋国最为巅峰的时代,历经文、襄、灵、成、景公五代晋国国君,可谓是晋国的五朝元老,而且跟赵盾相比,荀林父的执政时间更长,所推行的对外战争也更多。晋国的三军和六卿制度,在晋文公时代受到晋国国君的控制,始终处于服务晋国大业的格局。但到晋灵公为赵盾兄弟所弑杀后,卿大夫团队的实力逐渐超越国君,赵盾把持朝政数年,此后的晋国权臣,即非这个荀林父莫属。

荀林父出道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至少在晋文公荀林父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在著名的城濮之战中,荀林父就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就是晋国国君的专职司机,可是站在权力身边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代,能担任国君司机的本来就是贵族子弟,而能跟随国君参加重要战争的,又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荀林父这个人出身上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的,荀林父本身就是贵族。

荀林父作为国君身边的人,很早就已经成为家族的负责人,在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而后,荀林父当过上军佐,当过中军佐,可谓是军中根植深厚。但自晋文公而后,晋国内政渐渐出现团队派系化,三军六卿逐渐脱离国君管控,具有了独立发展的能力,赵盾家族的权力在晋灵公时代达到巅峰,再是到晋成公时期,荀林父都没有找到更多的机会。直到晋景公时代,荀林父就才被任命为中军元帅,成为晋国军政内阁的一号人物。

在赵盾执政的数年之间,尤其是在晋国储君的争夺战中,荀林父始终处于半中立的态度,即是一方面附庸于赵盾家族,一方面又扶持亲附秦国的先蔑、士会。而这些举动既为荀林父赢得政治上的同盟,更为其在外交策略上的“秦晋之好”而确立先机,在成公、景公时代,晋国得以放松对秦国的警惕,而主要将力量集中在南方楚国,其间作为有亲附秦国关系的荀林父,必有功劳。

当然荀林父在对楚国的邲之战中失利,导致晋国数年之间都受到南方楚国的遏制,楚庄王甚至引领大军北进中原直达黄河岸边,荀林父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在率领大军归国以后就主动申请晋景公赐死,但因荀林父在军中威望甚重,尤其是卿大夫们的各大派系此时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军中将领,荀林父并没有因此遭受任何惩罚,反而继续担任中军主将,独掌军政大权。

而荀林父的晚年生涯,通过对郑国作战和对赤狄的作战胜利,为自己的邲之战挽回颜面,晋景公甚至赏赐其“狄臣千家”,荀氏家族此后在三军六卿中即占据三个席位,分别是荀林父、荀首、荀庚,可谓是垄断晋国国政的第一家族,这皆赖荀林父数年之努力耕耘。

相关参考

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荀林父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邲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

荀林父是个怎样的人

荀林父是晋国的著名战将,横跨晋国最为巅峰的时代,历经文、襄、灵、成、景公五代晋国国君,可谓是晋国的五朝元老,而且跟赵盾相比,荀林父的执政时间更长,所推行的对外战争也更多。晋国的三军和六卿制度,在晋文公

�之战中荀林父为何会失败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之战。  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公元前

�之战的结局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

  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

荀林父的历史评价如何?荀林父有儿子吗?

  公元前600年,晋国是晋成公统治时期,晋成公收到了郑国发出的求救信。因为郑国和晋国是盟国,晋成公决定派晋军去帮助郑国。  攻打郑国的国家是楚国,而且还是楚庄王亲自领兵作战,楚国将士们的士气很高。晋

历史人物 之战中荀林父为何会失败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之战。  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公元前

历史人物 之战的结局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

  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

邲之战中荀林父为何会失败?邲之战的历史影响如何?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邲之战。  邲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

历史人物 荀首是怎么死的

  荀首是晋国执政大夫荀林父的亲弟弟,荀林父在政治道路上,对荀首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虽然有哥哥的帮助,但是荀首仍然是中年之后才得到重视的。为何荀首拥有那么大的能力却没能受到上位者的青睐?他最终是怎么死的

荀林父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荀林父,出生年月不详,姓不详,为荀氏,名林父。他有一个叫做荀首的弟弟,而荀首又是我国知氏的始祖。荀林父和荀首的父亲是一个叫做荀逝敖的人,此人为我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不过史记不详。因为荀林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