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之战的结局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
Posted 国君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之战的结局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之战的结局 荀林父为何没有被杀掉
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不但没有下令杀了他,反而还让其官复原职,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晋景公不杀荀林父的原因是什么?
派荀林父出战的是晋成公,但当荀林父败仗回国以后,国君已经变成了晋景公。之所以没有杀掉荀林父,会不会是由于晋国国君交替的结果呢?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是还要更加全面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国君之间的交接,的确会造成国家政策的一些改变,晋景公和晋成公虽是父子,但是在执政方式上却大不相同。晋成公求稳,因为他的国君之位是赵盾所拥立的,所以他极其依赖甚至是忌惮权臣赵盾的势力。可是,晋景公不一样,他父亲晋成公在晋国经营了好些年,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一些势力,虽不能完全和树大根深的赵氏对抗,但总有资本了不是。有了资本,胆子就有了呀!再加上,晋景公继位之前,权臣赵盾就已经死了。赵氏势力相对来说降低了那么一点点,赵氏内部也发生了内斗。赵朔和叔叔赵括、赵同的政治观念不同,分歧很大。而赵朔是个短命鬼,死的也很年轻,接下来赵氏就全部掌握在了赵括兄弟手里。赵括兄弟中的老幺赵婴和赵朔的遗孀赵庄姬私通的奸情曝光,赵括放逐了赵婴,引起赵庄姬不满,导致晋国宗族和赵氏断交,赵氏失去了一把保护伞。所以,在晋景公时期,他才能够将百年望族赵氏全族消灭,这就是他们父子经营多年以及晋国卿族倾轧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出,晋景公和晋成公是不同的,他维护君权的决心更大,且政治手段更加强硬。
既然如此,那么荀林父打了败仗,使得晋国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始终屈居楚国之下,霸主地位尽失,晋景公有胸襟能够原谅荀林父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荀林父在晋国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呢?他的背景如何?
荀林父是在晋国的原正卿缺死后,才正式担任正卿执政大夫的职位。同时,荀林父还担任了晋国中、上、下三军中的中军将,即中军元帅,属于晋军中的最高指挥人。也就是说,执政大夫缺死后,晋国高层政治集团六卿中,荀林父是职权和地位最高的那一个。
当初,晋灵公时期以及晋成公时期,赵盾都是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死后,提拔了自己的盟友缺为正卿。本来中军佐荀林父才是顺理成章成为中军元帅的人,但是赵盾专权多年,强制性的提拔了缺为中军元帅。这一次,荀林父终于可以坐上六卿之首的位置,正准备大干一场。
之战战败后,那时候晋景公继位时间还没有多久,此时的晋景公是急需一批骨干力量的。而这批骨干力量一般都会被安排进晋国六卿中,六卿就是晋景公的政治智囊团以及军师,主管晋国朝政。荀林父处于中军佐多年,是最接近中军元帅的职位了,也是最熟悉中军元帅的职务的人,所以缺死后,荀林父是晋景公最为信赖的人。
荀林父自知失责,回国以后自行请罪,请求晋景公将其处死。晋景公的心里也是很郁闷的,但是此时他正是用人之际,荀林父又是一把好手,就这样杀掉真的不是一点可惜啊!同时,士贞子也劝说晋景公不要杀掉荀林父。他认为荀林父是尽职尽忠的臣子,若是杀掉就太不划算了。于是,晋景公顺着台阶就下了,他让荀林父官复原职,并不惩罚荀林父。晋景公大度,然荀林父却一直记着自己让晋国处于危难,所以在后来的战役中,荀林父带兵攻打郑国,重新将郑国拉入晋国阵营。
所以,荀林父没死,是因为晋景公精明的政治远见,以及士贞子的劝说。
相关参考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邲之战。 邲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
士贞伯劝说晋景公不要杀荀林父的理由是什么?荀林父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邲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之战。 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公元前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和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之战。 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公元前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准
公元前596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之战,晋国失败了。晋军的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晋景公赐死自己。晋景公也很无奈,他的本意是不想杀掉荀林父的,但是荀林父打了败仗,必须给国民一个交代,当他正准
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楚加兵于郑,包围了郑国都城,晋派荀林父率三军救郑。晋军到达黄河,闻郑已与楚议和,荀林父准备撤军,中军副将先轸却坚持攻楚,荀林父被迫率军渡河与楚军作战。两军战于,晋军由于内部不
劝阻不成荀林父之父为大夫,事迹不详。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前633年),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晋文公四年(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
公元前600年,晋国是晋成公统治时期,晋成公收到了郑国发出的求救信。因为郑国和晋国是盟国,晋成公决定派晋军去帮助郑国。 攻打郑国的国家是楚国,而且还是楚庄王亲自领兵作战,楚国将士们的士气很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