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他的诗词代表
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
梁佩兰是广东南海人氏,生于公元1629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是清初诗人,同时也与陈恭尹、屈大均并称“岭南三大家”,本人为岭南三大家之首。
岭南三大家之名,在康熙三十一年之时,有番禹诗僧王隼编选梁佩兰、屈大均及陈恭尹三人之诗,命为《岭南三大家诗录》。而之所以选定三人,是因为三人的诗词在主题思想倾向、题材价值等社会意义很高,饱受称赞。而之所以命名为岭南三大家,学者认为可能是为了与当时的“江左三家”相抗衡。江左三家,指的是清初江苏和安徽的三位诗人钱牧斋、吴梅村、龚鼎挛。
梁佩兰少年之时,曾经跟随著名抗清义士陈邦彦读书,学习经史百家。他本人聪慧异常,记忆力过人,又勤奋好学,因此学识增长很快,素有才名。
清顺治十四年,梁佩兰参加乡试考试,取乡试第一。不过在后来三十年间,他曾经陆陆续续六次前往京城考试,均落第不中。
岭南三大家之中,屈大均和陈恭尹二人,都曾经参加抗清活动,民族意识很强。就算后来因为时局,放弃了抗清的打算,却也终身不入仕。而梁佩兰不同,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看出,他本人还是希望获得名利的。而这也是后世人在评价岭南三大家之时,对于梁佩兰位于三大家之首的质疑。
与岭南三忠不同,岭南三大家的评选,单纯的就是看诗词成就。所以尽管梁佩兰本人在民族气节方面受到质疑,但是观他诗词成就,确能位于三大家之首。
科举的不如意让梁佩兰心情郁结,在第六次仍然不中之后,梁佩兰终于放弃了继续科举的打算,回到家中潜心治学,此后成就很大。当时所作诗词歌赋,被人们争先抄传,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七年,徐乾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得知之后,动身前往京师参加考试,终于得以高中进士,在六十岁的花甲之年,授任知县。梁佩兰以年老不赴任,于是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梁佩兰留在京师以写诗为乐,诗词受到士大夫,名望人氏的追捧,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闻名与之相交,邀他共编宋、元词集。在纳兰性德去世前七日,还曾与他饮宴赋诗。
年事渐高之后,梁佩兰选择辞职南归隐居。回到家乡之后,又集结一批诗友,在法性寺开兰湖白莲诗社。诗会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
康熙四十一年,为庆祝康熙五十大寿,梁佩兰得以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到京不过一个月,因为翰林院散馆考试,不习满文被革去职位。梁佩兰不愿意选知县,于是离京回乡。康熙四十三年,在广州病逝。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近二千首诗,著作颇丰。代表作品有:《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阁夜》等。
《阁夜》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代表诗词岭南
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他的诗词代表
梁佩兰是广东南海人氏,生于公元1629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是清初诗人,同时也与陈恭尹、屈大均并称“岭南三大家”,本人为岭南三大家之首。
岭南三大家之名,在康熙三十一年之时,有番禹诗僧王隼编选梁佩兰、屈大均及陈恭尹三人之诗,命为《岭南三大家诗录》。而之所以选定三人,是因为三人的诗词在主题思想倾向、题材价值等社会意义很高,饱受称赞。而之所以命名为岭南三大家,学者认为可能是为了与当时的“江左三家”相抗衡。江左三家,指的是清初江苏和安徽的三位诗人钱牧斋、吴梅村、龚鼎挛。
梁佩兰少年之时,曾经跟随著名抗清义士陈邦彦读书,学习经史百家。他本人聪慧异常,记忆力过人,又勤奋好学,因此学识增长很快,素有才名。
清顺治十四年,梁佩兰参加乡试考试,取乡试第一。不过在后来三十年间,他曾经陆陆续续六次前往京城考试,均落第不中。
岭南三大家之中,屈大均和陈恭尹二人,都曾经参加抗清活动,民族意识很强。就算后来因为时局,放弃了抗清的打算,却也终身不入仕。而梁佩兰不同,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看出,他本人还是希望获得名利的。而这也是后世人在评价岭南三大家之时,对于梁佩兰位于三大家之首的质疑。
与岭南三忠不同,岭南三大家的评选,单纯的就是看诗词成就。所以尽管梁佩兰本人在民族气节方面受到质疑,但是观他诗词成就,确能位于三大家之首。
科举的不如意让梁佩兰心情郁结,在第六次仍然不中之后,梁佩兰终于放弃了继续科举的打算,回到家中潜心治学,此后成就很大。当时所作诗词歌赋,被人们争先抄传,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七年,徐乾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得知之后,动身前往京师参加考试,终于得以高中进士,在六十岁的花甲之年,授任知县。梁佩兰以年老不赴任,于是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梁佩兰留在京师以写诗为乐,诗词受到士大夫,名望人氏的追捧,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闻名与之相交,邀他共编宋、元词集。在纳兰性德去世前七日,还曾与他饮宴赋诗。
年事渐高之后,梁佩兰选择辞职南归隐居。回到家乡之后,又集结一批诗友,在法性寺开兰湖白莲诗社。诗会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
康熙四十一年,为庆祝康熙五十大寿,梁佩兰得以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到京不过一个月,因为翰林院散馆考试,不习满文被革去职位。梁佩兰不愿意选知县,于是离京回乡。康熙四十三年,在广州病逝。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近二千首诗,著作颇丰。代表作品有:《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阁夜》等。
《阁夜》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
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
梁佩兰是广东南海人氏,生于公元1629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是清初诗人,同时也与陈恭尹、屈大均并称“岭南三大家”,本人为岭南三大家之首。 岭南三大家之名,在康熙三十一年之时,有番禹诗僧王隼编
岭南三大家梁佩兰生平简介 梁佩兰为什么为岭南三大家?他的诗词代表
梁佩兰是广东南海人氏,生于公元1629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是清初诗人,同时也与陈恭尹、屈大均并称“岭南三大家”,本人为岭南三大家之首。 岭南三大家之名,在康熙三十一
人物简介梁佩兰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少年时从学于陈邦彦,攻读经史百家之学,他聪敏过人,记忆力强,能“日记数千言”,素有才名。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此后三十年间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
陈恭尹是清初诗人,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以明朝遗臣的身份终老。陈恭尹为广东顺德县人氏,字元孝,号半峰,晚年之时号独漉子,生于公元1631年,去世于公元1700年,与屈大均、梁佩兰
陈恭尹是清初诗人,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的儿子,以明朝遗臣的身份终老。陈恭尹为广东顺德县人氏,字元孝,号半峰,晚年之时号独漉子,生于公元1631年,去世于公元1700年,与屈大均、梁佩兰
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因为特别喜欢兰花而以“佩兰”为号,从此席佩兰就成了她常用的名字。席佩兰也是袁枚的弟子之一,是他最赏识的女弟子,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等作品,她的风格清新秀雅,富于想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历史人物 清初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陈恭尹简介,陈恭尹书法风格如何
人物生平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